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科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研究论文_何红霞

高中历史学科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研究论文_何红霞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行,高中历史课堂上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方法受到广泛关注。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感悟课程核心内容,形成自己对历史的独特思考和探究方式是未来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通过注重教材讲解、挖掘教学资源、巧妙设计问题、鼓励自由交流等教学手段的创造性运用有助于更新教学立意,提升学生认知水平和探究能力,进而彰显高中历史课堂的时代性。

关键词:高中历史;探究能力;教学研究

一、注重教材讲解,奠定探究基础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最大的问题便在于没有吃透和理解课本教学内容,从而无法依据教材内容提出质疑,或是不明白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所在。他们并非真的对历史知识没有疑问,而是由于对文本内容所知甚少,因此,笔者认为,要想提升高中历史学生的探究能力,需要以学生对教材的熟悉和精确了解为基础。基于此,教师应当在课堂上注重对教材中细节知识的深入讲解,基于学生现阶段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进行课程的准备,教师可以将历史知识和史实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历史思维和自身史观分析和解决问题。此外,教师还可指导学生对历史教材中的相关基础知识进行梳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其学会对历史知识进行联系,收获站在宏观角度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二、挖掘教学资源,启发探究思维

高中历史教材因为篇幅的限制,使用的多是精简和概括性较强的语言,若是教师和学生想要依据某一历史问题进行更加深入探究,了解前人观点等,还需要在理解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搜集各方面资料,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开拓学生视野。教师首先应当了解教学重难点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所在,并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选择几个恰当的知识切入点,围绕其进行资源的挖掘。其次,教师可将历史知识切入点展示给学生,组织学生根据自己所感兴趣的部分阅读文献资料,并且充分利用网络对相关历史资料进行查找,在资料查找和分析的过程中由宏观把握到微观深入,使学生以任务为导向进行深入探究和理解,启发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例如,《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概述了中国近现代160余年里中国人民在在社会生活方面所发生的变化,由于不同时代下衣、食、住、行的变化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学生学习兴趣之所在。因此,教师可以人们服饰的变化为切入点,要求学生首先通过阅读教材文本,总结出不同时期人们在生活中穿着的服饰,在此基础上进行资料的查阅,了解不同服饰的造型设计以及其内在的设计理念和文化差异等,一遍对物质生活的变迁产生更为清晰和准确的认识。在近代,男子服饰由长袍马褂转变为西装,后又兴起了穿着中山装的热潮,其中西装是民国成立后剪发易服的产物,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国初期西学思潮传入中国和部分中国人崇洋风气的盛行。而中山装样式板正、形制讲究,蕴含了三民主义、无权分立的政治含义,这些都需要教师启发学生进行探究,从而对历史内容得出更为深刻的认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巧妙设计问题,拓宽探究角度

由于历史学科本身主观性和存在,因而对于同一历史问题,不同人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历史环境下总会给出不同答案,这些答案本身没有对错之分,只是不同人基于各自不同史观所形成的认知。为了拓宽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认识角度,发散学生探究思维,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应用问题引导方法,基于教材内容为学生巧妙设计问题,刺激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并让学生尝试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辩证思考,使学生在探究历史问题时能够全面地进行考量,提升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开辟新航路》时,教师可首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授迪亚士、哥伦布等人开辟新航路的史实,引导学生基于史实理解新航路开辟对欧洲乃至世界的影响。在学生基本掌握本课内容后,教师可联系之前所学过的“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历史知识向学生提问:“对比郑和下西洋和个哥伦布远行的结果与意义,你认为应当怎样评价他们?”引导学生从远航的经历、到达的目的地、远航的目的和最终形成的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使学生学会依据自身知识、运用批判性思维从不同角度对历史事件作出价值评判。

四、创设学习氛围,鼓励自由交流

培养高中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探究能力,不能单单只依靠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学=学生个人的努力,浓郁的学习氛围和同学之间的密切合作、共同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营造民主的氛围,将学生分为不同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在小组中依据某一历史知识和问题进行自由讨论,各自表达自身见解,并认真聆听他人意见,学习他人的看法中的先进部分,并有效完善自身不足。通过这种形式不但能够消除学生的知识型疑问,还可以锻炼其表达能力,让学生的讨论中反思自身,获取长足进步。

例如,在学习《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课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教材第一段后在小组内部思考和讨论:导致二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有哪些?若一人独立思考,则角度未免过于单一,而小组内部便可为这一问题提供多样的思考方向,如:科技、经济的发展、国家联系密切等方面的原因。之后小组成员便可进行讨论,总结出问题的答案:第三次科技革命提供了动力支持;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家之间的依赖程度逐渐加深;跨国公司的推动作用等。学生可在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合作探究,完善和补充问题答案。

综上所述,通过注重教材讲解、挖掘教学资源、巧妙设计问题、鼓励自由交流等有效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学系统性,创设良好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实践任重道远,是否存在其他途径促进探究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在未来进行深入研究与试行。

参考文献:

[1].陈海峰.历史课堂自主探究模式的几种做法——以美国南北战争为例[J].学园,2014(05).

[2].赵亚夫.批判性思维决定历史教学的质量[J].课程教材教法,2013(02).

论文作者:何红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1

标签:;  ;  ;  ;  ;  ;  ;  ;  

高中历史学科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研究论文_何红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