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论文_陈卓

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 300000

摘要:我国进入全面工程建设以来,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大型建设和高层建筑工程,这使土地的可利用空间逐渐缩小。因此,许多大型建筑将有地下室、快速开发空间等地下基础设施。经过几年的工程实践应用,相关设计和施工人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还产生了大量的新技术、新机械和新发明。然而,目前的城市空间规划距离近一些基坑的边缘距离仅十几米或几米,传统的地下建筑技术无法满足建筑的需要,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深基坑支护技术,为大型或高层建筑带来安全防护。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施工;深基坑支护

1.施工技术概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住房需求加大,城市空间日益紧张,在建筑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空间,高层建筑成为城市发展的趋势。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的稳定与安全,并且对地下空间进行充分利用,深基坑支护技术应运而生,并成为常用的施工技术。目前,深基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是最常用的技术。这项技术不仅能够保证地下空间施工的质量,同时也能够保证地上建筑的质量和水平,特别是一些高层建筑,其稳定性和安全性也得到更好的保证,实现建筑物的“上天入地”,解决城市化的发展带来的住房问题。

2.工程概况

某工程建筑物±0.0m标高相当于绝对标高37.0m,现场场地整平标高约为36.2m,基坑埋深多为14.8~15.5m,局部地下车库坡道位置暂按10.2~14.5m考虑。根据现场情况,基坑东侧紧临中学教学楼和地下车库入口,南侧紧临地下车库入口,西侧和北侧紧邻市政道路,周边均不具足够放坡条件,故需进行有支护土方开挖。考虑到基坑西侧、北侧和东侧为现状道路和中学教学楼,因此采取单排桩,桩锚支护结构。

3.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探讨

3.1土钉墙施工技术

土钉墙是由上而下边开挖边分段施工的,分层开挖、分层稳定、坡脚预加固。按照设计的分层开挖深度和坡度开挖,分层开挖深度应在每道土钉孔口标高下0.5m处,不得超挖,开挖过程中,挖掘机不得碰撞土钉墙面板。在上层作业面的土钉及喷混凝土面层未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前,不得进行下一层土方的开挖。应根据土质的不同情况,边坡预留50~100㎜厚的土体,由修坡人员用铲修整坡面,为确保喷射砼面层的平整,挂小线测量边坡坡度,以保证坡脚不侵结构。注浆采用注浆泵,注浆时,将导管缓慢均匀拔出,但出浆口应始终处于孔中浆体表面之下,保证孔中气体能全部排出,在孔口部位设置止浆塞,根据需要补浆,保证土钉锚固体质量。这样才可以保证土钉墙支护的施工质量,从而保障整体的地下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3.2排桩支护技术

通常由支护桩、支撑及防渗帷幕等组成。排桩可根据工程情况设计为悬臂式支护、拉锚式支护、内支撑式支护和锚杆式支护。较为广泛采取的是插入钢筋笼的钻孔灌注桩作为护坡桩的施工形式,此方法能极大提高桩体抗剪性,抵抗主动土压力。为了保障疏排的布置形式,发挥其支护效果,还需要控制桩列之间的净距离,保证合理的间距。另外,在桩列式灌注桩中,为了保证排桩支护具有良好的结构刚度及整体性和稳定性,需要避免地下水夹带着土体颗粒渗入到基坑中,以及控制好桩顶冠梁的浇筑质量。

3.3土层锚杆施工技术

土层锚杆施工技术,可以有效保持结构的稳定,控制建筑物的变形量,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所需钻孔孔径小,施工简单,可以代替钢材横撑作侧壁支护,节省了大量的钢材和劳力,加快深基坑支护的施工进度。在进行土层锚杆施工前,施工人员应科学合理的测量施工的主体,确定好钻孔位置和深度,要随时注意调整好锚孔位置(上下左右及角度),防止高低参差不齐和相互交错,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偏差,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灌浆宜采用封闭式压力灌浆和二次压力灌浆,可有效提高锚杆抗拔力,注浆前用水引路、润湿,检查输浆管道;注浆后及时用水清洗搅浆、压浆设备及灌浆管等,在灌浆体硬化之前,不能承受外力或由外力引起的锚杆移动。这样可以有效保障支护主体的稳定性、抗压性、排水性,确保深基坑支护施工质量,保证建筑工程地下施工质量。

4.监测数据分析

为及时了解基坑变形动态,需在基坑周边布设位移监测点及监测基准点。为了监测桩身的整体水平位移在Z1~Z5的每根桩身上布置20个监测点。在桩顶冠梁上设位移监测点29个(JC1~JC29)。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布置在基坑周边的中部、阳角处及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水平间距为20~50m,且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少于1个,本工程共布设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7个(CX1~CX7)。锚杆的内力监测点,布置在基坑每边中部、阳角处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区段。每层锚杆的内力监测点数量应为该层锚杆总数的1%~3%,并不应少于3根,且各层监测点位置在竖向上保持一致。本工程共布设锚杆内力监测点共13个(ZL1~ZL13)。在边坡变形影响范围以外的观测线交点处,布设监测基准点,共布设监测基准点10个(JZ1~JZ10)。提取监测点Z1从2015.9.12~2015.11.12的监测数据并绘制曲线图如图1所示:

随着时间的增加,桩身的水平位移在逐渐增大。在2015.11.12桩顶出现最大水平位移7.42mm。桩身的变形较大,在2015.11.2和2015.11.12测得数据变化较大,其原因是由于赶工期,土方超挖导致。但是桩顶的水平位移仍然控制在H×3‰mm以内,所有桩身是安全的。

通过的综合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1)在采用桩锚支护结构时,桩顶的水平位移较大。超挖会直接导致桩身水平位移的增加;(2)通过监测数据曲线分析研究可知,虽然桩身变形较大,但是支护结构的变形值都满足有关规范要求;(3)桩的沉降有少许极值点,是由于基坑施工导致;(4)每层锚杆的内力较稳定,但是锚杆施工时会对上下层锚杆有影响。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业也发展得越来越快,在建筑技术上也有了许多的突破。基坑在工程发展的过程中是非常的重要的,直接影响整个工程项目是否能持续稳定地发展。在深基坑支护的发展中,因为支护的重要性,关系着工程能否顺利的发展,关系着现场施工作业的操作人员能否顺利地展开工作,所以,基坑的支护技术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保证工程施工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邹洋.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5,14:99+104.

[2]马玉海.建筑基础工程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J].建筑安全,2015,06:13-15.

[3]秦知华.论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J].门窗,2015,08:96.

[4]谭永虎.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四川水泥,2015,10:274.

论文作者:陈卓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9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论文_陈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