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领域中应用抚触的效果分析论文_邓琼 何丽萍

儿科领域中应用抚触的效果分析论文_邓琼 何丽萍

邓琼 何丽萍(江西省高安市人民医院;江西高安330800)【摘要】目的,分析抚触在儿科领域中的应用,探索促进婴幼儿及儿童健康发育以及疾病治疗方面的有效方法。 方法,对2009年-2013年有关抚触在儿科领域应用的文献进行综述与分析。 结果,抚触在儿童及婴幼儿智力发育,神经发育,与家长沟通能力以及疾病治疗等方面均有显著成果。 结论,抚触可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有效控制治疗疾病,改善其生活质量。【关键词】抚触 生长发育 疾病治疗 生活质量抚触是按摩的一种,是一种通过触摸新生儿的皮肤和机体,刺激皮肤感受器上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促进新生儿身心健康发育的科学育婴新方法。抚触是增加亲子感情和稳定新生儿情绪的一项科学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儿科各类疾病的治疗与预防,“婴儿抚触”已经与“母乳喂养”和“早教”并列成为我国目前最重要和最具影响力的育儿理念。通过对2009年-2013年有关抚触在儿科领域应用的文献进行综述,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 抚触的起源与发展婴儿抚触(按摩)疗法古已有之,且广泛存在于各种文化背景下。在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都有用按摩的方法进行治疗和康复的历史记载。战国时期,名医扁鹊在抢救好虢太子“失厥”暴疾时就成功应用了按摩推拿等方法,这是我国有关按摩治疗事件的最早文献记录。唐朝时期,按摩成为四大医疗技术之一。1881年,在柏林大学Zabludowsli博士对运动后肌肉进行按摩对比试验,发现抚触能使肌肉更快从疲劳中恢复。1940年,Ribble在临床观察到如果婴儿在出生后数周经常得到母亲的抚触,能促进呼吸及循环功能发育,使婴儿浅而不完全的呼吸变得比较平静,这也是最早的关于婴儿抚触的研究。1991年Tiffany博士在美国迈密大学创立了世界首个抚触科研中心(TRI),Mecluer博士专门成立了国际婴儿抚触指导协会。我国于1998年引进该项技术,相继开展了对早产儿、正常新生儿以及疾病新生儿的抚触研究,得到了儿科医学会、中华护理学会的认可。目前,国外对哮喘及睡眠障碍、癌症、自闭症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患儿的抚触治疗正在研究中。国内也对疾病新生儿如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早产儿等进行了抚触治疗,有良好的促进生长发育作用。抚触的患者已从婴幼儿扩展到了成年人及老年人,施术的范围已从医院扩展到了社区。抚触将作为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迅速推广开来。2.抚触应用于疾病儿童2.1早产儿吴海鹰探讨婴儿抚触对早产儿黄疸及常见并发症的作用,选择 2011 年 1 月—2012 年 5 月收治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的早产儿 72 例,随机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各 36 例。抚触组采用国际抚触法实施抚触,每天 2 次,每次 15 min,持续 15 d; 对照组除不进行抚触外,其余综合护理措施同抚触组。观察两组早产儿胆红素浓度的变化及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显示抚触组早产儿生后第 5~ 9 天的胆红素浓度低于对照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从而得出结论,通过对早产儿实施抚触可有效改善早产儿的黄疸发生程度,减少呼吸暂停、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对早产儿的早日康复和促进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于子秋探讨了抚触对早产儿睡眠质量和体格发育的影响,将8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 40 例进行抚触,对照组 40 例进行常规护理,将两组早产儿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组早产儿在睡眠质量和体格发育(头围、体重、身长)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O.05) 。证实抚触能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改善其生活质量。邹冬梅、曹素梅、白瑞云等探讨比较新生儿抚触法结合非营养性吸吮与传统药物方法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三医院 2008 年 1 月--2011 年 1 月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 80 例,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40 例)、新生儿抚触结合非营养性吸吮组(简称抚触与 NNS 治疗组)(40 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药物治疗组给予红霉素治疗喂养不耐受,抚触与 NNS 组实施抚触和非营养性吸吮。此次研究中,药物治疗方法与新生儿抚触结合非营养性吸吮配合的治疗方法,二者在治疗效果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药物治疗对早产儿消化系统发育没有促进作用,并且有一定的副作用。而抚触与非营养性吸吮不但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没有不良反应,同时又能促进早产儿自身消化系统的发育,在以后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治疗中,尽量少用药物治疗,而采用抚触与非营养性吸吮的物理治疗方法。2.2中枢神经系统张小兰对早期抚触对中枢协调障碍患儿康复过程中的疗效效果进行了分析。将150例中枢协调障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原则按研究给予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予以单纯药物治疗;研究组75例,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抚触护理。治疗3个月后,研究结果显示,给予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早期抚触能显著减轻和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患儿的智力及行动的康复,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2.3喂养不耐受王丽慧、王素梅研究发现,抚触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可以促进IDM胃肠功能恢复,增加患儿奶量摄人,缓解生理性体重减轻症状。4 小结综上所述,抚触是一种有悠久历史的医疗技术。从已有的研究结果显示,抚触对人类,特别是对婴儿、新生儿及早产儿大有好处。首先,婴儿抚触可作为母婴之间联络的纽带,密切两者之间的情感交流,避免因分离而产生的焦虑。恐惧心理。其次,抚触促进新生儿的呼吸、消化、循环、神经系统的发育,并能调高其睡眠质量,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使其生理功能得到改善,提高婴儿的生活质量水平。在医院对婴儿家属,特别是新妈妈提供婴儿抚触方面的知识,如发放婴儿抚触的相关资料,传授抚触的手法步骤,并在母婴出院后及时回访。也可在社区推广婴儿抚触的优点和手法,逐步将抚触概念向医护人员及社会人员推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抚触将作为重要的促进健康的手段被更多专业人士认可,并很快在大众中得到普及。【参考文献】【1】蔡文晖 曹玉广 新生儿抚触在临床中的应用 广东医学院学报【J】 2012,30(5):562-564【2】章志光 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264【3】黄海峰 新生儿抚触护理临床观察 中国保健营养【J】2012,10:3093-3094【4】张焕云 抚触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国医药指南【J】2012,10(34):400-401

论文作者:邓琼 何丽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1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7

标签:;  ;  ;  ;  ;  ;  ;  ;  

儿科领域中应用抚触的效果分析论文_邓琼 何丽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