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论文_瞿晨

(上海市金山区精神卫生中心; 上海 金山区 200540)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2018年1月-2018年6月某院精神科的70位患者的具体资料,对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展开分析,最终提出部分解决对策。目前,通过分析一致,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涵盖患者摔倒、坠床、伤害他人、自杀等,通过实施具体措施后与实施前相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措施实施后,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维护,护理人员与病患的矛盾得以消除,患者逐渐缓解对治疗的排斥性,进而降低突发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09-0109-01

引言

精神病作为典型神经系统病症,导致患者的心理活动以及行为变得异常,现代医学认为精神病症的主导因素包括环境、基因等,通过交叉影响导致患者集体的神经系统产生异常,进而出现大量的恶意行为,导致护理安全工作愈发艰难。由此,探索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以及防范措施具有深远意义。

一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本文选择2018年1月-2018年6月某院精神科的70位患者的具体资料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为55例,女性患者为15例。患者年龄范围在21岁~68岁,所有患者均已确诊为精神病。

(2)调查方法

通过对70为患者治疗期间的所有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精神科患者护理安全隐患的主导因素并探索针对性措施,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定期收集患者以及家属对防范措施的意见并开展统计学分析。

(3)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3.0软件包实现此次研究数据的分析工作,如果P < 0.05 时,则说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 精神科常见隐患以及防范措施

(1) 常见隐患

第一,患者的疾病因素。由于精神病属于特殊疾病,因此与其他病症患者有极大差异,通常情况下,患者容易产生幻想,进而导致自身行为难以受到神经系统控制,最终做出伤害他人、破坏物品等违法行为。

第二,患者的身体因素。由于精神病患者无法通过清晰的思维认识事物,因此,如果患者感到身体出现某种状况,无法及时告知护理人员,进而导致病情得不到控制,治疗效果急剧下滑。同时,部分患者服用大量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导致身体机能逐渐弱化,生活质量逐渐降低,一旦心理状态产生偏差,极其产生摔倒、坠床等危险事件,甚至可能导致脑卒等其他病症。

第三,患者的人际环境因素。由于部分精神病患者家属不愿花费过多的时间照顾患者,导致患者病情难以得到监控,其身体难以得到精心护理,进而导致患者做出伤害他人、四处逃窜、随意破坏公物、自杀等危险行为。

(2) 防范措施分析

第一 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精神病症的特殊性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极强的心理素质以及极高的医疗水平,进而保证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因此,如何加强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发挥护理的正向作用便成为重中之重。具体而言:首先,管理人员应定期召集护理人员聆听医疗知识讲座,认真学习正确的安全护理知识,并通过实践锻炼培养常规护理技能。如果部分医院具备良好的经济条件,甚至可以模拟突发事件,加强实战经验,针对护理人员的具体工作开展针对性练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帮助其深刻了解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打造良好的职业素养。其次,促进护理人员与患者的心灵交流,鼓励医务人员主动询问患者病情,聆听患者的内心想法,竭尽全力满足其正常需求。再者,协助护士学习正确的法制知识,树立法律观念,定期开展法律知识活动,促使护理人员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以及患者安全,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最后,针对个别特殊患者,护理人员应制定针对性护理体系,尤其是处理特殊状况的能力,考虑所有人的健康和利益。

第二 提高院方的安全措施

首先,高质量的硬件设备以及防护措施是保证医疗水平的基础,同时是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的重要手段。例如:根据患者特征打造高质量围墙,确保患者不会因翻墙等突发状况损害自身健康;定期修补地面缺陷,保证患者不被地理环境因素影响,降低摔倒几率。其次,提升巡查力度,制定严格的护理时间表,保证24小时均有护理人员对患者展开监督,及时发现安全问题并解决。再者,构建高水平医疗环境,根据患者的病症差异,安排不同的医疗丙方,通过分级处理手段,解决每位患者的需求。最后,提高安全检查力度,针对新患者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尤其是类似刀具等危险物品必须立即回收,及时处理医疗废弃物,并加强夜间巡逻,防止特殊时间段发生危险事件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第三 构建科学的管理制度

首先,根据医院资源、护理人员水平以及患者病情构建合理的工作体系。例如工作交接过程中的物品、医疗记录的交接工作,确保交接双方的资源共享,及时发现异常现象。一旦发现突发状况应及时与管理人员和患者家属沟通,避免医患矛盾加剧。其次,护理人员应以医嘱为根据指定针对性护理计划。由于精神疾病的症状较为特殊,因此部分患者需要单独护理,则护理人员可以安排特殊患者住宿于安全系数较高的病房。最后,由于精神病护理人员的数量较为稀缺,因此必须科学配置资源,既要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同时保证护理人员的安全,院方应定期考核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打造高质量护理团队。同时,构建医疗数据库,根据患者治疗情况适当调着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以减轻其工作压力,营造洋溢关爱的团队文化,强化科室向心力与凝聚力,最终实现降低不安全事件发生率的目标。

三 讨论

(1)本文通过分析该院70位患者的护理安全情况,进而总结出以下主要因素,如表1所示。

表1 精神科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因素

结语

总而言之,精神疾病患者容易在治疗期间做出危险举动,进而要求护理人员对安全隐患问题的主导因素进行排查并制定针对性措施,避免出现安全事故。本文认为消除医患矛盾、构建科学的工作时间表、加强安全检查以及护理检查、开展知识与技能讲座等方式有助于消除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加强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薇,索绪枭.精神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10(27):60-62.

[2]赵洋.精神科的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5):289-290.

[3]刘瑞芹.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0):209-210.

论文作者:瞿晨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2

标签:;  ;  ;  ;  ;  ;  ;  ;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论文_瞿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