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中学开设青少年成长指导课程的构想_青少年教育论文

关于在中学开设青少年成长指导课程的构想_青少年教育论文

关于中学开设青少年成长指导课的构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青少年论文,中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学生处于个体发展的青春期。进入青春期后,学生将出现生理、心理和感情上的变化,这一系列的变化正是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表现。在现代社会,青春期这一年龄段发生的青少年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的热点和难点。我国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青少年问题更显得尤为突出。目前我国的青少年成长辅导系统与网络还没有形成,在这种情况下,中学开设具有综合系统性的青少年成长指导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开设青少年成长指导课的任务主要是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文化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多学科关于青少年研究的成果,整合形成有关青少年成长必需的基本知识,以此为依据开展多种有效的活动,指导青少年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并培养青少年“学会成长”的能力与技能,以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一、开设青少年成长指导课是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社会化的要求

社会化的任务在青少年期显得尤为重要与突出,这是青少年期重要的年龄特征。有研究表明,青少年面临的现实是下一步将长大成人,社会也要求他们开始为自己面临的新任务作准备。他们一方面接受父母或成人的指导,另一方面又开始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试图弄清楚自己是什么人,是从哪里来的,将要成长为什么人,还试图把自己和新获得的见识与社会相结合。(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室.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人的发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485.)在这一年龄阶段,“如何成长”成为青少年关切的最主要问题:一方面,青少年会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去尝试探索这一问题的答案;另一方面,处于成长困惑之中的青少年更需要来自成人的有效指导。

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社会化的难度明显增长。青少年社会化的终级目标是要实现“我是什么样的人”这一理想。一般来讲,社会发展变化的速度愈趋于稳定愈有利于青少年建立自己成长的目标。反之,目标选定的难度会随着社会变化的速度呈正相关增长。目前,我国社会处于改革开放的转型时期,一方面外来的影响特别是西方社会的影响如潮涌一般一波又一波地冲击着社会传统的固有根基;另一方面,社会在由传统走向现代化过程中自身发展变化的速度也不断加快。另外,技术的高新化,使青少年信息的来源与获取量大增,电脑使虚幻现实成为可能,时空的界限在很大程度上被突破,从而使社会呈现明显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在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下,价值观、生活方式、行为模式等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青少年在社会化进程中应选择什么样的价值观作为自己的主导性价值观,应该将自己定位为什么样的人。这些问题不仅需要理智的参与,更需要具有应对社会复杂性与矛盾性的选择能力与鉴别能力。青少年成长指导课的重点就是要培养青少年的选择力与鉴别力,使他们能在成人指导下逐步自主地解决成长中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同时,这也是新时期进行青少年德育改革的需要。长期以来,学校德育重知识与教条,重灌输与说教,重一般与共性,失去了对青少年成长应有的指导作用,甚至引发了青少年严重的德育恐惧症、厌恶症、逃避症。有研究表明,当代学校德育应注重学生道德认知力的发展,使学生能超越知识的局限,把握更广泛更广阔的情境;成功的学校德育内容应坚持实现三者一体,即一是使人的发展的知识、民族的价值观、人类普遍的价值观相结合,二是使反映个体心理健康、道德品质、政治观点和思想认识的四个方面的内容的结合,三是反映基本知识学习、技能技巧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学习、认知能力发展的有机结合。(注:冯增俊.当代西方教育道德教育.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472-473.)而青少年成长指导课则注重青少年成长中的问题与困难,采取自主的、有效的引导性措施,使青少年在逐渐加强的自我意识的推动下成为具有社会适应力的人,与当代学校德育发展趋势是相一致的。青少年成长指导课的开设对促进德育工作更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青少年成长的需要有一定的作用。

二、青少年成长指导课应该是与青少年成长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的有机整合

目前,与青少年成长指导相关的工作在中学相当薄弱,与其重要性远远不相称。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青少年成长指导的零散性。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文化学、伦理学、法律等关于青少年成长有不少的研究成果或者这样那样的规定性,但这些成果或规定性没有整合形成系统,而是各自从自身学科出发去表述学科的规定性,从而使有关青少年成长必备的知识要求越来越多,所学的课程也越来越多,青少年的课业负担也越来越重。二是青少年成长指导中重知识传授与灌输,忽视能力培养与实践活动的指导,使社会规范和主流价值观难以内化。三是青少年成长指导的网络与系统没有形成,心理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社会化指导、职业指导等内容没有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使青少年缺乏相应的“成长关怀”,难以获得来自成人的成长认同与成长支持。

青少年成长指导课应该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互为统一与互为支持。既要注重让青少年了解相关的成长知识,对自身的成长历程有一个基本的科学的理解,又更要注重培养青少年掌握如何成长的技能,使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地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生存,获得处理与解决自身事务与问题的能力。结合青少年成长的实际和我国教育面临的现状,青少年成长指导的内容主要应包括生理发育指导、学习方法指导、社会适应指导、自我意识发展指导、健康发展指导五个主要部分。

(一)生理发育指导

青春期处于个体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随着生理发育任务的完成,个体成为生理意义上的成人。因此,在这一阶段,青少年对生理发育的标准、速度、体形(甚至是体形引发的身体魅力)均十分关注与敏感。生理发育指导的目标是使青少年知道正常发育的含义以及如何获得与促进正常发育。它包括了营养指导、性发育指导、生理卫生习惯指导和体育运动指导等方面。重点是两个方面的指导,一是减缓生理快速发展对心理产生的冲击力甚至是恐慌,教育青少年正确认识生理发育的过程,坦然面对发育过程中的变化,特别要加强对早熟或晚熟、面部皮肤异常以及体形异常者的心理辅导。二是使青少年对性有正确的认识,既要打破传统的性禁忌和性神秘,又要使青少年认识性道德的意义与价值,严禁照搬西方具有强烈直观性的性教育模式。

(二)学习指导

个体进入青春期后,认知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个体能对未出现在周围的事物进行抽象思维,能认知抽象思维之间的关系,能认识到目前活动对未来的影响,能觉察是什么、能够做、怎样做的关系。(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室.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人的发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484.)认知的变化必然引发学习方式、内容、手段的变化。同时,青春期是个体学习的黄金时间,学习是这一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是成长最直接的体现。学习指导包括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学习习惯的指导。

(三)社会适应指导

“我将成为什么样的人”是青少年始终思考的问题,青少年总在社会中寻找自己的偶像或行为模式,通过这些形式莱适应社会的变化。社会适应指导重点要培养青少年的鉴别力、选择力和实践力,使青少年能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来选择适合自己理想的行为方式。社会适应指导主要包括公民素质养成指导,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指导,人际关系指导,社会选择能力指导。在社会多元化发展趋势下,社会选择能力指导尤为重要。同时,也要注重人际关系中如何调整与处理与成人之间的“代沟”方面的指导。

(四)自我意识发展指导

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趋于成熟的时期,在这一阶段个体初步解决了“我是谁”的问题,能认识到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发展指导主要包括自我观察指导、自我评价指导、自我体验指导、自我监督指导,其中最核心的是自我评价指导。在自我意识发展指导中要特别注意反对“知识灌输”的做法,要多引导个体去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把成长指导转化为青少年的自我教育。

(五)健康指导

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深化了健康的概念,主张品德健康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一样是个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成长指导的目的是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作为现代人要特别注重心理健康与品德健康,三种健康是相互联系的。健康指导主要包括生理健康指导、心理健康指导、品德健康指导。

三、以“学会成长”为基本原则开设青少年成长指导课

学会成长既是开设青少年成长指导课的目的,又是开设青少年成长指导课必须遵循的最基本原则。学会成长是在充分发挥青少年自身成长的主体意识的基础之上,通过各类有效的指导使青少年掌握或形成与成长相关的知识、方法、技能、能力,并使青少年较自觉地主动地调节自己的成长目标,从而使个人的潜能水平与社会的期望目标达到和谐的统一。有研究认为,学会成长既反映了我国教育中以如何做人为核心的传统教育价值观,又体现了当代教育发展中注重人的主体性、潜能、自我意识的发展潮流。(注:范中杰.学会成长:青少年教育的新价值观[J].现代教育论丛.1995,4.)

在“学会成长”这一基本原则的要求下,开设青少年成长指导课应注意体现以下五个方面的要求。

(一)强调以指导为主

青少年成长指导课要注意避免传统教育中注重知识与讲授的传统,通过多种渠道发挥青少年成长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在课程内容的选择、编排、体例等方面都要体现以青少年为主的特点,从青少年的特点与他们面临的社会需求去组织教材。强调指导实际上就是强调以青少年为主。

(二)强调以实践为主

青少年成长指导课要通过引导青少年参与社会实践来使他们认识社会并获得处理问题的能力与技巧。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增长见识与培养能力。强调实践为主就是强调课程的现实性,要求教材具有动态性,不断吸纳社会发展变化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新观念、新方式、新思维。因为青少年这一年龄阶段,是个体发展过程中对社会发展变化反应最敏感的阶段,对社会的一切新变化的反应比任何社会群体都快,为此,强调以实践为主的现实性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强调实践的作用就应鼓励青少年的尝试行为。与成人相比青少年的行为具有很强的尝试性,应该允许青少年在一定范围内有失误,拥有一个宽松的具有心理自由的环境,这是青少年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不允许青少年有失误,就意味着限制青少年的自由,压抑青少年对社会与人生探索的热情。

(三)强调方法的重要性

青少年成长指导课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一些处理成长中的问题与事务的方法,使他们能够脱离成人的影响,自己处理问题与事务。从某种意义上讲,青少年成长指导就是关于青少年成长指导的方法论课程,主要是培养青少年具有解决成长过程中带有普遍意义的事物与问题的意识、知识、能力和技巧,从而把成长过程变成青少年自主的过程。但在实现这一转变之前,由于青少年知识、经验、理智方面的欠缺,成人在引导青少年成长中的作用是必要的。在方法中特别要注重培养青少年的选择能力,在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下,人生的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要解决如何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成长道路,完成自我的同一化这一问题,特别需要青少年具有选择能力。在组织教材时,要多选用一些具有可选择性的内容,鼓励青少年去选择,对于问题的答案也尽可能从多角度去思考。惟一的答案作为解决问题的方式特别是解决社会性问题的方式是不利于青少年开拓生存与发展的社会空间的。

(四)强调案例与问题教学

青少年成长指导课不可能是指导青少年如何步入社会的百科全书。青少年成长指导课应选择既能体现社会发展对个体的一般要求,又能反映青少年成长的一般规律与特点的活动作为教学案例。教学案例应该是带有辐射性的,以某一方面的特征与要求为中心,同时广泛涉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采用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方式,提高教学的效益。同时,教学案例应该是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增强可信度与可接受度。在案例教学中,应特别注重问题教学,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会不断修正自己的成长目标,使之与社会或群体的要求相一致,这一修正过程涉及问题的预防、诊断和矫正。问题教学选用青少年成长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作为青少年成长中的示范,使青少年尽可能避免或遇到类似问题时能迅速解决,当然在问题教学过程中应力戒说教。

(五)科学的青少年观是开设青少年成长指导课的基础

如何认识与看待青少年,直接影响到青少年成长指导课的建构问题。传统的青少年观基本上是青少年幼稚论与青少年成人论相反相成的。一方面认为青少年是儿童,看不到成长的力量,没有产生对青少年的成长认同;另一方面又认为青少年是成人,对他们的行为要求过高,标准近乎完美。认识到青少年成长的积极意义是现代青少年观的核心。从青少年自身的视点出发构建青少年成长指导课才能真正使之对青少年成长起到指导作用。

解决青少年问题任重而道远。目前在青少年发展咨询、辅导、训练的师资和机构都不健全的情况下,开设青少年成长指导课的设想虽然是初步的,但却是一个有益尝试。学校的教育工作只有不断地满足受教育者成长的需要,才能是一种有需求的教育,也才能成为有效的教育。

标签:;  ;  ;  ;  

关于在中学开设青少年成长指导课程的构想_青少年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