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取消农业税对农村组织的影响_农业税论文

全面取消农业税对农村组织的影响_农业税论文

全面取消农业税对村级组织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村级论文,取消农业税论文,组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取消农业税,是农村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对农村村级组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最近我选择山区、丘陵、平原三个不同类型的地方:武汉市徐古镇琵琶脑村、麻城市夫子河镇土库村、歧亭镇张家洲村,同乡镇村干部调查座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农民得到了实惠

现行农业税制是形成税收内卷化和农村其它杂派的产生的根源。税收内卷化,简单地说是农村其它的各项费用搭着农业税这辆大车,随着农业税一起下达并一起征收的,形成了所谓的“头税轻,二税重,三税四税无底洞”。取消农业税,从根本上为消除农民负担提供了制度保障。村组干部从大量的收粮收款的事务中解放出来,为乡村职能的根本转变创造了条件。

从三个不同类型地理位置的地方看,取消农业税,农民负担分别减轻130元、170元和136元。全省人均减轻146元。

武汉市徐古镇琵琶脑村位于高山区,2004年全部取消了农业税。2001年琵琶脑村收起的各种税费负担6.8万元,其中农业税1.6万元,农业特产税0.69万元,“三提五统”4.51万元。人平税费负担130元,亩平负担323.8元;2004年这个村率先取消农业税,税改后应当缴纳的14560元农业税全免了。不仅如此,全村210亩耕地面积,按每亩补贴21.68元,共计4552.8元,分三次补给了农户。

麻城市夫子河镇位于丘陵。全镇农业人口38895人,二轮承包面积27615亩。税改前各种负担总额662万元,人均负担170元,亩平负担239.7元。2004年农业税降低了3个点负担,取消农业特产税后只有133万元,人平34元,亩平48元。人均减负134元,亩平减负191.7元。此外,2004年良种补贴、粮食直补、退耕还林、两税附加补助、村级转移支付共计216万元,全镇人平获得各种补贴和转移支付人均55元,亩平均78元。农民缴税与补助转移支付相比,人平多得21元。今年全部免征农业税,农民又要比去年人均少交34元,而补贴和转移支付会更多。

麻城歧亭镇是平原地区。2001年各种农村税费负担340万元,农民人均负担136元。

2004年湖北省宣布取消农业税,据统计全省现行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屠宰税、乡统筹、村提留、教育集资6项合计为552165万元,取消农业税费,农民人均负担将减少145.9元。

全国算大账,各种税费负担1200亿元,乡村人口8亿人,人均减少负担150元。

二、村组干部工资基本得到保障

实施农村税费改革以来,湖北省配套改革全面启动。全省精简和清退临时聘用人员、民办教师、代课教师、村组干部共23.5万人,年均可减少支出5亿多元。据调查,在37个村中,2001年共有村民小组402个,村组干部710人,其中平均每村有村干部7.78人,组干部11.4人。2003年37个村共有村民小组198个,比2001年减少204个,减少了50.7%,村组干部421人,其中村干部166人,组干部6.89人,分别比2001年减少42.36%和39.57%。如按改革前村组干部人均工资算账,可减少支出507773元。

据我调查的3个村在改革前村干部分别有8人、10人不等。2004年村均干部只有4人和5人(琵琶脑村、土库村4人、歧亭镇张家洲村5人);改革前,村干部工资从村提留包括公积金、公益金和管理费中解决。全省村级提留,村平46812元,改革后,两税附加村平16276元。政府规定村干部工资年3000元,从财政转移支付中解决,纳入了吃皇粮的范围。村干部的工资基本上得到了保障。

当前村干部的工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认为标准过低。二是由于多种原因,工资难以真正到位。调查表明,3个村2004年财政转移支付均在1万多元,既包括干部工资,还包括其他方面的内容。由于农业税收难以真正收清,尾欠部分只能从转移支付中抵扣,还有其他方面的开支,这样实际上村级干部的工资没有到位。土库村2004年转移支付1.1万元,实际开支2.67万元,缺口1.57万元。歧亭镇有个村转移支付1.1万元,仅8个五保对象就开支了6400元。三是有后顾之忧。歧亭镇张家洲村支书张桂阶,从1973起就在村内任职,当了25年书记。2004年是全市十佳先进支书。现在年纪大了想要退下来,但对村支书退休的待遇不明确。由于工资得不到保障,村干部工资不能得到公平、公正、合理解决,干部思想不稳定,情绪低落,革命意志锐减,他们中多数流露出不想继续担任村组干部想法,愿意外出打工养家糊口。因此,建议政府应当对村支书设立退休制度,按任职年限在经济上给予适当补偿,以稳定人心。

在取消农业税的过渡时期,建议适当提高村干部的工资标准,年报酬以5000元为宜;实行工资直达办法,保证工资落实;实行退休制度。从长远来看,与建立乡村自治制度相适应,村干部工资应当以村民供给为主,财政适当补贴。我到越南调查,越南村级一般是3名干部,分别是村支书、村长和安全保卫干部,属于国家编制的村,在编干部由国家发补助,每人每年相当于1000元人民币;不在编的村干部,村干部的补助由村级自己解决。

三、村级债务数额较大,应采取5条措施逐步化解

据中新网的资料显示,目前全国乡镇负债总额在2000—4000亿元之间,平均每个乡镇负债398万元。农业部1999年的调查资料,截至到1998年底,全国村级负债面高达83%,债务总额高达3138.5亿元。最新的统计资料显示,全国村级债务1999年比上年增长17.5%,2000年增长11%,平均每个村负债20万元。

在税费改革前,乡村政府是通过借新债还旧债和向农民逐年摊派来解决债务问题的。税费改革后,向农民伸手的链条被切断,正常的日常开支已经无法满足,偿还债务成为不可能的任务。加上债务的成因极其复杂,化解起来难度非常大。

2002年底,某省村级债务总额达到200.85亿元,村平69.83万元;村级净负债40.84亿元,村平14.2万元。全省负债村达26768个,村组负债面达93.1%,其中资不抵债的村5283个,占18.4%。村级债务具有以下特点:负债面广、债务规模大、有息、高息债务多,高额利息成为债务增长的重要因素;债务刚性强,债权落实难,债务化解难度大。债务逾期情况严重,逾期额占债务总额的75.58%。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村靠集体自身发展和其他途径来消化债务并不现实,税费改革后,村级可用财力有所减少,更加重了化解债务的压力。乡镇财政连偿还自身债务的能力都没有,根本无法支出村级债务的化解。县级财政目前也是困难重重,基本上是吃饭财政,也没有能力帮助村集体化解债务。实现“三个确保”需要资金做保证,这就产生了举措新债的可能性。因此,村级债务总体规模仍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从3个村的调查看,武汉市徐古镇琵琶脑村有债务27万元、麻城市夫子河镇土库村12万元,歧亭镇张家洲村最多达110万元。目前仍然实施锁定,不准向农民收取欠款,村级偿还缺乏资金,难以偿还。村级债务的形成主要是办村级企业、普九教育、特困户的税费垫付等原因。村干部称债务是村级组织最大的“定时炸弹”,是村级政治经济社会难以稳定的根本原因。建议采取以下5条措施:中央政府安排专门资金,对村级债务中由于公共产品供给的原因形成的债务采取补偿的办法解决;严格控制新的债务;地方财政新增财力,也要挤出其资金加以弥补;通过发展村级经济加以弥补;对有能力偿还欠税的农户要积极组织征收填补。

四、兴办公益事业的资金来源缺乏

据调查,税费改革后,村级收入来源下降。据对湖北省37个村调查,2004年两税附加收入和上级转移支付资金,比改革前的村级法定收入(三项提留)减幅为24.59%。由农民负担,属于村级组织的收入减幅更大,据统计,37个村2001年集体经济组织的各项收入(包括法定收入和集体资摊派等)2001年村平减少了72765.59元,减幅为58.98%。村级收入的大幅减少,除了维持干部工资、五保户供养、行政管理等必要的开支外,村级生产性、公益性事业建设等基本上没有了资金来源。

村级公益事业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一是农田水利设施老化严重。问卷调查,64%的农民认为现在的水利设施不能满足当前农业生产的需要,农田水利建设滞后。

二是农村道路建设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达行政村的乡村客运网络尚未建立,乡村客运市场发展严重滞后于乡村经济的发展、滞后于乡村公路网的建设、滞后于干线客运网络的建设,乡村农民出行难问题仍十分突出。

三是农村教育困难大。教育是农村公益事业开支最大的一块,近年国家虽然加大了教育投入力度,但农村教育发展仍然困难。第一,少数地方教师工资有缺口。据湖北省教育厅的信息,2004年省下达专项转移支付资金4.7亿元,全省绝大部分农业县(市)落实较快,教师前五项工资基本得到保证,但少数县(市)教师工资有缺口。第二,债务重,影响正常教学。据湖北省农调队2003年对375个乡镇调查,在“普九”达标验收后,债务总额为14.85亿元,经过近几年的偿还,2002年末还有债务余额11.22亿元,每个乡镇平均为299.2万元。在调查的300所农村小学中,有227所负债,占75.67%,平均每所学校负债19.82万元。其中有199所是属于“普九”形成的债务,占87.66%,平均每所学校“普九”债务余额为18.64万元。75所农村初中有71所负债,占94.66%,平均负债113.58万元。其中65所学校的债务是“普九”形成的,占91.55%,平均负债余额为97.55万元。

四是医疗卫生条件尚需进一步改善。到2003年,湖北省有3921个村无卫生室,占当年行政村数的14.2%,比1995年还上升1.2个百分点。2003年,全省实行合作医疗的村只有2863个,占当年全省行政村数的11.34%;实行医疗保险的村18703个,实行大病统筹村537个,其他医疗保障方式的村279个,分别占当年全省行政村数的74.11%、21.28%和1.11%。

五是其它公益事业如五保、残疾、军烈统筹、计生妇检、困难户子女上学救助等因村级经济薄弱,很难进一步发展。如武汉市徐古镇琵琶脑村村级自来水,原投资建设和修复共开支6万元,但由于水塔、水管等设施坏了,不能运行,村民现在只能靠挑水吃;村小学,现已经成了危房需要维修;村部房子维修;村电力维修等。

解决村级公益事业的资金来源,一是国家要将农村公益事业纳入公共财政的范围,加大对农村公益事业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农村教育,医疗、水利、治安、计划生育等。

二是除纯公共产品由国家包负责外,混合公共产品除交通等可以采取国家补助与村民自筹的方式解决。如实行“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的公路建设政策。实行乡村公路路面改造补助政策。通乡公路或连乡公路改建为三级以上油路或水泥路的每公里补助10万元;乡通村公路改建为四级以上油路或水泥路的,每公里补助7万元;未通村公路的村修建等级公路,每村补助1万元。正是在一公里补助5万元政策的支持下,歧亭镇张家洲村近几年就是通过这种办法,实现了通电话、通电视、通公路、有能源,有54户用了上了沼气灯。近三年投资90万元新建了村级环村水泥公路,长达7公里,是全市所没有的。

三是完善“一事一议”办法。据统计,37个村如果按人平15元的标准筹资,一年可筹集用于村级公益事业发展资金不840015元。但调查表明,2003年37个村“一事一议”实际筹资只有20196元,只占应筹资金的2.4%。由于资金来源减少,支出也相应减少,村组公益事业的发展受到影响。因此应当完善办法,对必要的公益事业应当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加以解决。

标签:;  ;  

全面取消农业税对农村组织的影响_农业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