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糖皮质激素对感染性休克治疗的影响效果论文_张国祥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桓台分院急诊科 2564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糖皮质激素用于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的8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将其的分为A组与B组,每组43例,给予A组患者常规方式治疗,B组患者在A组的基础上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结束后,B组患者的血乳酸水平、肌酐清除率、尿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感染性休克;临床治疗

糖皮质激素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历史非常久远,国内外相关报道对于该药在临床上的效果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是否可以将糖皮质激素应用在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一直存在着较大争议。很多学者认为,重症感染患者运用外源性糖皮质激素进行感染治疗,会增加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会加快感染扩散的速度,提升激素合并症发生的几率;Munchk 等[1]人认为,患者出现感染性休克时,高皮质醇血症会抑制患者的防御系统功能,降低免疫反应的发生率,降低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受到损伤。Briegel等[2]人的研究显示,部分感染性休克患者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之后,皮质醇分泌功能会受到影响,表明肾上腺皮质功能严重不足,因此,这类感染性休克患者就可以使用外源性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本文主要就糖皮质激素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并作好下报告: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的8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以随机方式分为A组与B组,各43例,A组有患者有21例男性,22例为女性;年龄在22岁—85岁之间,平均年龄(56.4±6.7)岁,A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治疗;B组患者有男性27例,女性16例;年龄在24岁—86岁之间,平均年龄(57.3±7.4)岁,B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A、B两组患者在性别与年龄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A组患者给予常规方式治疗,具体方法为:患者入院就诊后,对其进行液体复苏,使用正性肌力药物、抗菌药物以及静脉泵入多巴的胺等药物进行治疗,与此同时,给患者静脉滴入垂体后叶素,规格为1ml×6U×10支/盒,该药由南京的新百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制成,国药准字为H32026637,用药剂量为0.003—0.1U/min,使患者平均动脉压始终≥65 mmHg。B组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患者静脉滴入氢化可的松,由石药银湖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为H14020718,药品规格5ml×25mg×5 支/盒,提取药量为50 mg,将其加入到500 ml 5%葡萄糖中,每天3次对患者进行静脉滴入。

1.3观察指标

用药72h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的血乳酸、肌酐清除率、尿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获得的所有数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以t方式进行检验,计数数据以X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血乳酸、肌酐清除率以及尿量比较

治疗后,B组患者的肌酐清除率、血乳酸以及尿量等指标均明显优于A组(P<0.05),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见表一:

2.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后,B组患者1例出现腹泻,1例出现心律失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A组患者3例出现腹泻,心律失常2例,2例患者出现低纳血症,不良反应率是16.2%,B组患者的不良反反发生情况显著低于A组(P<0.05),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

3.讨论

感染性休克主要是由于患者机体感染毒素或者微生物而引发的综合性疾病,患者发病后会出现动-静脉短路和血流异常分布等前病理改变,体内毒素与某些受体结合后,使得某些炎性基因发生变达,引发生化级联类反应,导致患者出现血管扩张、乳酸酸中毒、发热以及循环衰竭等临床症状,导致患者多个器官与各类组织灌注较低和乳酸持续累积,最终引发的高乳酸血症状;同时,医护人员可以依据患者的内生肌酐清除率,对其有效肾单位数量与肾小球滤过功能进行准确评估,而且这种操作非常简单,不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干扰,敏感度也比较高,因此,在患者的肾损害评估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感染性休克在临床上的主要治疗目标就是增加患者的血管活性,对患者的低压状态进行纠正,临床上多采用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具有血管活性作用的药物进行治疗,但是一部分患者使用该类药物之后效果并不明显效,即便是增加剂量,也无法纠正患者的低血压情况[3]。

糖皮质激素主要来自于胆固醇,拥有抗休克、抗炎以及免疫抑制等多种功能,不仅可以增加患者儿茶酚胺合成量,对患者的血管通透性进行调节,提升患者的内皮素、血管加压以及血管紧张素等多种物质的血管收缩功能,而且还能有效的抑制TNF等炎性介质的产生,比较常用的药物主要有氢化可的松和地塞米松等,其中氢化可的松可以抑制患者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使用的剂量较小时可以帮助患者的免疫系统维持平衡状态,提升其平均动脉压水平,增强机体循环血管的内部阻力,同时还具备保钠排钾的功能,降低钠血症的发生,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本次研究表明,治疗后,B组患者的肌酐清除率、血乳酸、尿量及不良反应率明显优于A组(P<0.05)。由此可见,糖皮质激素在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志海.糖皮质激素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3,10:782-784.

[2]赵玉风.糖皮质激素在严重感染和感染休克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25:294.

[3]饶明清.糖皮质激素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应用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2:4888-4889.

论文作者:张国祥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前沿》2016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3

标签:;  ;  ;  ;  ;  ;  ;  ;  

研究糖皮质激素对感染性休克治疗的影响效果论文_张国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