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治疗对高角病人颅颌面垂直向结构的影响研究论文_陈剑勇

永州市妇幼保健院口腔科 湖南 永州 425000

摘要 目的:研究拔牙治疗对高角病人颅颌面垂直向结构的影响临床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8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相关治疗以及后期恢复的58例高角病患者,将上述患者经过随机组合之后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非拔牙矫治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则是采用正畸拔除前磨牙矫治方法进行治疗。经过两种方法处理之后通过头颅侧位X线片分别测量颅颌面垂直向结构的变化。结果: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法治疗之后ANS-Me、L6-MP、N-Me、U6-PP指标相较于治疗前具有明显增加,Y-axis、L6-MP指标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拔牙矫治治疗前后,患者下颌平面角以及生长方向的结构没有较为明显的改变,但是观察组患者的磨牙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关键词 拔牙治疗;高角病;颅颌面垂直向结构

高角病患者颌骨会出现过度垂直发育,生长方向呈现顺时针并且面下部的高度也在增加,导致患者出现腺体样病容以及咀嚼肌张力下降等临床症状。该病在治疗过程中主要是降低垂直高度,但是矫治方案在临床治疗方面并没有形成统一意见,本次研究主要是通过对拔牙以及非拔牙两种矫治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高角病例矫治提供相关临床参考,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是2018年7月-2018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相关治疗以及后期恢复的58例高角病患者,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在12-32岁之间,平均为(27.0±3.0)岁。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在13-33岁之间,平均为(28.0±3.0)岁。排除标准:(1)患者本次研究分组护理方法不同意。(2)患者临床数据不全或者是全部丢失。(3)患者没有血液系统功能方面障碍。(4)患者有精神系统方面疾病会影响到患者与相关临床医生以及护理人员之间沟通。(5)不符合以下纳入标准的患者。纳入标准:(1)所选取的患者都是在我院进行相关手术以及后期治疗。(2)患者都是阅读我院知情书情况下自愿参与研究的。(3)患者全部处于HellmanⅢ C 期恒牙牙合时期。(4)患者的下颌平面角度超过 36°。(5)患者的牙列较为完整,没有出现牙齿缺等症状失,并且患者没有出现无颞下颌关节紊乱疾病。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给予正畸拔除前磨牙矫治方法进行治疗,即全部将前第二前磨牙拔除后利用标准直丝弓进行临床专业矫治。对照组患者则是采用非拔牙矫治方法进行治疗,即单纯标准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

1.3测量方法

两组患者在进行矫治前后3周应该进行头颅侧位的X线片,以眼耳平面作为基面,经过鼻根点、前鼻棘点间、颏下点、蝶鞍点、下颌角点等平面,采用专业软件进行统一性分析,测量的指标主要包括:(1)夹角测量:下颌平面与前颅底平面之间的夹角、下颌平面与眼耳平面之间的夹角、下颌平面与腭平面之间的夹角)以及腭平面与前颅底平面之间的夹角[1-2]。(2)点距测量: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的最高点到腭平面之间、下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至下颌平面之间、上颌中切牙切缘到腭平面之间、下颌中切牙切缘到下颌平面之间以及鼻根点与颏下点的垂直距离。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 20.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2结果

2.1观察组、对照组 MP-SN、MP-PP、PP-SN 等指标比较 经过研究后发现,两组患者经过矫治治疗之后ANS-Me、L6-MP、N-Me、U6-PP指标相对于治疗之前具有明显增加,余测量指标与矫治之前没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 Y-axis、L6-MP 指标的变化情况与对照组相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余指标改善情况相对比灭有显著性差异,详情见表1,2。

3讨论

高角病是指下颌平面的角度超过 38°所形成的错牙合畸形,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错牙合类型,当该种疾病存在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垂直向以及矢状向的骨性不调,会严重影响患者面部的美观程度[3]。随着生活水平以及社会人群生活观念的改变,人们的审美水平也在出现逐渐提升,患者对于颅颌面整体的美观以及协调程度也越来越高,临床较为单纯的牙列整齐已经不能够满足正畸矫治患者的美观需求,更加希望自身的颅、颌、面整体结构更为美观以及协调,因此在进行矫治的过程当中对自身颌面骨骼的结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由于高角患者在进食过程中食物会长期与唇侧骨皮质进行接触,因此患者在咀嚼过程中食物会较为严重的损伤下切牙牙龈,导致患者进一步出现下切牙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等不良症状,最终导致患者的牙槽骨高度发育不全。

正畸拔牙矫治能够保证患者牙弓的对称性,将前牙向内部进行收缩,对于恢复患者咬合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是目前临床上经常采用的正畸矫治方法。之前较多研究者表明在进行正畸矫治的过程当中改善颅颌面垂直向结构具有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法矫治之后在ANS-Me、L6-MP、N-Me、U6-PP等指标相对于治疗之前具有较为明显的增加趋势,余测量指标则与进行矫治之前没有较为显著性的差异,另外观察组经过拔牙矫治之后在Y-axis、L6-MP等指标变化与对照组相比较之后具有显著性差异,同时两组患者的余指标改善情况相也具有明显的差异。但是由于Y-axis指标不仅会受到垂直向改变的临床影响,同时还会受到颌骨矢状面向改变的较为严重影响,比如颌骨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因此目前研究结果尚不能明确表明观察组经过拔牙矫治之后下颌骨出现逆转,从而降低面部垂直的距离。

经过临床专业研究与对比后发现,无论或者是否采用拔牙方式矫治全部都能够将高角患者颅颌面垂直方向进行微调,结果显示观察组经过治疗之后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能够证明拔牙可以较为显著的改善高角患者的颅颌面垂直,尤其对牙齿和牙槽的临床影响较为显著,同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牙槽骨吸收与牙龈萎缩等不良症状,能够为临床颅颌面垂直向结构的临床研究提供较为有效的临床依据。但是由于该种治疗方法会促进患者的下颌磨牙进一步增长,因此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矫治疗效。

参考文献

[1]张传红,张小伟,闵莉芳.拔牙治疗对高角患者颅颌面垂直向结构的影响研究[J].外科研究与新技术,2017,6(03):185-188.

[2]支方静.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拔牙矫治前后颅颌面结构的变化[A].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2016中国国际正畸大会暨第十五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中华口腔医学会,2016:2.

[3]丁艳美.拔牙对治疗46例高角病例颅颌面垂直向结构的影响[J].甘肃医药,2015,34(04):290-291.

[4]李淑君. 正畸减数前磨牙结合Ⅱ类牵引对不同生长型患者颅颌面结构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1.

[5]杨瑾,陈杰,范存晖,等.拔牙治疗对高角病例颅颌面垂直向结构的影响[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8(03):262-264.

[6]宋卫华.青少年双颌前突拔牙矫治颅颌面结构变化的研究和软组织侧貌预测系统的建立[D].第四军医大学,2004.

论文作者:陈剑勇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5

标签:;  ;  ;  ;  ;  ;  ;  ;  

拔牙治疗对高角病人颅颌面垂直向结构的影响研究论文_陈剑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