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农村建设的发展也突飞猛进。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关系到电力系统中电源建设、电网结构、供电能力等工作的状态,是提升电力系统供电水平和电网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因素。通过提升供电系统可靠性管理的综合实力,合理分析供电过程,准确掌握供电的可靠信息,反映电力在供应过程和电能质量链条上的情况,进一步了解供电设备和电网的真实情况,并在第一时间消除安全隐患,保障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提高农村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技术措施;管理对策
引言
自2006年国家电网公司出台了《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可靠性工作管理办法》的相关通知后,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性又一次被重申。城市的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管理已趋于成熟,农村配电网可靠性工作也在不断调整、逐步规范,向满足居民多种用电需求的方向迈进。整体而言,我国农村配电网供电系统的可靠性管理起步较晚,各县市管理和重视程度大不相同,导致现阶段不同乡镇持续出现低压供电、跳闸等现象。
1农村配电网可靠性的相关现状分析
1.1配电网可靠性的影响因素
1.1.1配电网结构不合理
农村配电网的设计与城市配电网设计差异较大,由于各方面资金、设计、地理位置和技术等原因,我国农村配电网的网架结构多数是开环放射式结构,覆盖范围广,设计相对简单,弊端无疑是一旦某处发生供电故障,将会出现大面积停电,工人查明故障点时间也相对较长,反映在村民用电方面,即长时间处于无电状态。另外,农村供电导线截面较小,供电范围半径较大,线路无替代功能,导致线路整体负载过大,设备较为陈旧,容易引发断电现象。
1.1.2缺乏专业维护人员
配电网供电系统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设计电网结构、铺设电路,工程建成后要进行一定时间的运行调试,进行科学的设计停电计划管理,才能保证日后村民在用电过程中提供稳定的电能。电网系统建成后定期检查维修是提高供电质量的另一重要方面。农村区域电网的突出特点即范围大,供电线路长,为乡村配备的维修车辆和专业人员严重不足。受资金和地理条件的影响,线路出现故障,尤其是在恶劣天气情况下出现断电情况时,往往不能及时进行维修,造成部分区域48h以上的停止供电。
1.1.3农民用电意识不足
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较大,村民对电能的使用和保护意识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地区农民对电力相关设施的保护条例了解较少,电力建筑队伍对电力设施提供的保护措施有限,存在由于外力因素导致电力设备被损坏,变压器、导线被偷,电杆被破坏等现象,供电设备的损坏致使供电系统不能及时供电。
1.2配电网可靠性的标准要求
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指的是供电系统持续供电的能力,是检验供电系统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反映的是电力工业对国民经济电能需求的满足程度,一般通过以下指标进行衡量:供电可靠率、系统停电等效小时数、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和用户平均停电次数。根据我国颁布的《配电系统供电可靠率统计办法》中供电可靠率计算方法,用公式表示为:供电可靠性=(1-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统计期间时间)×100%。现阶段,我国供电可靠率达到的标准如下:一般城市是3个9即99.9%以上,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小于等于8.8h;重要城市中心地区为4个9即99.99%,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小于等于54min。农村地区的供电可靠率理论上规定在2个9即99%以上,供电可靠率反应的是全电力行业的安全和质量管理问题,必须加以重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优化措施
2.1加强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技术措施
第一,加强电网改造的投入力度,提升供电的质量水平。加强电网的改造力度是提升供电质量的关键,因此供电企业需要在电网改造中投入更多精力。改造电网的初衷是有效提升供电设备的可靠程度,可通过不断试用新产品、新技术,提升配电装备的整体质量。第二,选择使用免维护或维护次数较少的设备,从根本上减少设备维修次数。按照使用情况的不同,打破设备到期维修这一工作定律,同时将传统维修模式转变为状态检修,利用在线监测、红外测温等技术获取设备运作的真实情况,并制定科学、合理的维修方案展开维修工作。第三,选取合适的电力系统结构和接线形式,以加强供电线路的质量水平,而某些重要线路需要使用双回线。当下的农电配网工作中,使用双回线线路供电,输送效果较强,稳定性较高,输电线路较为可靠。
2.2预防外力破坏造成停电
外力破坏是指农村配电网系统以外的因素对供电可靠性造成影响,从而停电,主要包括施工、偷盗、鸟类及树枝等异物造成短路等。针对施工中倒杆、挖断电缆等造成的停电事故,应在敷设电缆的地方设置专门的标志,并加强跟施工企业的沟通,派专人现场协调。针对偷盗造成的停电事故,应在农村地区加强宣传电力设施保护条例,提高人们的保护用电设施的意识,并通过法律的途径严厉打击割盗电力设备的行为,争取将此不良现象禁止掉。针对鸟类及树枝等异物造成的短路停电事故,应更换转角杆及接点处的联络线,使用绝缘线,有效避免农村地区鸟类、树枝等异物造成的停电事故发生率。
2.3建立自动化系统,完善供电可靠性管理体系
现代农村配电网的供电要求较高、网络较复杂,以往的配电网管理技术已无法满足。这就需要电力企业针对农村配电网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配电网综合自动化系统方案,将农村配电网升级改造成自动化配网,只要发生电力故障,自动化系统就能自动隔离掉故障区,确保其他区域正常供电,将寻找故障的时间缩短为零,把故障影响缩小到一个特定的区域。同时,电力企业应在农村地区配置机械化的电力故障抢修队伍,大大降低故障的停电时间,且自动化系统能为故障检修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大大增加农村配电网运行的灵活性及供电可靠性,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
当然,农村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改进离不开其管理体系的完善。这就需要供电企业建立起专门的农村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管理机构,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电力人员,有效解决以往多部门管、责任不明确的问题。企业统一建立信息数据平台将有利于各部门重复统计数据,并实现供电可靠性数据的共享,确保数据及时、准确、有用。完善管理体系需要企业以自身发展实际为基础,针对农村配电网供电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并组织人员层层分解目标,确保农村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改进对策得到实施。
结语
农村配电网供电系统的改造工程经历了20多年,当今农村经济发展和电力需求与最初供电系统改造的设计计划相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时代变化引导改造计划逐步变化。如今农村对用电的需求不仅仅是单一的照明和限制供电,持续、稳定的高质电能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城市用电固然重要,但不代表农村可以一直接受低压、不稳定的劣质电能。因此,解决农村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问题对缩小城乡差距有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杨丽峰.提高10kV农村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措施分析[J].低碳世界,2017(21):55-56.
[2]王东.试析如何提高农村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J].科技展望,2015(25):83.
[3]姜国臣.提高农村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措施[J].今日科苑,2011(2):198.
论文作者:胡彦斐,孙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4
标签:可靠性论文; 农村论文; 配电网论文; 供电系统论文; 电网论文; 电能论文; 可靠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