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论文_李宝剑

浅议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论文_李宝剑

(四川渠县琅琊镇第二中心小学 渠县 635200)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如是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教育方式,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多媒体以生动的形象和新颖的示例专宠于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手段与新课改教法达到了最完美的结合。信息技术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中坚力量,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语文教学也因为信息技术的参予而愈加精彩。

正确地认识语文学习,明白应该如何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这是语文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我们要用怎样的方法来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呢?我认为,现代教育技术是有力的武器之一,适当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合理有效地组织语文教学过程,是不断激发和强化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本身蕴涵着丰富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赞扬或激励。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难免枯燥乏味。信息技术凭借其活动性、直观性、趣味性的优势,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在兴趣中记忆,改变了枯燥的传统教育模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教学”的动态画面、逼真的声响效果、丰富的色彩对学生不同感官产生有效刺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强化学习动机。如,在讲授《狼牙山五壮士》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当时的悲壮场面,可以找电影《狼牙山五壮士》,播放相关的片段让学生观赏,这样不仅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这样,学生不仅不会感到负担、厌烦,而且还会怀着浓厚的兴趣和轻松愉快的心情,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二、营造探究平台,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能力要靠扎扎实实的训练,合理适时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使教学节奏加快,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从而使课堂容量加大;同时也使训练的形式灵活多样,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训练效果。

比如写字,针对学生的字写得不规范,错别字较多的情况,多媒体可用于加强字形教学与书写指导。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典型的例字,引导学生观察评析,并运用其动画功能,让不到位的笔画延伸舒展,让安顿不当的字的部件移动挪让,让比例失调的部位或缩或伸,直到符合规范。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有代表性的错别字,集体修改,并运用其动画功能显示这一修改过程,可以强化纠错力度。一位教师在纠正错字“浇”时,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功能,设计用一根大棒去敲击那多余的一点,连击三下,才终于将多余的一点击飞。这不是一般的纠错,其形象地显示了错别字的顽固性,并启示学生,纠正错别字要有决心、有信心。这一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无疑会使学生难以忘怀,其效果是对学生错一罚十、罚百一类的惩罚语文教学论文发表性练习所无法比拟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可见,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于书写训练,使枯燥无味,甚至是苦不堪言的机械重复抄练,变得生动活泼,充满童趣。

再如作文,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再现形象功能,可以为学生打开一扇观察大千世界的窗口,在替代经验的层次上,拓宽学生的阅历,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从而在阅读AI写作论文作文与生活作文之间架起一座功能独特的桥梁,解决学生作文“无米之炊”的困扰,强化作文训练的力度,在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上发挥效益。声像作文的实践已为此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多媒体课件运用于作文教学,可以使写作训练进入写人、写物、写景、写事等再现其物的境界。画面定格,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结构化观察;动态演示,利于引导学生了解其发展过程;全景式再现,可用于写作对象总貌的把握;特写镜头,可用于重点内容的细节观察。多媒体课件运用于作文教学,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丰富写作材料、优化作文指导、强化写作训练等方面的功能是显而易见的。

三、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写作兴趣

学生作文普遍患有“畏难症”,而每周的作文指导课,尽管教师针对写作要求进行反复提示,启发引导,学生仍然是“无话可说”。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应该有与文章相关的感情表象,它主要包括学生生活中积累的材料以及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获取的亲身感受,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前,必须对社会生活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获取清楚丰富的表象。然而由于学生社会阅历浅,社会生活体验少,因而造成无从下手的局面。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借助投影、幻灯、视频、录音及课件等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真实、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创造观察的最佳情境,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与平时亲自经历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既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打开学生的感官的窗户、思维的闸门,学生写起相关作文就会得心应手,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拓展语文外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有效增强学生主体的语文能力,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语文教学活动时,组织全校的学生做“小组博客”“班级博客”,以小组、班级合作的形式,营造全体学生共同展示交流的文化氛围,实现了课内、课外知识融通,全体与个体知识共享,促使学生真正成为教育活动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小组博客”“班级博客”的内容分为“名言警句”“品尝感悟”“热点聚焦”“心灵私语”“百科知识”五大板块。另外,每个“博客”都开辟一个“小喇叭”空间,用来发布教师评语或小组、班级交流评语,同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在思想、写作、生活等各方面引导学生。这种课外语文活动形式较受学生欢迎,并且很有效。首先,在小团队合作积累与交流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做学习主人的意识,让学生明白只有自己亲自参与、归纳整理、养成习惯才能构建自身知识体系。其次,适度的竞争与奖励激发了学生的成就动机,学生在积极思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锻炼思维、开发智力的机会,从而真正帮助学生成为发展自身能力的主动者与能动者。第三,这种形式做到了课内外的有机结合,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第四,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外活动整合,实现了语文素养与现代教育技术素养提高与发展的“双赢”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辅助语文课堂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境创设、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以全新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手段、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强化了教学效果。

论文作者:李宝剑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9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5

标签:;  ;  ;  ;  ;  ;  ;  ;  

浅议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论文_李宝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