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教学新手感悟论文_王锦 李海雁,刘相龙

一体化教学新手感悟论文_王锦 李海雁,刘相龙

王 锦 李海雁 山东省青岛市技师学院 266229;刘相龙 山东省青岛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 266000

现代工业日新月异,因受到生源质量等因素的限制,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对综合型技能人才的需要。一体化教学改革打破常规教学模式,整理融汇所有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单独制定教学计划与大纲,构建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的目标体系,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对于一体化教学新手而言,真正认识一体化教学,充分分析学生情况,准确设计教学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及时调整授课方法,有效发挥一体化教学的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什么是一体化教学

上世纪20年代,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2006年,教育部16号文件对“教学做”一体化、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这既是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做”的内涵是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其实质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把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简单的拼接并不是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学是一种体系,要有一体化课程设置、一体化教学大纲和计划、一体化教材、一体化教学方法、一体化教学评价以及一体化的师资和教学设施。

二、学情分析

第一、技工学校的学生普遍表现为学习自信心差、意志力薄弱、对前途持悲观态度,缺乏学习专业的准备。因为技工学校招收的学生,大多是从初中应试教育中淘汰出局的,初中的学习使他们尝到了挫败感的同时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评价过低,甚至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形成悲观、缺乏自信的心理。第二、技校招生门槛的降低,使技工教育成为很多学生和家长不得已的选择,再加上社会对技校和工人的偏见,使学生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悲观,缺乏学习动力。第三,目前社会上的技工荒造就的技校学生就业率持续走高的现状,让我们的学生错误地认为就业是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学不学一个样,进而不思进取。

三、教学设计与实施

针对技校学生的现状,先理论讲解后实作训练的方式显然是不可取的。单纯地讲理论除了少数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能够跟上节奏外,其余的学生大都开始找自己的“事情”做,因为听不进去也听不懂,等到实作训练的时候又不会,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有的老师倾向于“重实践、轻理论”的教学模式,因为技工学校的学生在毕业后大都要走向企业一线,会干即可,对理论水平并无多大要求,确实也培养出了一批动手能力强、广受企业青睐的学生,但这部分学生在企业的表现往往是缺乏后劲、上升乏力,究其缘由,理论知识缺乏、学生能力不足导致其无法与时俱进,很难适应企业的新技术发展。为此,在讲授《继电器控制线路安装与维修》一体化课时,我们开始尝试“浅认识+熟实践+系统理论”的教学方式。

为了保护学生原本脆弱的自信心和不堪一击的学习兴趣,先拿出常见的闸刀开关、熔断器和按钮盒介绍给学生,满足学生“这个我们认识,原来这门课就这么简单的”小小虚荣心。随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对这些简单的电气元件进行解体,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到元器件的内部结构及动作原理,就连交流接触器也只需学生了解三队主触头即可,保留一点疑问,提高一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元器件的理论讲解过程就在不知不觉中被学生所接受,“浅认识”的环节就完成了。了解了元器件机构和动作原理后就利用这几种简单的器件摆放设计出这门课程的第一个控制线路——点动控制电路,自发设计的控制线路,其工作原理的理解自然不是问题。理论暂且一放,下面就是接线基本功的训练了,抓好基本功技能训练,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培养学生能够规范地接线,从简单的安装接线开始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接端子训练,就是每学到一种新的元器件,都安排接端子训练。经过反复的练习,不同元器件的端子都可以快速规范地制作电路配线,就可以大大提高接线质量和速度。接好线,测试无误后就可以通电了,通电试车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点动”控制功能的实现,很快就会有学生意识到仅仅是点动控制根本就不能满足企业生产持续性运转的需要,“连续”概念自然就引申出来,交流接触器辅助触头也就用上了。看似一个交流接触器分成了两部分讲解,却克服了单纯讲接触器工作原理的枯燥乏味,用到了自然也就容易接受了。

通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联系,可以使学生掌握控制线路的通断关系(元器件通电吸合,断电释放)、先后关系(正反转控制线路)和条件关系(互锁、连锁),从而真正了解控制线路图中每一个元器件的作用以及不同连接方式所反映出来的不同的动作过程,进而从根本上学会每一种控制线路的控制原理。学生在掌握正确安装线路的基础上,逐步对线路故障的产生有了直观的了解和感性的认识,为下一步处理线路故障打下了基础。一体化的教学过程是开放的、灵活的、创新的,不必要求学生必须按照固定的思维就设计、连接线路,只要符合施工规范并能达到预期的控制目的,就可以允许学生采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设计接线,甚至是学习思路也可以大胆放开。很多时候老师会要求学生按照原理图画出接线图再动手配线,以免在配线过程中出现交叉或其他不合理现象时再返工。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当学生拿到一个新图纸时,可以直接连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我们将此办法用在技能大赛学生的培养中,竞技速度大为提升。

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加之教师的目的性引导,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但有利于学生对课程的理解,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自学和思考的习惯。

论文作者:王锦 李海雁,刘相龙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3月总第18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5

标签:;  ;  ;  ;  ;  ;  ;  ;  

一体化教学新手感悟论文_王锦 李海雁,刘相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