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青少年儿童体力活动研究方向综述论文_雷雪

对我国青少年儿童体力活动研究方向综述论文_雷雪

(成都体育学院)

1.体力活动的含义

体力活动是指任何形式骨骼肌收缩运动所引起的具有能量消耗的身体活动[1]。体力活动主要包括体育锻炼活动、社区活动、居家活动、交通活动以及工作活动等形式。

2.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的测量方法

2.1CLASS-CMOC模式

李海燕将CLASS-CMOC与青少年体力活动摄氧量推算方法进行了比较[2]发现CLASS-CMOC更加符合青少年认知程度,便于理解和回顾,调查内容符合中国内地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提供一周总的能量消耗和中等强度、大强度体力活动能量消耗的参数;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青少年日常体力活动和静态活动的流行病学调查。

2.2应用运动传感器SWA

应用运动传感器SMA可以有效的测量出青少年日常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可以及时的了解青少年的体力活动状况。

3.儿童青少年健康状况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城市化进程推进使我国儿童青少年的生活方式近年来发生了很大改变,课业负担加重、久坐行为以及建成环境等因素正危害着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3]。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在《Global Recommendations on Physical Activity for Health》中进一步强调了体力活动对儿童青少年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并提出“5~17岁年龄段的儿童青少年,每日应到达60分钟(60min/d)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以保证其身体机能、骨骼、肌肉的健康发展,降低其慢性疾病的患病风险”的建议。陈怡珊在最新的报告中也指出满足每天累计60分钟的中等高强度身体活动的推荐量,将对青少年的身体形态、骨密度、心脏结构、最大摄氧量绝对值产生积极的影响[4]。

4.研究方向

根据查阅文献我们可以看出研究者主要从四个方向对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进行研究,下面我将从这四个方向分别进行总结。

4.1体力活动对儿童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影响

由于现在家庭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其十分的呵护,极少让孩子们参与体力劳动,致使孩子们在身心健康上出现各种程度的问题。郭强对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中指出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呈现出随速度、心肺功能、下肢力量、灵敏性体能指标的升高而升高的变化规律,但对于身体机能指标和体能水平中的柔韧性指标则没有表现出该变化特点。身体机能指标和柔韧性、灵敏性、速度、心肺功能和下肢力量等各项指标均呈现显著的性别差异,其中,除了柔韧性和灵敏性指标上女生优于男生以外,其他指标均是男生优于女生[5]。

4.2我国儿童青少年的体力活动特征与发展趋势分析

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青少年儿童们的体力活动在不断地增加,体质健康也在逐渐地变好。方慧等以3年追踪研究的方式对我国儿童体力活动的变化趋势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在追踪期间我国儿童的学习日和休息日的静态行为时间显著上升,每日低强度体力活动及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间显著下降,儿童的体力活动强度与学习日和休息日的时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与久坐行为相关性不显著[1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何玲玲和林琳对我国城市学龄儿童体力活动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发现近20年来我国学龄儿童的体育活动参与率不断上升,但体力活动状况仍不容乐观,主要由于学龄儿童的生活方式正由动态转为静态,体育锻炼、交通性体力活动以及家务劳动时间的减少是学龄儿童体力活动水平下降的主因[11]。

4.3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与久坐行为的关系

由于现在的孩子们学业压力较大,家庭作业繁多以及智能设备的发展,学生们的久坐行为就变成了阻碍孩子们进行体力活动的因素。汤强对小学儿童体力活动特征进行了3年跟踪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小学生的静坐时间逐渐增加,周末时增加幅度更大。学习日MVPA保持稳定,但周末MVPA出现下降,超重和肥胖儿童静坐时间更多、PVAP时间更短,周末这种趋势更加明显[13]。

4.4环境对儿童青少年的体力活动的影响

在影响我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的因素中,环境因素是非常重要的维度之一。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社会环境指参与体力活动的个人所在的人群对个体所产生的影响(如:同伴支持、社团影响、学校氛围等);物质环境指参与体力活动个体所在的自然物质空间环境(如:学校、社区、运动场、公园等),在体力活动研究领域建成环境即物质环境。

5.总结

体力活动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体力活动安排对青少年儿童获得健康效益起到重要作用。想要进行科学合理和有效的体力活动就需要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坚持完成老师的要求,加强学生在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在提升技能的同时重视体能的练习,基于教学实践不断地思考进行改进和提高,提升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在季浏教授提出的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中也明确对课堂的运动负荷,运动技能、体能练习提出了要求[19-20]。每节体育课中的运动密度达到75%,学生的运动强度达到每分钟140—160次,学生的持续运动时间在30分钟,学生在每堂体育课中学习运动技能的时间应该保证在20分钟左右以及进行10分钟的体能练习,要让学生在一节课中进行持续性的运动练习。此模式对未来的体育教师做出了更较明确的指导,也促使了青少年儿童在更较完善的课堂中参与体力活动增进体质健康。

参考文献

[1]刘耀天,杨强,杨珊珊.体力活动干预研究的进展[J].湖北体育科技,2019,38(05):416-418+438.

[2]李海燕.上海市青少年日常体力活动测量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上海体育学院,2010.

[3]马德浩,季浏.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中存在的问题、致因及其对策[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7,34(02):182-188+236.

[4]陈贻珊.预防青少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的适宜心肺耐力及身体活动量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9.

[5]郭强.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

[6]孙千力.9-11岁儿童体力活动特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9.

[7]KORCZAL DJ,MADIGAN S,COLASANTO M,孙莹.文献快报(5):体力活动可显著改善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状[J].中国学校卫生,2017,38(06):952.

[8]李藩渐.不同骨密度儿童体力活动特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

[9]方慧,全明辉,周傥,孙顺利,刘微,王茹,陈佩杰.儿童体力活动变化趋势特征及其对体适能影响的追踪研究[J].体育科学,2018,38(06):44-52.

[10]王晓飞.3~5岁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对体质健康与生活方式的影响[D].上海体育学院,2018.

[11]何玲玲,林琳.中国城市学龄儿童体力活动变化趋势[J].中国学校卫生,2016,37(04):636-640.

[12]李培红,王梅,王富百慧.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与全球AHKC报告相关指标的比较[J].中国健康教育,2017,33(02):99-102+119.

[13]汤强,盛蕾,左弯弯,李森.小学儿童体力活动特征3年跟踪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4,33(05):419-425+464.

[14]王玉龙.父母体重状态对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和久坐行为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9.

[15]张加林,唐炎,陈佩杰,刘阳,曹振波,胡月英,朱政,庄洁.全球视域下我国城市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体育科学,2017,37(01):14-27.

作者简介:雷雪(1996.01-),女,民族:藏,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人,学历:硕士,研究方向:运动训练。

论文作者:雷雪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2月6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4

标签:;  ;  ;  ;  ;  ;  ;  ;  

对我国青少年儿童体力活动研究方向综述论文_雷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