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治疗淋巴结核病论文_段福源

穴位埋线治疗淋巴结核病论文_段福源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医淋巴病专科医院 017000

段福源

淋巴系统是人体的免疫防御系统,淋巴结核是由结核杆菌侵入淋巴结而发病。该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年人,老年人也有发病。草原牧区及矿区易发此病。淋巴结核病传播途径是:由动物的丝虫病排出的粪便经水源污染,当人与动物饮永同一水源后,大部分的丝虫在淋巴管内繁殖,阻塞淋巴管道,引起淋巴结的炎症,淋巴结渐渐增大,形成病况。淋巴结核(又称 “瘰疬”, 俗名:“老鼠疮”)是一种疑难杂症。淋巴结核发病部位依次为:颈部、腋下、腹股沟、体腔内、支气管、肠系膜等 部位居多。

淋巴结核病在全球是最难治愈的疾病之一,我国又是淋巴病发病率最高达国家之一。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全球结核病控制策略首选抗结核联合应用,如:利福定、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肌注链霉素等。且病人必须坚持用药18——24个月,但只能控制,不能根治。局部手术切除肿大淋巴结,放疗等手段,又会引发淋巴结转移。

我作为当地段氏第三代淋巴病治疗专科医生(专业技术职称:专家中医师),自幼承传祖上治疗淋巴病秘方行医,,从医20余年,探究淋巴病的发病诊断与研究治疗,以独特治疗方案,使近万名患者摆脱了病痛折磨和挽救了生命。

一,淋巴结核病的临床症状区分

淋巴结核的临床症状分为两种:

1,增殖型

增殖型首发局部症状多为淋巴结无痛性肿大。被累淋巴结最初大如蚕豆,数量一枚或数枚不等。颈部的一侧或者两侧同时发病,有轻度肿痛,质地坚韧,散而活动。随着淋巴结体积增大,其活动度逐渐减少甚至粘连为串珠状,体积维持在一定大小,经数周或数月没有明显的改变。应用抗菌素治疗,可使增大的淋巴结有所缩小,感冒上火等其他疾病又可引发淋巴结肿大。反复数次后,应用抗生素治疗也会无明显效果。

2,侵润型

侵润型开始常有中心部位软化,以后逐渐增大而有深度波动,甚至形成皮下脓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若有继发感染,则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症状,而且波动也变为表浅。此时极易自行溃破流出干酪样稀薄脓液,最终成为经久不愈的慢性脓窦。

无论哪种类型,起初都没有明显的全身发病症状。中期则有轻度发热,胃纳不佳,疲乏盗汗,全身消瘦,皮肤瘙痒等身体反应。且经常反复发作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咳嗽,高温不退,慢性咽炎,扁桃腺炎,腔溃疡,关节疼痛等一系列免疫功能低下症状。

若儿童反复感冒,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声音嘶哑,呼吸困难,食欲不振,疲乏消瘦,高烧不退,视为肺门淋巴结核,支气管淋巴结核。

淋巴结炎常见于2—5岁之幼童,成年人很少发病。一般没有全身反应,应用抗生素可使肿大淋巴结消退,或化脓,愈合后不再复发。

二,淋巴结核的检查

淋巴结核病胸部x线结果常为隐性或有陈旧性结核病灶,血象一般正常血沉也不一定加快。结核病菌皮试在幼儿有价值,对于年龄较大或者成年人诊断意义价值不大。

B超,CT检查无实质意义,淋巴结活体组织检查是可靠的诊断方法。通过淋巴结活检还可以排除应当考虑到淋巴结病变,例如:淋巴结炎,何杰金氏病,淋巴结转移癌,白血病,淋巴肉瘤等。

三,淋巴结核的综合治疗

根据中医内脏表相关的传统理论,结合针灸经络的原理,根据中医内脏表相关的传统理论,结合针灸经络的原理,我积累的经验是:

1.淋巴结核患者背部都有特殊的反应区(敏感点)。应用药物埋线疗法治疗。埋线疗法刺激反应区(淋巴系统),可以激活巨噬细胞释放杀细菌因子。可以引起迟发型变态反应,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和释放出免疫效应因子。

2.用自身免疫调节吞食细胞和坏死组织,形成体机正常良好的新陈代谢,还可以阻止癌细胞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并配合内服清热凉血的天然牛黄,银花,羚羊角 和散结消瘰的夏枯草,蜈蚣,蟾酥等攻瘰丸(1.2.3号)局部外敷活血化瘀的穿山甲,麝香,与攻毒散结的狼毒,斑蝥等消瘰膏(1.2.3.)系列。在选药配方上突破一些禁忌,采用30余种名贵药材,进行科学筛选,合理配伍,使药性尽其用,功能尽其效。从而形成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治疗原则。

附病例(一):邬朝霞 女 51岁,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神华家苑小区人。2014年10月31日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检查发现左乳腺有2.5cmx0.8cm边界不清肿物;左腋下可触及多个大约2.5x1.4cm肿大淋巴结边界不清。左腋窝淋巴可见恶性肿瘤细胞浸润。11月20日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30天,出院检查:左腋下仍可触及多个大小约2cmx2cm肿大淋巴结,边界不清。

出院诊断为:1,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左乳腺良性肿物。

后来我医院求医。我采用外敷膏药,内服中药,背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20天后,做医学检查结果为:双侧乳腺腺组织回声均匀,其内未见明显占位回声。肿物全部消失。

附病例(二):

乔治 男 19岁,现役军人。2015年春发现病情后,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1医院和北京军区总医院做病理检查,结果为:双侧腹股沟有3.0x1cm大肿物,腋下肿物大1.1x0.5cm,双侧颌下肿物2.0x0.6cm。确诊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后经来我院治疗病愈患者介绍,于2015年6月13日来我院求医治疗。我依然采用外敷膏药,内服中药,背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一个月后做医学检查结果:患者双侧腹股沟、腋下,双侧颌下皆无肿物。患者现已回到解放军65军193旅参加正常执勤训练任务。

经我自治区及区外千余例患者临床验证,在我医院治疗淋巴病,一次根治,永不复发。为淋巴结核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增补了中外医药界用免疫法治疗淋巴结核的空白,使众多濒临绝境的患者迎来了人生新曙光。

论文作者:段福源

论文发表刊物:《名医》(学术版)2016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6

标签:;  ;  ;  ;  ;  ;  ;  ;  

穴位埋线治疗淋巴结核病论文_段福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