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兰宗江

(广安区人民医院 四川 广安 638000)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14年5月—2016年10月间接收的66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实施分组治疗,对照组采取前路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后路手术治疗,各33例。结果:比较两组治疗效果、VAS评分、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结果均提示观察组所得效果更为理想(P<0.05)。结论:对脊柱胸腰段骨折病患实施后路手术治疗效果理想且手术安全性较高,创伤小,值得推广。

【关键词】后路手术;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2-0028-02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fracture of the posterior surgical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spine.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in May 2014 -2016 year in October received 66 cases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were treated with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treated by anterior internal fixa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posterior surgical treatment, 33 cases in each. Results The treatment effec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VAS score, hospitaliz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other indicators, the results showed the better effect in observation group(P<0.05).Conclusion The thoracolumbar fracture patients with posterior surgical operation and ideal treatment effect and high safety, and Injury is small, it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Posterior surgery;Thoracolumbar fractures;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脊柱胸腰段骨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外科疾病,其较易导致患者出现脊柱畸形,不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治疗该病症主要以手术为主,以往多采取前路内固定术治疗,但操作难度相对较大,术后患者康复较慢。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后路手术方式得以在临床推广[1-2]。此次研究将对本院2014年5月—2016年10月间接收的66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分别采取前路手术及后路手术,通过比较两组病患治疗效果,探析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在本院2014年5月—2016年10月间接收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中选择66例纳入此次研究,并实施分组治疗。纳入标准:(1)均经临床确诊为脊柱胸腰段骨折。(2)无其他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3)具备麻醉及手术适应症。(4)知晓此次研究目的,并自愿参与。对照组采取前路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后路手术治疗,各33例。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为(40.6±4.7)岁。致伤原因:19例为交通事故、9例为高处坠落、5例为砸伤。Eenis分型:7例为骨折脱位、15例为纯屈曲压缩型、11例为爆裂型。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19~69岁,平均年龄为(40.7±4.8)岁。致伤原因:17例为交通事故、10例为高处坠落、6例为砸伤。Eenis分型:6例为骨折脱位、14例为纯屈曲压缩型、13例为爆裂型。比较分析两组基础资料,结果提示差异不显著(P>0.05),组间可比性良好。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前路手术,实施全身麻醉,采取仰卧体位,确定骨折位置,待麻醉起效后则将伤锥后半部分与相邻的椎间盘组织切除,取出后纵韧带相邻异物,撑开脊椎并进行骨折复位,最后置入髂骨,确定无误后则可闭合手术切口。

观察组:采取后路手术,麻醉以及手术体位同对照组相同,确定患者骨折具体位置,在患者受伤颈椎中心后方位置入路,充分暴露受伤颈椎以及邻近脊椎,为患者置入脊柱椎弓根螺钉进行复位内固定治疗,清除患者锥管内的骨块,并为其进行减压髂骨植骨修复,确定无误后关闭手术切口,结束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1~2d的负压引流,同时对患者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叮嘱患者注意休息,并依据患者恢复情况实施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1)疗效评价标准[2]: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相关检查结果提示压缩椎体高度恢复正常,未有移位或畸形。患者骨折愈合后未出现功能异常则为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压缩椎体高度恢复正常程度的50%以上,日常生活存在轻微腰痛,存在轻微活动受限则为有效。未达到如上标准则为无效。显效+有效=总有效率。(2)手术时间。(3)术中出血量。(4)VAS评分[3]: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选择一根标尺,分成10等分,表明0~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烈疼痛,由患者依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5)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及计量资料分别采取 检验、t检验等统计学处理,P<0.05则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分析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对照组为78.8%,组间比较结果提示差异不明显(P<0.05),见表1。

3.讨论

脊柱胸腰椎段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其多同时伴有脊髓损伤、神经功能紊乱等情况,可能造成患者活动受限甚至是瘫痪的不良后果,不仅不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而且也为患者带来较大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该病症多见青壮年人群,交通事故是主要的致伤原因。近年来临床脊柱胸腰椎段骨折的发病率有显著上升,为提高该病症的治疗效果,积极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十分重要。临床治疗脊柱胸腰椎段骨折多采取手术治疗,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效果理想,已经成为临床治疗脊柱胸腰椎段骨折的标准术式,该种手术有前路手术以及后路手术两种方法,以往临床多采取前路手术,该种方法实施较为彻底,但同时风险较大。大量研究结果显示该种入路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手术操作较为复杂,不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故近年来后路手术得以在临床推广[3]。相较于前路手术而言,后路手术操作更为简单,且有效解决了治疗过程中下腰痛以及腰椎不稳的问题,最大程度避免了对患者腰椎活动的影响。曾有学者分别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实施了前路手术以及后路手术,结果显示后路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更为理想,Cobb角约为6.04±1.07°,显著优于前路手术患者。另外比较两种手术患者治疗后的椎体前缘高度以及椎体后缘高度,结果提示后路手术患者所得效果更为理想。其研究结果证实相较于前路手术而言,后路手术固定节段更少、操作简单,有助于保留患者的脊柱活动能力,更利于患者伤锥高度的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4]。此次研究结果与上述学者的研究结论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0%,明显高于对照组,另外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VAS评分,结果均提示观察组所得结果更为优异。此次研究结果证明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效果理想、手术风险较低,患者术后康复快。

综上所述,对脊柱胸腰段骨折病患实施后路手术治疗效果理想,有助于提高该病症的治疗效果,且术中出血量较低,有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另外该术式创伤小,有利于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值得推广。

【参考资料】

[1]张允帅,冯立君,林有志,等.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7,11(2):1-2.

[2]杨争艳,李宗泽,曾东,等.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观察[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45(30):22-23.

[3]李建明,张利剑,张亚楠.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16,32(10):16.

[4]丁德俊,张永建,党锐,等.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分析[J].医疗装备,2015,16(10):81-82.

论文作者:兰宗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8

标签:;  ;  ;  ;  ;  ;  ;  ;  

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兰宗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