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问题意识,激活学生思维论文_满学文

培养问题意识,激活学生思维论文_满学文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溪头小学 637171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而且还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优化学习方法的关键,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见,会学习、会思考,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意识 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善于引导学生思考是教师工作细心的一种素养。当学生还未养成提问题的习惯时,教师要从各方面入手,用多种方法潜移默化,让学生逐渐养成提问的习惯。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教学是学生思维的教学。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解决问题,问题意识是一种探索意识,这种意识对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因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是创新教育的起点,这个过程有利于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

一、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问

现在的学生不敢提问题、怕提问,主要受传统课堂“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的影响造成的,从而导致学生提出问题的害怕心理和惰性心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创设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改变教法,帮助学生消除不敢提问的心理。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很多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亲和力不足。不管学生问得好不好,总是立即阻止,生怕影响教学进度。这样,学生哪敢质疑问题、提出新问题?因此,学生要敢于提问,教师就有必要努力营造自由、宽松、和谐的探索问题的情境,对学生的问题认真对待,从内心消除学生畏惧的心理障碍。

例如,教学《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组织学生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鼓励学生大胆在小组讨论,大胆猜测、发现,鼓励他们说出想到的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有的学生想:长方体的6个面是否都是长方形呢?正方体的12条棱是否都相等呢?……学生会大胆提出问题,积极讨论,教师顺势利用这个机会组织学生在小组内验证,很快地解决了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让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而且培养了学生敢于提问的问题意识。

二、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乐问

小学生拥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好奇心理,在数学教学新课导入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良好的问题情境。这样不仅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遇到问题时总想究其原因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遇到问题时想问、乐问。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导入时出示公园准备在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空地上铺草坪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要铺多少草坪?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很快地提出了“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等一系列问题。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提问的难度降低了,很容易、很乐意提出本节课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不仅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促进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会形成想学乐问、积极地探究知识的欲望。

三、增加自主探究环节,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巩固问题意识

通常意义上讲,小学生最具有发散性思维,其定向思维比成年人少,因而最具有创造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通过特定的方法挖掘小学生身上的潜力,提高其可塑性,对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问题具有多样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多注重学生的多样性,通过观察了解,主动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因而教师可以利用探究式学习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通过生动的教学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引导其产生疑问,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敏感性。在一系列问题的探究和解决中落实小学数学的课堂目标,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理论,把数学当成一门更好的辅助工具,对其未来的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四、借助生活运用,培养问题意识

虽然数学内容有点抽象,但其问题解决应该具有生活性,毕竟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也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注重引进生活素材,便于让其抽象内容变得直观形象,在激发学生探索兴趣中养成问题意识;另一方面,也要重点打造开放性课堂,引导学生带着数学问题走进生活,并学会用课本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或者通过所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数学问题探究。同时,还能推动学生养成会提问、爱提问的良好习惯,为其数学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比如针对“分数的大小比较”这一内容,在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经过思考并进行举例比较分数大小时,教师应适当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将其课堂探究延伸到课后。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穿插几个假分数,先让学生进行辨别,再举出几个分数来比较大小,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思考。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和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而且探索知识的过程是鲜活、有趣的。这样不仅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解决问题、自主探究的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数学是生活的,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生活性、趣味性,学生才会主动探究下去,其问题意识也会得到无形的渗透。具体来说,其方法有很多,可以借助课后探究,或者问题引导,甚至是分组调查,形式多样,关键是搭建课内与课外沟通的桥梁。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其方法策略、衔接方式,并适当参与课外活动探究,以便有效提升课外探究实效,真正发挥课堂教学的互补作用。

总之,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要不断努力,在强化数学知识的同时,更要灌输数学问题意识,通过多种策略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继而逐步推进问题意识的培养,以便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军朋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当代教育,2016,(02)。

[2]李云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J].新课程,2017,(02)。

[3]张帆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教育,2016,(11)。

论文作者:满学文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2月总第29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9

标签:;  ;  ;  ;  ;  ;  ;  ;  

培养问题意识,激活学生思维论文_满学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