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药品检验类实验室建筑设计初探——以河南省食品药品检测技术中心为例论文_王川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 200063

摘要:自国家“十二五”计划开展以来,国家加大对药品安全、食品安全的投入,大量的实验室新建及改造项目开始建设。这些实验承担了大量的药品、器械注册检验、进口产品质量检验及检验监督技术开发研究、执业人员技术培训等职责,是政府实施食品、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和保障社会民生的重要技术支撑平台,为政府加强监管、依法行政提供了有效的保障。笔者有幸承担了若干省级食品药品检验类实验室的设计工作,对实验室建筑设计略有初步思考,现在整理出来,供各位同业探讨。

关键词:检验;实验室;建筑设计

就目前而言,食品药品检验类实验室并没有专门的规范。在设计过程中,更多的相关规范及业主的要求进行设计。相关规范包括《科学实验室建筑设计规范》、《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洁净厂房房设计规范》、《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等,另外国家食药监总局也下发了相关实验室配置标准的相关文件。因此,目前的实验室的设计流程一般为:甲方(使用方)先拿出最根本的功能要求、分布方案,乙方(设计院)、丙方(实验室工艺公司)与甲方参与实验室建设设计小组,共同讨论,三方共同确认后方进入后续设计程序;第二部分为工艺设计,逐项、逐件、逐层,从整栋大楼、分层、分房间、分单件设计确定,全面细分确认;第三部分,全部确认后,邀请用户领导参与实验室建设演示会,决策实施。

实验室建筑功能第一,工艺需求主导整个设计过程,因此设计过程中需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1)必须满足建设单位提出的工艺技术要求;满足规划部门和其他主管部门提出的控制要求;严格执行国家或地方的各种规范、规定。

(2)重视工艺与工程设计的合理衔接,工艺设计为先导要贯穿始终,工程设计以工艺工艺技术要求为基础。

(3)应特别关注环保、生态、节能在实践中的运用。收集、治理、排放均严格执行国家环保规范。

(4)在工艺和功能可行的基础上,通过精心设计优化工程造价,主要体现在设备材料选用、节能、系统的初投资。

(5)设计理念上应体现以人为本,建筑空间要强调科研人员的交流共享。设计措施要重点保证人的安全,兼顾设备、动物、数据的安全。

总体设计

在设计之前,首先要对各建筑物的用途和功能进行分析。对于理化实验室或动物房,一般布置在下风方向,与其它建筑保持一定的间距和良好的通风,应有绿化隔离,搞好排污和排毒处理,做好环境综合评估和治理;对于仪器分析实验室,一般要求良好的环境。有防振防噪声要求的实验室要远离振源和噪声源;有屏蔽要求的实验室要远离电磁波的干扰源;要求超净的高纯实验室要规划在粉尘少、绿化好的地段。

在总体设计中,要研究是采用集中配置形式还是采用分散配置形式。集中配置是将实验室、研究室、行政管理用房、图书资料用房以及科研辅助用房组合在一栋建筑物中;分散配置形式是按实验楼的不同特性分别进行布置。由于分析检测中心和分析研究室的规模不同以及用地的限制,所以总体布局就有多种形式。一般分为四种配置形式。

实验类建筑的交通组织应遵循“人车分流”、“人货分流”、“内部流线与送检流线分离”的原则。以河南省食品药品检测技术中心为例:

入口:主出入口——位于熊耳河路上,是主要的内、外办公入口,也是整体建筑布局的礼仪广场和形象入口;次出入口——位于德厚街上,以车辆进出为主,也是后勤运输、大型器械运输的主要出入口。

送检流线:基地内部围绕建筑设计环形路网,送检车流均从次入口进入院内,通过路面指示系统沿环路分别到达主楼A区业务受理大厅和主楼B区业务受理大厅。送检结束的车流从德厚街出入口离开;需要运送大件设备车辆,则沿器械所环道行至一层各实验室门前,卸货、送检,然后从德厚街出入口离开。

办公人行流线:办公人行流线主要从熊耳河路主入口进入检测技术中心院内,然后进入办公门厅,再分别进入各机构电梯厅,办公流线清晰。

后勤流线:从德厚街次入口进入院内,沿环路分别到达主楼B区与主楼A区的后勤出入口处理后勤运输工作。

内部交通组织:内部人流与外部人流分开;人流与货流分开;内部不同单位人员流分开。

功能布局

实验室建筑一般按其用途分为四类。

(1)实验研究类:是分析检测实验建筑的核心,包括各类通用实验室和专用实验室以及研究室、计算机房和计量室等。

(2)辅助建筑类:包括图书情报资料室、学术活动室及电化教室等。

(3)公用设施类:包括水、电、气、油、制冷、空调、低温及热力系统、通信、消防、三废处理、各类器材仓库等用房。

(4)行政及生活服务类:以上四类建筑之间的关系都是很密切的,后三类建筑为第一类建筑服务,而他们之间又有相互联系。这些建筑规划面积分配一般为:科研用房30%~69%,科研辅助用房5%~31%,公用设施用房5%~18%,行政及生活服务用房10%~29%。

食品药品检验类实验室功能布局遵循以下原则:

(1)大空间的实验用房如环境实验室、电子屏蔽室等均位于底层,方便设备及器械进出;业务受理大厅位于一层,方便送检人员与内部人员流线分离;

(2)有特殊通风要求的药理毒理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抗生素检测室、分子实验室一次由高至底布置;

(3)有特殊通风要求的药理毒理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抗生素检测室均设置无菌操作间和缓冲间,无菌操作间具备相应的空调净化设施和环境,进入无菌操作间设有人净和物净的设施。无菌操作间应根据检验品种的需要,保持对邻室的相对正压或相对负压;

(4)实验室层高不低于4.5米,设有技术夹层时,需5.2米以上,一般实验室净高不低于2.8米,洁净室净高不低于2.6米。底层门厅、受检大厅等层高可适当加高,具体需要与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协商。

实验室平面研究

根据国际人体工程学的标准。我们做如下的划分以供参照:

实验台与实验台通道划分标准(通道间隔用L表示)

L>500mm时,一边可站人操作;

L>800mm时,一边可坐人操作;

L>1200mm时,一边可坐人,一边可站人,中间不可过人;

L>1500mm时,两边可坐人,中间可过人;

L>1800mm时,两边可坐人,中间可过人可过仪器

天平台、仪器台不宜离墙太近,离墙400mm为宜。为了在工作发生危险时易于疏散,实验台间的过道应全部通向走廊。实验室走廊净宽宜为2.2米-3.0米.普通实验室双门宽以1.1米-1.5米(不对称对开门)为宜,单门宽以0.8米-0.9米为宜。

实验室通用经济模数为3.3~3.6mX9m,综合考虑实验室需求及地下车库的停车效率,河南省食品药品检测技术中心采用10.8 mX(7.8~9m)的柱网为宜,每个实验室可以根据需要分隔成3.6m、7.2m、5.4m、10.8m等不同面宽单元,取得最佳的使用效果。

论文作者:王川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食品药品检验类实验室建筑设计初探——以河南省食品药品检测技术中心为例论文_王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