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区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浅谈论文_赵伟勇1,孙燕丰2

吴江区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浅谈论文_赵伟勇1,孙燕丰2

1身份证号码:3205251971XXXX651x 江苏苏州 215000;

2身份证号码:3205251987XXXX741x 江苏苏州 215000

摘要:我区通过竞争立项被列入第二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2010—2012年)重点县。项目实施过程中,依托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平台,加强资金整合,全面加快我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项目建设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竣工验收制。对已投入使用工程,落实长效管护机制,确保长久发挥效益。

关键词: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管理

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是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保障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规模农业的有益探索。我区把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作为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大机遇,严格按照部、省、市关于重点县项目建设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创新建设机制,规范建设程序,加大财政投入,强化督促检查,积极、规范、有序的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全面提升我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水平。

1实施概况

年度项目实施三个小型灌排区,项目区总面积2.43万亩;新建排涝站2座,套闸2座以及灌溉站2座;新建沟渠15.988公里以及渠系建筑物89座;发展高效节水灌溉250亩;实施沟道综合整治2650米。项目概算总投资为1447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21万元,省级配套402万元,县级财政配套724万元。

截止目前,我区2010-2012年度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已经全部完成,并于2013年12月3日通过由省水利厅、财政厅组织的整体验收。

2主要措施和做法

2.1科学编制建设规划

按照部省要求,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在前期水利规划的基础上,科学编制了重点县建设实施方案。基于全面规划、连片整治、分步实施的理念,每年度安排三个镇作为三个项目区整治改造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力争通过三年努力,使全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得到全面升级改造,进一步提高防洪、排涝、灌溉和节水能力。

2.2加强项目组织领导

项目计划下达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为切实加强工程建设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成立了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由副区长任组长,财政局局长、水利局局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及镇分管领导为成员;项目所在镇相应组建镇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从而健全了项目组织管理网络,确保了项目建设规范、高效、有序进行。

2.3明确项目建设程序

根据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管理要求,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区水利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程序的通知》,明确了项目建议书、发改委立项、招投标、工程质量监督、工程安全监督、工程竣工验收等十项步骤的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程序。

2.4加强项目建设管理

项目实施过程中,认真贯彻执行《江苏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建设管理细则》、《江苏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程补助专项资金项目验收办法》等上级文件精神,严格推行项目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竣工验收制等建管机制,积极实行农民义务监督员监督制度和项目资金公示,确保工程建设一处、合格一处、发挥效益一处。

2.5切实保障工程质量

小农水重点县项目时间紧、任务重,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实行政府监督、部门督导、第三方检测及农民义务监督相结合的项目监督体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整体项目由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成立的苏州市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监督项目站统一履行政府质量监督工作,并全过程参与工程质量监督工作;项目法人委托相应资质单位进行工程检测,严格控制工程实体质量;各个项目区专门聘请了责任心强、思想觉悟高的村干部、老党员作为义务监督员,对工程建设进行

2.6重视项目宣传公示

重点县项目启动以来,为进一步扩大影响,营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氛围,全区充分利用报刊、网络、公示牌等主流媒介进行宣传,多渠道、全方面地展现该项目建设的意义、作用、目标和任务。

2.7资金配套整合到位

我区级财政全额配套地方自筹资金,三个年度年重点县项目建设的自筹资金共计5583万元均由区财政资金全额配套并及时下拨。我区优化整合涉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村庄河道疏浚、土地治理项目等资金6400万元,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充分发挥资金的集聚效应,保证农田水利建设的全面开展。

2.8规范资金拨付流程

重点县项目严格实行县级报账制管理,区水利局和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财务管理办法》,规定由区水利局具体负责财务管理,由区财政局负责监督管理,且制定了具体操作细则。为保证该办法有效贯彻,区水利局组织项目区财务人员专项进行了财务培训,对县级报账制的报账流程、报账材料进行说明和安排。

2.9切实落实管护机制

为确保工程能够长期发挥效益,我区以建得起、用得好、有效益、管长远为目标,分别制定了《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工程管护方案》等相关管理制度及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工程完工后,及时将工程资产进行移交,并与责任单位签订了责任状,明确了管护责任主体,做到了建管并重、措施到位,确保工程良性运行,保证工程后续效益的发挥。

3几点体会

通过实施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实施过程中将重点县建设与河道疏浚整治、畅流工程等相结合,城乡水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我区在第一轮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实践中探索出一套具有吴江特色的建设管理机制。

3.1六项保障不可少

通过重点县建设的逐步探索,在项目实施中,六项保障必不可少。一是组织保障,成立区级重点县项目领导小组,保障了整个工程的全面统筹、多方联动,是工程顺利推进、发挥效益的根本保证;二是资金保障,全额配套财政资金,使得重点县建设顺利、高效实施;三是制度保障,通过财务、建设程序、档案等方面的制度推行,保证了工程建设规范有序;四是质量保障,工程参建各方对工程质量高度重视,努力打造小农水精品工程;五是人员保障,区水利局高度重视小农水重点县项目,从水利局至水利站,抽调精干人员组建项目法人,是推动项目顺利实施的中坚力量。六是管护保障,制定了管理办法,明确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护责任,保证了工程发挥长久效益、设施良性运行。

3.2质量监督可前移

在重点县工程建设中,在渠道衬砌及相关建筑中采用了大量的预制混凝土构件施工。针对这些混凝土构件,应选择购买质量和外观合格产品。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将质量监督关口前移,选派专人深入混凝土构件生产厂家进行监督,严格按照国家规范指导生产,加强构件检测和质量控制,确保构件质量和外观合格。

3.3乡镇考评有必要

由于我区认真组织、保障有力,区重点县项目在全省绩效考评中连续三年获得优秀等次。我区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处可参考省绩效考评规则,待工程竣工后,对实施年度工程的三个项目区乡镇从工程进度、施工质量以及建后管护等方面进行绩效考评。通过绩效考评,找出不足,发现问题,进而推动全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提升。

结语

通过实施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我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防洪排涝能力得到巩固和提高,城乡水环境持续改善,农业增产增收,工程建设初见成效,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第五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实施中,我区将在进一步实践中总结经验,创新做法,提高标准,把“小农水”真正做成“大水利”。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水利部关于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意见[J].中国水利,2009(13).

[2]金红珍.吴江市小型农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与管理[J].中国水利,2011(3).

论文作者:赵伟勇1,孙燕丰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0

标签:;  ;  ;  ;  ;  ;  ;  ;  

吴江区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浅谈论文_赵伟勇1,孙燕丰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