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动物园馆舍景观改造论文_李昀熹

浅谈城市动物园馆舍景观改造论文_李昀熹

南宁市古今园林规划设计院

摘要:很多城市动物园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的扩张,人口的增多,尤其是老旧的动物园,很多设施、笼舍老化,锈蚀,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日益增加的游览需求和动物健康安全的生境需要,不仅影响美观,也对动物的健康造成威胁。本论文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将动物园设计理论还原于实践,浅谈动物园的设计思想在实际的城市馆舍景观改造项目中得到体现。

关键词:动物园;城市;景观改造;展示改造;丰容提升

1 对动物园的解读

(1)动物园的定义和功能。动物园是搜集饲养各种动物,进行科学研究和迁地保护,供公众观赏并进行科学普及和宣传保护教育的场所。动物园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饲养管理着野生动物(非家禽、家畜、宠物等家养动物),二是向公众开放。在城市公园系统中,动物园为专类公园,起到保护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动物园的基本功能是对野生动物的综合保护和对公众的保护教育。

(2)动物园设计遵循的设计原则。①动物园设计应符合功能性原则;②动物园设计应符合安全性原则;③动物园设计体现生态性原则;④动物园设计应符合动物的生活习性,满足动物福利要求;⑤动物园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原则。

2 动物园的现状

2.1 国外动物园的现状及发展理念

相较于国内动物园,国外动物园从建设、保护、教育、设施设备等很多方面都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并能通过动物园旅游创造很好的经济效益;所以他们的研究更加关注于动物园的社会责任的履行。因此,国外动物园的发展理念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①以动物保护和环境教育为办园宗旨;②以服务游客为运营理念;③以新颖且贴近自然的活动设计为营销策略;④以动物主题乐园为发展方向。

2.2 我国动物园的现状

我国动物园是由不同目的、理念、建设起来的动物园。40年来,城市建设飞速发展,时代在进步,然而国内动物园却面临下列问题:①城市化进程侵占动物园发展空间;②动物园的地理位置不利于城市资源整合;③动物的生存环境恶化;④游览环境欠佳导致休闲与科普功能弱化。

3 南宁市动物园动物馆舍改造维修工程项目概况

3.1 项目概述

南宁市动物园位于南宁市大学东路,始建于1973年,主次入口均朝向西乡塘路,东邻心圩江。动物园总用地面积37.44公顷。目前园内动物馆舍的由于建设年限久远和改造分期建设滞后,使得动物园建设内容层次不齐。

3.2 现状概述

园内部分馆舍已达到其使用年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笼网栏杆腐烂破损严重,影响景观效果;水电系统不完善,雨水、淤泥堆积,破坏动物生存环境;保温设施简陋不齐全,系统不完善;绿化效果不佳,布局杂乱;铺装破损,材料陈旧,影响观赏效果;丰容单调,未能给动物们提供舒适、有趣的生存环境;科普宣传力度不足,宣传栏数量偏少。造型单调;展馆观赏面不合理,游览效果不佳等。

4 南宁市动物园动物馆舍展示改造与丰容提升案例

南宁市动物园进行动物馆舍改造维修,完善动物园各项环境设施具有一定必要性。本篇章选取四种典型类型动物馆舍作为展示改造案例进行阐述与分析。

4.1 “坑式”展示改造

“坑式”展区实际上是一个放大的、可以参观的陷阱。动物园常见的“坑式”展出动物主要是熊山、狮虎山、猴山等。

南宁市动物园长臂猿馆现状仅有一排弧形展柜,动物缺少室外运动场地,不能满足动物对自然生态环境的需求。馆舍背面现状为闲置停车场,场地空旷平坦,恰好可利用该地块作为长臂猿大型的室外运动场,提高场地利用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长臂猿馆的改造要点主要为以下四个方面:①展区内增加更多的物理环境丰容设计,增加假山、景观亭、树桩等,营造动物野外栖息地的环境氛围;②通过水体、挡墙等把俯视参观改为平视参观;③采取隔离水沟作为隔障,避免游客对动物殴打、投喂;④展示中增加保护教育信息传达。

4.2 两栖爬行馆改造

两栖爬行动物是两大类古老的动物类群,根据它们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进化特征,更多的体现在丰容概念的引入及体现保护教育功能的展示方法的应用。

南宁市动物园两栖爬行馆建于2010年,现状温控系统老化,缺少配套加热设备。且两爬类展柜面积过大,缺少供动物躲避的丰容设施,展示效果较差;同时缺少UVA和UVB等维生设备;水池面积过小,动物蜷缩也未能完全浸泡入水中。

两栖爬行馆的改造主要方向为以下两个方面:①根据“空间嵌套”设计原理,对小环境温度、湿度和光照、通风条件进行控制。两栖爬行类都是变温动物,体温随周围环境温度起伏而变化。为动物创造具有一定温度范围、具有梯度变化的展示环境对保证动物的成活非常关键。②用小展箱取代大环境,更容易实现对不同种类动物展示环境条件的控制及每种动物丰容环境的设计,也便于工作人员的饲养管理操作;对于游客来说,小展箱也能使游客得到近距离观赏动物的机会,并且也能接受每个展示箱展示牌所示的保护教育信息。

4.3 食草动物区展示改造

食草动物展区目前存在的共性问题是展示环境恶劣、展示内容单调和游客对动物的投打投喂。

南宁市动物园斑马馆建于1998年,已有16年历史,馆舍栏杆破损、锈损严重,内层栏杆需改造更替;地面积水严重,影响动物生活环境和疾病防范。

斑马馆现状放置梅花鹿、斑马、鸵鸟、牦牛、盘羊、印度羚羊六种不同的动物。本次改造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场地恢复,地面根据不同动物设置不同性质的铺地,解决积水问题,增加生态隔断,营造六种动物共存共生的生活场景,同时重新设计整套排水系统,完善动物生活环境。

斑马馆的改造要点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栏杆与植物、景石相结合,营造自然式隔断,融入动物环境,既美观又不会造成视觉上的突兀;②增加展区环境丰容;③更具动物习性和需要,调整展区规模和排布形式;④增加绿化隔离带,避免游客直接投喂;⑤增加后台面积和隔离区,在特殊情况操作期间使动物远离游客参观视线。

4.4 水禽鸟馆展示改进

水禽鸟类展馆一直以来是动物园中的传统展示项目,其原有的设计模式可以通过简单的途径进行改善。

南宁市动物园犀鸟馆虽建不久,但顶棚铁质笼网生锈破损,与玻璃展示窗口风貌相差甚远;枯枝腐叶掉落杂乱;部分巢箱已损坏,需重新替换;动物活动铺装凌乱或破损,影响犀鸟馆整体展出效果。

犀鸟馆的改进方向为以下几点:①屋顶替换原生锈笼网,保持自然的采光和通风;②增加饲养环境丰容,如栖架、假树、绿色植物等,丰富地表垫材的变化;③增加巢箱,为动物提供更多的躲避和休憩空间;④优化展示廊道,控制展示节奏,甚至是游客忽略展廊建筑主体。

5 结语

国内大多数城市动物园建设在20世纪五十年代和六七十年代,现都面临着设施陈旧、教育服务系统不完善、管理体制落后等问题。但是城市动物园有着自己特有的优势,如交通便利和文化历史沉淀,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城市有关政府部门也开始重视城市动物园的功能,大力开展改造建设工作。本文浅谈研究的城市动物园馆舍的景观改造设计,是在保留部分原有建筑或其他基础的状况实施改造,采取局部改造的方式,从而提高展示效果和动物福利。

参考文献:

[1]张恩权.动物园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张恩权,李晓阳.图解动物园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3]陈澜沧.动物展示与生态环境的表现[J]广东园林,2003(02).

[4]动物园设计规范[S]CJJ267-2017.

[5]刘思敏.论我国城市动物园的出路选择[N]旅游学刊,2004.

[6]范容延.以旅游为导向的江苏省动物园规划研究[D]东南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2010.

论文作者:李昀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30

标签:;  ;  ;  ;  ;  ;  ;  ;  

浅谈城市动物园馆舍景观改造论文_李昀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