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社会政策对各国新一代信息化测度的影响_信息社会论文

信息社会政策对各国新一代信息化测度的影响_信息社会论文

各国信息社会政策对新一代信息化测度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一代论文,政策论文,社会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信息化测度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到90年代中期;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05年左右;第三阶段是2005年至今。

      笔者将第三阶段的信息化测度称为新一代信息化测度,对此概念,另有专文阐述。新一代信息化测度之新,表现在三个方面:新的技术、政策、社会经济背景;新的测度实践;新的测度成果(理论、方法、标准、指南等)。其中,进入21世纪以后各国的信息社会政策,既构成新一代信息化测度的背景,又对新一代信息化测度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值得引起关注和进行研究。

      1 信息社会世界峰会是全球信息社会政策的转折点

      1.1 峰会前信息社会政策集中于发达国家

      信息社会建设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受到经济发达国家的广泛关注,并且成为政策目标,其中尤以欧洲为甚。

      1993年,美国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计划(即通常所称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巨大反响。

      欧洲认为在新一轮竞争中落在美国之后,随即提出自己的信息社会发展计划,欧洲的信息社会计划可以认为是对美国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计划的反应。1994年,欧盟就把信息社会的相关技术确定为关键性技术领域,并正式列入欧盟第三个框架研究计划。

      1995年,由欧洲组织的G7信息社会高层会议是信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是第一次对这一概念在全球范围进行讨论,更为重要的是,这次会议并不是一次学术讨论,而是将概念转变为公共政策。会议的影响是世界范围的,涉及工业化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

      但是在2003~2005年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以前,信息社会政策还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1.2 峰会使信息社会政策遍及全世界

      联合国对推动全球信息社会作了不懈努力。从2003年到2005年分两个阶段召开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是经过充分准备和讨论后,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信息社会为主题的全球性会议。第一阶段的会议于2003年12月在瑞士的日内瓦召开,第二阶段的会议于2005年12月在突尼斯召开。会议通过了四份重要文件:《日内瓦原则宣言》、《日内瓦行动计划》、《突尼斯共识》、《突尼斯行动议程》。峰会确定了信息社会的理念以及建设信息社会应具备的原则,明确了信息通信技术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会议就信息社会的理念和主要原则达成了共识[1]。所谓信息社会,应当是一个以人为本,具有包容性和面向发展的社会。在该信息社会中,人人可以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带来的便利,创造、获取、使用和分享信息和知识,使个人、社区和各国人民均能充分发挥各自的潜力,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提高生活质量。在信息社会中,信息通信技术可以成为强有力的手段,帮助提高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和提高就业可能性,并改善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信息通信技术亦可促进不同人群、不同国家和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

      为确保人人从信息通信技术中获益,各方就信息社会的重要原则达成了若干共识。在这些共识的基础上,《突尼斯信息社会议程》要求各国政府详细制定全面的、具有前瞻性的和可持续的国家信息通信战略,包括ICT和行业信息通信战略,将其作为国家发展计划并在2010年前完成[2]。

      国际电信联盟在2010年就峰会提出的国家信息社会战略完成了一份报告[3]。这份由ITU与联合国五个区域委员会合作完成的报告显示,全球约84%的国家已经制定了国家信息通信(信息通信技术)战略,另外还有至少7%的国家正在制订这项战略。这就意味着,全球九成以上的经济体已经完成或正在制订国家级的ICT发展战略。

      信息通信技术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已得到全球认可。各国将国家信息化战略视为一种工具,用以激励和振兴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困扰的经济,电子商务的作用尤为明显,因为它对拥有众多中小企业的经济体具有很大的经济潜力,信息通信技术一旦为这些经济体的商业部门所采用,就会产生积极的经济影响。

      2008年以后,各国纷纷出台新的信息社会战略。从出台的时机,我们看到,像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意大利这样一些重要国家,都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以后,才出台或更新国家级ICT战略,从而掀起了全球新一轮ICT发展热潮。抓住以宽带为代表的新一代ICT制高点,刺激经济复苏,成为各国应对危机、治国理政的普遍潮流。

      2 各国(地区)信息社会政策综合分析

      2.1 强调应对危机,解决经济问题

      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增加。面对这种严峻的局面,各国政府除采用减税、财政援助等财政、金融措施之外,ICT也被作为解决金融危机的重要工具。

      “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进行的研究显示,ICT投资在创造就业机会方面的效果要好于扩充道路、桥梁建设等措施,ICT投资除直接提供就业机会外,还能创造间接型就业、诱导型就业以及网络效果附加型就业。2009年美国国会通过的7870亿美元《美国振兴与再投资法案》,与ICT相关建设的经费共有372亿美元(包括72亿美元建设宽带及无线网络基础建设、190亿美元投资健康信息科技以及110亿美元投资智能型电网),约占整体法案经费的4.7%,而占联邦相关建设计划经费的比例更高达10.5%[4]。

      日本总务省指出,ICT产业约可带动日本40%GDP的经济成长,应将ICT产业视为提升日本经济成长的强力手段。为协助日本摆脱经济窘境,日本总务省2010年的“ICT New Deal”,共投入3万亿日元,希望通过ICT投资的增加,在3年内创造出数万亿规模的ICT相关市场,并以2015年创造出约100万亿日元的市场新需求作为中期目标[5]。

      2.2 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高速宽带被认为是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促进宽带的普及和使用成为各国信息化政策的重点。各国政府的措施包括拓宽宽带网络的覆盖范围,对现有的网络进行升级,采取措施推动宽带的应用普及。进一步的措施则包括鼓励私营企业在宽带领域进行投资,审视法律和制度框架能否适应宽带网络的发展要求。但是在技术、资金、连接速度和实施时间表、移动和固定网络发展的优先等级等方面各国存在很大差异。

      以下是部分国家的宽带政策目标:欧盟国家确保到2020年,所有欧洲民众都能以至少30M的速度接入宽带网络,50%以上的家庭能够至少以100M的速度使用互联网连接;德国到2014年末,高速宽带连接要覆盖75%的德国家庭,速度达到至少50M,此后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使高速宽带覆盖全国;丹麦设定的宽带目标是到2020年确保所有人以至少100M的速度接入宽带网络,该国的战略是为私营部门投资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芬兰确保到2015年末,所有的永久性居民、永久性商业办公室和公共办公场所在2公里范围内都部署有光纤、电缆网络或其他能提供100M连接速度的类似网络。

      IPv6的部署也是许多国家ICT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多数OECD国家都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来提高公众对IPv6的认识,同时在政府网络内部协调部署新版协议的工作,加强IPv6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2.3 发展环境和绿色ICT

      ICT是实现所有行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这种影响通过两个途径实现,即更加环保、更加智能化的ICT技术(ICT的直接环境影响力)和利用ICT来改善整个经济社会系统的环保性能(动力性和系统影响力)。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绿色研发活动和可再生能源与环保技术,并将其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供应方战略。绿色ICT是指主要针对区域节能建筑、智能电网、面向水资源管理和智能化可持续发展城市的ICT技术[6]。

      2.4 解决社会问题,方便生活

      这方面的政策涉及电子政务、电子医疗、ICT技能与就业、数字内容、公共部门的信息和内容。

      (1)电子政务。电子政务改革能够采用ICT技术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政务公开、提高公民参与度、增强政府的透明度。各国将移动互联网设备整合到其电子政务战略中,其目的是为公民提供大量的信息和服务,例如法律信息、健康、教育、金融、就业、交通和公共安全。移动政府也在为公民不断拓展现有服务的获取渠道,实现全新服务的设计与交付。一些国家也在研究云计算和社交媒体在改进服务和节约成本方面给电子政务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电子医疗。很多国家将电子医疗作为国家ICT战略的一项优先内容。近年来,随着各种应用程序的广泛应用,电子医疗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许多政府在考虑用新的方式来实施电子医疗,以实现更优质、更安全的医疗服务,同时更具有适应性,降低成本。

      (3)ICT技能与就业。与ICT有关的技能对新的就业机会非常重要,但是,有关的技能在OECD国家却非常缺乏,更不用说在发展中国家。培养ICT技能和促进就业是许多政府在短期和中长期的政策重点,各国政府已经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与ICT相关的就业和技能培养,解决失业问题,其中有些措施与绿色ICT有关[7]。这方面的政策目标是:促进ICT教育和培训,增加劳务市场信息量和信息流通,促进ICT技能的国际采购。2011年,美国商务部开设了数字技能网站,该网站可供图书管理员、教育工作者和其他数字文化类职业人员分享内容和工作经验,以帮助美国民众寻找和获得雇主所要求的ICT技能;在欧盟,《欧洲数字化议程》制定了大量措施推动发展ICT技能。

      (4)数字内容。数字内容开发政策主要着眼于激励教育、新闻、媒体、娱乐和交互式软件开发等领域提供数字内容[8],这些政策有可能成为更大规模的电子包容政策。数字内容开发规划的实例包括:澳大利亚用于开发教育类数字内容的“在线课程支持”计划;加拿大设立了若干基金,如媒体基金、交互内容基金、期刊与书籍基金,推动各领域数字内容与交互内容的创作;美国国会于2011年启动“数字承诺”国家中心,推进教学技术改革。

      (5)公共部门的信息和内容。是由公共机构产生和收集的信息,包括地图、法律资料、气象资料、交通数据、金融数据、经济运行数据等。这些原始数据可以被再次利用或者整合到日常使用的全新产品和服务中去,如汽车导航系统、天气预报、金融和保险服务等。

      2.5 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

      各个国家的ICT研发重点在于建设新一代ICT基础设施、研发智能ICT、发展绿色ICT。

      建设新一代ICT基础设施。如日本正在对下一代云计算网络进行投资,重点关注新一代光纤网络;荷兰的基础设施信息化项目涉及研究网络、超级计算、数据存储和科研信息化解决方案[9]。

      研发智能ICT。德国启动了面向语义网应用和服务互联网领域研发的“提修斯”计划;美国网络与信息技术研发计划从事高端计算研究;加拿大启动采用数据分析的机器学习项目;葡萄牙的国家电网计划旨在促进电网运算的研发,美国、瑞典也都开始了智能电网行动。一些国家启动了国家级的智能交通计划,如奥地利的“智能交通系统和服务”[10]。

      发展绿色ICT。日本、韩国、英国、欧盟等各国政府纷纷提出利用绿色ICT的国家政策。日本规划出适合ICT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Green IT手册,推动ICT节能减碳,该手册归纳出ICT产品从制造到回收再利用的生命周期中,影响环境负荷的9大关键因素,并明确规范出Green IT评估准则。欧盟提出到2020年节省主要能源20%的消费、减少温室气体20%的排放及提升再生能源20%的使用等目标,其路径是先通过改善ICT本身的能源效率,再以ICT来改善其他系统的使用效率;制定通用的量化基础,鼓励会员国驱动创新及展示ICT对能源效率的贡献,且再次强调公私部门共同合作,让ICT的贡献能够最大化[11]。

      3 信息社会政策对新一代信息化测度的影响

      3.1 信息社会建设需要测度体系

      信息社会进程和政策目标产生对信息社会进行测度的需要,这种需要来自多个层面,包括国际组织、国家的政策制定者、企业以及个人,他们从不同的角度需要对信息社会进行测度的数据。

      首先是信息社会的进展和现状。因为信息社会已经不再是未来学家的描述,而是成为活生生的现实,因此人们需要了解它,尤其是ICT部门需要了解ICT的扩散和影响的程度。

      其次是对政策制定者而言,了解本地区和本国与其他地区和国家在ICT发展和应用水平上的差距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对于信息社会中新形式的贫富不均,即信息技能的掌握与否,能否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由此而形成的不同人群的差异,也需要数量的测度。

      参考指标或信息社会的测度本身是信息社会世界峰会关注的重要方面,峰会呼吁各国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政策制定信息社会的具体指标,衡量和评价实现信息社会整体目标方面取得的进展。根据达成的国际共识,包括联合国《千年宣言》所确定的目标,峰会提出了10个全球性参考指标[12]。所以,峰会以后对新的信息社会测度指标的研究非常活跃。有代表性的信息化测度可以分为三类。

      (1)延续前一阶段的测度,但是为适应新的信息技术和政策发展的需要,对测度指标体系不断进行修改。例如,英国经济学人集团下属的EIU(经济学情报单位)e-Readiness报告[13]在2010年针对“连接度与技术基础建设”和“社会与文化环境”两大模块下的细项指标进行调整。世界经济论坛的测度体系WEF/Networked Readiness Index(NRI)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进行了调整,2014年的最新报告覆盖了148个国家,指标调整为54个;测度框架方面,在原来的三大测度模块的基础上,增加了第四个模块——影响模块[14]。

      (2)由国际组织进行测度。这一类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OECD和欧盟所进行的测度,因为都是发达国家,所以在测度理论方面较为领先,同时由于数据收集的基础好,在指标设置方面可以设置一些新的指标,代表性的测度体系是欧盟的DESI[15];另一种是以伙伴关系为代表的测度,其着眼点是国际范围的测度结果的可比性,所以更注重发展中国家在数据和测度方面的已有基础,所以在理论和测度实践方面并不一定代表最先进的成果,如国际电联发布的《信息社会测度报告》[16]可以归为此类。

      (3)进行新的测度探索。如美国商务部从1998年到2003年连续出版了5部《数字经济测度报告》,在解决了数字经济的测度问题,主要是IT的生产率悖论以后,没有继续进行该项测度,而是将注意力放到了对宽带的测度上。2004年以后,连续进行了多次关于宽带的测度,例如2013年的报告名为《探索数字国家:美国浮现的联机经验》[17]。

      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测度方面,有意识地进行系统化的测度的努力是由思科做的,并且其测度的结果被包括联合国在内的诸多权威组织所引用。目前已经公开发布的有:思科全球云指数(GCI)、思科VNI(视觉网络指数)、万联网价值指数[18]。

      3.2 政策造成测度重点的变化

      信息社会世界峰会日内瓦《行动计划》第28条要求:应通过可比的统计指标和研究结果,制定现实的国际业绩评估方法和基本标准(定性和定量)体制,以跟踪本《行动计划》目的、目标和指标的实现情况,同时要考虑不同国家的国情[19]。这一要求实际上涉及两种不同的目标:一是满足国际比较的需要,二是满足本国的信息社会政策的测度需要。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处在信息社会发展的不同水平,其信息社会政策的着重点不同,所以在测度方面也存在着差异,而且即使同为发达国家或者是发展中国家,每个国家所面临的问题和希望利用ICT来解决的问题也不尽相同,所以配合政策的测度指标和体系也不相同。例如,日本泛在信息社会战略的目标在于提高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ICT全面改善国民生活。在2011~2015年中长期信息化政策i-Japan2015中强调要突破应用挑战,需要发展容易使用的信息技术,确保安心、安全的使用[20]。美国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战略目标是保持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上的世界领先地位。为此,美国于2010年制定了目标宏大的《国家宽带计划》[21]。在美国国家通信委员会的2009~2014发展战略[22]中,宽带列在六项战略目标中的第一位。显然,美国已经将宽带互联网作为新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来看待。这一新趋势反映在测度方面也很明显:在世纪之交连续进行信息经济及电子商务的测度以后,美国商务部从2004年开始将信息社会测度的重心转向测度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2004年的测度报告名为《进入宽带时代》,2010年测度报告的测度内容是美国家庭宽带的使用情况[23]。国家宽带计划建议设置以下指标来测度美国的宽带普及和应用情况:宽带的接入、速度、价格、应用等。欧盟在2011~2015的信息社会测度概念和框架文件中提出了应该注意的四个新方向:ICT和可持续发展测度、泛在信息社会的接入(测度宽带和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云计算的测度、下一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网络信任与安全的测度[24]。

      台湾行政院研考会2010年发表的《2020:台湾十年发展大未来》研究显示,未来10年台湾在社会、政治、经济以及安全四个方向的重要发展议题有迈向高龄化社会,数位落差现象,制造业转型为服务业,节能减碳趋势,跨领域整合与人才培育,自然灾害之应对与预防,这些领域自然也是台湾ICT政策监测的重点[25]。

      3.3 政策会使测度体系出现调整、测度范围扩大

      信息社会建设的政策目标会随着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国家经济和社会状况的发展,国际竞争出现的新情况而调整,在政策目标调整的过程中,对测度指标和测度体系会产生新的认识。这样,测度的对象、方法、范围,指标的定义、深度、广度都会产生变化。

      就指标的深度而言,例如,政策的关注最开始是关注能否联通,即是否有上网的条件,但是在网络的渗透率提高以后,人们很快发现同样是联网,还存在连接的质量问题,需要考虑连接的速度,这就需要有新的测度指标来进行测度。就指标的广度而言,它和ICT应用的范围密切相关,应用到商业领域,产生电子商务的测度需求;运用到公共管理领域和政府领域,产生电子政务的测度需求;运用到医疗、教育领域,同样在这些领域产生ICT的相关测度需求。所以,随着ICT政策范围的不断扩大,对ICT测度的深度和广度的要求也必然随之扩大。

      在新一代信息化测度中,测量的范围得到拓展。除了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带来对信息技术的测度需求,例如对云计算、大数据、软件、宽带生态系统等的测度,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渗透越来越广泛,也带来了新的测度问题。所以2005年以后,信息化测度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以伙伴关系的核心指标为例,在2005年发布的核心指标第一版除了对ICT基础设施的测度,使用指标包括了家庭和企业的ICT情况,到第二版,在大的板块上增加了教育ICT指标,第三版增加了政府ICT指标,目前正在做的工作是研制环境ICT的指标。此外,欧洲和OECD的ICT指标还包括:对ICT技能和职业的测量,对健康ICT的测量,对媒体和内容的测量等。当然,由于数据可得性和统计能力的局限,测度范围的扩大是渐进的,很多是作为个案进行研究,有一定的探索性,主要的工作是在发达国家或由国际组织来进行的,还没有成为国际标准,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推开。

      3.4 测度体系进行演进,不断深入

      信息社会是一个不断演进的概念,各国将根据各自发展阶段的不同,逐步调整措施和计划。

      其演进表现出规律性,政策在全球范围内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从到目前为止的信息社会政策发展来看,表现为:首先是各国重视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所以这一阶段测度的重点也是信息基础设施,接下来是重视对信息设施的利用,政策的重点移向各个领域使用推广。第三个阶段是随着新的信息技术的发展,要进行信息基础设施的升级,建设新一代的信息基础设施,再在此基础上深化信息社会的建设。

      在政策和测度上我们也看到共同的发展阶段性。这种发展的阶段性和测度理论所描述的三阶段颇为吻合:在测度E化阶段,测度的重点是信息化准备和信息基础设施的状况;在测度Ⅰ化阶段,测度的重点放在信息化在各个领域的扩散和使用,即三阶段中的密度阶段;在测度U化阶段,由于信息技术广泛使用和扩散,测度就过渡到主要对信息技术的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的测度。

      对ICT影响的测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和信息化测度的S曲线模型所描述的发展阶段是吻合的,影响测度的关注点由早先的经济影响逐渐发展到社会影响,然后是环境影响。早期关于测度影响的工作重点是ICT部门对经济的贡献,包括宏观经济领域、微观经济领域、行业研究以及企业层面的研究。OECD在2001年的“增长项目”中得出结论“ICT部门的生产率可以提高经济的整体生产率,成功的经济体更利于ICT的迅速扩散,尤其是在服务行业。”之后Pilat(2004)也对OECD这方面的工作进行总结[21],提出“ICT是充满活力的投资领域”。企业层面的研究表明,使用ICT对企业绩效和生产力产生积极影响,但这些积极影响的发生,主要或者只伴随着其他变化和投资(例如技术的提高和组织架构上的变化)[22]。公司层面的证据还表明,ICT影响还与不同的企业、企业的规模、成立年龄以及各项活动有关[23]。尽管测度ICT对社会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受关注,但“ICT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人们为什么越来越多地使用ICT产品”这样的调查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OECD陆续做了关于ICT影响家庭支出、时间使用、健康甚至是犯罪方面的研究。

      随着国际社会面临越来越多的环境和能源挑战,对ICT影响测度的注意力已经开始转向了ICT与环境间的正面与负面影响。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所(IISD)在2008年声称政策制定者低估了ICT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许多国际组织已经参与到衡量该关系的工作中,尤其是关注ICT活动更容易产生环境影响的行业,如能源的开发与使用。

标签:;  ;  ;  ;  ;  ;  ;  ;  ;  ;  ;  ;  ;  ;  ;  ;  ;  

信息社会政策对各国新一代信息化测度的影响_信息社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