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额和清单计价共存下的工程造价管理建议论文_欧雪艳

定额和清单计价共存下的工程造价管理建议论文_欧雪艳

欧雪艳

中信工程项目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 海南海口 570216

摘要:现阶段,经济发展迅速,工程发展过程中的造价管理的也越来越迅速。我国工程计价模式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1949年建国以后,预算定额计价模式是我国当时唯一的建筑产品计价模式;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工程建设行业越来越意识到预算定额计价模式的弊端,提出“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概念;在2003年,原建设部颁布《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标志着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开始在我国进行推广,该规范于2008年及2013年又进行了修订与完善。目前,我国仍处于由定额计价模式向清单计价模式转变的过渡阶段,两种计价模式都在建筑行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国内大多数学者在研究定额计价模式与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关系时,多关注于两者的区别,忽略了共通之处。另外,学者们几乎一边倒地认为要想完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传统定额计价模式必须退出历史舞台,却缺乏对二者之间关系的正确认识。解决由于两种模式共存而出现的问题,更好地实现清单计价和定额计价的结合使用十分重要。

关键词:定额和清单计价共存;工程造价;管理建议

引言

在我国建国初期,建筑产品计价模式只有一种,为预算定额计价模式,但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该模式逐渐呈现出自身的弊端与不足之处,直接影响其自身的作用。因此,促使其人们结合实际情况,对该模式进行有效的创新,加强完善,提出更为合理的清单计价模式。定额计价与清单计价之间存在一定的统一性,并且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二者存在明显的模式区别,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模式,在不同的阶段进行合理的选择,进而促使工程造价管理有序的开展,确定工程价格。基于此,文章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当前的定额和清单计价共存下的工程造价管理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1定额计价与清单计价模式之间存在的关系分析

相对来说,在当前的两种计价模式中,存在明显的统一关系,尤其是在当前的背景下,我国正处于定额模式逐渐向清单计价模式转换过渡阶段,促使二者存在明显的关联性。尽管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两种模式无论是在计算的方式、指导思想上,还是在分类划分上,均存在明显的差异,但依旧存在统一性。具体来说,主要它体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在计价的方法上,应用过程中,我国的工程计价主要是实行清单计价与定额计价共同实行的双轨制,例如,以当前的实际为例,在某一工程中,主要是以当前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为主要的选择,单面受其自身的性质影响,该模式并不适用于当前的建筑工程某一阶段,而相对于当前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来说,其利用自身的性质,贯穿在整个工程中,进而满足实际的需求。而在工程的开展前期,可以合理有效的选择定额计价模式,在项目的投资估算环节进行合理的管理,为工程的最后定价环节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工作人员提供参考依据。实际上,两种计价模式在应用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并且在工程的整个过程中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二者缺一不可。其次,从二者自身的背景角度进行分析,两种计价模式的产生存在明显的关联性,例如,以实际的模式为例,定额计价模式的产生,主要是受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影响,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其自身的经济发展受到政府经济计划指令的限制,促使材料、人力、机械设备、数量以及相关的价格定位等,均受到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而形成单一的定额计价模式。而相对于工程量清单模式来说,其产生主要是受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影响,利用其市场经济自身的自由开放经济形态,促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自由定价,进而满足实际的需求。实际上,现阶段二者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工程量计价模式更具有较强的优势,但在不同的时期采用是不现实的,只有结合不同的情况,才能促使当前的模式更符合要求,体现出本质上的统一性。最后,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受当前的背景影响,在使用清单计价模式过程中,并未完全发挥出其模式自身的优势。例如,当前部分企业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在未能完成自身定额的基础上,依旧在实际的投标过程中,选择其定额的任务进行,难以反映出企业的个别成本,依旧显示出平均成本,由此也可以看出,二者的统一关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定额计价和清单计价的不同

2.1 不同造价的定位阶段

定额计价属于政府的一种宏观计划下的工程造价管理方式,定额计价以各种费用定额以及概预算定额作为依据,最后要依照规定的计算程序确定工程造价的计价方法。工程定额计价形式中,工程价格通常是国家直接确定或者是存在国家指导性价格。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则反映了市场定位模式,是一种主要由市场定价的方式。国家工程造价的有关部门对工程造价的形成没有直接干预,很多时候都是依据市场情况,经过竞争之后形成价格。

2.2 子目划分区分标准不同

使用施工工艺工序等这些来对定额计价中的子目进行划分,通常计价的过程中计算整体定额计价与工程量还要依照具体的工艺或者工序。其中施工工序和工艺的具体单价都体现在每一个子目上,一般视为综合体来思考清单计价中的子目划分,这个综合体中也包括较多的工艺内容与施工工序,在整个计价中就要把工艺内容和施工工序的具体单价相加,因此在反映内容上也都是一个综合体中综合单价。

2.3 计价依据不同

定额计价中工程量在计算的过程中一定要依据建设中的工程定额所规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来进行计算,计价也要跟据工程中的定额以及相关部门颁发的人工、机械价格和费用定额。每次的工程量计算也是以《清单计价规范》为根据,之后还要依据企业定额以及市场正常材料与机械价格来进行定价。

3更好实现两种计价模式结合使用建议

3.1实现两种模式更好的衔接

由于市场环境不同,两种计价模式本身存在着巨大差异,应针对两种计价模式间格式的差异之处对其进行调整,以实现二者更好的衔接对应。虽然两种计价模式存在巨大差异,但对于前期造价资料不能应用于后期招投标这一问题,只需考虑资料格式上的问题即可。例如项目划分不同和计量单位不一致都会引起造价员的二次计算。因此,主管部门可以对计价规则进行改善调整,以实现两种模式在资料格式上更好的衔接。譬如针对计量单位不一致问题,可以制定规范,要求两种模式同时采用扩大物理计量单位/自然计量单位或者同时采用基本物理计量单位/自然计量单位,在不引起工程量变化基础上实现计量单位的统一。

3.2实现两种模式间信息的转换

如今造价行业提倡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不仅要对生命周期过程中的每个建设阶段进行管理控制,更要寻找方法实现不同阶段间的信息共享以解决沟通闭塞、重复计价等问题。前期建设资料不能为后期招投标工作提供支持,其实反映的是不同阶段之间的信息由于格式不统一而导致的无法共享问题。管理部门可以根据两种模式计价规范的差异之处,制定相关对照规范,以实现定额与清单的统一,必要时候可以采取技术手段。例如,BIM技术将模型集成于建筑生命全周期各阶段信息,实现多个阶段的信息共享,而且在设计阶段就可以建立标准的建筑模型。如果BIM可以作为两种模式信息的中转站,在经过技术处理之后将信息以造价员需要的格式进行输出,既可以解决阶段间信息格式不统一问题,又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的计算工作量,省去一些繁冗复杂的步骤,提高效率。

结语

传统定额计价模式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之间既对立又统一,但两种计价模式都应该引起造价行业相关人员及学者的重视。两种模式在结合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三超”和前期造价资料使用效率低两个问题,“三超”问题可以通过全过程造价管理、实行限额管理和完善数据库建设解决,针对后者则可采用实现两种计价模式间的衔接和信息转换的建议。然而本文提出的设想还仅停留于概念层面,不足以解决更深层次问题,很多具体问题及解决方法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尹志军,李子蒙.定额和清单计价共存下的工程造价管理建议[J].工程经济,2017,27(7):12-14.

[2]朱健.清单计价和定额计价模式下的工程造价管理[J].招标采购管理,2014(9):44-46.

论文作者:欧雪艳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8

标签:;  ;  ;  ;  ;  ;  ;  ;  

定额和清单计价共存下的工程造价管理建议论文_欧雪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