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管理学学科70年发展研究论文

四川省管理学学科 70年发展研究

邓富民

(四川大学商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5)

摘 要: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四川省管理学学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在西方管理学理论的引入和本土化管理理论研究的开展方面,还是在管理学理论的应用推广方面都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文章通过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四川省管理学学科发展进程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研究,全面厘清四川省管理学发展脉络,探索管理学学科领域发展趋势和发展策略,有助于找准未来四川省管理学的发展方向,为今后的学科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同时也将服务于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要,统筹谋划管理学学科未来发展蓝图,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关键词: 四川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学;发展历程;发展成果;新中国成立70周年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管理学学科建设面临着更高的要求与挑战。与此同时,管理的理念、方法、职能与组织等内容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纵观管理学学科的发展史,我国专家学者对于管理学的探索与思考从未止步,目前我国的管理学科已经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盛况。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四川省管理学学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是四川管理学学科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在西方管理学理论的引入和本土化管理理论研究的开展方面,还是在管理学理论的应用推广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这其中,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对四川省整个管理学学科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将通过对四川省管理学学科70年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分析关键事件并结合分析结果,为管理学学科发展提供规划和建议。

一、 70年发展历程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历史档案,结合中国管理学学科发展的历史阶段和四川省管理学学科发展的实际情况,本文将四川省管理学学科的发展时期分为四个阶段:探索期(1949—1986),萌芽期(1987—1996),普遍重视期(1997—2007),快速发展期(2008年至今)。这四个发展阶段的划分依据,不仅是基于历史演变的进程,而且反映了管理学学科逐步深化发展的历程。

(一)四川省管理学学科建立的探索期( 1949— 198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到改革开放以前,四川省基本上不存在系统科学的现代管理研究,这段时期多是对于提高生产绩效管理方法的初步探索。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的经济和教育遭受了严重的冲击,四川省管理学的发展处于停滞阶段。

OTU换向台的应用实例还有很多:在高架仓库前分拣;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货物;绕转角移动货物;将货物移出动力运输线进行检查或操作,等等。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被重新恢复,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78年以后,各类经济研究机构把企业管理、经济管理作为重要研究对象,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科技管理、行政管理、教育管理和人事管理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出现了一批学术团体(详见表1)和学术刊物。学术刊物如1979年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社会科学研究》,1982年四川省教育厅主管、绵阳师范学院主办的《绵阳师范学院学报》等。1978年6月,四川省成立了综合性的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它的成立代表了四川省第一次系统地、有步骤地对管理学开展工作。1981年,四川省建立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198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胡耀邦正式提出了加强管理科学的研究和应用,这是我国管理科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1984年,教育部批准建立或恢复建立部分院校管理学院,但四川省管理学学科尚未与经济学分离。1985年,《天府新论》中程方发表题为《管理科学的哲学意义初探》的文章,表明四川省管理学科依旧在探索期。在1986年的四川省第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的评奖办法中,暂无管理学科分类。

表 1 1985年四川省社会科学学术团体统计

(二)四川省管理学学科建立的萌芽期( 1987— 1996)

经过探索期的发展,四川省社会科学有了极大的变化,各个学科都逐步恢复,中断的学科得以重建并发展了一批新兴学科。管理学在此时真正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学科,研究领域逐步扩大,研究项目迅速增加,研究人员思想活跃,研究氛围日益浓厚。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提出,使得管理学实践活动也逐步开展,四川省管理学学科发展进入萌芽阶段。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叶峻撰写的《系统科学纵横》于1987年9月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这是四川省管理学学科建设萌芽的体现。1990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八五”规划的重点项目的选题范围中包括各学科基础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以及我国、我省四化建设急需加强的薄弱学科、空白学科和抢救性问题的研究及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的研究。

新兴支付方式的急速发展和普及对传统银行这一老牌的支付行业造成了不小的打击。银联支付新品牌——“云闪付”便成为了顺应支付发展趋势、旨在满足市场多元化要求的产物,它借势将“互联网+银行”的模式打入人心,重新抢占支付市场的份额。

(三)四川省管理学学科受到普遍重视期( 1997— 2007)

随着四川省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大幅提升,管理学学科也在不断进步,主要体现在管理学学科教育体系的完善、管理学科研机构的壮大、管理学学位教育的多样化、管理学学科重要奖项的设立等方面。国家层面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在1997年6月联合发布通知,正式颁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管理学第一次被正式列为中国第12个学科门类,该目录的颁布亦被称为中国管理学研究和教育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在管理学学科建设方面,1997年,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被批准为国家试点MBA院校。经过10年的砥砺前行,2001年教育部正式宣布MBA教育试点工作结束,这代表着我国MBA教育进入正式办学阶段。MBA学位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工商管理的发展,管理学学科范围内出现了更多的专业学位。例如:1999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立了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MPA);2000年中国工程院成立了工程管理学部,诞生了中国首批32名工程管理院士;200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开展EMBA专业学位教育的资格授予了国内30所高校,四川省两大高校——西南财经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位列其中。

(四)四川省管理学学科的快速发展期( 2008年至今)

这一阶段是四川省管理学学科的快速发展时期,主要体现在:管理类学术研究协会和组织专业性、权威性增强,学术期刊定位专业性增强,管理学院定位逐渐清晰,对外交流活动增多。四川省管理学学科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视。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先后发出《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2020年)》,2017年,中共中央又发布了《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再次指出要进一步加强交叉学科与应用学科的发展。2008年至今,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推动了四川省管理学学科的快速发展。

二、学科建设

(一)学科定位

管理科学属于综合性交叉科学,它将数学、行为科学与经济学的知识结合起来,深入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具备软学科、边缘学科的特征。表2展示了管理学科发展的多学科借鉴。

表 2管理学发展的多学科借鉴

(二)学科队伍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四川省管理学立项数18项,其中,重点项目3项,一般项目6项,青年项目5项,西部项目4项,具体见表4。

根据计算结果,得到各航段最大船宽允许值的限值区间,其中:二级航道以苏北段为代表;三级航道通航条件中山东段优于苏南段,以苏南段为代表;四级航道以浙江嘉湖段为代表。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明确了现代企业制度需要实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高层领导开始高度重视管理学,一些保障管理学地位的标准在这个阶段得以制定。此外,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管理人员开始意识到社会经验无法完全替代管理理论知识,他们希望对管理学理论知识和方法进行系统的学习。为了满足社会大众对管理学知识的需求以及接受系统学习的愿望,国内各高校开始创建针对企业管理人员、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MBA教育,国家也对此进行了大力支持。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设立MBA学位,在全国高校推广并鼓励试办MBA教育。1994年,西南财经大学成为第二批国家试点MBA院校。

表 3 2010— 2016年管理学科研活动人员数量

由图1可知,按职称划分的科研活动人员中,2010—2014的五年中,讲师的数量最多,副教授的数量次之,教授的数量第三,助教数量第四,初级职称人员的数量最少。2015年开始,助教数量多于教授数量。

图 1 2010— 2016年管理学科研活动人员(按职称划分)

图2、图3分别为2010—2016年按最后学历与学位划分的管理学学科科研活动人员情况。

图 2 2010— 2016年管理学科研活动人员(按最后学历划分)

国际交流合作是学科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的内外在共同需求,在四川省管理学学科70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吸收国内外学科发展的精华,实现了学习一流和保持特色的有机统一。20世纪80年代,我国将对外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外交流访学的人数日益增多。自改革开放至2017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已达519.49万人,对外交流越来越受到国家和人民的重视,四川省管理学学科也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与到多个领域的国际交流中。本研究选取四川大学商学院作为研究对象,梳理其对外交流的情况。

图 3 2010— 2016年管理学科研活动人员(按最后学位划分)

由图3可知,2016年获博士学位人数是2012年的2.1倍,获硕士学位人数是2012年的2.5倍。博硕士人员数量逐年增加。

(三)学科研究

《四川科技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6年四川省高校R&D项目管理学课题数3867项,投入人员927人,经费投入9492.5万元,经费支出7054.8万元。2016年,四川省管理学科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3项,排名全国第9,资助金额为1573.5万元;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38项,排名全国第8,资助金额为648.8万元。2010—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四川省管理学项目数据情况见图4。

图 4 2010—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四川省管理学项目数据

自管理学成为独立学科以来,四川省管理学科研活动人员逐年增长,表3为2010—2016年按不同维度统计的管理学科科研活动人员统计数量。

2010~2015年,山东省基层卫生机构卫生人员数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整体增幅11.75%,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增幅最大,为62.35%,其次是社区卫生服务站,为22.11%,乡镇卫生院增幅为9.15%,而村卫生室人员到2015年呈现降低趋势,整体降幅5.63%。(详见表2)

表 4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四川省管理学项目数据情况

续表 4

(四)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水平越高,意味着学科建设、专业发展与课程设计之间的关系越紧密,也意味着学科的应用性越强。管理学人才的培养是推动管理学学科发展的不竭动力并直接关系到今后管理学的创新水平。据《四川统计年鉴》数据:2002年普通本科管理学学生毕业生人数2733人,招生人数10870人;经过15年的发展,2017年普通本科管理专业毕业生人数为35087人,是2002年的12倍,招生人数43533人,是2002年的4倍。2002年以来四川省普通本科管理学毕业生人数及招生人数见表5。

表 5 2002— 2017年四川省普通本科管理学学生人数

结合《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着眼于国家“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全面推进四川省管理学学科建设可以分为两步走。

图 5 2002— 2018年四川省普通本科管理学学生人数

据《四川统计年鉴》数据记载,2002年四川省管理学科研究生毕业人数为564人,其中博士生仅6人,研究生招生人数1412人,其中博士生157人。经过10年发展,2011年四川省管理学科研究生毕业人数达2931人,是2002年的近10倍,博士生毕业人数191人,是2002年的30倍;研究生招生人数3859人,是2002年的2.7倍,其中博士生招生203人,是2002年的1.3倍。2017年,管理学研究生毕业人数达3163人,博士毕业人数121人,研究生招生人数达到历史新高5511人,博士生招生人数223人。2002年以来,四川省管理学科研究生招生及毕业人数具体数据见表6。

表 6 2002— 2017年四川省管理学科研究生人数

注:因2012年统计口径与之前年份不一致,将专业硕士单独统计,因此,从数据上看管理学科研究生毕业生人数及招生人数都有所下降

图6更加直观地显示了2002年以来四川省管理学科研究生毕业生人数及招生人数的变化情况。

作为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教育制度呈现出“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7]等改革趋势。“深化教育改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论的核心关键词[8]。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将综合改革作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十三五”规划首次明确将“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未来5年教育工作的重点任务。习近平对深化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 [9],贯穿了从基础教育到职业教育到高等教育等整个阶段,涵盖了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等全部领域。

图 6 2002— 2017年四川省管理学研究生人数

图7更加直观地显示了2002年以来四川省管理学科博士生毕业人数及招生人数的变化情况。

2013年,Trimponias等[7]提出了一种垂直分布数据集上的Skyline查询算法VPS。假设d维数据集 DS={P1,P2,…,Pn}垂直分布在 m 个服务器中,则数据点Pi的维度和为:

图 7 2002— 2017年四川省管理学博士生人数

(五)学科基地

通过查询历年《四川省科技统计年鉴》,2010—2015年有管理学机构1家,概况见表7。

表 7 2010— 2015管理学机构概况

(六)学科管理

1992年11月1日,国家技术监督局正式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2009年6月26日发布第二版即现行最新版GB/T 13745-2009。在此标准中管理学被划分为12个二级学科,43个三级学科。具体学科分类见表8。

表 8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管理学分类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部对学科目录和专业设置进行了4次较大规模的调整,教育部(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分次修订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管理学学科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表9列出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管理学专业目录(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管理学专业目录(2012年)》见表10。有关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管理学的分类与设置,参见表11。

依据计算成果,分析评价建设项目对河系防洪泄洪、河势稳定、河岸堤防等水利工程设施、防汛抢险的影响及分析论证建设项目的防御洪涝标准及其措施等。

表 9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管理学专业目录( 1998年)

表 10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管理学专业目录( 2012年)

表 11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管理学的分类与设置

三、学术成果

《四川省科技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2—2016年四川省管理学学科获奖成果情况如表13所示。获奖成果数由2012年的37项增长至2016年的59项。

表 12 2012— 2016年管理学科学术成果数量

(一)学术专著

在四川省管理学学科发展的萌芽期(1987—1996),一门新的现代科学技术——系统科学,在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的倡导下发展了起来。四川省管理学学科的学者们也相继对其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科学与自然辩证法研究所叶峻撰写的《系统科学纵横》(1987)阐述了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历史概貌、学科体系、科学方法和哲学问题。次年,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刘润葵同中央党校艾绍扬合作主编了《当代经济管理学概论》,书中提出的内容、方法和体系框架,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经济管理学的有益探索。

图 8 2012— 2016年四川省管理学科出版著作情况

在管理学学科的快速发展阶段(2008年至今),出版著作以及专著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著作出版数由2012年的77部,增加至2016年的157部;其中专著出版数由2012年的31部,增长至2016年的81部。具体数量及增长趋势见图8。

(二)学术论文

四川省管理学学科2012至2016年论文发表数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12年,管理学学科相关研究人员发表论文共计1876篇,其中发表于国外学术刊物有186篇;2015年发表论文共计2396篇,相对于2012年增长27.7%,其中发表于国外学术期刊有320篇,较2012年增长72%。具体数据及增长趋势见图9。

图 9 2012— 2016年四川省管理学科发表论文情况

(三)获奖成果

本部分聚焦于四川省管理学学科的学术成果,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四川省管理学学科不同发展阶段学术成果如出版著作、发表论文、获奖成果以及研究咨询报告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梳理学术成果管理工作进展,总结四川省管理研究学术领域的发展趋势。通过查询《四川省科技统计年鉴》,2012至2016年管理学学科相关学术成果的数据见表12。

表 13 2012— 2016年四川省管理学科获奖成果情况

由于四川省科学技术奖两年评选一次,因此图10的获奖曲线呈现“W”型。总体而言,四川省管理学学科获奖数量呈现上升趋势。

图 10 2012— 2016年四川省管理学科获奖成果情况

四、学科人才

管理学学科人才是指具备一定的管理学专业知识或管理学实践技能,通过创造性的劳动为社会或国家做出贡献的劳动者,他们的整体能力和素质较高。本部分通过梳理统计70年来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长江学者以及“万人计划”杰出人才、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数量及名单,以反映管理学学科的发展情况。

(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是我省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高端人才,是新时代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中坚力量。1998年,第一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人文社科类共30人,其中管理学科类仅3人;第二批管理学学科带头人数量为0。经过20年的发展,在2018年的第十二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人文社科人数达到142人,是20年前的近5倍;其中管理学科有28人,是20年前的9倍。图11为历年来各批次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人文社科以及管理学科类数量统计情况。

图 11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各批次数量

(二)长江学者

四川省管理学学科目前有长江学者共17人。其中:特聘教授5人,分别为徐玖平(管理科学与工程)、徐泽水(管理科学与工程)、寇纲(管理科学与工程)、彭怡(企业管理学)、陈旭(企业管理学);讲座讲授9人,分别为贾建民(工商管理)、陈滨桐(管理科学与工程)、何佳(工商管理)、杨沙(工商管理)、许钜秉(管理科学与工程)、崔海涛(企业管理学)、张田余(会计学)、胡仁华(管理科学与工程)、DoganGursoy(旅游管理学);青年学者3人,分别为刘淑君(运筹学与控制论)、方正(企业管理学)、肖峰(交通管理)。具体信息见表14。

表 14四川省管理学学科长江学者名单

(三)“万人计划”

2012年9月,国家启动“万人计划”,该计划分为杰出人才、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三个层次。截至2018年,“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共评选三批,入选505人,其中四川省管理学科类共有4人,分别为杨丹(西南财经大学)、徐玖平(四川大学)、姜晓萍(四川大学)、陈旭(电子科技大学)。“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共评选三批,共入选394人,四川省管理学科类共一人,为电子科技大学的祝小宁教授。“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共评选三批,哲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类第一批入选40人,第二批入选77人,第三批入选51人。四川省管理学科类共有1人入选第三批“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为四川大学方正教授。

五、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可以提供交流平台供各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及相关研究机构展示最新的科研成果、成就和理论,介绍最新科研动向和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发表学术意见与观点等,是促进学科发展的重要纽带。本部分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历史档案、网络资料,筛选出四川省管理学学科发展每个阶段有代表性的学术活动并对其开展实施情况进行梳理。

第一,我国受国内外经济、政治的变化影响,中国在参与国际财经合作的形式和手段更加多元化、合作内容也更为丰富,中国对于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越来愈重要的作用,中国政府一直在积极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加强宏观调控,实现全球经济长期、稳定、快速增长。

综上所述,不断优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率,进而打造初中体育高效课堂是新课改下体育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这就要求广大一线体育教师,能够深入解读并领悟新课改理念,以培养学生体育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原则,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加强力度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服务。这样的课堂才是初中学生喜欢的体育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

(一)学术会议

CNKI《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数据较为科学全面,基于对该数据库资料的统计,结合四川省管理学学科发展阶段的划分,针对在探索期(1949—1986)、萌芽期(1987—1996)、普遍重视时期(1997—2007)、快速发展期(2008年至今)四个时期在四川省内召开的经济与管理科学类会议统计如图12所示。

图 12 1949— 2018年四川省经济与管理科学类学术会议举办情况

管理学科探索期(1949—1986)四川省并无管理学学科会议的召开。萌芽期(1987—1996)会议数量为3次,分别为:1987年12月在成都召开的“中国土地学会1987年学术讨论会”,1995年在成都召开的国家级别的“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讨会”,1996年10月在成都召开的“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从图12可以清晰地看出,四川省经济与管理科学类学术会议数量在1997年之后有了迅速的上涨,对应管理学学科发展的普遍重视期与快速发展期(1997—2007)。在四川省管理学科快速发展期(2008年至今),各项国际级、国家级学术会议相继在成都举办,例如:2011年9月24至25日,在成都召开了中国管理学领域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综合性学术会议——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议主题是“管理学术创新的回顾与展望”,吸引参会专家学者千余人,提交论文400余篇。除了国内高水平学术会议,在四川省召开的管理类国际学术会议也日益增加,比如2011年召开的工程及信息管理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13年召开的第七届组合优化及其应用国际会议“The 7th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 and Applications”以及2017年召开的战略管理国际会议“201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rategic Management”。

(二)国际交流

由图2可知随着时间推移,从事管理学科研活动人员的学历逐年升高,其中最后学历是研究生的人员多于其他类型。

截至2018年,四川大学对外交流与合作项目覆盖了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的286所大学和研究机构,打造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多种对外交流项目。 2018年,全校师生因公出国(境)合计4815人次,同比增长44%;学生出国(境)学习交流的共计2184人次,同比增长23%。四川大学商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项目,目前,学院有国际交流合作办学项目1项。2011年以来,商学院参与国外交流访学项目的人数日益增加,图13—图15分别显示了近年来本科生、研究生、教师历年来交流访学的数量。

图 13 2011— 2018年四川大学商学院本科学生国外交流情况

图 14 2011— 2017年四川大学商学院硕、博士国外交流情况

商学院本科学生参加国际交流合作的项目包括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项目、美国迪斯尼项目、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项目、日本早稻田大学项目、英国牛津大学暑期学分项目等。从图13可以看出,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项目增加以及本科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本科学生出国交流日益普遍,出国交流人数也不断增加。

商学院硕、博士参加国际交流主要是通过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联合培养),交流学习的大学主要包括日本早稻田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法国萨克雷-埃夫里大学等。2011年以前商学院硕博士参加国外项目的人数较少,2011年以后,每年赴国外交流的硕博士人数维持在10人左右,保持了稳定发展的态势。

图 15 2011— 2017年四川大学商学院教师国外交流情况

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不仅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保障,也关系着学科的发展与进步。四川大学商学院自2001年建院起,每年都有教师通过学术访问、培训、进修等项目赴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进行交流访学,并且2011年以来,出国交流访学的人数稳步上升。

称取60 g,长度为2.5 mm的柱状活性炭,超声功率为80 W,7 mol/L的硝酸300 mL,在温度为313 K和343 K分别活化30 min,蒸馏水洗涤3次后,再用1%250 mL的偏矾酸铵浸泡24 h后,在483 K下烘6 h制得脱硝催化剂。

通过对四川大学商学院交流访学情况的梳理与分析,印证了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学科间的交流、合作更加频繁和深入的现实。通过国际交流合作,获取发展的启示和借鉴,为一流学科建设提供新思路、注入新动力、谋取新发展。四川省管理学学科顺应国家发展趋势,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不论在对外交流的数量还是质量上都逐年提升,因此才能在发展中不断焕发新的活力,取得新的成绩。

5)农业部门数据。农业普查成果含行政村、乡镇和农业用地普查数据及相关元数据、农牧场空间范围信息等资料,用于采集国有农场、牧场范围及名称、等级、类型、面积等属性的赋值;

鲍建生教授认为,国内有大量非常精彩的数学教学法用中小学老师的名字命名,它们流传很广.早期上海育才中学段力佩的“读议讲练”数学教学法,西南大学数学系陈重穆教授带领中学教师一起实施的GX(高效)数学教学法,顾泠沅先生的青浦经验都在教育界非常有影响,这在其他国家非常少见.

六、发展规划建议

四川省管理学学科在70年的发展历程中,在学科建设、学术成果、人才培养、学术活动等方面锐意改革,不断进步,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是,仍存在学科体系不完善、学科成果不显著、学科人才不均衡、学科交流不频繁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需加强系统规划,完善学科发展,统筹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本文结合四川省管理学学科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规划建议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坚持立德树人,大力推进学科发展,加快将四川省管理学学科建设成为国内及国际一流学科,为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图5更加直观地显示了2002年来四川省普通本科管理学专业毕业生人数及招生人数的增长趋势。

第一步到2030年,全面推动管理学学科协同发展,力争学科专业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全力培养学科人才,扩充学科队伍,推动在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优化提升学科平台,提高科研能力,发表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力的高质量学术成果;学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推进省内更多高校进入全国管理学A类学科。

第二步到本世纪中叶,持续推进管理学学科改革与发展,不断提高管理学学科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探索、服务社会、发展创新的能力。提升管理学学科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增强管理学学科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进而推动管理学学科进入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行列。

(三)规划建议

1.加强学科体系创新,完善学科整体布局

四川省管理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应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民族性、时代性、创新性、系统性、专业性”的要求,通过创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管理学学科体系。紧跟学科发展前沿,瞄准学科发展趋势,在巩固一级学科发展的基础上整合二、三级学科资源。打破省内各高校管理学学科之间的壁垒,推动四川省内形成管理学学科内部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从而为一级管理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支撑与辅助。同时,对学科整体布局进行调整和优化,重点扶持相对弱势的二级学科,促进学科协调发展,通过内部结构的完善进一步提升四川省管理学学科的整体实力,争取在2030年之前将四川省管理学学科打造为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的学科。

(2)若不存在,则提示用户输入完整;若存在,则系统检验该用户名是否已被注册,即遍历用户表查询是否有相同信息,若不存在有相同记录则提示用户该用户名不存在,否则用户注销成功。

2.提高科学研究水平,丰富科研学术成果

以国家及人民的需求为导向,提升高水平科研能力。加强学科布局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大力推进科研组织模式创新,积极动员管理学专家学者申报重大科研项目,鼓励发表高水平论文与出版高质量专著。一方面政府要适度加大管理类研究资金的投入,提前对国家级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安排,帮助管理学学科项目争取更多的政策与经费支持;另一方面相关学校和管理学院也应该积极同企业进行联系合作,争取企业给予更多资金、人力、设备等的帮助。打破政府、学校和企业三者之间的壁垒,群策群力,合作共赢。

3.培养一流创新人才,加强学科队伍建设

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理念,突出创新人才的核心地位,着力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管理学领域的创新创业型复合人才。从教师团队、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全面推进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法的改革创新,形成“校政合作、校企合作、校所合作、国际合作”多元分层协同育人新局面,为国家培养一批高质量的拔尖创新人才。按照国家和四川省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重点培养和引进高水平管理学学科人才,加强学科队伍建设。优化管理学学科队伍的年龄、学历、知识和学缘结构,加快培养和引进享誉国内外、学术能力强、科研成果多的领军人物和创新创业团队,为学术人才队伍的建设注入活力,保障管理学学科的发展与创新。

4.推动对外交流学习,继承发扬学科文化

加强管理学学科的文化建设,继承和发扬管理学学科的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学科。鼓励更多的研究人员出国学习、进修、访学、开展合作研究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提高管理学学科的海外影响力。不断加强学术交流,力争在省内举办有影响的管理学全国性学术研讨会或国际学术会议,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广高水平学科竞赛,提高师生的参与度与获奖数,丰富学术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增加学术成果的产出和推广,大力激发学科的创新活力。同时,从管理学角度对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研究、宣传,做到继承发扬、开拓创新,在充分发挥管理学学科文化优良传统的同时让其焕发新的活力。

注释:

① 相关数据参见1987—2018年各年度《四川统计年鉴》。

参考文献:

[1] 成都市社会科学院编纂.成都市志 哲学社会科学志[M].成都:巴蜀书社, 2006.

[2] 一九八八年我社部分重点书出版信息[J].国际经济评论,1988(03):82.

[3] 蔡宏波.中国经济学管理学研究应与发展变革同步[N].经济参考报2019-05-22(05).

[4] 马廷奇.一流学科建设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3):3-10.

[5] 邱均平,沈莹,宋艳辉.近十年国内外管理学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的比较研究[J].现代情报,2019,39(2):17-25+37.

[6] 郭建如.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与学科发展四十年:回顾与展望[J].高校教育管理,2019,13(1):1-10.

[7] 郑腾豪,王凤彬,王璁.管理学科体系的网络分析[J].管理评论,2018,30(10):196-206+237.

[8] 黄群慧.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企业管理学的发展——情境、历程、经验与使命[J].管理世界,2018,34(10):86-94+232.

[9] 田志龙,钟文峰.中国本土管理学发展:理论发展、实践挑战和待研究问题——“中国管理50人”论坛(2018上半年)会议侧记[J].管理学报,2018,15(7):957-961.

[10] 马浩.战略管理学50年:发展脉络与主导范式[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7,39(7):15-32.

[11] 谢谦.浅谈工商管理学的学科定位及发展[J].中国商论,2017(12):188-189.

[12] 谭力文.管理学学科发展路径的选择[J].皖西学院学报,201632(4):72-78.

[13] 刘娜.试论管理学的属性与学科定位[J].知识经济,2016(14):122-123.

[14] 陈海涛.管理学发展的现状与趋势[J].中外企业家,2014(34):89+91.

[15] 龙耀宏.对提高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的建议[N].贵州日报,2014-03-18(10).

[16] 徐广姝.我国管理学科发展动因研究[J].商业时代,2011(33):86-87.

[17] 蔺亚琼.管理学门类的诞生:知识划界与学科体系[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9(2):66-79+190.

[18] 高良谋,高静美.管理学的价值性困境:回顾、争鸣与评论[J].管理世界,2011(1):145-167.

[19] 王续琨,丁堃,宋刚.管理科学在中国:管理学科结构探索[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5):1-6.

[20] 苏勇,刘国华.中国管理学发展进程:1978~2008[J].经济管理,2009(1):164-172.

[21] 苏勇.中国管理学发展进程:1978—2007[C]//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8:15.

[22] 张媛媛.管理学学科属性的定位——基于交叉学科的视角[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8(03):17-25.

[23] 岳洪江. 基于科学计量的管理科学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

[24] 林成西.成都社会科学发展概述[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82-86.

[25] 谭劲松.关于中国管理学科定位的讨论[J].管理世界,2006(2):71-79.

[26] 黄群慧.管理学发展的历史逻辑[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5(4):13-19.

[27] 高静美.社会学分析框架下的管理学学科属性[J].经济管理,2003(22):10-14.

[28] 秘秀录,安洪涛.管理学的发展与变革[J].经济与管理,2003(8):51-52.

[29] 教育部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3(1):29.

[30] 续增.管理学的属性与学科定位[J].中外企业文化,2000(10):6-11.

[31] 郑绍濂.管理学科的发展:回顾与展望[J].高校社会科学研究和理论教学,1998(Z2):43-47.

[32] 邓光玉.四川省级机关党校1988年科研工作取得新进展[J].党校科研信息,1989(71):16.

[33] 董德刚.一部颇具新意的经济管理学新著[J].党校科研信息,1989(59):15.

[34] 叶树.四川省社会科学学会学术活动基金会业已成立欢迎社会各界和各学会大力支持[J].天府新论,1988(6):2.

Research on 70Years Development of Management Discipline in Sichuan

DENG Fu-ming

(School of Business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5,China )

Abstract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70 years ago,the discipline of management in Sichuan has made a great progress,not only in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management theor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management theories,but also in the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of management theories has made very gratifing achievements.This research systematically reviews and studies 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comprehensively clarifies the development track of management science in Sichuan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and also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strategies of management science. Such research is helpful to find out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management in Sichuan in the future and provide beneficial enlightenment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At the same time,it will serve the strategic needs of Sichuan’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pla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blueprint of management discipline,and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rejuvenating the country through science and educati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untry with talents.

Key words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in Sichuan;discipline of management; development history;achievements of development;the 70th anniversa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8505(2019)05-0089-17

doi: 10.19642/j.issn.1672-8505.2019.05.010

收稿日期: 2019-07-06

基金项目: 2019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四川省管理学学科70年发展研究”(SC19ZD18)。

作者简介: 邓富民(1972—),男,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商学院常务副院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理事,四川省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四川大学经济与企业发展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质量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应急管理、营销管理。

引用格式: 邓富民.四川省管理学学科70年发展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8(5):89-105.

[责任编辑 李秀燕]

标签:;  ;  ;  ;  ;  ;  

四川省管理学学科70年发展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