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价值论与档案鉴定理论的比较_价值理论论文

文献价值论与档案鉴定理论的比较_价值理论论文

文件价值理论与档案鉴定理论之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论文,鉴定论文,价值论文,档案论文,文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档案学理论建设中,档案鉴定理论历来受到高度的重视,“鉴定工作的结果,象档案界通常说的那样,‘决定档案命运’,涉及档案的‘生死存亡’和馆藏质量。”(注:陈兆祦、和宝荣主编:《档案管理学基础》(修订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71页。 )而对文件价值理论的论述,似乎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一整套完整的理论,而是将有关文件价值理论的论述纳入档案鉴定的理论范畴,这里仅举一有代表性的观点:“作者关于公共文件第一价值和第二价值的观点是对档案鉴定理论的重大贡献。他大大发展了波兰档案学家卡林斯基的职能鉴定论。”(注:黄坤坊编著:《欧美档案学概要》,档案出版社1986年版,第26页。)这固然说明了文件价值理论与档案鉴定理论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同时也说明了文件价值理论尚未合理找到自己的理论定位。笔者试图通过文件价值理论与档案鉴定理论的简单比较中,找出两者的理论层次、体系及合理定位,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一、从理论基础看文件价值理论与档案鉴定理论的理论层次及其地位

文件价值理论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目前对文件价值、档案价值的有关论述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解释是从文件、档案的主客体关系这一角度出发的。“文件的价值就是客体——‘文件’对主体——‘利用者’(包括形成者和非形成者)需要的满足。”(注:韩玉梅,黄霄羽主编:《外国档案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9页。)“档案的价值概念是由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来体现的。”(注:吴宝康主编:《档案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51页。)“档案的价值是指档案这一客体存在对人们所有的实用性或有益性。”(注:邓绍兴:《档案鉴定理论初探》,《档案与建设》1999年第3期。)这种从主客体关系角度出发来认识文件、档案的价值,其依据主要是马克思说的“‘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406页。)

按照马克思主义原理,就一般意义说,价值是表明主体对客体关系的概念,是指客观事物对人们需要的满足,即对人们的有用性。客体自身的属性构成价值的客观基础,而人们对客体的需要则构成价值的主观条件。价值的实现既不能脱离它的客观基础,也不能脱离主体的需要。也就是说,价值是一个反映主客体特定关系的范畴。价值就是主体——人的需要同客体的一种关系,表现为客体对主体的意义,即表现为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某种属性和功能。价值与人的需要是密切相关的。离开人的需要,客体就无所谓价值。客体的属性和主体需要的统一,便是价值的实质。价值虽然同主体的需要相联系,但它却不是主观的。这是因为,人的需要本身也是客观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肯定或否定也是以客体本身的客观属性为基础的。

上述马克思主义原理就是文件价值理论的理论基础。又由于在马克思主义原理中,价值是一个涉及经济学、哲学、伦理学、美学等多种学科的范畴,上述价值是对价值这一普遍概念的论述。建立在以上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文件价值理论描述为:是研究文件这一客体对其主体社会利用需要满足的理论。

档案鉴定理论的理论基础是文件价值理论。对于档案鉴定“国际档案界就其含义已经达成共识,国际档案理事会1984年出版的《档案术语词典》为档案鉴定下的定义是:‘根据文件的档案价值来决定如何对其进行最后处置的档案工作基本职能,也称为评价、审查、选择或选留’。”(注:韩玉梅,黄霄羽主编:《外国档案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00—101页。)我国档案学理论也认为,“档案鉴定工作,就是鉴别和判定档案的价值,挑选有价值的档案妥善保存,剔除无须保存的档案予以处理。”(注:陈兆祦、和宝荣主编:《档案管理学基础》(修订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69页。 )这些都说明了档案鉴定理论是在对现有文件价值认识的基础上,具体做好文件(档案)价值的归属工作,决定其是否要保存以及保存价值大小的问题。档案鉴定理论的基础和依据是建立在对文件(档案)价值认识的基础上的。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

1、文件价值理论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 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中的主客体关系及其理论。而档案鉴定理论其理论基础是文件价值理论,从理论基础的层次来看,两者的理论基础是属种关系。

2、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 文件价值理论其理论基础文件的主客体关系及其论述,属哲学方法,是理论研究中最根本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指导档案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注:吴宝康主编:《档案学概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44页。 )文件价值理论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研究文件的内在价值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因而也是档案学研究的理论基础。而档案鉴定理论则是在文件价值理论指导下的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即在文件价值理论的指导下,定性分析以确定文件有无保存价值,从而决定文件的取舍;定量分析以确定文件保存价值的大小,从而决定其永久、长期、短期保存,因此,它属于具体业务工作的研究方法。

二、从理论内容看文件价值理论与档案鉴定理论的理论体系

根据文件的主客体关系来认识文件的价值,其理论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文件价值的形态。即文件价值的表现形式。 现代档案学者对文件价值形态的论述,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档案学者谢伦伯格提出的“文件双重价值论”,他在《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一书中指出:“成为公共档案的文件有两种类型的价值:对于原机构的原始价值,对于其他机构和非政府使用者的从属价值。”(注:谢伦伯格:《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黄坤坊等译,档案出版社1983年版,第22页。)这里的原始价值也就是第一价值,是指文件对其形成部门工作事务的有用性,分别体现为行政管理价值、法律价值、财务价值和科研价值等,而从属价值也就是第二价值,是指文件对形成机关以外的其他利用者的有用性,它包括证据价值和情报价值等。

2、文件价值形态的变化规律。 文件价值形态有着内在的变化规律,具体表现为:首先,文件具有第一价值。文件在其形成之初是形成机关为履行其职责活动而直接产生和使用的信息记录材料,因而具有现行的行政、法律或财务等效用。随着某一业务活动的办理结束,文件的现行效用开始淡化,但由于文件记录的内容对工作仍具有参考作用,机关还需要经常查考利用,所以在相当长时期内文件首先是作为其形成机关工作活动必不可少的查考依据,文件发挥作用的对象和范围主要是其形成机关。其次,文件具有第二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文件的第一价值实现到一定阶段,形成机关对它们的利用需要会逐渐淡化,对于大部分机关工作来说已不再经常查考,而社会利用的需要却日益突出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文件因为第一价值的退化而彻底丧失作用,最终被销毁;一部分文件的证据价值或情报价值逐步明显起来,有的还具有永久的历史价值,这部分文件进入到满足社会利用需求的阶段,其发挥作用的对象和范围由形成机关扩展到社会。这种文件价值形态的变化规律总体表现为:文件的第一价值逐步递减,第二价值逐步递增,最终实现第一价值向第二价值的转化。

3、文件价值的实现。根据文件价值形态及其变化规律, 对文件采用相应的场所保管并采取相应的管理形式以实现文件的价值。欧美国家较有代表性的是将文件分别放在办公室、文件中心和档案馆等加以管理;而我国则是将文件分别采用文书部门、档案室、档案馆等场所加以保管,并在档案管理中采取了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编研、利用等档案业务管理的具体方法以实现文件的价值。

而档案鉴定理论其基本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制定鉴定档案价值的有关标准,包括单行规定和档案保管期限表等;②具体判定档案材料的价值,确定其保管期限;③拣出本无保存价值和保管期满的档案,按规定进行销毁或作相应的处理。

从文件价值理论与档案鉴定理论理论内容的比较来看,文件价值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文件价值的形态、变化规律以及文件价值的实现等,是研究文件这一客体对其主体社会利用需要满足的理论,因而其理论体系属档案学基础理论,成为指导其他理论的依据。而档案鉴定理论则是在文件价值理论的指导下,具体划分和确定文件的具体价值,并对其加以妥善处理的一项具体工作,其理论体系属于实现文件价值的一项具体的档案业务工作环节的理论。

三、从代表性理论看文件价值理论与档案鉴定理论的区分

以欧美档案学为例,现代档案学对文件价值理论的论述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档案学者谢伦伯格的“文件双重价值论”,如前所述。而在档案鉴定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德国档案学者迈斯奈尔提出的“年龄鉴定论”和波兰档案学者卡林斯基提出的“职能鉴定论”等。尽管在现代档案鉴定理论中,离不开“文件双重价值论”的理论指导,但“文件双重价值论”却不仅仅属于档案鉴定理论。

首先来看一下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档案鉴定理论。1901年,时任普鲁士机密国家档案馆馆长的迈斯奈尔提出了一套档案鉴定标准,这套标准包括一般原则,从案卷内容考虑的标准,从案卷来源考虑的标准三个方面的内容。迈斯奈尔对档案鉴定理论的最重大的贡献表现在他的“高龄案卷应当受到尊重”的著名论断,被称为年龄鉴定论,在各国档案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档案的“禁毁年限”就源于迈斯奈尔的这一思想。而波兰档案学者卡林斯基,他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借鉴德国的鉴定理论,提出了“职能鉴定论”,其核心思想是:按照机关在政府机关体系中的地位和职能的重要性,来确定档案文件的价值及保管期限。

无论是“年龄鉴定论”,还是“职能鉴定论”都主要表明了在档案鉴定理论中,合理地把握和实现文件价值的一种标准,用它们对档案鉴定理论及其工作方法进行理论解释,却难以解释档案鉴定理论以外的其它理论建设。而“文件双重价值论”不仅成为现代档案鉴定理论的主要基础和依据,也是“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理论依据,它可以对文件运动阶段及其不同阶段文件采取不同的保管场所和不同管理形式等进行理论解释,成为文件运动过程及其管理的理论依据。“美国档案学者谢伦伯格提出的‘文件双重价值论’不仅成为本国档案鉴定的理论基础,而且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提供了理论依据。”(注:韩玉梅,黄霄羽主编:《外国档案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00页。 )而这一点却不是包括年龄鉴定论、职能鉴定论在内的档案鉴定理论所能做到的。其原因在于文件价值理论是档案学的基础理论,是现代档案学建设的根本。“人们之所以形成文件,管理文件,根本目的在于利用文件,实现文件的价值。”(注:傅荣校、何嘉荪:《文件的历史功用与现实管理的理论基础》,《上海档案》1999年第1期。)因而,文件价值理论是基础性的,是指导档案学其它理论的依据之一,而档案鉴定理论则是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利用文件,实现文件价值的具体业务环节理论。因此,文件价值理论与档案鉴定理论有着本质的区分。

标签:;  ;  ;  

文献价值论与档案鉴定理论的比较_价值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