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心声》一课也谈素质教育论文_任国金

由《心声》一课也谈素质教育论文_任国金

甘肃省武山县马力中学 甘肃 天水 741317

摘 要:九年级上册《心声》一课中,程老师为了上好一堂公开课,提前安排学生表情朗读,忽视了想要读课文的李京京同学。这不仅与素质教育的初衷是违背的,更是素质教育下教师对学生情感教育缺失的一种表现。我们时下的素质教育还是以高考指挥棒为中心,素质教育犹如“水中捞月”,近在咫尺却还是抓不到实处,共享教育资源与公平教育体制与我们越走越远。

关键词:心声 素质教育 公平教育 情感教育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中有一篇课文叫《心声》,课文讲述的是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年青的程老师提前安排几个学习好的学生在上公开课时进行表情朗读,而一个学习一般的李京京同学想读而得不到老师赏识,恰恰是这个老师最不赏识的同学却在公开课上表现出人意料,不仅感动了在场所有学生和老师,更感动了曾带有偏见的程老师。课文由此事而起名《心声》,就是希望老师能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给学生一个平等的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也希望家庭和睦,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上完《心声》这一课,我不由得深深地沉思和忧虑:

一、忧虑素质教育还在“水中捞月”。

素质教育提了近十年,口号喊得震天响,各种为应对素质教育而进行的教育改革创新层出不穷、五花八门。什么“蹲下来与学生对话”,“笑着走进课堂”,“赞美是激励学生的最好手段”等等,让人听得一惊一乍、云里雾里,我总感觉自己已落伍了,觉得自己的教学方式跟不上改革的步伐,常在夜深人静之时思考自己的教学方式、思考学生,把学生的退步与不上进与自己的教学责任紧紧联系在一起,常常是自责与愧疚萦满于胸,终日懊悔,每天都快乐不起来。人们提倡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是要求学生能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教育者给学生最大化的人性化教育和个性化的自由发展空间,然而现实的教育是小升初给学生考试、给教师暗中排名,中升高同样是这样,大学考试更不用说,那是合法化的。这就给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师带上了分数的“紧箍咒”:学生成绩好,教师评优选先就有份;学生成绩不好,教师评优选先只能靠边站。更有甚者,个别领导和校长进行所谓的“奖惩制”,名列“倒三”的老师年终十三月份的奖金津贴全扣,并进行“顺下分流”,由一类校往二类或三类校分流;不能分流的进行“学岗”,不让老师代课。这样做的结果只有一个,老师人人自危,个个心惊胆战。俗话说得好:“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谁能保证自己是永远的“常胜将军”呢?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向学生要分数,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作为懂教育的人都知道,人的教育是智力教育和情感教育,不是经济生产,老师决不能是“白猫黑猫”;不然,老师像猫一样,抓住了老鼠没有了生命,也就没有意义了。因此,表面看来热热闹闹的素质教育,就像“水中捞月”,抓不到实处。看起来近在咫尺的素质教育,实际操作起来却是没有具体成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对待素质教育始终觉着有劲使不上。因此,有些老师就私下叹息:当了二十多年的老师,越教越不会教了,老师越当越难当了。可见《心声》中程老师的做法只是隐藏在素质教育中的一个缩影,她课堂上出现的不公平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

二、与共享教育资源背道而驰,与公平教育越走越远。

中国教育的评价体制是以高考上线率为主、其他评价手段为辅的评价体制。不管基础教育的改革多么轰轰烈烈,但高考上线率的评价体制是以学生为评价主体,基础教育一旦得到提升高考上线率也就会得到提升。

有的家长在幼儿教育期就开始了选学校、选老师,奉行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教育理念。这样做的结果,使中国教育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就是“择校热”。一方面农村有条件的孩子往城镇学校走,城镇有条件的孩子往教育更好的城镇走,并且这一趋势愈演愈烈。结果,有些乡村学校学生有能力的就全部进了城镇学校,经济能力达不到的学生只能留守在原乡村校,出现了所谓的“留守教师”和“留守学生”。另一方面就是出现了新一轮的教育不公平,没有进城镇的自不用说,但进了城镇的学生也存在不公平。首先,乡村同等年级的学生到了城镇学校按人家学校的要求必须降一级接收。农村孩子本来入学就要比城镇学校孩子晚一半岁,再加上缺少家长辅导,没上过学前教育,各方面相比,都与同龄城镇孩子相差一大截,如果再降一级,他们在班级里年龄显得有点偏大,结果给孩子心理造成了自卑,让孩子缺少了自信。其次,农村孩子进乡镇多数由爷爷奶奶陪读做饭,对孩子在纪律学习上疏于管理,使得一部分农村孩子成绩下滑严重,成了学校、老师、家长眼中的“问题学生”。久而久之,老师、学校也对他们有了看法。这些孩子在老师和学校的这种不公平教育下,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对老师、家长产生了抵触,进而制约了学校教育的发展,与共享教育资源的初衷背道而驰。

三、情感教育的缺失,教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关心不够。

在《心声》一课中,李京京同学能够把小说人物万卡读得全场催人泪下,这与他和万卡有相似的生活经历有关。可当李京京同学强烈要求参与表情朗读课文时老师却拒绝了他的情感要求,孩子的内心情感需求找不到慰籍,作为一个教育者对学生的心理需求关心不够。而在素质教育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像《心声》课文中程老师一样不关心学生内心情感需求的教师大有人在。笔者窃以为《心声》一文不仅在表面上呼唤追求公平的教育价值观,更以呼唤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以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的“心声”的价值观更能让人产生心灵的震撼。

论文作者:任国金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6月总第24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6

标签:;  ;  ;  ;  ;  ;  ;  ;  

由《心声》一课也谈素质教育论文_任国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