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角结膜炎行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其疗效的影响性论文_黄丹妮

流行性角结膜炎行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其疗效的影响性论文_黄丹妮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医院眼科 湖北宜昌 443100

摘要:目的 给予流行性角结膜炎患者合理的系统性护理与干预,并观察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患者病情的控制效果与治疗效果。方法 将2017~2018年期间内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2名流行性结膜炎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表法选取31名患者命名为观察组,进行系统性的护理干预。另31名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手段。结果 在疗效、患者满意度与卫生宣教情况上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情况更佳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 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流行性角结膜炎患者的治疗与情绪安抚上有着积极作用,能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与治疗体验。

关键词:系统性护理干预;流行性角结膜炎;卫生宣教

流行性角结膜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发病迅速,可出现眼部不适、肿胀,角结膜充血、水肿,形成滤泡与假膜。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感与异物感,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与生活,若隔离手段做的不好,还会引起患者家属甚至是医院医护人员的感染、患病。现今,正值夏季,前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流行性角结膜炎患者数量逐渐增多,而寻求一个更好的护理干预方法为患者进行更为系统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对流行性角结膜炎患者的系统化护理干预效果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并验证其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7-2018期间,在我院眼科中选择符合条件的流行性角结膜炎患者62名(患者眼部存在急性滤泡性结膜炎症、分泌物涂片中单核细胞数量增多等作为流行性角结膜炎诊断依据的现象),且患者具有清晰的自主意识,无需进行紧急救治,排除患有严重肝肾疾病等重症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62名患者分成两组进行研究,即将进行护理干预系统化护理手段的观察组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患者的男女人数分别为17例、14例,患者的最低与最高年龄分别是6岁、49岁,平均(28.17±2.17)岁,单眼7例,双眼24例,潜伏期最短与最长时间为2天、14天,平均7.5天;对照组患者的男女人数分别为18例、13例,最低与最高年龄分别是7岁、40岁,平均(25.39±2.28)岁,单眼8例,双眼23例, 潜伏期最短与最长时间为2天、13天,平均7.3天。患者视力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两组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参与到研究之中。上述各方面数据对比可知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入院后采集患者眼部的分泌物进行微生物培养,以求对患者的病情有确切的了解,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若存在细菌感染,则对患者辅以抗生素治疗,抑制细菌的大规模繁殖,进而预防继发性的细菌感染【1】。并且通过微生物培养分离,正确诊断出患者所感染的是哪一种或者是多种病毒。

根据患者的具体感染病毒的种类进行针对性的治疗,选择合适的眼药水进行滴加。在选用抗病毒的眼药水的同时还需要注重抗菌药水的辅助,并且还需考虑角膜的营养供应,各种眼药水交替使用,避免微生物产生抗药性。一种眼药水滴入3~4min后,再滴入其他类型的眼药水,避免液体过多溢出而影响眼药水作用的发挥【2】。此外,对眼部形成伪膜的患者应该进行不定期的清理,并冲洗结膜囊。病情严重者给予结膜下注射法进行治疗。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更多的卫生宣教与情绪方面的关注。告知患者流行性角结膜炎是可通过日常接触传播的,鼓励患者勤洗手,毛巾、纸巾等私人用品专人专用,避免患者与患者、患者与家属之间的传染【3】。医护人员对患者眼部进行检查与清洁时,需要做好安全措施,戴好一次性口罩与手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用手跟衣袖接触眼睛。若患者单眼患病,则让患者注意保护健康的那一只眼,在平时的生活中,避免病眼的分泌物进入健眼。给患者示范正确的眼药水滴加方法,避免病人用过的眼药水再次使用【4】。由于流行性角结膜炎会使患者眼部产生强烈的不适感,甚至是视力下降,易产生烦躁、不安等情绪【5】,医护人员应当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状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安抚,倾听患者内心的苦闷,不定期辅助患者进行眼部的清洁工作,及时摘除伪膜,为患者维持较好的心理状态。且对于负面心理较为严重患者,更可以开展一对一心理疏导,帮助患者以积极态度面对自身疾病。

1.3观察指标

将护理影响分为三项:疗效4分、患者满意度3分与卫生宣教情况3分,合计10分,得分越高表明影响越好。调查由患者不记名完成填写,其中9分以上为佳,7.5~9为良,7.5分以下为差。总影响=疗效+患者满意度+卫生宣教情况。同时需要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1.4统计学处理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处理,按照均值±标准差针对计量数据进行表示,而计数数据则以百分数进行表示,卡方测定,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三项影响值为(9.72±2.72)分和100%(31/31);采用传统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总的影响值为(9.02±2.83)分和80.06%(25/31)。在三项观察指标内的情况上,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00,t=8.092,x2=11.687。此外,对照组发生一起患者家属被传染流行性角结膜炎的事件,而观察组未见此类事件发生,P=0.000,x2=6.082。

3 讨论

夏季是流行性角结膜炎的高发期,在这一段时间内,前来就诊的患者数量将大幅度增加,必将大大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将传统、零碎的护理干预手段进行系统化、标准化表面上是加重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但这些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与精力的细节处理,往往能带来难以估量的效果。系统化地对流行性角结膜炎患者进行干预护理能够让患者更好地接受治疗,并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系统化的护理干预能够让患者培养出良好的卫生习惯,以此来降低患者角结膜炎的病情因细菌感染而进一步加重与恶化,有利于病情的恢复,也能够使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概率降低,让患者了解如何正确滴加眼药水。此外,还能够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隔离防护与卫生习惯等方面的卫生宣教,将疾病传染的可能性变小,对疾病的爆发有一定的控制意义。流行性角结膜炎发病迅速,潜伏期短,传染性极强。一旦爆发难以控制,且无特效药,主要进行支持治疗,如:滴加抗病毒的眼药水,所以对流行性角结膜炎这一疾病进行卫生宣教是十分必要的。此外,医护人员应该将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过敏等不良反应进行详细记录,在未来发生同样事件后,将损失降到最小。

综上所述,对流行性角结膜炎患者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能够在同等治疗方法上获得更好的疗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烦躁心理,得到更好的卫生宣教效果。所以此法值得在各级医院中得到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克家连.护理干预应用在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护理中的临床有效性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6):119+121.

[2]陈利.专项综合化护理在流行性急性角结膜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2):159-160.

[3]唐雅.护理干预在小儿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22):113-115.

[4]许静.糖皮质激素联合贝复舒滴眼液对流行性角结膜炎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药,2015,28(03):555-557.

[5]金宏.中药熏眼辅助治疗流行性角结膜炎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4,46(12):148-149.

论文作者:黄丹妮

论文发表刊物:《临床医学教育》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  ;  ;  ;  ;  ;  ;  ;  

流行性角结膜炎行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其疗效的影响性论文_黄丹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