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_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论文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_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论文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不动摇论文,党的基本路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国家、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集中体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实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保证。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反复证明,只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只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胜利实现。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要特别注意解决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是经济建设,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和社会主要矛盾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就是从根本上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

当前国际竞争、两种社会制度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经济较量日益成为当今国际关系中的关键因素,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都把提高以经济和科技水平为标志的综合国力作为重要战略目标。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这是一场新的世界经济大战。这场大战的战场就是市场。武器就是具有竞争力的、高附加值的商品。胜负就取决于参战的主体的综合国力的强弱。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在世界各发达国家已经走上现代化建设道路并对中国造成强大压力的情况下发生的。在经济发展问题上,我们既面临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又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竞争中占有明显优势的压力。我们能否顶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能否迅速占领科学技术发展的制高点,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关键就看能否争得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迅速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同志曾豪迈地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今天中国人民在世界上确实站立起来了,但是站得直站不直,站得稳站不稳,这个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根本原因是我们的经济实力还不够强大,还无法与经济基础雄厚,科技、军事力量强大的国家和地区一争高低。

在当前,考察综合国力的较量,考察世界发展的前景,一个特别需要注意的因素,就是高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日新月异。这场高科学技术革命不仅根本改变了现有的生产结构、产业结构、劳动结构、社会结构,而且将根本改变人类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道德观念、价值尺度。这将是比历史上任何一次工业革命更深刻、更壮观、更伟大的产业革命和社会革命。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力结构中确实居于第一位的决定作用。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当代先进的高科学技术基本上掌握在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手里。一个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现实问题是:如果先进的高科学技术为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垄断,社会主义国家不能占领高科学技术的制高点,不能在掌握、运用高科学技术方面较资本主义国家有较大或明显的优势,就谈不到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就谈不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胜利。

因此,能不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发展,国家长治久安的大问题。我们一定要横下心来,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扭住不放,毫不动摇地努力发展经济。我们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珍惜遇,用好机遇,排除一切干扰,千方百计地发展自己,发展经济。

第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与四项基本原则的统一。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目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党的基本路线是一个中心,不是两个中心;是两个基本点,不是一个基本点。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治国之本,它为改革开放规定了前进的方向和发展的目标,也是改革开放得以顺利进行的最根本保证。离开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就要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四项基本原则对改革开放主要起着三方面的政治保证作用:一是保证有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保证有一个团结稳定的环境;三是保证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总政策,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坚持改革开放,才能破除僵化的模式,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不改革,就不能破除陈旧、停滞、僵化的观点,就会把马克思主义变成僵死的教条,把社会主义变成僵化的模式,就会把并非是马克思主义的东西硬性附加到马克思主义身上,把并非是社会主义的东西硬性附加到社会主义身上。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那种原来意义上的革命,也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

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唇齿相依,融为一体,决不是天平的两端,互相排斥、此抑彼长的关系,不能因为强调一个方面,就排斥另一个方面,也不能抓了一个方面,就丢掉另一个方面。更不能把两个基本点看成是纲和目的关系,你主我次,你管我从。应该看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坚持改革开放,搞活了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充满生机活力。

在现实生活中,有人赞成改革开放,但思想不够清醒;有人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但思想不够解放,因而往往将两个基本点割裂、甚至对立起来。在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问题上,在党内特别是领导干部中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右的表现主要是否定四项基本原则,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甚至制造政治动乱。“左”的表现主要是否定改革开放,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甚至用“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影响和冲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应该看到,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同样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

克服“左”的影响是艰巨的长期的任务,因为在党的历史上,“左”的思想根深蒂固。在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有二十多年主要是“左”的错误。改革开放要探索和开辟新的道路,突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和观念,阻力主要还是来自“左”。

自改革开放以来,从思想观念转变角度分析,中国社会已出现了三次大的转折,第一次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政治路线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的政治路线。这一次转折起到了拨乱反正、解放思想的巨大作用。第二次是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这一次转折是以邓小平同志1992年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为转机的,是以对“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的认可和接受为先导的。这一次转折已经显现出极为深刻的社会影响,它不仅使人们从“计划人”开始转变为“市场人”,而且为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确立了市场经济的基本价值导向。第三次是从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精神状态、思维方式、价值尺度转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精神状态、思维方式、价值尺度。这一转变正在急剧进行中,它的重大而深刻的意义正在充分地展现出来。但是这一转变决不是轻易就能完成的。

习惯势力往往是最可怕的势力,也是极难转换的势力。例如,过去总认为,承认土地、厂房、机器、资金等生产要素的商品性,就是否定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承认劳动力是商品,可以进入市场,就是否定了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等等。这种把生产要素商品化、市场化与公有制对立起来,把劳动力商品与主人翁地位对立起来的观点,虽已被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但其影响并不会立即根除。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首先着眼的不应是生活的现代化,而应是生产的现代化,是生产要素的现代化。因为生产要素的现代化是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和柱石。生产要素的现代化又首先表现为生产要素的商品化、市场化。没有生产要素的商品化、市场化,也就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公有制的生产要素的商品化、市场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从这个角度看问题,对土地、厂房、机器、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作为商品进入市场,就不会感到不好理解,无法接受了。

当然,克服“左”的影响,不要随意把思想认识问题和工作实践中的不同意见以至偏差,说成是政治倾向上的“左”或右。

第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改革与发展是稳定的基础,而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

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实践证明,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没有稳定的社会心态,不会有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破坏稳定,就是破坏生产力的发展,就是犯罪。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这是治理中国的大道理,别的一切小道理都必须服从这个大道理。中国有过“文化大革命”的内乱的惨痛教训,使经济破坏到了崩溃的边缘,决不能让这样的悲剧重演。1989年的政治动乱,特别是北京地区发生的反革命暴乱,造成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无论从哪个方面看,中国决不允许乱。一切导致动乱的因素都要坚决排除,不能纵容。这是因为,在当代中国,发展经济需要稳定,深化改革需要稳定,扩大开放需要稳定,完善民主、健全法制需要稳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需要稳定,人民生活更需要稳定。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长期安定的环境,是人民的希望,是事业的要求。人心思定,人心向安,是大势所趋。

改革、发展是稳定的基础。不改革,经济不能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能提高,只能是死路一条,讲稳定只能是空话,也做不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丰衣足食,国泰民安,就为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谁破坏稳定也不得人心。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假如我们有五年不发展,或者是低速度发展,例如百分之四、百分之五,甚至百分之二、百分之三,会发生什么影响?这不只是经济问题,实际上是个政治问题。”这些话真是入木三分,催人思考。悠悠万事,唯发展经济事大。关键是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竞争取胜需要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需要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更需要发展。

稳定与改革、发展互为条件,相得益彰,缺一不可。

随着改革的深入,新旧体制的转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利益结构、利益关系的变动,商品化、社会化生产的发展,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影响改革发展,破坏稳定的因素也明显增加了。这主要表现在:国际敌对势力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我们进行“西化”和“分化”,加紧实施“和平演变”计划,政治上渗透,经济上制裁,思想文化上宣扬资本主义价值观、生活方式,企图从根本上动摇我们的精神支柱;境内敌对分子与境外敌对势力遥相呼应,成立反动组织;民族分裂活动和非法宗教活动也十分猖獗;一些社会问题也比较突出,社会治安状况不是很好,物价上涨指数过高,部分企业工人失业,一些干部作风腐败、粗暴、执法犯法等。这些问题都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把维护稳定,促进改革发展作为共产党人的崇高职责。

第四,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在于我们党,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仅需要我们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而且需要有一大批忠诚党的事业,坚定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干部。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不出事,就可以放心睡大觉。”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四个现代化能否实现的关键。

关键在人,人在领导,领导在素质。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里,执掌权力的共产党人,只是代表人民群众执掌国家政权,代表人民群众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经济事务、文化事务,他们不是也不应成为社会的主人,而应是“社会的公仆”,是“人民的勤务员”。这种社会主仆关系,是共产党人权力主客体关系的实质,是任何时候都不能颠倒、不能错位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谋私利,这正是共产党人取得人民拥护,革命成功的奥秘所在。

党的各级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不仅要努力成为有知识、懂业务、胜任本职工作的内行,而且首先要成为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我们就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

标签:;  ;  ;  ;  ;  ;  ;  ;  ;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_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