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栀子产业化发展现状及面临可持续发展瓶颈论文_彭玉杰

唐栀子产业化发展现状及面临可持续发展瓶颈论文_彭玉杰

河南省唐河县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

摘 要:本文对唐栀子的生长特点、种植价值和意义进行了研究,认为栀子种植具有经济效益高和生态效益好优势;在产业化进程中,虽取得一定进展,面临规模小、加工弱等瓶颈。

关键词:唐栀子;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瓶颈;

桅子又名黄桅子、山桅子、药枝子、小红桅,产地在我国中部、南部,尤其以唐河桅子为佳品。桅子适宜生长于低山温暖湿阴处,不耐寒,较耐阴,要求年平均气温在16.2℃以上,适宜温度15一25℃,温度大于30℃时生长放慢,低于零下10℃枝条冻死,叶片落光。桅子耐旱能力强,在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酸性土壤中生长较好。桅子丰产期长,繁育速度非常快,可用种子、枝条繁殖,植后第四年挂果,随后进入丰产期,采摘期一般在25年以上,是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生态水保植物品种。

桅子作为我国一项传统大宗药材,对其药理研究、药用价值的开发利用水平较高。无论在临床治疗急性黄胆肝炎、止血、扭挫伤等疾病上,还是在“安宫牛黄丸”、“龙胆泻肝丸”、“牛黄上清丸”等中成药的生产上,栀子均起到关键作用。桅子中提炼出的天然色素一桅子黄、桅子蓝,桅子黄是目前发现的唯一水溶性胡萝卜素,着色强,稳定性好,是重点发展的天然色素。栀子融合进化妆品、保健品、日用品的空间也很大,发展桅子产业大有可为。与唐河县其它作物相比,桅子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发展桅子产业可以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一是桅子根系发达,生长迅速,喜荫耐酸,种植3年盖度可达80%以上,4年完全郁闭,盖度超过90%。还改善了土壤的颗粒结构,恢复了土壤肥力,增强了透水透气性能,减少了地表径流。

二是桅子抗旱抗逆性能好,适合浅山区全地段栽培种植。桅子除有喜荫耐酸特性外,还有非常良好的抗早和抗逆性能。临近裸地和几乎寸草不生地区,栀子生长效益较好。

三是桅子种苗繁育成本较低、周期快,有利于大面积迅速发展。桅子种苗的繁育方式主要为“春播、夏插”。春播是利用种子繁育的方式,头年收集、晾晒、储藏好桅子果实,春天播种育苗,秋冬或第二年春即可移栽定植。这种方法育苗成本极其低廉,繁育快,缺点难保种苗品质。夏插是利用枝条繁育的方式,春末夏初,选择优质桅园高产桅树剪切枝条,插枝育苗,秋冬或第二年春即可移栽定植。这种方法育苗成本也很低廉,繁育周期更短,定植后长势快,成园早,见效迅速,有利于优良品种的推广。缺点易伤树,造成现有桅园减产,不易大面积繁育。只要将两种方法有机结合,种苗繁育就会多、快、好、省。唐桅子产业不仅是传统产业,而且符合唐河县区域经济特色,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过去,唐桅子一直是丘陵山区野生资源,长期处于自生自灭、自繁自衍状态。后来,人们开始对野生桅子进行试种、驯化、培育和推广。经过农业科技工作者30多年的辛勤努力,唐桅子栽培面积从小到大,管理技术日益成熟,产量效益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了以马振抚、祁仪为主的桅子种植生产带,成为唐河浅山区一道亮丽的特色农业景观。

唐桅子种植相对集中在马振抚、祁仪、黑龙镇、昝岗等地,其种植面积占全省60%以上,产量较大。长期以来,桅子主要是用来提高农民经济效益和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基本上是在荒山荒坡上连片种植,并采取承包的方式开展经营。特别是近几年,由于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和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政策的支持,使桅子形成规模种植的好形势,为产业化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唐河县己形成马振抚种苗繁育、全县规模栽培—祁仪、马振抚加工炮制和昝岗的深加工—市场销售产业化雏形。目前,唐河县引进中商集团的资金和技术,买断中国食品发酵研究所生产技术,进口成套萃取设备,建起了栀子色素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把栀子色素应用于饲料、食品、医疗和香烟等行业。该企业现已达到年加工栀子6000吨,生产栀子色素300吨和栀子食用油。形成产值1.2亿元的生产能力,可满足唐河2万亩以上栀子基地的加工需要,成为唐河栀子产业化发展的龙头企业。

桅子产业可持续发展过程需要6个支持系统的不断协调与完善来实现。就是环境资源支持系统、生产与管理支持系统、经济与市场支持系统、技术与信息支持系统、政策与法律支持系统、农村社会支持系统。要实现桅子产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就必须保证该系统的输入、生产与输出等过程和环节永续畅通。任何一个环节链条发生断裂和阻塞,就会形成一系列连锁反映,导致桅子产业的非持续性发展。

唐栀子产业定位为充分发挥唐河县浅山区资源丰富和桅子品质好、产量大、药用价值高和历史传统及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品牌的优势,大力发展桅子种植、加工和桅子产品的研发,广泛开展院地合作、地企合作,使唐河县成为全国药用桅子、药色两用桅子最大的产地,色素桅子的重要产地,以及最大的桅子加工、集散地和产品研发地、文旅产业地。

唐栀子产业布局:唐河县桅子产业以一“点”四“区”全“面”圈型结构布局。一是以桅子加工相对集中,拥有完善药材市场和九龙湖风景区的马振抚为焦点,以祁仪、黑龙镇、昝岗、黑龙镇为外圈,大力发展栀子培育、种植和生产加工企业和天然色素生产企业,形成桅子产业龙头企业群。二是沿国道、旅游道路和各级道路,大力发展观赏型栀子的种植,逐步建立药用和药、色两用桅子以及栀子四季观赏栽培带,完成全县桅子种植圈型布局。三是积极健全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运销体系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并以此为“链”,将全县栀子产业联结起来,形成完备的区域产业经济体系。

但是,唐桅子产业化仍然存在着不少不利因素:一是农民还无力进行大规模的投资。一般农户和种植大户只能维持基本的简单再生产,尚不具备大规模农业生产投资的能力。

二是相对的区位劣势与政策劣势。唐河县农业大而不强;外出打工人员多,社会需求空间小。处于中部的唐河县基本没有享受到优惠政策,与东部和西部地区之间政策优惠处于劣势。

三是制度创新不足。受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业及农村经济工作思想方法惯性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农业生产条件的制约。使农民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而又不至于在市场中孤军奋战;让小农户的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紧密相连;以市场为导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手段;在充分尊重市场前提下,发挥政府作用,处理好市场和政府行为的边界。一系列棘手问题都有赖于政府职能的转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四是区域化集中不够。虽然唐河县桅子种植相对集中,知名度高,但因没有进行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又受到市场供求和价格波动影响,现阶段还是是自发的、无序的,发展缺乏稳定性、持续性。

五是产业化程度不高。目前,唐河县具有种苗繁育基地、加工炮制车间和规模栽培基地。种苗繁育技术水平低和散,育苗数量有限;品种升级换代慢,不利于统一技术规范。产品加工停留在初级水平上,市场销售产业化处于雏形,加工者、种植户、销售者从中获利少。栽培规模偏小,地点分散,不利于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入驻和发展。除一家生产栀子色素和食用油企业外,产品开发品种少,栀子产品的附加值较低,栀子产业吸引力较弱。产业发展缓慢,目前还难以成为支柱产业。

参考文献:

1.张绍众等,中国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2.么厉、程惠珍、杨智等,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技术指南【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论文作者:彭玉杰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9

标签:;  ;  ;  ;  ;  ;  ;  ;  

唐栀子产业化发展现状及面临可持续发展瓶颈论文_彭玉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