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检验方法用于梅毒不同时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效果对比研究论文_唐艳春

湖南桂阳县第一人民医院 检验科 湖南桂阳 424400

【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检验方法用于梅毒不同时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100例梅毒检验患者,纳入研究组(50例一期梅毒、50例二期梅毒),均为2016年11月--2017年11月间收治;而后选择同期到我院行体检的100例健康者,作为常规组。全部参与研究的对象均进行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P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HA(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统计分析不同检验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结果:ELISA特异性高达96.00%、敏感性高达98.00%;TPPA特异性高达98.00%、敏感性高达96.00%;TPHA特异性高达96.00%、敏感性高达90.00%。统计学分析发现,TPPA和ELISA敏感性较TPHA更高(p<0.05),三种不同检验方法的特异性对比,结果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HA敏感性较低,故而不建议推广应用。TPPA和ELISA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尤其是ELISA操作方便,更加标准化,而且能够批量检验,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TPHA;TPPA;ELISA;梅毒;效果对比

梅毒属于性传播经,比较常见,梅毒螺旋体为该病的主要病原体。传播方式为血液传播、性交以及母婴传播。尽早发现予以尽早诊疗能够帮助患者提高预后质量,所以,早期诊断和预防梅毒是抑制疾病进展的关键[1]。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P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HA(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均为临床比较常见的几种检验方法,本次研究特此对我院收治的梅毒检验患者100例、健康检查者100例实施了不同检验方法,以探讨梅毒不同时期应用不同检验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现做如下报道: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6年11月--2017年11月,选择我院梅毒检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男女比为56:44,年龄20-57(35.4±4.2)岁,其中有50例一期梅毒,50例二期梅毒。年龄>18岁;梅毒诊断标准参照美国疾控中心所提出的性传播疾病诊断标准;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书。排除哺乳期或妊娠期、恶性肿瘤的患者。在同一时间段选择在我院行体检的100例健康者,作为常规组,男女比为58:42,年龄19-56(35.5±4.1)岁。对比两组临床资料,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较大。

1.2方法

全部参与研究的对象均进行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P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HA(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采集每位研究对象5ml静脉血,予以10min离心后进行上层清液分离,每分钟速度控制在4000r,立刻送检。TPPA与TPHA检验试剂盒源自于富士株式公社,ELISA检验试剂盒源自于新创科技有限公司,一切操作必须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

1.3统计学分析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21.0软件,予以统计分析。率(%)为计数资料,用卡方比较组间差异; ±s为计量资料,用t比较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不同检验方法后的血清抗体检验结果 见表1

2.2比较三种检验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 见表2

3.讨论

近两年来,我国梅毒发生率趋势逐步上升,且具有区域性差异,高发区域主要集中在闽江、珠三角、长三角以及西北,另外,工作性质、年龄、性别等因素,与梅毒发生率也具有一定的联系[2]。胎传梅毒、潜伏梅毒以及一、二、三期梅毒均为梅毒5个时期,有关统计显示,潜伏梅毒最多,一、二期梅毒次之[3]。ELISA、TPPA以及TPHA均为临床检验梅毒最为常用的方法,但不同时期的梅毒,不同检验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故而本次研究特此对以上三种不同检验方法进行了分析,帮助患者改善预后。

梅毒血清学检验是现阶段临床中一种比较简单的筛查梅毒方法,对人体内存在的梅毒螺旋体所致的特异性抗体进行检验,整体而言,具有较高的特异性[4]。本次研究中发现,一期、二期梅毒TPHA阴性率20.00%、6.00%、阳性率80.00%、94.00%,其阴性率明显高于TPPA、ELISA。TPPA通过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进行相应抗原重组制作,血清学检验则利用抗原体凝集反应,检测血清抗体,效果突出,特异性较高。TPPA与TPHA具有相似的原理,唯一的区别在于凝胶颗粒为TPPA抗原载体,而TPHA抗原载体为红细胞,所以特异性欠佳[5]。另外,在一期、二期梅毒患者中,ELISA阴性率为4.00%,较TPPA与TPHA更低。

ELISA特异性高达96.00%、敏感性高达98.00%;TPPA特异性高达98.00%、敏感性高达96.00%;TPHA特异性高达96.00%、敏感性高达90.00%。统计学分析发现,TPPA和ELISA敏感性较TPHA更高(p<0.05),三种不同检验方法的特异性对比,结果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分析,是由于不同时期下,均存在抗梅毒螺旋体,故而差异并不明显。

总之,TPPA、ELISA对不同时期的梅毒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且ELISA操作简单、更加标准化,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凤华.不同检验方法对梅毒不同时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7,25(09):89-91.

[2]沈丽丽.不同检验方法对梅毒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对比分析[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7,31(03):223-225.

[3]祝喆,姚秀林.比较3种不同梅毒检验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的结果准确率[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8):91-92.

[4]张瑞芳,高丽华,董宇青,应航宇.对比分析不同梅毒检验方法在梅毒螺旋体检测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性科学,2016,25(05):90-92.

[5]强凯霞.不同梅毒血清学检验方法应用的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2):86-87.

论文作者:唐艳春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

标签:;  ;  ;  ;  ;  ;  ;  ;  

不同检验方法用于梅毒不同时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效果对比研究论文_唐艳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