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集团化控制的经验_海尔论文

海尔集团化控制的经验_海尔论文

集团化管控的海尔经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海尔论文,经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企业不断发展,海尔的管理与控制伴随着其组织结构的调整和演进,到今天为止总共经历了四个阶段,其中第四个阶段正在运行。

第一个阶段,从张瑞敏接手海尔开始,即1985—1994年,这个时期的整个组织结构是直线职能制结构。直线职能制是一种传统的集权式的结构,适用于中小规模企业发展的组织结构。

其优点为:1、按职能划分部门,能够使员工的职责明确;2、在行政上强调指挥的统一化,实现在整个企业范围内调配各种资源;3、便于决策者的管理指示迅速的传达,提高了管理效率。实际上严格地说,这种模式是最有效率的管理模式,可以在管理上一目了然。海尔的销售额从1984年的348万到1988年的2.6亿元,再到1992年的10.48亿元,这是与实施直线职能型的组织结构密切相关的。

但直线职能制的缺点也很明显,主要表现在:1、部门领导只重视维护本部门的利益,不关心企业的共同目标。2、高层领导者忙于协调各部门间的关系等繁杂事务的处理,无暇深入研究和妥善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重大的战略性问题。

第二个阶段,随着海尔的销售额突破10个亿,这个时候需要进行事业部制的改革。海尔集团从1994年到1997年期间实行的是事业部制,上面是集团总裁,第一层级是集团的投资决策中心,再一个层级是利润中心(事业部),再下面就是成本中心,各种各样的制造公司、制造厂都在成本中心下面。

海尔实行事业部制以后,集团主要是一个资本运营和战略决策中心,各事业部即利润中心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成系统,事业部下面的企业是成本中心。海尔集团采用事业部制以后,整个企业的活力明显增强,下面的事业部决策权明显地扩张起来,这个时期销售额增长非常快,企业扩张也非常快。

第三个阶段是从1997年开始的事业本部制改革。当时的组织机构从集团角度来看是分权的,扁平型的,但对于各事业部而言,仍是集权式组织机构即直线职能型,这就暴露出诸多问题。以冰箱事业部为例:

冰箱事业部是海尔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主体是冰箱,下面的成本中心有餐饮、小家电、冰箱分部,冰箱是主营业务。冰箱事业部部长同时担任着三个小成本中心的业务,当时冰箱事业部部长是非常累的。在这个基础上,海尔就想搞事业本部制。1997年开始海尔对组织机构进行了新的调整,集团下面是本部一级利润中心,本部下面是事业部二级利润中心,事业部下面工厂叫成本中心,(本部制)集团变成了投资决策中心。在本部制的基础上,海尔集团成立了两级利润中心,一级成本中心。

海尔本部制突出两个特点:1、纵向派出制:财务管理人员都是由本部往下派的,无论是事业部、制造工厂,财务人员都是由上往下派下来的,是对整个集团负责。2、横向派出制:当一个小的产业还没有做起来的时候,比如小家电,这时候的管理经营公司都不是很强,冰箱事业部就会派一个强的带着你,等你发展起来再让你自己独立经营。

这是本部制在海尔身上体现的两个特点。实行本部制以后海尔的销售收入有了大的提高,产品的多元化不断发展。

本部制的优点在于:1、本部由“集权”的直线职能型转变为“相对分权”的扁平型,相对缩小了高层管理者的管理幅度。2、形成两级利润中心,职能部门职责更清晰。3、营销部成为独立的法人,直接收购冰箱、电工本部的产品并接受本部的管理,使得企业更加贴近市场,信息沟通更加顺畅,企业反应突变力更强。

第四个阶段就是海尔现在仍然在进行的组织业务结构调整阶段,海尔称之为业务流程再造。流程再造之前海尔有19个事业部,海尔发现让他们成为利润中心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但是慢慢会产生竞争,自己产生混乱。大家知道海尔有一个很好的管理模式,这个管理模式简单地说就是要让每一个员工成为一个螺丝钉,拧在哪个岗位上都可以干好。随着外部市场变化,仅仅这一点是不够的,员工除了要成为螺丝钉之外,还需要有创新能力,这也是海尔流程再造的一个目的。

海尔的19个事业部下面又有很多职能部门:人事、采购、保卫、销售等等。海尔把这些部门合并,把事业部下面的职能部门基本取消,合并到人力部门,采购、配送、运输通通合到物流部门,所有的销售合并到商流部。海外业务统一合并到海外推进事业总部,海外的销售制造叫海外销售事业总部。而所有事业部的财务人员都是由集团派出的,财务人员直接对集团负责的。

在所有的集团所述的部门里面,所有的部门都是利润中心,要给集团交钱,只有一个部门例外———文化中心,只花钱没有效益。大家肯定要问,人力部门怎么交钱?他到哪里创造收入去?各事业部所有的人力资源管人事的人都要到人力资源部去聘,聘一个人5万块钱。比如说商业部到事业部,我说不聘,到外面招一个2万块钱够了,那不行,这是有规定的,所有的都要到人事部去聘,如果不好可以退换,按照公司规定,他再给你派一个来。

海尔按照业务流程对组织结构进行改造以后,海尔的特点就是每一个本部都是利润中心,包括中心,本部之间都是市场关系,所以在海尔部门与部门之间都是市场关系,包括上下流程,上下公司之间也是市场关系。

按照海尔的业务流程进行再造以后,组织结构进行重组以后,我们看到的组织结构图是网状的组织结构图。海尔希望每一个员工都变成FBO ,这是海尔从通用电器学来的。通用电器的原话是这样的,战略的企业单位。GE 是这么说的,如果不进入集团,每一个事业部都能够变成一个企业,那么事业部目标实现了,集团的目标就能实现。海尔把它变了一个说法,策略事业单位(没有本质的区别)———不仅每个事业部,而且每个人都能力争成为FBO。个人的目标实现就能够使得企业的目标实现,海尔的目标就是想把每一个人做成创新主体。

流程再造到底给企业带来多大好处呢?张瑞敏接受采访的时候说,我如果不流程再造,在2003年的时候就会成为亏损企业。经过流程再造以后,海尔集团利润大幅度提高,2003年销售额为806亿,2004年突破1000亿。就采购一项,以前的采购是事业部采购,这么多人采购的话,寻租就很难控制了。张瑞敏说的客户告状信肯定是受贿没有给订单了,后来他就把所有的采购订单集中起来了,第一年3个亿,第二年5个亿,第三年10个亿。很多寻租行为没有了。另外通过统一的运输、配送,降低了成本。

标签:;  ;  ;  ;  

海尔集团化控制的经验_海尔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