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视频分析的代数课堂教学语言研究--以“分数乘数和分式”课堂记录为例_课堂教学论文

基于录像分析背景下的代数课堂教学语言研究——以两堂《分式的乘除》课堂实录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乘除论文,分式论文,代数论文,为例论文,课堂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研究背景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递信息的最主要手段。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1]。”孔子也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足以说明语言的重要性。教学语言的根本任务在于较好地运用自然语言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同时向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意,并且透过学生的言语活动确切领会学生的情和意,从而实现教学中的双向互动交流[2],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学习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学语言的多寡、优劣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制约着教学效率的高低。因此,课堂教学语言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二、研究目的

通过对课堂录像的分析,归纳出代数课堂教学中教师数学语言的基本类型,以及各种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比例,力图总结出教师数学教学语言对学生学习是否有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研究方法

在借鉴TIMSS Video Study的录像编码和视频案例研究后,采用了录像分析的研究方法。利用同课异构的方式,通过现场观察和录像拍摄结合的方式记录下《分式的乘除》两堂课的教学实录,反复观看录像,并对教师教学语言进行了编码分析,对教师教学语言进行了分类,由此得出一些结论和启示。

具体流程如下:

第一步,听课,并制作课堂录像,与教师交流,收集相关资料;

第二步,对整节课进行实录,实录内容包括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所有教学活动行为,并记录每个活动相应的时间;

第三步,对教师教学语言进行分类,统计出每节课中教师各种教学语言发生的次数和相应的时间。

四、研究过程

1.研究对象的选择

研究对象选自杭州甲学校,研究组在该校已进行了长达1年的听课、评课、拍摄课堂录像的教研活动,教师与学生已习惯了有摄像机拍摄的课堂教学,这使所研究的课堂录像能较好体现常态教学。为了使研究更具比较性,以同课异构的方式选取该校的两名教师A和B,授课内容为《分式的乘除》(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7章第二节第一课时)。这两位教师都是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毕业,有3年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

2.数据编码和分析

在对两堂课进行实录、统计之后,对其进行了量化分析,并对每一堂课、教师的语言以及学生反馈行为进行了统计分析。

3.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类型

课堂教学语言,即课堂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语言。根据课堂教学语言的作用与目的,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家内德·弗兰德提出“Flanders互动分析系统”,将师生教学语言互动分为11种类型[3]。结合课堂观察和录像分析,研究者将教师的代数课堂语言分为:反馈性语言、激励性语言、赞成启发性语言、提问性语言、陈述性语言、命令性语言和师生共同重复语言等7种类型。其中反馈、激励、赞成启发、共同重复属于学生驱动教师而使教师讲出的语言,而提问、陈述、命令则属于教师主动进行的代数课堂教学语言,具体定义如下:

①反馈性语言:接纳学生的情感,以一种不具威胁性的语言,接纳或澄清学生的态度或情感。

②鼓励性语言:表扬或鼓励,对学生的语言、动作或行为进行表扬或鼓励。

③赞成启发性语言:接受或利用学生的想法,适当扩大或发展学生所提出的意见或想法。

④师生共同重复语言:当年学生回答正确时,老师和全班学生一起重复正确的答案以加深学生的记忆。

⑤提问性语言:以教师的意见或想法为基础,询问学生有关内容或步骤,期待学生会回答。

⑥陈述性语言:就内容或步骤提供事实或见解;表达教师自己的观念,提出教师自己的解释,或者引述别人的看法。

⑦命令性言语:指令或命令等期望学生服从的语言。

同时规定:教师每讲一句话,就记作一次教学语言。

五、结论和启示

(1)代数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对话时间比例超过整堂课的55%,教师教学语言时间超过整堂课时间的40%,各种类型的教学语言的时间比例不同,以提问性语言为主。如表1所示,教师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方式,尽管两位教师所用的教学语言次数不同,教师A为111次,教师B为261次,但两者在整堂课中的时间比例均超过40%;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用语言(应答)分别为13.88%和14.08%。因此,在代数课堂教学之中,师生交流、对话是课堂教学活动主要方式,两堂课均超过55%。在统计中发现,教师课堂中使用各教学语言的比例并不相同,从总体看“提问性语言”和“陈述性语言”出现较多,其中“提问性语言”最多,是其他所有教师语言的1.5倍(如图1)。这也就说明,大多数学老师将提问作为了主要的教学手段。

表1 两节课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与学生回答的次数与时间分布

因此,在代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教学语言的表达方式,在运用教学语言时要遵循准确性、简洁性、逻辑性、启发性、通俗性、表达的艺术性等原则,恰当合理地运用教学语言,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2)代数课堂教学中两位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教学语言所占时间比例不同,例题讲解、练习讲解环节教师语言所占的比例最大(见表2)。

图1 两位教师7类代数课堂数学语言运用分布

表2 两位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的代数课堂教学语言次数及百分比比较

研究发现,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包括组织教学、引入新课、讲解新知、例题讲解、练习讲解、小结(含点评)和总结等环节。在整堂课中,虽然教师A和B使用教学语言次数不同,各个环节教学语言所占时间比例也不尽相同,但在各环节中,例题讲解和练习讲解环节教师语言所占的比例最大,这也说明当前中国代数课堂教学以解题教学为主。

(3)代数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教师大多采用提问性为主的教学语言。

纵观这两堂课,研究者发现提问性语言在教师教学语言中占的比例最大,其中教师A提问性语言有59次,占教学语言总次数的53.15%,所占时间为373秒,占整堂课的15.7%;教师B提问性语言有158次,占教学语言总次数的60.54%,所占时间578秒,占整堂课的22.83%。

即使在课堂小结环节,提问性语言仍出现比例最高(如下页图2)。教师以提问性的语言,让学生尝试总结分式乘除解题时运用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但教学语言次数不同,教师A共使用了7次代数课堂教学言语,而教师B用了23次代数课堂教学语言。教师A通过使用“反馈性语言”、“启发性语言”和“提问性语言”这3类语言向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教师B则使用了多种课堂教学语言总结了所学知识。因此,师生提问对话仍然是代数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策划问题,以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图2 课堂小结环节两位教师代数课堂教学和学生回答情况比较

(4)课堂教学中,适当减少命令性语言和提问性语言,适当增加启发性语言、反馈性语言和激励性语言。

从整堂课看,命令性语言所占比例也比较高,启发性语言、反馈性语言和激励性语言所占的比例偏低。例如教师的命令性语言,其中教师A有11次,占教学语言的9.91%,耗时71.5秒,占整堂课的时间比例为3.01%,教师B有22次,占教学语言次数的8。43%,耗时143秒,占整堂课的时间比例为5.65%。而教师A和B都占有3次启发性语言,分别占语言次数的2.7%和1.15%,其中教师A启发性语言所花时间为21.5秒,占整堂课的0.9%;教师B启发性语言所花时间为6秒,占整堂课的0.24%。激励性语言在教学语言中比例也很低。这也说明,代数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以师生互答的形式完成课堂教学。

实践证明,教学中适当减少提问性语言,增加启发性语言,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要注意启发的时机,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给予启发。问题给出后,学生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发现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无法解决,形成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同时,适当增加反馈性语言,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及时反馈,让学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调整学习行为。当学生表现出色时,适时使用激励性语言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两位教师各类课堂教学语言次数及百分比比较见表3.

总之,课堂教学语言应该遵循准确性、简约性、有效性、通俗性、启发性、丰富性、生动性等原则,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表3 两位教师各类课堂教学语言次数及百分比比较

六、值得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1)在代数课堂教学中如何确切地区分什么是好教学语言,以及什么样的语言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对数学成绩产生怎样的影响。

(2)如何提高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能力。

(3)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语言占多少比例是适宜的,教学语言多少与课堂教学质量有何关系。

(4)在课堂教学语言中,数学教师什么样的教学语言与学生数学水平相适应。

(5)可以进行后续跟踪研究,用学生评价来说明教学语言与学生数学学习的关系。

标签:;  ;  

基于视频分析的代数课堂教学语言研究--以“分数乘数和分式”课堂记录为例_课堂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