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疗建筑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探索论文_董莉莉1,钱林华2

现代医疗建筑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探索论文_董莉莉1,钱林华2

1身份证号码:37011219881109XXXX 山东省济南市 250100;

2济南市历下区人民医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014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需求和方式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医疗建筑作为一个功能复杂的大型综合体,传统的功能和技术的结合体的形象也在慢慢的发生改变。我国医疗建筑正经历着医学模式、医疗科技和经济体制等方面的大变革,从而直接影响到医疗建筑的功能组织、流线安排、空间形态等各个方面,人性化设计也随之出现了新的变化。本文以医疗建筑空间为着眼点,从新医学模式下人的需求产生的变化出发,探讨建筑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关键词:医疗建筑;空间;人性化;环境品质

引言

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带来的社会老龄化趋势加剧、疾病谱的改变、现代医院医疗理念的转变、生活质量与健康观念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包括医学技术、医疗装备还有建筑技术与装备本身的发展,都要求医疗机构建立新的医疗体系,改进服务质量、改善医院设施,更好地适应不断发展与变化的医疗保健要求,以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也为医护人员改善环境的宗旨。

1、人性化的整体医学环境

1.1生理需求

患者来到医院的目的是治疗疾病或康复理疗,医院须为患者提供合适的治疗技术,减轻其痛苦,早日让其恢复正常的生理机能。患者在住院期间,医院需为其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包括病房的通风、采光、日照、设备、安静无噪音等,满足治疗的需求;此外,在饮食和交通等方面,需方便病患的日常生活起居。医院内各种病人繁多,为避免交叉感染,需保证良好的室内外空气品质。另外,医院需要有相对简洁的交通疏散,为老年人及残障人士提有效的安全保障措施。

1.2社会需求

病人入院后同样需要正常的人际交往,交流医院的生活与养病经验,参与集体活动,与病友互帮互助,因此,在医院设置茶室、会客厅、休息区等,提高这些空间的利用率,便显得十分重要。病人渴望在住院治疗期间,能延续家庭与社会的生活关系。在现代医学中,医学陪护学是重要的一个分支,通过家人、朋友、护工等的关心与照顾,对病患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的心理平衡,对疾病的痊愈有积极的意义。对于设计师、画家或一些中青年有事业心的人来说,入院生活阻碍了他们实现理想抱负的脚步,其想象力、创作力等也可能有所下降,他们往往痛不欲生。有些医院在治疗身体疾病的同时,在医院内部设置了人性化的心理疗室、职业疗室、色彩疗室等帮助病人重返社会创造了条件。

1.3心理需求

首先,病患希望得到尊重,这在建筑空间上体现为私密性和领域感。在门诊上,诊室前需提供较大的候诊空间,配上智能叫号服务,而不是一大群患者挤在狭小的诊室内;在住院病房里,病患在接受治疗以外,个人活动不应受到较多的限制。其次,要能让病患快速适应医院环境。一方面,患者来到医院希望尽快知晓就诊流程、入院流程、同房室友的起居规律、生活喜好等;另一方面,在空间设计上,尽可能减少医院与家的差别,使空间环境贴近平常的生活体验,缩短患者从家到医院的心理适应过程。最后,病患能够及时获取信息。病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知情权,在医院能及时准确地了解自身疾病的治疗情况及最新的治疗方法,如何预防其他疾病等。另外,住院期间的生活是枯燥乏味的,可在病房内配上电视,在走廊、室外绿地等增设交流空间,排解消极情绪。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医疗建筑形态的发展

这里所指的建筑形态是医院的主体部分———门诊、医技、住院三者间的体形构成关系及类型特征。根据国内外医院实例统计,大体归纳如下:1)分栋连廊的横向发展模式。该方式将门诊、医技、住院按使用性质分别设计为若干栋相对独立的建筑,再用公共走廊、交通枢纽连接成有机整体。2)分层叠加的竖向发展模式。将门诊、医技、住院按上、中、下的顺序重叠在一起,形成一栋大型医疗建筑综合体。3)高低层结合的双向发展模式。这是从高层竖向发展模式中的塔台式演化而来的,即将低层或多层“台”的平面部分进一步扩大,其基底面积远超过了高层部分的基底面积,在建筑造型上形成强烈的横竖对比。4)矩形板式同层发展模式。包容在一个矩形多层空间之内,以节约用地、缩短流线、提高效率、增强医院的应变能力。5)母题重复的单元拼接发展模式。20世纪70年代将标准化的规模由整体医院缩小到一个单元或者更小的功能单元。同一个单元,有统一的技术参数、结构体系和构造做法,可以灵活拼接组合,以增强其适应性。

3、医疗建筑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的应用

3.1医院环境人性化设计

在传统的医院环境设计方面,更加关注的是对设计结构的严谨性与空间的节约型,因此在医院内部的布局方面比较紧促,患者的床位之间相隔的距离也比较近,这样的话就会为患者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压抑的感觉,限制了患者的自由空间;并且在病房当中,色调也比较单一,都是统一的白色调,气氛比较严肃,久而久之,就会给人们造成一些心理压力。所以,能够对自然设计的方式加以利用来对其进行合理的调节。

3.2针对病人的人性化设计

(1)医疗流程的人性化。在对医疗流程的人性化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人性化设计主要表现在效率方面,在进行医疗建筑设计的过程之中,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患者可以早日康复,但是在当前的一些医院当中,其设置的就医流程比较复杂,对地点以及方式等都不是很熟悉,这样的话就会使得治疗的时间过长,不利于患者病情的缓解。因此,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之中,需要对布局进行合理的考虑,从而使得布局设计更加合理化。(2)垂直交通的人性化。在目前的一些医院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由于科室的数量比较对,为了为患者的就医提供方便就会安装扶梯。就实际的情况而言,将自动扶梯进行设置使其成为剪刀梯的形式的话,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病人上下楼梯的流线大大的缩短,使得病人的走路路程能够大大的减少。此外,对于电梯的设置数量也应当进行严谨的计算,从而为就医速度的提升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对于电梯的内部空间也需要进行合理的应用,从而使得医院内部的工作效率能够大大的提升。(3)标识系统的人性化。在医院的内部当中,由于设置的房间比较多,而且走廊、过道等的数量也更加的多,如果病人要想去某个地方但是又不熟悉地形的话就会遭遇很大的困难。所以,可以将一些见解明了的标识在比较醒目的地方进行张贴,从而为患者的寻找提供正确的方向,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就能够找到就医的地点。

3.3在职能科室设计方面的应用

在传统的智能科室当中,都采用的是统一的标准来对其进行设计的,只对患者的基本需求进行了关注到,但是对患者的心理需求却没有更多的考虑,因此在智能科室的设计方面没有特色并且没有变化。但是在当前医院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之下,对于智能科室的设计也应当注重创新,将人性化设计加入到智能科室的设计当中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趋势:①在候诊的过程当中,可以将多个科室的候诊室进行整合使其都纳入到一个大厅当中,然后对电子叫号技术进行利用,既保证了就医秩序,也对患者的隐私进行了保护;②在对科室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半敞开式的样式来进行设计,促进患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从而使得患者在住院过程当中的孤独感大大减轻。

结束语

总之,对建筑设计尤其是医疗建筑设计人性化方面的理念、方法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但是由于缺少实践经验,难免会有各方面的不足,希望随着建筑设计经验的积累与设计理念的丰富,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还会有新的认识和发现。

参考文献:

[1]徐凯.基于人性化的病房楼建筑设计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7.

[2]杨琪.医疗建筑中的人性化设计[D].昆明理工大学,2016.

[3]周佳庆.医院建筑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D].天津大学,2016.

论文作者:董莉莉1,钱林华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4

标签:;  ;  ;  ;  ;  ;  ;  ;  

现代医疗建筑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探索论文_董莉莉1,钱林华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