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强势文化是旗帜--四川企业文化专题探讨_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企业强势文化是旗帜--四川企业文化专题探讨_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企业强盛 文化为旗——四川企业文化专题研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强盛论文,企业文化论文,专题研讨论文,文化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每天一走出家门,面对各种商品、广告、促销活动,我们无不感到生活在一个茫茫商海之中,柴米油盐、住行玩乐,当我们的手还没有伸进腰包,各色商品就使我们眼花缭乱,不知所“买”。此时,总是凭一种“习惯”、“直觉”,“钱”不由衷地选择了宝马、索尼、长虹、海尔,或者是北京烤鸭、天津狗不理包子、成都郫县豆瓣……。当我们仔细看着,慢慢品着这些好象偶然决定买回家的物品时,我们会发现,这偶然其实就是一种必然。为什么是必然?为什么在茫茫商海中的选择独钟于它?这就是文化,这就是集产品科技含量、职工文化素质、老总人格魅力、企业经营理念等于一体的企业文化的力量。

企业文化,在中国经济界、企业界引起足够的关注,也就是近些年的事,因为在生存与死亡的竞争中,那些胜胜败败,生生死死的无数事实,不断警醒着从计划走向市场的千千万万个企业和万万千千个中国企业家。

放眼看世界,用企业文化武装起来的一个“凯迪拉克”胜过八国联军的所有枪炮,一个“丰田”品牌胜过当年10个军团的东洋大兵。曾经刀光剑影、血与火的

较量早已演变成经济的竞争和较量。因此,不论是一个地区,还是一个国家,强盛,应是经济的强盛、文化的强盛。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2002年7月29日至30日,来自全省经济界、企业界的近百位经济专家、企业老总和企业文化学者,在四川省企业文化研究会的组织下,进行了为期2天的“四川省企业文化研究会工作会暨企业文化专题研讨会”。会上,大家对四川的企业文化建设和如何构建四川企业文化进行了梳理,围绕企业文化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与企业道德建设、如何诊断评价企业文化等主题进行了专题研讨。现将部分发言摘登于此,以飨读者。

成都邮区中心局局长、四川省企业文化研究会理事长柴昌建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一个企业有了先进的文化观念作指导,有了进步的文化氛围为条件,才能使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产生和形成先进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才能有先进的管理行为和改革措施以及自觉的创新行为。企业文化也可以被称作是一种软环境,它在无形之中引导着每一个员工的行为,同时又在无形之中影响着客户,在无形之中获得竞争的优势。

企业员工是企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创造者、建设者和发展者。对一个企业来讲,物力、财力都是有限的,而人力资源的潜力则是无止境的。因此,企业文化建设要结合企业实际,以人为本,构建企业文化主题。无论是企业宗旨、制度建设,还是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行为准则都要确立人的中心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这样讲,企业文化是行使领导职权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把它看作是对传统管理方式作出积极有效反应的一种演变。

企业是由人组成的群体,群体中的个体在人生观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等方面是千差万别的,但企业目标却不能千差万别,需要高度统一。要使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努力达到企业目标,就必须建立一种超越个体的文化,统一员工的价值取向,也就是需要有一种精神力量来凝聚员工,激发和调动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将他们的智慧与力量凝聚到实现企业发展目标上来。

成都邮区中心局营造的企业文化主线是“以人为本”,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人心治本,制度治局”、“局兴我荣,局衰我耻”已深入到员工心中,并逐步把员工的个人目标引导到企业发展目标上来。实际上,企业目标中也包含着员工目标,是每个员工利益的结合体,应使员工明白企业利益的实现就是员工利益的实现。这样,通过制度与文化力的约束、激励把员工团结起来,使员工的自尊心、成就感得到充分满足,把个人情感、命运与企业的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之产生对企业强烈的归属感,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从而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用爱来经营,对员工无微不至的关怀,这是对人本管理最好的注释。为此,我们始终坚持“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对人以和、对事以真”的工作方法,深入生产一线了解情况,解决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一个企业正像一个人、一个民族一样,共同的文明意识、文化成就感、文化心理是他们彼此之间得以汇同、聚合的基础。一个具有优秀文化环境的企业文化共同体,其员工不论是终身依托企业,还是中途有变迁,都会对企业终身怀念,永志不忘。

红日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李海泉

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新挑战,通过企业文

化建设、企业理念的营造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会越来越受到企业关注。可以说,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前进的源动力,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作秀,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将会发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经济文化。从广义上讲,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是一种亚文化。企业文化通过企业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和生产经营的产品及服务,不仅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特色、组织特色和管理特色等,更反映出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战略目标、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企业文化重视人的因素,强调精神文化的力量,希望用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形成一种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企业文化是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建设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企业经营业绩的促进作用已得到大家的公认。没有企业文化,谈不上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与发展具有凝聚、激励、协调、约束、塑造形象等重要作用。

没有文化的企业也可以成长,但没有文化的企业却难以实现可持续成长。没有文化就好像没有灵魂,没有指引企业长期发展的明灯,因而无法获得牵引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文化不解决企业赢利不赢利的问题,文化只解决企业成长持续不持续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企业能否不断长大成为世界级企业,成为长寿公司,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有着密切关系。宣传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企业文化一般都要经历一个逐步完善、定型和深化的过程。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一个以新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战胜旧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的过程,因此,新的思想观念必须经过广泛宣传,反复灌输才能逐步被员工所接受。

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作秀,而是为了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成员的思想观念,它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说,看起来不是最直接的因素,但却是最持久的决定因素。

时下,许多的企业都热衷于谈论企业文化的建设,但一些企业对企业文化认识上存在一些问题,对它的认识存在片面、机械、僵化的现象,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作秀。

成飞(集团)公司宣传部部长

周自郁

中国加入WTO后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要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就必须坚持德治和法治并重,打造企业的诚信文化。

以德治企,加强教育,用德行引导和感召实践诚信。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在中国已经加入WTO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作为直接从事经营活动、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必须要积极推进道德建设,特别是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只有建立起职业诚信,才能确保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提供高品质的服务,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打下基础。创造一流的产品需要一流的技术和一流的管理,从根本上说是需要一流的人员素质。“以德治企”就要充分发挥教育的教化功能,帮助干部职工深刻认识诚信的价值,诚信做事、诚信做人,良好的诚信教育氛围。

依法治企,严格管理,用制度约束和监督维系诚信。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地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规章制度是企业实施管理行为的基本依据,它随着企业的创建而制定和施行,又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健全和完善。另一方面,我们还要严格执行制度,严格考核和管理,真正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用制度约束和监督,维系诚信。

德法并重,双管齐下,标本兼治,提升诚信。在大力倡导建设企业诚信体系的环境中,法律和道德的作用是不能相互代替的。放松德治,人心混乱,法治就会失去基础,无法施行;放松法治,惩恶不力,德治也不可能持久,因此,必须把法治和德治统一起来,既要切实保证规章制度的执行兑现,各级各层次都要令行禁止,恪守最基本的诚信准则;又要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的引导功能,注重发挥人格力量的作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同时,诚信作为一种道德境界,本身也是有高下之分的,应该允许它有一个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这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因此,我们要通过宣传教育,加强德治,努力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使职工不想不讲诚信;要通过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堵塞管理上的漏洞,使职工不能不讲诚信;要通过在考核管理上敢于斗硬,使职工认识到,如果不讲诚信,付出的代价、付出的风险成本,将是丢掉自己的饭碗,从而,使职工不敢不讲诚信。

四川光友公司董事长

邹光友

企业文化力是指一个企业经过长期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化氛围,对企业员工无时不产生指导、薰陶、感染、规范、塑造的作用力,从而使企业员工通过模仿、顺从、认同、内化把客体文化转移到自己的主体文化之上。企业文化力在一定时期是恒定的。一个优秀的具有规模的企业,总是有一股较大的企业文化力在推动企业向前发展。这种力是看不见的,在一定时期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甚至在一定时间内领导不在场,企业同样运转正常,这是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这是任何企业用加薪、招人、贷款、请顾问公司管理等手段难以相比的。这是现代企业不容忽视的企业发展动力。

光友薯业经过9年的发展,已从靠经验、体务、经济力的时期,走向了靠企业文化力发展的时期,形成了一套具有一定特色的薯业文化。

全兴集团企业文化办主任 利文骅

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的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本质内涵的凝结,是企业行为观念的哲学支柱和企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企业文化作为融精神和物质为一体的产物,对企业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思维观念的诱导作用;2.行为方式的诱导作用;3.价值取向的诱导作用。4.消费心理的诱导作用。总之,企业文化建设对内能有效地创造宽松、和谐、团结、奋进的企业内部环境,对外能充分展示企业独具特色的魅力,实现市场拓展。

宜宾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杨维新 刘芸宜

宾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以生产维卡纤维(粘胶长丝)和棉浆粕为主导产品的国家大二型企业。近年来,公司坚持“面向国际竞争、科学创新经营、增效发展图强”的战略方式和“更高、更强、更美”的企业文化,以建设化纤建设高地,争雄天下纤维列强为目标,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全面实施技术改造,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战略,公司利润总额已位居全国同行前列,经济效益名列全省纺织行业首位。企业劳动生产率、资产贡献率、资本收益率、产品利润率和投资增长率均在全国同行业中排名第一,产品单位成本比全国同行低20个百分点。成为宜宾市经济新增长点。这一切的变化,都离不开近年来我们对企业文化的重视。

成都铁路工程集团董事长

陈跃宗

人总是盼望长寿,长生不老。企业生命的存在和延续就叫可持续发展,企业盼的是长盛不衰。人要长寿,必然要有一个健康的灵魂,企业要可持续发展,也必须有一个灵魂。建设企业文化,就是塑造企业灵魂,只要这个灵魂永不衰竭,永葆青春,企业就永远存在。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文化的竞争,惟有高举企业文化的大旗,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宣传处长 谢家发

企业要在制造工艺、产品设计上创造优势,需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体制和创新机制,要形成独特的文化优势,离不开企业独特的管理哲学和文化积淀。在僵化的运行机制下,谈不上企业文化的积淀和创新。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然而它本身不会自动转化成竞争优势。如果没有相应的机制和条件加以支持,核心竞争力将只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打破体制瓶颈是企业参与竞争的前提。当务之急,是进一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理顺企业内部权利、义务关系,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制度保证。

标签:;  

企业强势文化是旗帜--四川企业文化专题探讨_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