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今年的经济走势及其影响_经济论文

美国今年的经济走势及其影响_经济论文

美国今年经济走向及其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走向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年初以来,美国经济气候有所好转,因而使美国经济学界、企业界、政府官员等对美国经济复苏的时间和强度的看法,出现了不小的分歧。一些人认为,美国经济从年初开始就已步入复苏之路,今年将是美国经济强劲增长的一年。另一些人则对此持谨慎的乐观,认为再过几个月,才能出现明显的复苏,今年内不可能出现强劲的经济增长局面。悲观的看法则认为,当前美国经济各个主要领域仍表现疲软,要到今年第3季度以后,才能出现真正的复苏。美国是当今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它的经济如何发展将影响到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因此,有必要对美国今年的经济前景作进一步的探讨。

一、年中前后有望出现明显的经济复苏

虽然“9·11”事件沉重打击了美国经济,短期内导致美国经济活动的严重萎缩,最终逃不过一次新衰退的厄运。但综观美国经济的整体情况,“9·11”事件还没有动摇美国的经济基础,当前美国经济尚有一些利于抗衰退的因素,使这次衰退较为温和,并有可能在今年年中前后基本上走出“9·11”事件的阴影,出现新的经济增长期。

(一)“新经济”使美国保持着较高的劳动生产率。“新经济”导致美国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的加快,从而提高了美国可持续的潜在经济增长率。据美国官方统计,从1995年到2001年,美国劳动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达到2.6%,大大超过1973年到1995年间的1.4%。今年的美国《总统经济报告》就是从分析美国劳动生产率增长情况入手,得出了“新经济依然健在”的结论。尽管去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但劳动生产率依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从去年3月经济开始衰退以来,每个季度的劳动生产率均保持增长。这在战后美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劳动生产率加速增长意味着同样的资本和劳动投入可以比以前带来更多的产出,从而维持较高的生产水平。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还可以抑制单位劳工成本的增长,使通胀率降低。

(二)低通胀率使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具有较大的回旋余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美联储采取的一系列金融货币政策,有效地控制住美国的通货膨胀,即使是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时期,通胀率也未超过4%。从1991年至2001年,最高的年份通胀率为3.4%,最低的为1.6%,年均仅2.6%左右,这和滞胀时期8%的高通胀率有很大的差异。低通胀率使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无后顾之忧,从而敢于放手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以刺激经济尽快复苏。

(三)大量的财政盈余代替了以往的巨额赤字。上次衰退(1990-1991年)来临时,美国2900亿美元的财政赤字严重妨碍了政府采取财政刺激举措。现在的情况却好得多,从1998年财政年度起,美国开始摆脱80年代以来的高赤字财政,并出现首次的财政黑字,盈余额达692亿美元,1999-2001年3个财政年度,盈余额分别为1246亿美元、2364亿美元和1272亿美元。据美刊估计,克林顿政府离开白宫时为布什政府留下了约2700亿美元的盈余。大量的财政盈余使美国政府有较强的财力采取减税和扩大开支等财政手段,来对付这次的经济下滑。

(四)美国政府的双调控政策力度大,财政刺激措施多数也已到位。“9·11”事件后,美联储又接连4次降息,使2001年年初以来至12月12日,降息次数达11次之多,联邦基金利率和贴现率分别降至1.75%和1.25%,降幅均在4.5个百分点以上。降息间隔时间之短、幅度之大,是1985年以来“最为有力的减息轮回”。

在美联储松动货币金融政策调控经济时,布什政府大力刺激经济的财政措施也随之跟进,出现了“双管齐下”全力振兴美国经济的新局面。2001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布什提出的11年减税1.35万亿美元的法案,并且已经开始实施。2001年退税400亿美元,今年退税额更多达700亿美元。“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国会迅速通过400亿美元紧急支出法案,以应付恐怖袭击所造成的后果,布什总统立即予以签署。去年9月下旬再以150亿美元拯救美国航空业。美国国会和布什政府双方已于9月21日就此达成协议。去年10月2日,布什又提出开支额多达750亿美元的新财政刺激计划。经过共和党和民主党长达数月的争论,国会已于今年3月8日就此案达成折衷协议,布什总统也在3月9日签署该项法案。根据新的经济刺激法案,政府今年将向美国经济注入510亿美元,明、后年分别注入430亿和290亿美元。实施这一法案的主要内容是:在去年“9·11”事件后失业率超过4%的州,将失业工人领取失业救济金的时间在原来26周的基础上增加13周;对企业今后三年的新投资项目减税30%,制造业和高科技公司将是最大的受惠者;在纽约曼哈顿开辟一个“自由区”,以后10年减税50亿美元,以帮助纽约恢复元气等。双管齐下的振兴美国经济的政策举措在今后数月内将会显效。

(五)股市恢复升势。“9·11”事件后美国股市曾惨跌15%左右,但到去年10月6日结束的前两周里回升了约7.5%,表明跌势受到控制。此后有三大因素支撑股市在动荡中趋升。一是美国本土没有受到恐怖分子再次的重大攻击,美国人的恐慌情绪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二是美国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迅速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三是美元维持强势地位。欧元区经济增长下滑,日本经济更陷入严重衰退,因而欧元和日元均无力挑战美元的国际货币霸主地位。美元强势不衰可防止资金大规模流出美国,甚或吸引更多的外资流向美国,也有利于美国股市回稳和上升。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已从去年9月21日的8236点升至今年3月4日的10587点,重新超越万点大关,涨幅达28%以上,为去年7月19日以来的最高水平。同期,纳斯达克指数从1423点升至1800点,涨幅为26.5%,标准普尔500种指数则由966点增至1154点,增幅约达20%。

(六)国际油价大跌。在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后,国际原油价格一度暴涨到每桶31美元,欧佩克原油平均价当天也上涨到每桶26.43美元,14日更攀升到每桶27.36美元,为去年2月以来的最高价。但10天后,油价不升反跌,欧佩克七种市场监督原油一揽子平均价跌至每桶23.98美元,1个月后更跌至每桶19.10美元,低于该组织价格调控机制规定的每桶22美元的下限,是1999年7月以来首次低于20美元。尽管欧佩克作出去年11月和今年1月每日减产150万桶原油的决定,油价继续低迷,今年年初以来至2月底,该组织的原油平均价甚至进一步下滑至每桶18.48美元的新低位。低油价有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节省开支和维持低物价。

此外,国际经济合作和协调有所加强。为了遏制世界性的经济衰退,避免美国“9·11”事件之后可能出现的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各发达国家几乎不约而同地采取了频繁的、幅度较大的降息行动。全球性的降息浪潮使美国面对的金融和经济压力有所减弱,也有利于布什政府抗击这次经济衰退。实际上,今年年初以来,曾被衰退阴云笼罩的美国经济,已显现曙光。2月28日,美国商务部统计报告对去年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幅度进行了第一次修正,将1个月前估计的0.2%修改为1.4%,7倍的跳跃令许多经济学家大跌眼镜。全年的经济增长率也从原先的1.1%调高为1.2%。之后经济亮点不断出现。3月1日,商务部公布,1月份个人消费开支比去年12月份增加了0.4%,为过去3个月来首次增长。个人收入同期也增长了0.4%,个人可支配收入则上升了1.6%。同日,美国供应经理研究所调查显示,反映美国制造业活动的指数,2月份比1月份上升了4.8点,达到54.7。2000年7月份以来该指数首次超过50,而50是反映制造业活动是收缩还是扩大的分界点。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主席贾西诺斯基认为,这表明制造业正在走出衰退的泥潭。1月份建筑开支经季节调整后按年率计算达到8767亿美元,比12月份增长了1.5%,为过去1年来的最高增幅。先行经济指数去年底以来则已出现连续性回升。这些经济亮点,预示着美国经济在今年年中前后将出现明显的复苏。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前不久表示:国家经济无论如何都将摆脱衰退,目前正处于走向复苏的“转折关头”。2月25日,财政部长奥尼尔也明确说,“有不少证据表明,我们已进入了经济复苏的初期阶段。

二、强劲经济复苏局面难以重现

美国经济近期虽会走上复苏之路,但仍受到若干不利因素的制约,复苏后劲可能不足,今年的经济增长率估计为2-2.5%,即温和的复苏,以往衰退后强有力的复苏局面(4%以上)今年内难以重现。其主要的制约因素是:

(一)高新技术产业仍处于调整期。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美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如1997年以来,美国工业生产增长的45%是由信息产业带动的,其产值占美国经济的8%。信息技术产业为美国创造了近150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促进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风险投资,在80年代年均增长17%,90年代剧增至34%。风险投资规模从1998年的143亿美元猛增至2000年前3个季度的545亿美元。风险投资的年收益率在整个90年代平均为28.4%。90年代最后3年,由于网络泡沫带来的繁荣,收益率陡增至54.5%。风险投资不仅带来大量新的就业岗位,还为美国公司每年增加1.3万亿美元的销售收入。但2000年3月,网络股泡沫的破灭使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遭到重创。以技术股为主的纳斯达克指数从5400点一路下滑,甚至狂泻到2001年秋天的约1700点。“9·11”事件后不久更跌至1400点左右。股价大跌使科技公司的市值大为缩水,仅硅谷100家大公司的市值缩水额就达2万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销售减少又导致科技公司巨额亏损。如去年第三季度,181家硅谷公司销量较上季度下降了22%,亏损额高达93亿美元。2/3的网络公司倒闭。科技公司陷入严重困境,被迫进行了调整。首先是调整发展战略,集中发展有新突破、技术应用前景好的新型电脑、生物工程、软件等新技术。但发展更先进的高新技术需要较长时间。二是减产和尽快出清存货。但据美国IDC公司预测,高技术产品过剩现象将持续到今年年底。三是大量裁员。整个电信行业去年裁减32万人,其中著名的摩托罗拉和朗讯公司都已裁员4万人,而且,科技公司的裁员风迄今仍未停息。四是缩减高科技投资规模。到去年6月为止的一年里,美国风险投资的回报率首次出现负增长,负增长率达18%,无法与90年代的高收益率相比,去年的风险投资额较2000年下降了33%,降至仅321亿美元。因此,不能期望今年里会出现90年代下半期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年均15%以上的增幅。总之,当前的美国高新技术产业仍处于进一步调整中,面对的困难和挑战仍较多。

(二)低息和无息促销活动削弱了消费者的未来购买力。据美国商务部去年12月3日公布的统计结果,去年10月份美国的个人消费开支增幅创造了新的纪录。经季节调整后按年率计算,10月份的个人消费开支比9月份增加了2.9%,为1959年商务部开始此项统计以来的最高增幅。10月份,美国消费者用于购买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开支比9月份增加了13.8%,为历史最高纪录。在美国经济下滑、失业大幅增加和消费等信心大跌的背景下,消费者开支却不降反升,实为少见的一种反常现象。主要原因是企业界的低息和无息促销活动所致。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去年第四季争相推出零利率贷款计划,大大激发了美国人的购车欲望。其他商家也竞相降价销售商品。住房抵押贷款利率去年11月份降至6.73%,远低于90年代初期的9-10%。低息和无息促销活动虽一时扩大了消费开支,活跃了市场,但却会给美国经济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首先,对消费市场来说,它预支了消费者未来的购买力,即寅吃卯粮,终将削弱消费者未来的购买力。其次,它会急剧扩大消费信贷的规模,导致个人破产事件的大量增加。到去年底,美国消费信贷急增至7.5万亿美元,创下了历史新纪录。仅第三季申请个人破产案就达35万件,全年则超过1998年140万件的纪录。再次,商家的“赔本生意”不仅难以持续下去,还会因利润剧减,出现巨额亏损而陷入险境。美国第三大零售商凯马特正是由于低价竞争策略的失败等原因而被迫申请破产。因而低息和无息促销活动只能行之于一时,难以持续下去。

(三)固定资本投资前景欠佳。企业固定资本投资去年已连续四个季度大降,今年投资前景也不会好多少。主要是由几个重要因素所决定:一是美国公司的盈利急剧下降。据美国《商业周刊》最新统计,列入该刊公司业绩榜的美国900家大公司去年第四季度的盈利比前年同期下降了56%,为连续第三个季度盈利降幅超过50%。全年的盈利则比前年下降了59%,比1991年创下的最大降幅19%的纪录还要高许多,创该刊1973年开始这项统计以来的最差纪录。二是生产能力仍然过剩。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最新统计显示,目前美国工业企业的设备利用率仅为74.2%,是1983年4月以来的最低水平。美联储预计,今年企业的生产能力仅增长1%,将是1976年开始这项统计以来的最低增幅。三是企业订货单由于经济疲弱而不旺,前景迄今不明朗。在盈利锐减、盈利前景不十分看好和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下,美国公司不大可能会大幅度增加厂房和设备投资。

(四)美联储再降息余地不大。为了扭转经济颓势,美联储去年一连降息11次,联邦基金利率和贴现率分别下降到1.75%和1.25%,两项利率足足降了4.75个百分点。联邦基金利率降到了40年来的最低位,如果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实际利率已是负增长。因此,美联储今年余下的月份虽会视经济发展的需要再次下调利率,但下调的余地已很小。

(五)扩大商品出口受到限制。商品出口对促进美国经济增长非常重要。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统计,从1990年至2000年,美国经济增长的1/5归功于出口的增加。但去年头11个月的出口额比前年同期下降了35%,降至9277亿美元。由于今年全球经济继续疲弱,美国的出口额不可能大幅度增加。

三、影响初估

由于今年美国难以出现强劲的经济回升,布什政府仍需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因而“9·11”事件对美国经济带来的若干深层次新变化仍会继续显现。

(一)军事生产的扩大可能代替信息技术产业,成为当前美国经济的主要推动力量。虽然美国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取得了重大胜利,但反恐战争并未结束,未来反恐战争扩大化是美国的既定政策。为此,布什政府已做了充分的物质准备,如大规模增加军费开支。布什在今年2月初提出的新年度预算中,军费比上一年度增加了480亿美元,达到3793亿美元,大涨14.5%,是过去20年来最高的增长水平。用于国土安全的投资也猛增到37.7亿美元。目前,股票狂涨的已非昔日的信息技术股,而是美国大军火公司的股票。据报道,“9·11”事件发生以来,美国军工企业的股价平均剧涨了30%以上,显示军事生产对美国经济促进作用的增强。

(二)在宏观经济调控上,由更多地强调自由市场、自由竞争,转向更多地加强国家干预。自由市场、自由竞争和“小政府”等保守主义的政策思想,向来是共和党政府国家财经政策的基本主张,布什政府也不例外。但因美国由于经济下滑伴随严重的恐怖袭击而陷入险境,上述保守主义的传统财经政策无法应付美国面临的重大挑战。因而布什不能不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大幅降息,大规模减税,扩大军费开支规模,拨巨款拯救困难行业和受灾人群,这使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明显趋于强化。

(三)大量财政盈余转向财政赤字。由于布什政府去年以来在三条战线上同时开战,需要大量资金。据美刊透露,克林顿政府留下的数千亿美元的财政盈余,已被布什政府花光。强劲的经济复苏年内难以出现,势必减少2002年度的财政收入,使布什政府的预算收支进一步失衡。美国一些专家预测,未来10年的预算盈余额将超过5万亿美元,美国国会议员还一个劲地辩论如何花这笔钱。没想到过不了多久,赤字即将再度出现,布什政府本届任期很可能与赤字为伴。

(四)财经调节手段的重心由前期的货币调节转向后期的财政调节。由于货币政策调节时间长,次数多,降息效应因“9·11”事件的干扰而大打折扣,今后降息余地也大为缩小,因而布什政府转而加大财政干预的力度,以刺激经济重新走上增长之路。

再从世界经济方面来看,美国经济复苏,但回升力度不强,同样会产生一些不同程度的影响。

首先,它将使全球股市从大动荡中相对回稳。去年“9·11”事件后,全球股市极度动荡。然而,由于美国经济的复苏,世界其他地方的主要股票市场也必然随着美国股市的回稳而相对稳定,且有所上升。例如:到今年3月14日,东京日经平均指数较去年9月20日回升了21.7%。同期,德国DAX指数回升了38.5%,伦敦金融时报指数回升了15.5%,香港恒生指数回升了25.9%。上述股市虽有不同程度的回升,但迄今未恢复到原有高点。

其次,它将导致世界经济增长率从大幅下降转趋微弱上升。在美国经济开始好转的带动下,欧盟经济放慢趋于结束,据欧盟委员会今年3月12日发表的新闻公报预测,今年第一季度欧盟15国经济增长年率较上季度增长0.1%到0.4%,第二季度增幅将达0.4%到0.7%。东亚经济也将因美国经济复苏而逐步走出低谷。拉美等地区的经济也会因美国经济走上回升之路而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最近的一份分析报告中说,“世界经济即将迎来一个新的增长周期。”世界银行今年3月中旬预测,全球经济增速今年不会继续下滑,可能增长1.3%,略高于去年的1.2%。

再次,它使世界贸易从萎缩走向缓慢的扩张,但贸易保护主义有重新抬头之势。2001年世界商品贸易增长急剧放慢,全年增长率从上一年的12%,猛降至2%。因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它的经济复苏会带动其进口额的增加,促进世界商品交易活动,从而有助于世界贸易摆脱去年以来的低迷状态。据预测,今年世界商品贸易增长率有可能达到3-4%。不过,由于世界经济和世界贸易今年增幅不大,商品市场竞争激烈,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尤其是布什总统最近为缓解美国钢铁业不景气的压力和应对今年中期选举的政治需要,于3月5日宣布,从3月20日起对进口的板坯、板材、长材等主要钢材课征8%到30%的关税或限制进口,为期3年。此举冲击欧盟、日本、韩国、中国和俄罗斯等产钢大国,仅欧盟每年因此的损失就达20亿美元,引致各国强烈抗议。欧盟已向WTO提出申诉,日、韩、中、俄等国的反应也将跟进,要求裁决,若不能妥善解决,势必引发一场贸易大战。

此外,它对中国经济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中国去年的特点是出口增幅下降,但外资流入却大量增加。美国现已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美国消费疲软,进口减少,必然会影响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加上世界经济形势发生逆转,使2001年中国出口贸易仅增长6.8%,大大低于2000年的27.8%,出口对经济拉动作用显见弱化。然而,吸引和利用外资却出现与出口贸易相反的景象。由于美国利率连续下调,使中国利用外资的成本下降,可争取更多外资的流入。美国工商业盈利趋减或亏损,也可促使部分资金转向投资环境良好的中国。2001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达468亿美元,增长14.9%,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外贸出口大幅下挫的负面影响。今年,由于美国经济复苏,但力度不强,整个国际经济环境虽比去年要好,但改善程度不理想。因而去年对我国经济影响的上述特点仍会继续存在,所不同的只是出口增幅会比去年高一些,但仍远低20于2000年近30%的增幅。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增幅会下降一些,但仍可达到或接近两位数。

标签:;  ;  ;  

美国今年的经济走势及其影响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