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口语美的追求特征_语言特色论文

浅谈英语口语美的追求特征_语言特色论文

试论口语的求美特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口语论文,试论论文,特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口语和书面语一样是讲究修辞的,二者固然有着不少相同点,但毕竟是两种语言形式,有着各自的审美优势和不足,因而它们必然有着不同的求美特色。本文通过口语和书面语审美特征的得失比较,较为深入地探讨了口语的求美特色,对口语修辞的种种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 口语修辞 求美特色 书面语 审美优势

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口语和书面语一经成为两种语言存在形式,便在各自的发展轨迹中,丰富和完善着自己,逐步形成自己的求美特色和风格。

口语和书面语的审美得失比较

了解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上的正负优劣,对于认识和分析口语的求美特征是十分必要的。

口语是人类社会最主要最普遍的交流媒介。如果说,古代社会由于文化的缺乏,通讯的阻隔,口语的使用大大超过了书面语的话,那么在通讯电传设备高度发达的今天,口语又一次成了人类传递信息的主要和普遍的交际手段。这种复归现象在说明着一个事实:口语在交际中独到的审美优势是书面语无法替代和企及的。

概括起来,口语的优势主要有:

1.声音优势

语音是口语的物质外壳,它直接给人提供乐音感。其形式美特征一下子就能让人感觉到,而能否直接获得乐音美,美感效果是很不一样的。书面语提供的乐音美是隔了一层符号(文字)的,是间接的。严格说来,这种乐音美是印象式的,只有口语才具有最真实的乐感。

口语的语音优势,使言语活动表现了明显的乐音倾向。人们总是有意识地调动声、韵、调的乐感,调节语调的轻重疾徐和节奏的变化,以美好得体的声音去愉悦人,自觉地调控交谈气氛。

2.反馈优势

在交谈中,交际双方不只是说话,还要听其声,察其色,观其动,整个活动是一个信息输出、输入的交相反馈过程。听的人或频频点头,面露认同、欣赏之色,或眉头紧缩,面色阴沉,都能及时给说话人以信号。说话人据此随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和说话程序,纠正偏差,保持同一,从而因势利导,使交际顺利、深入地进行下去。

3.态势优势

态势是指口语表达中的动作、表情,是交谈中的非语言手段。态势贯穿于口语的全过程中,它使口头表达更丰富更简炼,更奔放更隽永。它赋予口语独一无二的审美优势。

话语是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真情实感的流露。说话即时性、现场性特点,往往使人一源双流。话语和态势几乎同时出现。态势既可放大话语的信息,又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与话语一起,从听觉和视觉双重角度加强表现力和感染力。

4.语境优势

语境是指交谈的语义背景和直观环境。口语交际所依凭的语境,使交谈成为立体的、多维的整体,表现出灵活自如,简洁跳脱的特点。

语境优势可以使交际双方在思维上保持同一。说话往往产生大幅度的跳跃和省略,话语寥落零散,却蕴含丰富,渗露出多重信息;凭借语境,说话时,人们可以纳时空入话,使具体的时空成为话语的有机成分,以造成特殊的修辞效果;在一定语境中,词语的意义也显得更为明晰,同音多义现象可以得到有效的分辨。而书面语在选用词语、句式时总要受到一些限制,不如口语随便、灵活。

口语在表达上也存在着某些劣势:

1.由于对语境、态势的依赖,由于说话的即时性特点,口语表达往往缺乏逻辑严密性,缺乏话语中心,无条理,漏洞时出。

2.口语直接以语音为物质媒介,不便于修改错误。而错误的语音一经流出,便成为过去,留下难以挽回的音感印象。这无疑是对语言形式美的一种损失。

3.一些非语言因素,如听话人的态度、知识水平及说话的环境等,都能直接影响口语表达的质量和效果。这是口语难以克服的负效应。

比较起来,书面语的审美优势主要在于:

1.书面语最大的优势是有充裕的时间去斟字酌句,谋篇布局,充分调动语言各要素,精心策划语言的形式美,而且书面语的美感不像口语一样稍纵即逝,而是可供长久欣赏的。

2.书面语可避免种种非语言因素的干扰。如对方的不合作,对方由于文化程度的限制不能马上理解或欣赏话语的审美蕴涵,不和谐的环境干扰,说话人的情绪等等。写作者尽可以在无听者表态的情况下,将语言的美感品质发挥到淋漓尽致。

书面语与口语比较,最明显的缺陷是,书面语提供的乐音美是非物质形态的、印象性的美。尽管语音的印象人人头脑里都有贮存,但仍需要文字很好地提示,提示得好,便可以唤起生动的音韵节奏印象,否则,文字便寂然无声,黯然失色。正因如此,人们总是在文句的选择上颇费功夫。历代作文者不都是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作为遣词运句的美学标准吗?

以上是对于口语、书面语审美正负效应的概要比较。据此,我们可以分析归纳出——

口语的求美特色

1.乐音美

人的声音里具有形成节奏、音律的固有属性。尤其是汉语普通话的声、韵、调系统,更加使得话语流荡着音乐美和节奏美。这是说话之所以好听的物质基础。

谁也不会否认吟诗、唱歌是乐音的典型表现。那么,平常状态下的讲话有节奏、韵律等乐音特征吗?回答是肯定的。首先,语音系统与乐音系统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语音系统的最小单位是元音和辅音,乐音分析到最小的音系单位,也是元音和辅音;汉语的音节有声、韵、调三个基本部分,韵,集中了声音的明亮和响度,调的高低起伏则造成了音乐般的旋律;而且音节中音素之间的过渡,声调的高扬转降,都是由一点滑向另一点,中间经过许多过渡音,形成充满乐感的流音。语音和乐音有着相同的构成成分:速度、音调、音质,又有着与乐音相似的停顿、节奏、语调(音高、音强、音长、升调、降调等)。这使语音产生了悦耳流畅的美感。虽然语音的旋律与节奏不如乐音那样完美,但它毕竟是有旋律和节奏的。说书、快板、朗诵的乐音美就是明证。普通讲话虽不是吟诗诵词等艺术活动,但也是十分讲究上口流利的。其次,人在口头表达中的乐音追求。可以从两个方面谈:一是方便,二是好听。方便,指口腔动作方便,发音费力小。语流中的各种音变现象,如上声的变调,“一”、“不”的变读,儿化、轻声等,都说明人在说话时总是趋向于减轻口舌负担,趋向于发音自然、轻盈、清楚、顺口。好听,即调动语音系统中的乐音特征,如充分发挥元音和声调的作用,利用汉语双音词和四音节成语在词汇中的优势,使声律协调,平仄交错,节奏鲜明,琅琅上口。不少成语都是出自口语的,很讲究声调的抑扬,如“低三下四”“一清二白”“吹灯拔蜡”等等,都是平仄交错,听起来有起有落,协调顺耳。儿化和叠音这些乐音成分,含有亲切、随意、轻松、活泼的意味,尤能增添说话的形象性和音乐性。在日常谈话中,人们常用它们来描绘形象,渲染感情。此外,语音要素的不同特点还可以形成不同的乐音风格。如大陆的影视演员,说话音节饱满,字正腔圆,语调抑扬幅度较大,节奏分明,显示出刚劲明快的风格;港台演员发音时,声母力度较小,韵母中有较多的装饰音,语调变化单调,节奏不够明朗,形成一种轻软柔媚的风格。这种带有社会、地域性的说话风格的差别,说明了乐音追求的个体差异。

综上所述,乐音美是口语修辞最为显著的特色。

2.气息美

说话时的气息大致等于语气,但比语气更丰富,更微妙。它与说话人情感的律动始终是对应或同步的,能表现说话人某种特殊的生命状态和情感变化,因而是一人一样,各个相异,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的。气息给单调的声音加进了生气和灵性,是口语富于表情性和情感性的奥妙所在。

话语的气息不是发音器官自然形成的,而是由人出于情感表达的需要自觉控制的。根据表达的需要,说话的气息可以丰富多变。构成气息变化的主要因素有:重音、停顿、语速、节奏、拖音、句调、气音、泣声、笑音、滞音(欲言又止)等。气息形成千变万化:平心静气、柔声细气、粗声大气、怪声怪气、娇声娇气、怨声怨气、恶声恶气、低声下气、有声无气、气喘吁吁、吞声吞气……这些融合于话语中的气息,表现了人在运用口语时积极的审美参与,是口头表达之所以“活”的动因所在。

语气词在气息表现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含意丰富而微妙的语气词,增添了话语的力度和情感倾向。例如:

你愿走就走吧。(态度强硬)

你愿走就走呗。(语气较和缓)

这孩子发烧呢。(十分关注)

这孩子发烧了。(比较平淡)

有意见就提嘛!(道理显而易见)

嚯,真有两下子!(赞叹)

唉哟,忘了这事了!(恍悟)

嘘!别出声!(阻止、警告)

这些语气词总是伴随着气息、表情、手势,使表达生动活泼,富于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2.白话美

口语的白话美主要体现在使用的词汇上。它有两个基本特点:生活气息和朴素的本色。

口语语汇在内容上大多包含着生活经验和哲理,透发着生活醇厚质朴的气息,使人感到生活就是美,口语就是生活,就是美。尤其是俗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格言等熟语,最能体现口语的生活美。例如关于天气的谚语:“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关于农时的:“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关于裁剪的:“领不让分,衣不让寸”等等,这类现成话开口有趣有益,三言两语,就能揭示某种事理,使人感到智慧的力量和生活内涵的丰富多彩。

口语语汇在风格上朴素无华,本色自然,最忌讳“掉书袋”,力求以最浅显生动的词语表达最真诚的感情。比如口语把“关键时刻”说成“节骨眼儿”,把“调和矛盾”说成“和稀泥”,把“打击积极性”说成“泼冷水”,把“招惹是非”说成“捅马蜂窝”等等。又如老百姓爱说的顺口溜,用大白话押韵,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思想的灵气。当然,日常谈话并不刻意求工。吕叔湘先生说过:口语“句子比较短,结构比较简单甚至不完整,有重复,有脱节,有补充,有插说,有填空的‘呃、呃’,‘这个、这个’。”(《语文常谈》)的确,口语随想随说,往往使用现代的词语和句式,直白坦率地表情达意。但是,人们总是愿意表达得更出色些,更生动些,口语修辞,就是要在寻常语句中进行必要的选择。无选择的表达,是拉杂的,是劣质的。白话美美在何处?那就是话面简单质朴,话中暗含机趣,于朴素的话语中见意蕴的风光。前面所举各例就是很好的说明。再如:

黄美贤(许绍发的妻子,许绍发要求她跟自己一块回国,黄娇嗔)说道:

“谁让你属鸡的?我只好嫁鸡随鸡了。”(转引钱冠连:《美学语言学》、《人物》1988/1)

这话的内涵不言而喻:我跟你跟定了。

3.写意美

在摹形状物时,口语常常不满足于形似,努力追求神似,表现出写意的审美特征。如形容脸色阴沉:“他脸上阴得能拧出水来”;说人的腿细:“我一看见他的腿,就想起剔牙棒儿来”;说人精明:“他连睫毛都是空的”;说人脸皮厚:“他的脸,三斧头砍不出个白印儿”。这种写意美的特征是,不直接给出信息,而是通过比喻、比拟、夸张、类比联想等手法,构造出形象和图画,让听话人发挥想象,加倍生动地还原出这些形象和画面,从而产生美感愉悦。

4.创新美

创新美的特征是,有意偏离言语常规,打破陈套,求异出新,努力创设奇妙的审美情趣。本文第一部分谈到,口语交谈具有语言优势,说话双方,以话轮为交流方式。这样,把握机会,抓住话锋,及时应对,出奇制胜,就显得特别重要。例如:一顾客在宾馆吃饭,一开口就吃到了砂子,他愤然地对服务员说:“这饭怎么尽是砂子呀!”服务员微笑答道:“不对呀,也有饭粒嘛!”一句机智幽默的话缓解了紧张的空气,然后又乘机说:“对不起,先生,来,我给您换一碗饭。”在口头交谈中,创新,突出表现在机智的临场应对上。它要求说话人具有发散思维的能力,能急中生智,智中出奇,充分体现口语的临场性和灵活性。再如:

1982年4月,在北京市语言学会第一届年会上,有位老教授作治学经验报告。他在快结束时说:“我没有上过中学,没学过数理化,这是我一生中最遗憾的事。我是先天不足。”主持大会的另一位老教授这时插话:“我是后天失调。”……有位中年同志激动地说:“一位先生说他先天不足,另一位先生说他后天失调。我们呢?我们是先天不足,后天失调。”这不是谦虚的表示,而是说出这一代人的真实情况。(转引自陈建民:《汉语口语》,有删节。)

人们在交际中,根据说话目的、场合、对象等因素,力求出新,不落窠臼,产生了多姿多态的创新技巧,反映了人们追求尖新的审美倾向。

5.锁话美

锁话,即有意断掉话外之话,言外之意,故作隐晦,以吊起听话人的味口,创设耐人寻味的美感。

口语表达凭借语境和态势优势,常常在语义上锁话断语,味外取味,意及语不及。这种不尽言的魅力,与文学艺术之美有相通之处。它们都不以美尽示于人,匿形于言外,寓实于虚,以求得更深层的美感。如:

下个月就要开语法讨论会了,幸好年前写了一篇语法论文。(隐含着“不然就……”的后半句)

说话人故意锁断话外之音,让人在品味中领悟。在特定语境中,有些话说得隐晦些,不全求晓达,反而能引起美的想象,取得精彩的表达效果。又如:

一少年打篮球时,将一只隐形眼镜丢失了,找了一会儿没找到,便回到家中告诉了母亲。

母亲走了出去,不一会儿,就找回了隐形眼镜。

儿子问:“妈妈您是怎么找到的?”

“我们找的不是同一件东西,孩子。”妈妈说,“你找的是一个小塑料片,而我找的是150美元。”(转引《读者》1994/8)

话外之话是:隐形镜片价格昂贵,你不懂它的重要,当然没耐心去找。而我是竭力搜寻的。

锁话美就美在语断意连,半多于全。寻出来的味道才有快感,和盘托出,却少了领悟后的智趣,这是锁话独有的美感。

6.诙谐美

诙谐美的特征是:具有机趣性,以巧妙的形式使人产生别有洞天的感受;富于启发性,以简洁的话面,蕴含哲理和智慧;含有温和的善意,善于化敌为友,化险为夷。列宁说:“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培根说:“善言者必善幽默”。导师和哲人的论断都说明了幽默诙谐在口语中的独特地位。缺乏幽默的交谈是沉闷枯燥的,有了幽默的点缀和调节,就使人为之振奋,为之敞开心扉,为之心旷神怡。幽默往往能体现说话人的胸怀襟抱、学问才情,诙谐的谈吐能给人以睿智和友善的力量。它能化解偏见,调整情绪,成为口语交际中不可缺少的润滑剂。

幽默诙谐可以有种种具体方法,但必须遵循两个原则:一要合乎时宜,即切合说话的题旨情境;二要出人意料,即新鲜巧妙,给人顿悟后难以自制的快感。例如:丈夫发现年轻天真的妻子对家务比较粗心,而对看电视、跳舞、读通俗小说之类兴趣很浓。一天晚饭后,丈夫问妻子:“晚上准备做点什么?”“看电视呀”。“看完电视呢?”“看小说呀。”“这些事办完后,你能替我办点事吗?”“好啊,什么事?”“找一双不带窟隆的袜子和一件不缺钮扣的衬衣。”妻子一听,笑了。这段对话里,丈夫从维护妻子自尊心出发,很有耐心地引导对方把缺点充分暴露出来,再委婉地说出事实,使之与缺点相对照,形成反差,造成既好笑又有责备意味的审美效果。

在日常说话中,谐音双关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幽默方式。比如“我的老婆是卖盐的媳妇,卖冰棍儿的妈”,乍听让人摸不着头脑,品味一会儿,这是“贤(咸)妻良(凉)母”的意思。谐音双关给人插上了联想的翅膀,使人获得诙谐风趣的美感享受。

说反话,也是日常口头上多用的一种诙谐,即故意褒词贬用,正话反说,或轻松幽默,或冷嘲热讽,表现出鲜明的感情色彩。例如:

等到房里只剩八户时,刘雨生心平气和,但也微带讽嘲地说道:

“今天,互助组员唱大戏了,嗓子都不错,都是好角色。”刘雨生用他的近视眼睛朝着符贱庚和陈大春的方面瞅了一眼,接下去道:“你们两位算是替组里争了不少面子!”……他接着说:“你们打了我一个响耳巴,你们真好,真对得住人。”

(周立波:《山乡巨变》)

互助组员在群众会上吵架,丢了互助组的面子,这使互助组长刘雨生很恼火。但他这番话,表面上却一派称道之词。反话,在这里比正说更深刻有力。

口语中,运用反语有独厚的优势,有表情、语气、语调的帮助,反话当然更得其妙了。

7.态势美

如本文第一部分所述,态势是指说话的动作、表情等非语言因素,它贯穿于整个谈话过程中,具有分明的辅助表意的特点,是口语表达中有机的组成成分,我们理应把态势作为口语修辞的特殊审美对象和审美追求。

先说眼神。在交谈中,每一个眼神都在密切配合着表达,都在无声地向对方传递着信息。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能传达出许多情感:喜悦、称赞、愤怒、蔑视、敌视、怀疑、困窘、怯懦、渴求……可以说,眼神是有声语言形象的注脚,它使说话声情并茂,产生更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再说动作。动作总是直接参与谈话,点头、摇头、侧头,在一定情境中都富于表情性和表意性。身姿同样有审美作用:交谈中身姿端正,表示敬意;身姿前倾,表示亲近、投机;身子后仰,则显得傲慢,有架子;身姿多动,若无其事,给人不耐烦、不耐合的感觉。至于手势,这是态势最重要的部分。手,是身体中仅次于面部的最会表情达意的部分,夏威夷人爱唱一支歌,其中有句歌词是:“让你的眼睛望着我的手。”的确,得体、潇洒的手势,是造成口语表达美感效果的重要因素。

结语

口语和书面语一样是讲究修辞的,但二者毕竟是两种语言形式,有着不同的求美特色。在修辞学领域里,探讨口语求美的特色和策略,对于进一步丰富修辞科学,指导人们更好地发挥口头表达的优势,减少和避免口语的劣势,从而提高社会成员口头交际的技能、水平和效率,都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

标签:;  ;  ;  

浅谈英语口语美的追求特征_语言特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