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的病因及临床治疗探究论文_赵欣晨

牙周病的病因及临床治疗探究论文_赵欣晨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甘肃兰州 730000

【摘 要】本文对牙周病的发病原因以及对人体造成的危害进行了分析,并而基础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新技术、新材料等方面对牙周病的临床治疗方面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牙周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牙周病;发病原因;临床治疗

引言

牙周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是指发生于牙周组织的一种疾病,其累及的范围主要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牙周病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往往没有对其引起重视,导致了牙周组织的长期慢性感染,不仅对口腔咀嚼功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还是导致成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对于人体的牙齿以及全身健康有着较大的威胁。

1.牙周病的病因

1.1口腔局部因素

导致牙周病发生的局部因素主要包括可以分为以下4个方面:

(1)菌斑微生物。菌斑微生物被认为是导致牙周病发病的一个始动因素。牙齿菌斑微生物包含着多种成分,其中以厌氧菌为主,当其粘附在牙齿表面后,就会对牙周组织造成破坏,同时引起宿主的免疫反应,从而导致牙周病的发病。

(2)牙石。部分菌斑在牙齿表面沉积矿化后就成为了牙石。牙石在牙龈缘上下均可发生,其中位于牙龈缘以下的牙石需要通过探针才能够探查到。牙石的发生对患者口腔卫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同时也为菌斑微生物的附着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导致牙周疾病的发生。

(3)口腔环境人为改变。主要是指戴可摘义齿。有相关研究显示,戴可摘义齿一年以上的患者,其口腔内厌氧菌数量相较于正常人出现了明显的升高。此外,由于在戴可摘义齿时会打破口腔内原有微生物群里的平衡以及因基牙负荷增加而导致牙周移位等,都会使得牙周病的发病率增加。

(4)其他因素。主要包括创伤性咬合、食物嵌塞、不良修复物等。

1.2全身因素

目前临床上认为导致牙周病发病的全身因素属于牙周疾病的促进因子,主要包括机体缺乏维生素C、维生素D、钙、磷等以及营养不良、结核、肾病、血液病、遗传等,这些因素对人体牙周组织的抵抗力会产生的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牙周病的发生和发展。其次,社会因素导致的患者心理状况改变也会对牙周病的发生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相关的研究报道,当生活受挫、精神压力较大或者面临重大事件(如考试等)的人群中,其急性坏死性牙龈炎的发病率出现了明显的上升。提示精神因素与牙周病的发病存在着一定的关联。由于部分牙周病的发病机制无法单纯的从细菌学的角度来进行解释,同时人的精神因素对于牙周病的发生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有学者从人体内分泌的角度对牙周病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探究。有相关研究显示,过量的糖皮质激素会促进细菌对牙周组织的破坏,从而导致牙周疾病的加重;白细胞介素1β、前列腺素E2均为加快牙周病发展的介导因子。

此外,还有研究显示吸烟也是导致牙周病发病的高危因素。患者由于长期吸烟对龈下的微生物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当患者吸烟时口腔内处于缺氧环境会促进厌氧菌的生长和增殖。其次。吸烟会导致患者的机体免疫力降低,牙周组织更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蚀,同时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也导致了牙周组织的修复功能大大减弱。

2.牙周病的危害

牙周炎的发病与口腔内的厌氧菌的生长、繁殖有关,而口腔又与人体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有着密切的联系。部分牙周炎患者口腔中的病原菌可能会随着呼吸、吞咽等直接进入人体的气管或消化道,这些病原菌会在人体内产生毒素并侵人到血液中,进而导致人体发生其他疾病,如关节炎、眼虹膜睫状体炎、皮肤病等。有研究显示,牙周病与糖尿病之间存在着双向关系,糖尿病患者中牙周病的发病率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而在牙周炎、牙龈炎的患者中糖尿病的发病率也显著升高。此外,还有研究显示妊娠妇女牙周病与胎儿早产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有学者发现在部分早产儿的羊水、羊膜中存在着口腔微生物,认为是口腔中的微生物导致妊娠妇女出现暂时性菌血症,进而对胎盘和羊水造成了感染,导致了胎儿的早产。

3.牙周病临床治疗

3.1基础治疗

牙周病的临床治疗首先就需要对患者进行基础治疗。牙周基础治疗是指利用机械方法对患者的菌斑、牙石等进行清除,从而减少牙龈受到的刺激。机械洁刮治、根面平整以及口腔卫生措施是治疗牙周疾病的主要方法。轻度患者经过洁治术后可恢复正常,而中重度患者通常还需要再进行创伤性牙石清除、平衡牙合等治疗措施。

3.2药物治疗

由于受到患者本身的牙齿条件、术者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一般需要通过药物治疗的方式来对基础治疗进行辅助。牙周病的药物治疗可以分为全身用药和局部用药两种方式。

(1)全身用药。除了杀死牙周袋内的病原菌外,全身用药还能够通过血液循环对侵入到其他区域的细菌进行抑制和清除,防止其再次进入牙周袋内进行繁殖。常用的药物主要有:(1)硝基咪唑类,包括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等,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牙周病治疗药物。(2)四环素类,包括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该类药物对患者胃肠刺激较大且容易导致牙齿色素沉着,应用受限且不宜长期服用。(3)青霉素类及大环内酯类药物,包括阿莫西林、阿奇霉素等。对多数口腔厌氧菌、革兰氏阳性菌均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此外,中药及中成药在牙周病的治疗上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局部用药。局部用药的优势在于能够对药物的释放时间、浓度等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同时避免病原菌产生耐药性,通常作为全身用药的补充手段。常用的药物有:甲硝唑凝胶、米诺环素凝胶、洗必泰膜等。

3.3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在牙周病的临床治疗上出现了较多的新技术、新材料,有着较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例如高压氧治疗、激光治疗、正畸及光固化复合树脂、组织工程再生治疗等。

结语

综上所述,牙周病是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所导致的一种疾病,对于患者的牙齿和全身健康有着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就需要针对牙周病的发病因素加强对牙周病的预防,并采用合理的治疗手段对牙周病进行及时的治疗,从而为患者的牙齿和全身健康提供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胡立志.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诊治研究新进展[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6):2172-2174.

[2]陈侠. 牙周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6,3(1):149-150.

[3]刘育飞. 牙周病的预防与保健[J]. 临床研究,2016,24(2):40-41.

论文作者:赵欣晨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6月下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7

标签:;  ;  ;  ;  ;  ;  ;  ;  

牙周病的病因及临床治疗探究论文_赵欣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