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以一堂识字教学课的课堂观察与诊断为例论文

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以一堂识字教学课的课堂观察与诊断为例论文

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
——以一堂识字教学课的课堂观察与诊断为例

张 慧

【摘 要】 新课标背景下,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同时也是一个实现起来比较难的目标,主要难在如何落实、在哪里落实。课堂观察技术的运用,能够从专业观察的角度帮助教师细致分析理念在实践中的实施情况,推动教师不断反思,优化教学设计,调整、改进教学行为,从而提高专业化水平。

【关键词】 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课堂观察

一、问题的提出

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是将语文教学活动根植于现实生活,使学生在观察生活、感知生活和体验生活中学习和应用语言文字,培养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和适应生活的语文素养。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智学校生活语文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以生活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紧密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然而,在当前培智学校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授课教师普遍不能较好地把课程标准要求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听评课教师更是难以从专业的角度去观察分析课堂教学中生活化理念的落实情况。课堂观察,作为一种非测试性评价,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技术,近几年来逐步被笔者所在学校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引导教师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分析师生教与学的行为,并反思、改进自我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从而不断提高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实效。

研究的最后一个发现是对滥用社交媒体营销的担忧。酒店经营者强调过度使用这些社交媒体平台可能会造成信息泛滥。信息的泛滥会导致顾客对品牌的无感,甚至产生消极反抗情绪。另外,酒店社交媒体营销人员认为有必要对顾客评价进行监督,因为一个微不足道的负面评论可能会对品牌造成重大且不可逆转的损害。

二、基于课例的课堂观察实践与诊断

(一)观察对象的选择具有典型性

本次观察对象是一位青年语文教师执教的培智二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家居生活”中第九课《电冰箱》,该课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为认识词语“电冰箱”,学习生字“电”。这堂课也是当日笔者学校承办、教育部主办的培智学校课程标准培训课堂教学观摩环节的一堂语文公开课,着重体现培智学校语文课堂教学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实践探索,具有典型性。为此,授课教师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与准备,整体教学效果较好。

(二)观察主题的确定注重单一性

课堂教学中时时处处都有问题存在,而问题越是聚焦也就越有利于观察、诊断与解决。基于“主题是问题的反映与表达,没有主题就没有研究”的思想,本次课堂观察主题根据研究需要被确定为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这也是本次唯一的观察主题。诚然,一节课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确定主题,但建议一次研究着重解决一个问题,至于其他角度的问题,可以作为另一个新的观察主题再一次进行观察。因此,该堂课被特地安排在学校录播室里完成,录制的教学视频不仅可以在本次观察研究中反复回放,也可在下一次观察活动中作为另一个主题的观察对象。

(三)观察工具的设计强调针对性

[15] Robert Sutter, Chin-Hao Huang, “China-Southeast Asia Relations: Managing Rising Tension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Comparative Connections, September 2011.

其四,课堂生成生活化体现。即观察课堂教学生成如何不囿于预设,始终围绕教学生活化方向创设问题情境。

其二,教学策略生活化体现。即观察教学方式如何通过改变学生生活体验,使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被唤醒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学习。

3.教学资源生活化。

1.语文教育能运用否定之否定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信。所谓否定之否定,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故意设置错误的结论,让学生从这发挥,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

其一,教学内容生活化体现。即观察教学内容如何源于生活并回归生活,从而培养学生适应生活的语文素养。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好的观察工具必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设计开发这一堂课的观察工具时,笔者根据选定的观察主题特点,并结合智障学生个性差异大、课堂学习表现不够稳定等特点,本着“轻量表、重清单”的原则,将语文教学生活化主题分解成几个便于观察与分析的观察清单,简洁明了,重点突出。观察清单的内容主要来自以下几个观察视角:

(四)课堂信息的搜集凸显目的性

培智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时长35分钟的一堂课里,教学内容也很有限,但课堂教学中呈现的信息同样是多维度、多视角的,观察者要带着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进行观察,还要紧紧围绕已确定的观察主题去搜集处理信息。信息整理的过程即主题研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课堂文化等维度确定的观察点也要聚焦观察主题。为了完成信息搜集,需要将研究问题转化为一个个观察点,将课堂中的连续性活动、复杂性情境拆分为一个个时间和空间单元,并进行定格、记录、分析与推论。

1.教学内容生活化。

本堂课教学内容和目标主要围绕认识“电冰箱”和“电”进行组织,并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在进行字词句学习的同时,逐一认识生活中与这些带电词语相关的物品,并且学习、了解节约用电和安全用电的基本意义,能够尝试在生活场景中运用学过的词语。其中感知性教学内容占64%,理解性教学内容占36%,符合培智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水平和学习能力。

2.教学策略生活化。

根据《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第二条,导游是指通过正规渠道获得导游证,经旅行社派遣,在旅行过程中为游客提供旅游向导、景点讲解等旅游服务的人员。作为典型的边界跨越者,导游在理解、过滤和解读往来于旅行社及其外部游客间的信息和资源的过程中担任关键角色。该职业具有以下工作特征:(1)高度的独立性。旅游过程中的绝大部分事务都需要导游全权负责;(2)脑力与体力高度结合。旅途中,导游既需要不断地思考,还需要健康强壮的身体支撑一系列体力活动;(3)面对复杂多样的事物。包括复杂的服务对象、多元的游客需求、复杂的人际交往等;(4)文化传播的载体。导游肩负着传播文化的任务,需要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文化中构建沟通的桥梁。

本堂课教学中,教师对教与学的活动程序、组织形式和方法能切合低年级智障学生特点,并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提供教学支持,化抽象为直观,从单一体验走向多元体验,让他们在生活化情境中通过充分感知和体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本堂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打开电冰箱门,把手伸进去感受电冰箱的温度时,学生脱口而出“冰冰的”“凉凉的”。若没有这次生活体验,二年级智障学生很难凭空说出这两个词语。随后,教师又组织全班同学围站在电冰箱前,让他们摸着、看着、笑着、讨论着,身子时而蹲下去,时而站起来,这样的教学组织,让语文课堂瞬间充满了活力。

其三,教学资源生活化体现。即观察教学资源如何实现在课前准备、在课中感知并在课后拓展,为学生贴近生活的学习提供支持。

本堂课的教学生成出现三次。第一次是因学生行为产生课堂生成。课上两名学生在学习“电视机”时突然当堂讨论喜不喜欢看电视,教师立即暂停教学给予正确的引导,随后教学继续按预设有序进行。第二次是因外在环境变化产生课堂生成。当日课上天空突然多次打雷,造成学生有些混乱,教师因势利导,借机带领学生认识“闪电”的“电”,并分层次引导学生了解打雷时应该怎么做,把课堂生成变成了没有预约的精彩。还有一次是教师讲授用电安全时,一名学生讨论起了独自在家不给陌生人开门的问题,教师仓促转换话题,处理欠佳。

4.课堂生成生活化。

人们可问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基于射线的方法足以模拟广角反射/折射数据吗?答案并非直截了当。它依赖于我们对由广角反射/折射数据得到的模型的解译能力。地质学家们面对广角反射/折射数据得到的模型有时也会感到迷惑。在地表或近地表的地质观测中推断出的壳体和断层在这一模型中几乎很难被识别出来(如,圣十字山中的维索戈瑞和凯尔采单元,见Malinowski et al,2005)。这是因为不同年代和起源的地壳单元可能显示相同的岩石性质(而且仅靠P波速度不能对岩石类型做出很好的区分),其他精细尺度的特征,如近垂直的断层,就超出了广角反射/折射方法的分辨率范围。

本堂课教师准备和利用的教学资源充分且生活化强,其中课前准备的占72%,课堂上自然存在并被利用的占38%,课后延伸的也被设计在内;从教学环节角度来看,导入环节的占8%,新知学习环节的占53%,巩固应用环节的占39%,课后延伸的也被设计在内;从教学功能角度来看,供观察认知的占59%,供亲身体验的占41%。智障学生学习参与度与教学资源使用的相关度不能进行确切的数据分析,但学生在课堂上普遍表现出对动态的视频最感兴趣,其次是生活实物,再次是图片,最后是文字。

三、讨论与思考

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是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方向。陶行知先生也提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就是死的教育。”通过这一堂课的观察研究,我们可得出以下启示:

1.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有助于提高学生适应生活的语文素养。

培智学校语文课程应是生活中的语文、为了生活的语文,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智障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并在生活中应用语文知识和能力。《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里明确提出:“充分利用家庭、班级、校园、社区等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适应生活的语文素养。”在本堂课中,教师善于开发资源、精心设计活动,使班上学生一直在时空交织的生活环境中学习、巩固、应用语言文字。课堂是开放的,但教学目的指向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2.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要有度,让语文课堂有“语文味”。

培智学校语文课程与教学有自己的学科边界,尤其不能因为生活性特点而与“生活适应”学科相混交叉。语文教学生活化是为了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有效,而不是为了生活化而生活化。本课堂的教学中,无论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生活化有多突出,教师始终没有忽视教学的根本任务,在新课导入、新知学习、巩固应用和课后延伸等环节中,始终坚持词语的认读、理解和语言表达的练习,“语文”的味道一直在,从没有被生活化冲淡。

3.智障学生的学情永远是教学的起点,也永远是课堂观察的重点。

(1)发起组建方式。发起组建在我国是属于实现产融结合的最基本方式,即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发起设立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或在极度严格的条件下设立银行。这样可以形成一个综合的金融服务平台,与企业集团的基础业务形成协同作用。但是这种方式门槛高、监管严格、成本较高。

妈妈的身体僵了僵,但她还是硬着口气说:“你这是干啥啊,多大的姑娘了,让人看了笑话,赶紧回家,我一会儿就回去做饭。”

学生永远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培智学校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找到学生的学习起点。智障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差异很大,每个人的学习起点和具体学情都不一样。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首先要分析考虑智障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最近发展区,关注差异、适性发展。而课堂观察,恰恰能够细致地捕捉教学中每一个人、每一个环节的活动情况,能够对全面实施个别化教学提供特有的技术支持。在观察过程中,基于学生学情的观察分析始终是特别重要的方面。本堂课教师选择的生活化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等,都做到与学生学情充分结合,笔者在观察每一个教学环节时也都始终把学情作为关键的观察点。

顾黄初先生提出“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其主要包括三个维度:一是根据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工具的规律来探求语文学习的规律,二是根据生活实际中的众多场合来开拓语文教学的空间领域,三是依据现代生活的发展前景来规划语文教学的未来。这样的生活语文观,用在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夏雪梅.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2]沈毅,崔允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张菁.教学过程设计的价值取向与实践成效——课堂观察报告集[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4]吴江林,林荣凑,俞小平.课堂观察LICC模式课例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5]陶行知.中国教育的觉醒[M].上海:群言出版社,2016.

【中图分类号】 G7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6009(2019)30-0039-04

【作者简介】 张慧,南京市秦淮特殊教育学校(南京,210022)校长,高级教师。

标签:;  ;  ;  ;  ;  

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以一堂识字教学课的课堂观察与诊断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