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成为新的增长点仍不理想_中西部地区论文

加快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成为新的增长点仍不理想_中西部地区论文

乡镇企业中西部发展加快成为新增长点东中西差距缩小走势仍不理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增长点论文,乡镇企业论文,仍不论文,走势论文,差距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东中西部属于不同类型的经济发展区域。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对东中西部乡镇企业采取了分类指导的方针,积极推进东部地区乡镇企业“两个转变”,努力实现结构升级和产品换代;对中西部地区实行政策倾斜,并组织实施了东西合作工程。目前,东中西部乡镇企业发展现状如何,三个经济区域间乡镇企业的差距有何变化,东西部乡镇企业今后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应该是什么?本文拟根据1997年度全国乡镇企业财务统计年报汇总资料,对上述问题做些分析。

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较快,在全国乡镇企业经济总量中比重增加,排序上升,在新增量中已占到51.9%,成为我国乡镇企业新的增长点

中部地区乡镇企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36.0%,比1996年降低0.1 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8.8%,比1996年提高1个百分点。在1997年全国乡镇企业增加值净增量(2225亿元)中,东部地区占48.1%,中部地区占35.0%,西部地区占16.9%,西部地区在全国乡镇企业增加值净增量中的贡献率比1996年提高3个百分点。

从乡镇企业增长幅度上分析,西部地区分别比东中部地区高11个百分点和14.3个百分点。在1997年乡镇企业增加值增幅前10名的省份中,中西部地区有9个。

通过东中西部几项主要经济指标对比看出,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较快,在全国乡镇企业经济总量中比重增加,排序上升,在新增量中占到51.9%,成为我国乡镇企业新的增长点。

东部地区乡镇企业机制较好,具有较强的活力,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在企业职工素质、外向型经济发展程度、企业规模、固定资产投资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与东部地区均有较大差距,需采取得力措施改变

从乡镇企业内部因素分析,影响中西部乡镇企业发展的主导因素大致包括企业机制、职工素质、对内对外开放、资金投入、企业规模和经济效益等几个方面。

首先,从企业机制改革情况看,1997年,全国乡镇企业中有股份制企业24621个,其中,东部地区10399个,中部地区12380个, 西部地区1842个,分别占全国该类企业总数的42.2%、50.3%、7.5%。1997 年,全国乡镇企业中有股份合作制企业168979个,其中,东部地区 81298个,中部地区80348个,西部地区7333个, 分别占全国该类企业总数的48.1%、47.6%、4.3%。

从上述分析看出,无论是乡镇股份制及股份合作制企业数量、占集体企业比重,还是企业自身实力,东西部呈递减态势。这种情况表明,东部地区乡镇企业机制较好,具有较强的活力,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快改革的步伐。

其次,从企业职工素质来看,1997年,全国乡镇集体企业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84万人,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职工104万人, 分别占职工总数的1.6%和2.0%。其中,东部地区乡镇集体企业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54万人,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职工56万人,分别占本地区职工总数的1.8%和1.9%,占全国乡镇集体企业同类人员的64.3%和53.8%;中部地区乡镇集体企业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25人,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职工41万人,分别占本地区职工总数的 1.3%和2.1%,占全国乡镇集体企业同类人员的29.7%和39.4%; 西部地区乡镇集体企业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5万人, 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职工6万人,分别占本地区职工总数的1.2%和1.5%, 占全国乡镇集体企业同类人员的6.0%和5.8%。

从职工文化程度和技术职称占本地区职工总数比例上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员占比例较大的是东部,其次是中部、西部;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较大的是中部,其次是东部、西部。以上两类人员占全国乡镇集体企业同类人员比重较大的均是东部,其次是中部和西部。

第三,从外向型经济发展程度来看,1997年,全国乡镇企业中有中外及港澳台商合资合作企业29779个,其中,东部地区27727个,中部地区1759个,西部地区293个,分别占该类企业的93.1%、5.9%、1 %。到1997年末,全国乡镇企业中外及与港澳台商合资合作企业中客商累计投资额430亿美元,其中,东部地区403亿美元,中部地区24亿美元,西部地区3亿美元,分别占全国该类企业客商投资额的93.7%、5.6%、0.7%。

1997年,全国乡镇企业出口产品交货值6947亿元,其中,东部地区6215亿元,中部地区589亿元,西部地区143亿元,分别占全国乡镇企业出口产品交货值的89.5%、8.5%和2%。由此看出,东中西部乡镇企业对外开放程度差别很大,东部地区乡镇企业的中外及与港澳台商合资合作企业个数是中西部之和的13.5倍,累计利用外资是中西部之和的14.9倍,年出口产品交货值是中西部之和的8.5倍, 国内联营企业以及跨省市联营企业也是东部省份居多。中西部乡镇企业对外开放程度差,从表面看影响了乡镇企业的投入与开发,深层次上也影响着观念、智力和管理等方面的进步。

第四,从企业规模情况看,1997 年, 全国乡镇企业中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49764个,东部地区33783个,中部地区13073 个,西部地区2908个。

以上分析说明,东部地区规模企业数量较多,规模经营已占本地区乡镇企业的三分之一,成为乡镇企业的主导力量,对稳定本地乡镇企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中西部地区规模企业不仅数量少,而且经营规模在乡镇企业中的比重很低,需要大力发展。

第五,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看,1997年,全国乡镇集体企业新开工项目17.4万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52亿元。其中,东部地区新开工项目8万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65亿元,分别占全国总量的45.8%和 63.2%;中部地区新开工项目8.3万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32亿元,分别占全国总量的47.7%和31.6%;西部地区新开工项目1.1万个,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5亿元,分别占全国总量的6.5%和5.2%。

从资金来源上分析,在东、中、西部乡镇集体企业固定资产投入中,国家扶持资金分别占本地区投入的10.3%、1.0%、2.4%;银行信用社贷款分别占本地区投入的21.5%、20.1%、26.5%;自有资金分别占本地区投入的44.3%、33.5%、32.4%。说明东部地区乡镇企业自我发展的能力已大大增强,国家扶持中西部的力度加大。

最后,从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分析,1997年,东中西部乡镇集体工业产销率分别为94.5%、94.3%、92%,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低1.8个百分点;东中西部乡镇集体企业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9.4%、1.36 %、0.9%,中西部地区分别比东部低8.1个百分点和3.5个百分点。

1997年,东部地区乡镇集体企业税金增长率为13.1%,中西部地区乡镇集体企业税金增长率为14.8%,比东部高1.7个百分点; 资产负债率,东部为61.1%,中部为61.1%,西部为63.2%,西部比东部高2.1个百分点;社会贡献率,东部为25.2%,中部为43.9%,西部为29.1%,中西部分别比东部高18.7个百分点和3.9个百分点。

通过以上两组数字对比分析看出,东中西部乡镇集体企业自身利益与社会贡献率是成反比的。中西部乡镇企业以减少自身利益为代价,维持了较高的社会贡献率。从另一种意义上说,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较之东部乡镇企业社会负担要重。这进一步说明,加快中西部乡镇企业发展的紧迫性。

建议与措施:对中西部乡镇企业继续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继续推进东西合作工程

近几年来,从一个时期上看,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有逐渐缩小的趋势,但走势不够理想。一是缩小差距的速度太慢;二是不平稳,有的年度速度快一些,有的年度停滞不前,个别年度略有下滑;三是即使有缩小差距的情况,也是靠高投入,卖资源实现的,底气不足,经营粗放,科技含量低。加快缩小中西部与东部的差距,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第一,对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应继续在税收上予以照顾。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除了自身发展外,还要承担比东部地区乡镇企业更重的社会负担,要加快缩小与东部的差距,国家应在税收政策上给予更多的优惠,坚持“放水养鱼”的原则,合理确定企业税赋,使税收增长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第二,加大对乡镇企业资金支持力度。对中西部, 在用好现有100亿元专项贷款的基础上,争取逐年有所增加,并采取必要措施,保证资金落实到位。适当安排一部分资金,引导、帮助中西部乡镇企业进行污染治理。对东部,要增加对大中型乡镇企业技术改造的投入,使其进一步上规模、上水平。

第三,继续推进东西合作工程。要采取优惠政策,拓宽合作领域,鼓励东部地区乡镇企业生产要素加速向中西部地区流动。要坚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真诚合作,共同发展。

标签:;  ;  ;  ;  

加快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成为新的增长点仍不理想_中西部地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