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论文_李家燕,蔡礼华,贾红梅,韩雯,李瑞博,涂楠田

洛阳东方医院 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471003

摘要:目的:评价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2例疑似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的收治时间为2011年10月至2014年12月,52例疑似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均接受超声造影检查,将52例疑似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的超声造影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超声造影检查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患者为40例,经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显示敏感度为92.50%,特异度为75.00%,准确性为88.46%,误诊率为25.00%,漏诊率为7.50%。结论:超声造影检查诊断肝硬化合并小肝癌具有明显效果,能有效降低误诊率以及漏诊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超声造影;肝硬化;小肝癌;早期诊断;价值

肝硬化属于临床多见的疾病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弥漫性肝损伤、肝小叶结构破坏、门脉高压以及假小叶形成,若不及时治疗,易并发其他疾病,例如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继发感染、腹水及癌变等[1]。小肝癌属于早期肝癌,主要是指肝细胞癌中两个癌结节直径之和小于3厘米或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小于3厘米的肝癌[2]。我院为了分析评价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对52例疑似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实施超声造影检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52例疑似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的收治时间为2011年10月至2014年12月,52例疑似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中男女比例为47∶5,患者的年龄介于37至78岁之间,患者年龄的平均值为(56.89±3.45)岁,病灶大小介于在0.9至3.1厘米之间,平均病灶大小为(2.15±0.36)厘米。52例疑似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经病理学检查结果确诊40例为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其中有31例患者为中-低分化癌,有5例患者为高分化癌,有4例患者为透明细胞癌。本次研究前,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的过程及目的进行了详细的的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检查方法

52例疑似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均接受超声造影检查,使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该仪器的参数设置为:探头频率设置为1至4MHz,配有低机械指数以及对比脉冲序列成像技术。超声造影剂选用Bracco公司生产的,主要成分为六氟化硫,产品为瓶装冻干粉剂,使用前向冻干粉剂中加入5毫升生理盐水,振荡混匀至完全溶解,微泡直径平均为2.5微米,PH为4.5至7.5。对患者实施常规二维超声检查,观察患者的肝脏,并认真记录病灶的大小、数目、位置及回声特征,并根据结果作出初步诊断。然后观察肝肿瘤,尽量选择能同时显示多个结节切面的肿瘤,启动CnTI技术,结合患者病灶的深浅度以及胖瘦相应调节仪器的声功率输出,使其处于低机械指数状态,只能接收来自造影剂的二次谐波信号,注入造影剂并将超声仪内置计时器启动,持续观察重点区域病灶的回声强度变化以及灌注情况,保证完整记录各时相的主灶情况,并同时记录相邻区域病灶的灌注情况。在造影过程中,为确保捕捉到微小病灶的时相,操作者应固定探头并告知患者尽可能控制呼吸,同时对患者的肋间进行扫查,避开肋骨。待获得实质期有效的时相记录后,应快速扫查患者的全肝,便于发现呈弱回声的新病灶。若发现患者超声图像显像不充分,可间隔10分钟后对其再次行造影。

1.3 观察指标

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将52例疑似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的超声造影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超声造影检查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的诊断效果。

2.结果

超声造影检查诊断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敏感度为92.50%,特异度为75.00%,准确性为88.46%,误诊率为25.00%,漏诊率为7.50%,阳性预测值为92.50%,阴性预测值为75.00%,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3 讨论

有研究报道,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实施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有利于患者预后,目前临床上诊断肝硬化合并小肝癌主要以影像学检查和血清甲胎蛋白检测为主。

目前,临床上仍将病理学检查作为诊断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金标准,但临床发现,该种方法存在有创性,往往不易被患者接受。虽然超声检查存在无创、可重复性强等优势,但该种检查方法的肝结构回声较紊乱,且病灶图像不典型。而超声造影技术能够明显提高对肝脏细小病灶的检出率,为早期肝癌的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本研究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实施超声造影检查,主要是由于超声造影能够持续动态观察组织的强化过程,有效增强对血流的探测能力,直观、清楚的显示病灶以及正常组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相比于常规超声诊断,该种检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对肝内疾病诊断的敏感度、准确性以及特异度,提高了对肝脏病变的检出率,该种检查方法操作简单,不存在肾毒性、肝毒性以及心毒性等,且不存在放射性损伤,对患者的损伤较小,患者易于接受[3]。且本研究结果显示,52例疑似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中经病理检查显示,有40例患者为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经超声造影检查显示,有37例患者为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经统计分析可知,超声造影检查的敏感度为92.50%,特异度为75.00%,准确性为88.46%,误诊率为25.00%,漏诊率为7.50%,这说明对患者使用超声造影检查能有效降低误诊以及漏诊的机率,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结得出,超声造影检查诊断肝硬化合并小肝癌具有明显效果,能有效降低误诊率以及漏诊率,且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超声造影检查表现较为典型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江昊,陈靖,江家骥等.超声造影在肝硬化背景下对小肝癌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2,20(11):828-832.

[2]朱晓琳,侯文静,李强等.超声造影与增强磁共振显像早期诊断肝硬化伴小肝癌的应用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0,19(8):688-692.

[3]朱晓琳,侯文静,张晟等.超声造影在对比增强CT诊断肝硬化小肝癌中补充价值的分析[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1,10(1):27-31.

论文作者:李家燕,蔡礼华,贾红梅,韩雯,李瑞博,涂楠田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5

标签:;  ;  ;  ;  ;  ;  ;  ;  

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论文_李家燕,蔡礼华,贾红梅,韩雯,李瑞博,涂楠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