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羟考酮和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对比论文_刘政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羟考酮和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对比论文_刘政

山东蓬莱市第二人民医院 刘政【摘要】目的:对比羟考酮和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院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4例,A组术后应用羟考酮静脉自控镇痛,B组术后应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情况,另外比较两组24h内的药液消耗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疼痛数字等级评分(NRS)组间、时间、交互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24h内的药液消耗量差异不显著(P>0.05);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应用羟考酮和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的止痛作用及药液消耗量相当,但羟考酮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关键词】羟考酮;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1-YS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是治疗胆囊疾病的常用术式,作为一种有创性治疗方式,术后需辅以有效的镇痛以减轻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促进患者的恢复[1]。舒芬太尼作为阿片类受体激动剂,是临床应用较广泛的静脉自控镇痛药物,但其不良反应较多。羟考酮是一种半合成的阿片类药物,具有强效镇痛的作用,近年来逐渐开始应用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中。本研究中主要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羟考酮和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进行对比,为术后镇痛的选择提供借鉴,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8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为医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A组和B组。A组(44例)中男25例,女19例,年龄28-75岁,平均(46.3±6.5)岁,疾病类型:胆囊结石18例、急慢性胆囊炎20例、胆囊息肉6例。B组(44例)中男23例,女21例,年龄28-73岁,平均(46.5±6.5)岁,疾病类型:胆囊结石18例、急慢性胆囊炎21例、胆囊息肉5例。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两组术中均采用相同麻醉诱导,手术结束后连接静脉自控镇痛装置,A组镇痛液为羟考酮20mg(萌蒂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80002)+格拉司琼6mg+生理盐水,共配置药液100mL,B组镇痛液为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4172)100μg+格拉司琼6mg+生理盐水,共配置药液100mL。单次剂量2mL,锁定时间10min。

1.3 观察指标

(1)对比术后的疼痛情况。以疼痛数字等级评分法(NRS)评价术后1h、6h、24h的疼痛情况,评分范围0-10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

(2)对比药液消耗量。主要比较术后24h的药液消耗量。

(3)对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1.0软件作为数据分析工具,计量资料以( )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数据比较以LSD-t检验,本组内每2个时刻间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数据比较为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疼痛情况比较

术后NRS评分组间、时间、交互比较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术后疼痛情况比较( 、分)

组别 n 术后1h 术后6h 术后24h A组 44 2.20±0.55 2.28±0.80 2.12±0.60 B组 44 2.12±0.60 2.30±0.72 2.00±0.72 F值 F时间=0.652,F组间=0.123,F交互=1.954 P值 P时间=0.516,P组间=0.902,P交互=0.054 2.2 术后药液消耗量比较

A组和B组术后24h的药液消耗量分别为(57.52±6.23)mL、(59.32±7.00)mL,两组差异不显著(t=1.274,P=0.206)。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A组中发生2例不良反应,分别为1例恶心和1例头晕,B组术后出现8例不良反应,分别为5例恶心、1例支气管痉挛、2例头晕,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55%、18.18%,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 =4.062,P=0.044)。

3 讨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属于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比较具有创伤少、出血量少及术后恢复快的特点,但该术式中二氧化碳气腹的建立及器械操作可造成应激刺激,使术后24h内出现严重的疼痛,并加重术后的应激反应,增加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2],不利于患者的恢复,因此做好术后的镇痛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NRS评分组间、时间、交互比较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且两组术后的药液消耗量差异不显著,说明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应用羟考酮自控镇痛与舒芬太尼自控镇痛的止痛效果及药液消耗情况相当;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提示应用羟考酮自控镇痛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舒芬太尼与羟考酮均属于阿片类受体激动剂,通过激动中枢阿片类受体产生镇痛作用,并有镇痛持续时间长且作用持久的效果,因此两种药物在术后镇痛效果及药液消耗方面相当[3]。但羟考酮术阿片双受体激动剂,可同时激动阿片μ和K受体,对呼吸抑制的作用弱于舒芬太尼,因此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4]。

综上,羟考酮与舒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止痛作用及药液消耗情况相当,但羟考酮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舒芬太尼。

参考文献

[1]郭俊, 吕华燕, 胡崇辉,等. 羟考酮与舒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诱导的效果比较[J]. 中国内镜杂志, 2017, 23(8):42-46.

[2]叶伟光, 王天龙, 张宁. 羟考酮和舒芬太尼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比较[J]. 北京医学, 2017, 39(6):562-565.

[3]谭杰, 高志勇. 羟考酮、舒芬太尼和地佐辛防治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疼痛过敏的临床观察[J]. 四川医学, 2017, 38(5):576-578.

[4]职勇, 陈景艳, 高尚. 羟考酮或舒芬太尼预防瑞芬太尼诱发的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J].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7, 33(6):573-575.

论文作者:刘政

论文发表刊物:《大众医学》2019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  ;  ;  ;  ;  ;  ;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羟考酮和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对比论文_刘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