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近期效果观察论文_吴慧

恺德心血管病医院 412000

【摘 要】目的:分析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近期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分成两组,对照组35例进行常规用药治疗,实验组35例使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对比两组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实验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4.28%,高于对照组77.14%(P<0.05);实验组治疗后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9.86±2.99)分、(49.58±8.93)分,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神经缺损程度,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依达拉奉;丁苯酞;急性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脑组织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群体,是由于脑部血液循环出现异常导致脑部缺血及缺氧。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急性脑梗死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该疾病前期多以发作突然,发病迅速,多反复发作等临床表现,如果患者病情未得到及时治疗和控制,可能会致使神经功能异常,且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1]。本研究针对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因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并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男17例,女18例,年龄41-80岁,平均年龄(56.98±6.56)岁,梗死类型:基底核区梗死11例,脑叶梗死13例,多发性梗死11例;观察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43-80岁,平均年龄(57.26±5.94)岁,梗死类型:基底核区梗死13例,脑叶梗死12例,多发性梗死10例。收集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用药治疗,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脱水降颅压、控制血糖、降血脂等对症治疗措施。实验组在常规用药治疗基础上添加依达拉奉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0056,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30毫克加100毫升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1天两次,并联合使用丁苯酞软胶囊(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0299,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口服,1次2粒(共0.2克),1天3次,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周。

1.3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使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NIHSS)及Barthel指数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4天病残程度进行评估[2]。基本治愈:NIHSS评分降低91%-100%,病残水平为0级;显著进步:评分降低46%-90%,病残水平为1-3级;进步:评分降低18%-45%;无变化:评分降低0-17%;恶化:NIHSS评分提高。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均数标准差“”表计量资料,t行组间、组内比较;百分比(%)表计数资料,行组间比较,P<0.05表示差异具统计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实验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对比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无明显差异,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分)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有着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是一种可对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疾病,而高血压及吸烟饮酒等是致使出现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原因[3]。为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近期效果观察,本研究针对本院收治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后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表明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神经缺损程度。分析原因: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的羟自由基清除剂,能够对黄嘌呤氧化酶与次黄嘌呤氧化酶活性进行抑制,减低炎性介质LTRA的产生,减少白介素6以及hs-CRP程度,可消除自由基和减少羟自由基的浓度,减弱灌注损伤,同时能对梗死范围脑组织血流量提高,并预防脑水肿于脑梗死的发展,抑制或延长迟发性神经元的死亡,对患者神经缺损症状有改善作用[5]。此外,依达拉奉对血小板汇集与凝血功能没有影响,因此不会提高梗死后出血的机率[6]。而丁苯酞是属于人工合成的一种左旋芹菜甲素,通过动物实验与药效学研究表明,丁苯酞能够中止对缺血性脑梗死所引起的脑损害的病理环节,能扩充脑部缺血部位脑血流量以及有效改善微循环,从而促进缺血或缺氧的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与改善[7]。因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有着优势互补的作用[8]。受外部环境与样本例数等因素制约,关于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近期效果观察,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予以分析补充。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神经缺损程度,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欧安荣.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7):93-94.

[2]郑东焕.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0):126-127.

[3]李若林,叶子明,凌志安,等.血塞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病人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2):183-185.

[4]朱燕,卢桂兰,周经霞,等.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6,22(6):618-620.

[5]王培培,王雪丹,刘凤丽,等.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BDNF水平影响及疗效的多中心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36(2):137-139.

[6]郭华,陈炅,索冬卫,等.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因子、6-酮-前列腺素F1α、血栓素B2、血管内皮功能、和肽素及N末端脑钠素原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36(4):77-80.

[7]张莉峰,肖悠美,王爱丽,等.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MMP-9表达及出血性转化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16,36(10):913-917.

[8]黄苑.血塞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疗效及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5):102-103.

论文作者:吴慧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0

标签:;  ;  ;  ;  ;  ;  ;  ;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近期效果观察论文_吴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