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污染损失的计量经济学研究_水污染论文

中国环境污染损失的计量经济学研究_水污染论文

中国环境污染损失的经济计量与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环境污染论文,中国论文,损失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环境污染对社会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很大的损害。对这种损害进行经济计量,统一以货币形式来表示各种损害的程度,有助于人们定量地认识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和环境政策的有效性,同时也可为政府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信息支持。一定程度上说,没有这种定量信息作依据,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就是不严谨的。

一、方法与数据

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害相当于一个经济价值量,因此,环境污染的经济损失值,应是从最小单元(如一个企业)起逐层统计、汇总加和的结果,这种统计尽管有误差,理论上讲却是“真值”。如确有这样一个统计体系存在并运行顺利,则环境污染的经济损失值就可直接得到了。

本文参照《公元二○○○年中国环境预测与对策研究》(1) 的计算方法,把环境污染分为水、大气、固体废弃物三大类分别进行估算,其中水污染损失分为人体健康、工业生产、农作物、畜牧业、渔业的经济损失;大气污染损失分为人体健康、农作物、家庭清洗、建筑材料腐蚀的经济损失;固体废弃物损失为占用土地的损失。其中有些地方有交叉,在计算中将剔除。除《公元二○○○年中国环境预测与对策研究》中已用的公式外,本文还根据需要采用了其他一些公式。

二、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

中国水污染的总体状况是,主要水系的干流水质较好,但较小水系和中小河流污染严重。1992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366.5 亿吨(不包括乡镇工业),其中64%来自工业排放(2)。

(1)水污染对人体健康的经济损失

水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有生物性污染和化学性污染两种,污染物可以通过饮水而使人群或发生急性和慢性中毒,也可以通过水生食物链或污水灌溉污染粮食和蔬菜等过程危害人群。将污水直接用于灌溉农田,是中国许多地方,特别是城乡交界地带的习惯做法,通过污灌可以获得一定量的水、肥资源,并使污水得到一定的净化。但污水灌溉的长期效应是令人担忧的,对农业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了污染和损害。从《中国环境状况公报1993》知,中国污水灌溉使约330 万顷农田受到,涉及人口约4000万人。

计算水污染造成的人体健康损失需运用人力资本法。据卫生部门的有关资料,平均每位患者的医疗费用:癌症为5595元,肝肿大为280 元,肠道疾病为93元(以上均为每年的医疗费用)(3); 患者人均陪床日数为:癌症36日,肝肿大约25日,肠道病10日(家属陪床护理是中国特有的现象,所以误工损失应计算在内);工作年损失:癌症12年,肝肿大为1年,肠道病15日(4)。又从中国统计年鉴得知,1992年农民平均净产值为1031元(5),将此视为人力资本。同时,按一般理解, 假定各种疾病均只治疗1年。将以上数据按人力资本法计算如下式:

S[1]=(P∑Ti(Li-Loi)+∑Yi(Li-Loi)+P∑Hi(Li-Loi )M式中:S[1]—环境污染对人全健康的损失值,亿元/年。

P—大力资本(取人均产值,元/年·人。

M—污染覆盖区域内人口数,亿人。

Ti—三种疾病患者人均丧失劳动时间,年。

Yi—三种疾病患者平均医疗护理费,元/人。

Hi—三种疾病患者陪床人员的平均误工,年。

Li.Loi—分别为污染和清洁区三种疾病的发病率,人/10 万人·年(6)。

可得污灌区人体健康损失为

S[1]=1031(12×0.018‰+15/360×50‰)+(5595×0.018 ‰+2

80×36‰+93×50‰)+1031(36/360×0.018‰+25/360×36‰

+10/360×50‰)×0.4

=(41.09+14.74+4.03)×0.4=24.1亿元/年。

除了污灌之外,水污染还通过饮用水源而损害人体健康。这里有一个关键数据,即全国直接饮用受污染水体的人口数是多少。这一数据在统计资料中无法直接获得。《公元二○○○年中国环境预测与对策研究》提出了1985年的数据是1.5 亿, 但没有指明数据来源。 本文考虑到1992年乡村人口比1985年增长了5%(7),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与发展报告》指出1988 年农村卫生饮水普及率为66 %, 因此, 可推算1992年饮用受污染水体的人口约为2.8亿。 同时《公元二○○○年中国环境预测与对策研究》又指出,饮用受污染水体人们的癌症(主要指肝癌和胃癌)发病率比饮用清洁水的高61.5‰左右。但从直接经验上判断,这一数据高得太多了,因为癌症的发病率一般在万分之一的水平上,不可能达到百分之一的数量级,因此,这一数据难以直接应用。我们在此采用一个推算的办法:可以认为污灌区的人口所饮用的水也受到污染,其受害程度应大于一般饮水受污染地区,最低限度上,假定受害程度相同,则经济损失应正比于人口数,由此可得后者的损失应为前者的7 倍(2.8亿/0.4亿=7),所以, 饮用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可推算为24 .1×7=168.7亿元。

综上所述,水污染对健康的损失约为192.8亿元。

(2)水污染造成的工业经济损失。

中国的潜在水资源总量为2.79万亿立方米/年,居世界第六位, 总量是丰沛的,但可有效利用的约为1.2 万立方, 现在每年用水总量为5532亿立方米,占潜在水资源量的20%,占有效水资源量46%(8), 因此,从总量上看,中国水资源供给并不成问题。但问题在于,中国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82%的地表水、70%的地下水资源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而占全国土地面积50%以上的华北、东北、西北地区水资源量只占全国的18%,全国半数以上的城市水资源供给不足(9), 所以,中国北方和城市是缺水的,每年缺360亿吨(10)。

水污染造成的工业经济损失主要指由于水源受到污染使工厂停产带来的损失。所缺的水量中,由水污染引起的缺水量是一个关键的数据,但它无法从已有资料中直接查得,询问主管这方面事务的有关官员,亦被告之“没有作这方面的专门统计或调查。”。本文根据有关数据作如下推算;1985年废水排放量为327亿吨(11),1992年为367亿吨(12),增长了12.2%;另外,1985年由水源污染引起的供水短缺10亿吨(13),因此1992年约为11.2亿吨。该值占年缺水量3.1%,似偏低, 但目前没有其它更有说服力的数据可替代。按文献〔13〕所指出的1985年污染引起缺水量为10亿吨,仅占当时总缺水量500亿吨的2%,比例更低。

这11.2亿吨是包括在缺水总量360亿吨之中的,而这360亿吨中,有一部分是城市生活缺水量,一部分是工业生产缺水量,这就发生了一个问题:由于缺水引起工业损失是多少?其中由于水污染造成的缺水引起的工业损失是多少?这不是计算问题,而是个统计问题。鉴于没有这种分类统计,同时又考虑到城市生活用水都是从比较特殊的地方取得的,因此,我们可以假定水污染造成的缺水产生的影响全部发生在使工业失去获得净产值的机会上,而且,把失去的这部分净产值就视为污染造成的工业经济损失。当然,在这样假定时,还必须假定导致这些净产值产出的其他生产要素(如设备、原材料、 劳动力等)都是已经齐备的。 1985年每缺一吨水造成的工业净产值损失为6.5元/ 吨( 14) , 考虑到1992年价格指数为1985年的188.9%(15),因此将该值调整为12.3元/吨。由此,由缺水造成的工业经济损失就可直接算得为12.3×11.2=137.8亿元。

(3)水污染造成的农作物损失

水污染造成农作物损失主要是粮食和蔬菜减产。据农业环境保护研究所八十年代中期对37个污水灌区38万公顷污灌农田的调查,污灌农田与清灌农田相比,减产粮食0.8亿公斤,平均210公斤/公顷。 前面已经指出,1992年中国污水灌溉污染的农田面积为330万公顷,因此, 据此可计算出该年由于污染造成的粮食损失量是6.9亿公斤。 粮食的市场价格,1985年平均为0.32元/公斤(16),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物价指数,1992年粮食类物价指数为1985年的169.49,所以得知1992年粮食价格平均为0.54元/公斤。但是,众所周知,1992 年粮食价格是由国家直接控制的,上述0.54元/公斤只代表了国家直接定价的水平, 它严重偏离(低于)真实市场价格,如果按此计算粮食损失的价值,将会得到严重偏低的结果。根据1992年粮食在自由市场上的零售价格的一般水平,上述价格至少应提高一倍,因此,在本次计算中,设定粮食价格为1.1 元/公斤。因此,根据市场价值法:

S[2]=P·Q

式中S[2]—水污染造成的农作物损失价值

P—粮食市场价格(元/公斤)

Q—损失的粮食产量(公斤)

将上述数据代入,可计算得到水污染造成的粮食损失值为7.6 亿元。

用同样办法可以计算水污染造成的蔬菜损失值,这里的关键是得到每年水污染造成的蔬菜损失量。从中国统计年鉴可知,1992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鲜菜124.91公斤,农村居民为129.12公斤;同年城镇人口为3.24亿,农村人中为8.48亿(17),由此可估算全年蔬菜消费量约1500 亿公斤,其中城市消费量约占27%。我们假定蔬菜消费量大致等于生产量。又知1992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为703万公顷(18),所以, 可估算1992年蔬菜单产量约为2.13万公斤/公顷。我们知道, 农民食用蔬菜基本为自产,且无污染,城镇居民所产蔬菜大部出于市郊,且这些地方是污灌范围,因此,假定由水污染造成的损失主要反映在城镇居民食用蔬菜的减少量上。从上面的数据中可推算出城郊蔬菜面积约为189.8万公顷。 按照有关资料的研究结论,受污染区域内蔬菜的面积和产量损失系数均为15%(19),因此,受水污染影响而损失的蔬菜约为9.1亿公斤。 又知1992年蔬菜平均价格约0.68元/公斤(20),因此,按市场价值法, 可知蔬菜损失价值约为6.2亿元。由此,加上上述粮食损失, 水污染对农作物的损失约为13.8亿元。

(4)水污染对畜牧和渔业的损失

这部分计算受到数据可得性的严重限制。八十年代中期《公元二○○○年中国环境预测与对策研究》在计算该项损失时,组织了专项调查,得到了1985年前后的具体数据。本文在文献检索中未发现在90年代初期有类似专项调查,因此经过辨识,引用上述研究中的部分参数,再从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90年代有关数据进行估算。

显而易见,水污染对牲畜的影响发生在一切有水污染发生的地方。但一般认为,在污水灌溉区内发生的影响占有绝大部分比例。因此,在此只计算污灌区内牲畜的损失。根据上述2000年预测的研究,污灌区主要集中在严重缺水的北方,其中北京、天津、辽宁等地污灌区面积占全国污灌总面积的80%左右,因此,主要考虑上述三地的情况。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得知,1992年年底上述地区的大牲畜为429.1万头。 又知在污灌区内大牲畜的污染死亡率为7%,家禽为10%左右, 因此可计算得大牲畜因水污染而死亡数为32.3万头。按大牲畜1985年的市场价格为1000元/头(21)和1992年禽畜收购价格指数为1985年的179.3%计(22),则1992年大牲畜平均市场价格为1793元/头,按市场价值法,可计算在京、津、辽三地因水污染引起的牲畜损失为5.8亿元。在此基础上加20%, 视为全国的损失值,即7.0亿元。

关于水污染对渔业的损失,我们主要考虑由水污染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减产损失。 根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1992年全国共发生渔业污染事故近千起,经济损失约为4亿元, 全国淡水养鱼由于污染造成死鱼面积达32.7万顷,死鱼数量达4550万公斤;又从中国统计年鉴得知1992年水产品零售物价指数为1985年的284.3 % ,而1985年的水产品市场价格约为0.5元/公斤,所以1992年约为1.42元/ 公斤,根据市场价值法,计算得渔业减产损失为6461万元,加上上述渔业污染事故损失(4亿元),渔业损失共为4.6亿元。

因此,水污染对畜牧和渔业的损失约为11.6亿元。

综上所述,1992年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356.0亿元。

三、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

中国大气污染的主要状况是,从地域上说,大气污染集中在城市,特别是北方城市;从来源上, 主要是由煤炭燃烧引起的煤烟型污染。 1992年,全国废气排放量为10.5亿标准立方米(不包括乡镇工业),比上年增长7.6%(23)。

对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主要从人体健康损失、农业损失、物品损失几个方面估算。

(1)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失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是引起人呼吸系统疾病的患病率上升,造成人力资本的损失,因此,同水污染损失估算中的情形一样,这里也采用人力资本法。在估算时,首先选定几种受大气污染影响较大的呼吸道疾病,它们是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肺癌。其次,根据我国在大气污染区域内上述三种疾病和死亡情况以及有关的研究结果确定有关参数,其中,人力资本P以1992年我国职工平均货币工资代表, 取值为2711元(24);污染覆盖区域内人口数M没有直接统计数, 需作如下估算:假定受大气污染影响的人口都是城镇居民。1992年城镇人口为3.2亿,显然并非所有这些人口都处在污染覆盖范围之内,在这里,假定约有50%是受污染影响的人口,即1.62 亿。 作出这个假定的理由之一是199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指出,据67个城市统计,51%的城市大气中总悬浮微粒(TSP)年日均值超标。严格地讲,这一假定仍是偏保守的, 因为几乎每个城市都面临着大气污染问题。关于各种疾病患者人均丧失劳动时间,仍然采用八十年代中期有关典型调查所提出的结果,即慢性支气管炎1年;肺心病2年;肺癌11年;关于陪床人员的人均误工时间,慢性支气管炎为0.06年,肺心病为0.07年;肺癌为0.1年(25); 关于人均医疗护理费用,慢性支气管炎为2110元,肺心病4220元,肺癌1.27万元(26)。关于污染区和清洁区三种疾病的患病率差值为:慢性支气管炎9‰;肺心病11‰,肺癌8.33/10万(27)。将以上数据运用于人力资本法公式(见水污染对人体健康损失部分),可计算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损失为201.6亿元。

(2)大气污染对农业的经济损失

大气污染对农业的损失主要体现在使粮食蔬菜、水果、桑蚕茧、畜牧业减产造成的损失上。这里,运用市场价值法对损失值进行估算,重列算式如下:

S[3]=∑P1·Q1

式中S[3]—水污染造成的农作物损失价值

P—粮食等的市场价格(元/公斤);Q —损失的粮食等的产量(公斤)

粮食和蔬菜的市场价格,在水污染损失估算中已分别确定为1.1 元/公斤和0.68元/公斤(见本文水污染造成的农作物损失部分)。关于水果、桑蚕茧的市场价格,通过以下过程确定:已知1985年的水果市场价格为0.8元/公斤,桑蚕茧为2.31元/公斤(28), 按国家公布的农副产品物价指数,推知1992年两者市场价格分别约为1.5 元/ 公斤和7.0 元/公斤(29)。回顾1992年市场上水果销售的平均价格水平, 上述水果价格是基本符合实际的。接下来需确定各种农作物因受污染而减产的量,而这先要确定各种农产品单位产量和农产品受污染影响的面积。从中国统计年鉴得知,粮食单产为4342公斤/公顷;水果单位产量为4194 公斤/公顷(水果总产量为2440万吨,果园面积为581.8万公顷)。在水污染损失部分已计算得蔬菜单产量为2.13万公斤/公顷。关于桑蚕茧, 只查得总产量为6.6亿公斤。各农产品受污染影响的面积, 根据污染影响系数来确定。1992年粮食播种面积为1.11亿公顷,蔬菜面积703万公顷, 果园面积581.8万公顷(31)。根据有关研究,农田、蔬菜、 果园受污染面积约为总面积的10%(30),据此,农田受污染面积为1110万公顷,蔬菜为70.3万公顷,水果为58.18万公顷。 又知上述三项农产品在大气污染条件下平均减产系数分别为粮食10%,蔬菜15%,水果15%(31),所以,考虑前述单位产量的数据,可知粮食约损失48.2亿公斤,蔬菜15亿公斤,水果3.7亿公斤。因此,以上述市场价格分别计算, 知粮食损失53亿元,蔬菜损失10.2亿元,水果损失5.6亿元。对桑蚕茧的损失, 按损失系数7%(32),计算其总产量中的污染损失为4620万公斤, 价值为3.2亿元。以上各项合计为72.0亿元。

(3)大气污染造成的对物品的经济损失

大气污染能够通过沾污性和化学性损害腐蚀和破坏各种器物,这些危害作用使得家庭清洗、洗衣、清洁车辆等工作量增加,建筑物、工厂设备等受到腐蚀而降低其使用年限。

大气污染物中,降尘会增加家庭清洗的工作量。在重庆市污染损失的估算中,大气污染使得每年每个劳动者家庭清洗时间增加91小时(33),前面已指出,大气污染所涉及的人口为1.62亿。同时, 我国劳动人口率为60%(34),职工平均工资为1.52元/小时(35),因此, 大气污染带来的家庭清洗费用可以按多支出的清洗劳动的工时价值来计算,这里按上述数据,可算得为1.62(亿人)×60%×91(小时)×1.52 (元/小时)=134.4亿元。当然,这里所作的假定可能不是十分严密, 主要是在确定究竟有多少人多支出清洗劳动时,没有实际发生的统计数,只能作总体上的推算,而且,用职工平均工资代替清洗劳动的价值,可能会略地高估算了清洗劳动的价值,因为并非每个家庭都雇用保姆来完成清洗工作。不过,在九十年代,人们对休闲的价值评价已有所提高,即使是由自己来干清洗劳动,也被视为有较高的机会成本,所以,用以上方法估算,仍是基本合理的。因此,该项损失费用定为134.4亿元。

大气污染使穿戴的衣物更易变脏,增加洗衣的次数,这不仅缩短了衣物的使用年限,而且增加了水、电、洗涤剂等的经济支出。辽宁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在《环境污染经济损失的理论方法及定量化研究》中指出,因大气污染,每人暴露在室外每天1小时, 则一年多支出的洗衣费用是1.11元(1987年),同时,人群室外滞留时间加权平均值为4 小时/人,在此,按水、电、洗涤剂等经济支出的价格指数调整为1992 年的1.64元。前面已指出,大气污染所涉及的人口为1.62亿。为此,可算得大气污染带来的损失是1.64×1.62×4=10.6亿元。

同样,大气污染(主要是降尘)还会使车辆清洁的周期缩短,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增加了额外费用。《烟台市大气环境污染经济损失估算及环境保护对策费用效益分析》对车辆清洗费用与污染引起的增加的清洗次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社会调查,得到了一系列参数(36)。在本文中,采用这些参数并应用于全国,归纳得到表1:

以表中数据直接相乘计算,知大气污染增加的清洗机动车的费用为0.64×41×691.74=1.8亿元,自行车的费用为0.22×9×45076=8.9亿元,之和为10.7亿元。

大气污染物特别是某些酸性污染物对钢材有较大的腐蚀作用。依据有关规定,在本底状况下,钢材的使用寿命是44.4年,而在污染状况下使用寿命降为19年(37)。钢材在社会的应用是广泛的,但对大气污染较敏感的主要是建筑物暴露在外的钢窗部分,所以在这里只以钢窗受腐蚀的损失为例。假定在1992年的污染状况下钢窗受腐蚀程度仍与上述结果一致。又知钢窗每平方米价格160元(38),在正常状况下(44.4年),平均每年损失160/44.4=3.6元/平方米,在污染状况下,则平均每年损失8.4元,即每年平均多损失4.8元。由于1992年全国房屋建筑面积没有统计数据,在这里,以46个大城市新建房屋面积(20亿平方米)作代表(39),由此,算得全国每年大气污染引起的钢窗损失值为4.8×20=9.6亿元。

综上所述,大气污染引起的物品损失为165.3亿元。

(4)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

中国酸雨污染自八十年代以来呈加重趋势,范围已从西南部扩大到长江以南,并有进一步北上趋势,已发现明显的经济损失。据《中国酸雨问题专家报告》,PH值小于5.6的降水面积从1985年的约175平方公里,扩大到1993年的约280万平方公里。

对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估算,比对一般大气污染的损失估算更困难,因为它对人体健康等方面的作用,有的已经包含在上述一般大气污染影响之中,单独阐明酸雨的贡献是很复杂的,而且,酸雨没有独立的统计数据。不过,酸雨至今只出现在不大的范围内,因此,即使与一般大气污染的影响之间有些重合,对总的结论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1994年,国家环保局组织16位专家对酸雨问题进行了研究, 估算出每年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140亿元。这是经国家环保局认定的结论, 虽然未说明这一结论具体针对那一年,但一般认为它为近几年的平均结果,对1992年也是适用的,因此,这里采用这一结论,认为1992年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为140亿元。

总计,1992年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78.9亿元。

四、固体废物造成的经济损失

表1全国大气污染引起的额外车辆清洗费用系数表

种类 全国总数(万辆)清洗水费(元/次辆) 清洗次数(次/年)

机动车 691.74 0.6441

自行车 45076 0.22 9

固体废物造成的环境损失主要是占用土地,对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等,由于关于后者的统计数据几近空白,所以本文只计算占地损失。即使如此,现有固体废物方面的统计数据仍非常有限,且已有的数据不完全适合作经济损失估算,所以有必要作一些假设。据国家环保局的统计公报,1992年,工业固体废物历年累计堆存量59.19亿吨, 堆存占地5.45万公顷,由此知道平均每亿吨废物占地920 公顷。 又从统计资料得1992年产生量6.18亿吨,其中综合利用2.56亿吨,排放1.26亿吨(40),则净增堆存量3.36亿吨,相当于净增占地3091公顷。

固体废物大部分堆放在城市郊区,占用的土地都是种菜或产粮的农地,因此,可以用失去的这些土地的相应收益估算占地造成的损失。农地的收益情况在南北方有一定差异,我们以国家规定的各经济区域耕地的净收益来表示。国家计委和建设部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中指明每亩耕地在种植蔬菜时的净收益(元/亩.茬):黄淮海区1018,长江中下游区482,西南区862,华南区890, 北京市1074,天津市1019,上海市504,我们取其均值为836,同时考虑每年种三茬,并将亩换算为公顷,则占地的单位损失为37620元/公顷·年。上面已知固体废物占地为3091公顷,故每年损失约为1.2亿元。 由于耕地被占用是长期的损失,未来占地损失在当前的现值较高,所以需将未来损失贴现计算。本文取贴现率为2.4%,则未来1元损失的长期累积损失现值为42.67元。由此可计算得固体废弃物占地损失为1.2×42.67=51.2 亿元。

五、分析与评论

本文估算了中国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1992 年损失值约为986.1亿元,其中水污染损失356.0亿元,占36.1%,大气污染损失578.9元,占58.7%,固体废物污染损失51.2亿元,占5.2%, 年损失值约占1992年GNP的4.04%。具体结果列于表2:

表2 1992年污染损失一览

环境要素损失值(亿元)损失百分比(%)

总计 986.1 100.0

(HK GNP4.04%)

水污染356.0 36.1

人体健康 192.8

工业 137.8

农作物13.8

畜牧 7.0

渔业 4.6

大气污染 578.9 58.7

人体健康 201.6

农业 72.0

家庭清洗 134.4

衣物 10.6

车辆 10.7

建筑物9.6

酸雨 140.0

固体废物占地 51.25.2

但需要说明的是:(1 )由于迄今为止国家的环境统计公报和环境状况公报都不包括乡镇企业的数据,所以乡镇企业引起的环境污染损失没有估算。(2)有些类型的污染,如噪声、放射性、恶臭等, 由于难以计量,本文没有估算。因此,实际发生的损失是高于本文估算的上述结果的。

这一结果的基本含义是,由于环境污染的发生和存在,1992年全社会多承受了相当于986.1亿元的代价,这种代价分布于全社会, 虽然大部分并非直接以现金形式支付,但毕竟以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下降等形式表现出来。反过来说,如果消除了这些污染,就相当于全社会以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上升等形式获得了相当于近一千亿元的福利。

标签:;  ;  ;  ;  ;  

中国环境污染损失的计量经济学研究_水污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