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密度城市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论文_林健

浅谈高密度城市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论文_林健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住宅区环境及园林景观越来越重视,更加关注园林景观带给人们的精神需求。通过对住宅区园林景观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高密度城市住宅区景观设计的原则、建议,旨在提高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的科学性、经济性、生态性。

关键词:高密度城市;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

住宅区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应该考虑区域的环境资源,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为基础,将园林植物与建筑、园林小品、广场与道路、山水地形有机结合,营造出适合现代都市人生活需求的生态型休闲住宅小区。使人们改变过去统治自然、征服自然的观念,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

1住宅区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

1.1绿化植物种类单一,忽略生态效益

居住区绿化中存在着树木品种单一,植物配置景观不丰富的现象。一些以大面积草坪为主的设计,既忽略了人们进入其中活动的需求,又不能很好的发挥生态效益。草坪种植几年以后,由于草坪草本身生理机能下降,加上人为因素及病虫害的影响,造成草坪的质量下降和退化,既影响环境美观又造成经济上的浪费。而且植物品种单一会加重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

1.2养护管理水平落后

小区建成初期,园区内绿化环境较好,但由于后期对绿化重视不够,缺少专业管理人员,不能有效进行病虫害防治,树木修剪不到位,导致绿地杂草丛生,大面积地面裸露,大大降低了居住区的环境质量。

1.3树木选择缺乏科学性

在住宅区景观建设中,为了迎合开发商营销的目的,要求植物能够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往往种植超大规格而不是适龄的树木。树木多数来源于林区或者是山区,山地苗由于没有经过移栽,吸收根较少且分布范围不集中,而且树木原生长地与移栽地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如果后期养护管理跟不上则死亡率较高,不得不大量补植;既使成活下来,树木长势亦很弱,而且容易感染病虫害,达不到理想的绿化效果,造成资源和经济上的浪费。

1.4硬质池底的过度运用

居住区营建的水系,水池池底、池壁采用混凝土结构,形成密封的不透水水池,水源是采用地下水或者是雨水供给,水质是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处理来保持水的清洁,水体不能进行自我生物净化,从而造成水体浑浊,无法形成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另外喷泉的水系统及设备的维护成本较高,当物业无力承担时,喷泉便成了摆设,剩下一片凄凉和残败,影响住宅区的整体环境。

2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2.1遵循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原则

植物是构成园林的重要因素,美丽的植物景观不仅要具备科学性,而且要符合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合理进行配置。在植物配置中对树种的选择要充分考虑住宅区的环境因素、气候条件、土壤情况等。如建筑楼群的相对密集,常使植物栽植地光照不足,这种情况下,楼群的南面选择阳性树种,楼群的背荫面选择耐荫树种;在乔木林下种植大量可自我繁殖的观花地被二月兰;在缺水地区优先选择耐旱植物;尽量选择抗污染能力强的品种进行种植,确保植物在粗放的管理条件下生长良好。

2.2遵循植物生态性原则

居住区绿化不仅要提高绿地率,最主要的是要提高绿地的叶面积指数,增加绿量,提高生态效能[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植物景观不局限于个体美——如形体、姿态、花果、色彩等方面的体现,而是将植物种类进行多样性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乔木、灌木、花卉、藤本、草坪合理搭配,充分利用有限空间,营造出自然复层植物群落结构,增强植物群落的稳定性,促使植物与鸟类等动物相生共荣,形成一个能够自然演替的生态绿地系统,以改善和维持小区的生态平衡,提高住宅区的环境质量,维护与保护城市的生态系统。

2.3遵循“以人为本”的社会生态性原则

人作为居住区的主体,绿化景观设计应从人的心理上的感知、行为活动、休闲娱乐、安全舒适性等方面考虑,满足人的各种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使人们在景观空间中聚集,增加彼此交流的机会。楼宇间步行街上的各种设施,包括装饰类小品、服务类小品以及铺装材料、山石植物等都要从人的行为模式及心理需求出发,经过周密规划和精心设计,使之从材料的选择到造型、风格、尺度、比例、色彩等方面的运用都能达到尽可能的完美,使人倍感亲切。

2.4遵循传统园林手法的创新原则

传统园林崇尚动静结合,循序渐进,引人入胜和空间曲折变化的组织手法。继承并汲取中国传统园林的创作手法,同时结合当代先进的景观设计思想及生态理念,创新设计手法。从场地布置到景观细节,注重空间结构和景观格局的塑造,在有限的景观用地中营造出多样化的景观效果,充分利用极为紧张的现代城市住宅区绿地空间,形成符合人类发展观的现代园林的风格与特色。

3住宅区园林景观建设的建议

3.1注重树木相生相克关系

树木之间相互作用在自然的或人工的生态系统中有重大影响。有些植物之间,由于其习性不同,可以互为利用,从而生长良好;而有些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为得到更多的营养空间,通过根分泌的有机化合物对其他植物产生影响,有的分泌出有毒物质,致使相邻植物受害。如桧柏与梨、海棠不能种植在一起,否则梨、海棠发生锈病,导致落叶落果。规划中充分利用树种间的克生关系,来指导植物之间的组合搭配,组建成高质量、高效益、稳定的树木结构。

3.2发展立体绿化,改善居住区生态环境

住宅区建筑密度大,人口集中,用地紧张。发展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采用墙体绿化、棚架绿化、阳台(平台)绿化等形式,努力扩展绿化空间,丰富绿化层次,提高生态质量,以增加绿量和绿化覆盖率,发挥增湿降温,减少噪音,滞尘吸污等环保效应,减轻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创造宜人的人居环境,依据植物材料的功能要求、观赏要求、生态特性、绿化方式的不同,进行合理布置,使建筑与环境形成有机统一体。

3.3雨水的充分利用

雨水对补充水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绿地因表土根系发达,土壤相对疏松,其对降雨的入渗性能较无草皮的裸地大[2]。所以增加绿地面积,能加大雨水的蓄积量。利用绿地中的草坪、嵌草砖、透水的混凝土有效截留雨水,尽可能的将雨水滞留并下渗,最大可能的减少流失量。在不影响人们活动的地方设置天然基底层的人工湖景观,下雨时可滞留大量雨水,干旱时进行充水,并在水陆交界处种植耐水湿的乡土植被,如黄菖蒲、千屈菜等;通过配置抗污染水生植物和生物净化的方法减少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使人能在喧嚣的生活中获得回归田园的独特体验。

3.4有效利用废弃生态资源

树木生长期间,有时遭遇强对流天气,强风将树木刮倒,将这些无法成活的树木以及一些枯死的树木,粉碎做成基质,放置在树干基部,周围设置矮木桩,丰富景观的同时提供一定的营养物质。

3.5提高绿化养护管理水平

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植物、园林设施实行精细化管理,及时清理绿地中枯枝、垃圾及死树,做好植物修剪、养护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工作,进一步优化住宅区园林景观环境。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始终将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化设计列在第一位,建立人工生态植物群落,提升绿地的质量与功能,满足居民“人性回归”的渴望,力求创建赏心悦目、亲切怡人的优美环境,并努力满足住户不同年龄阶层,不同类型人群的需求,增加人与环境的互动性,提升居住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论文作者:林健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20年2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  ;  ;  ;  ;  ;  ;  ;  

浅谈高密度城市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论文_林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