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_尹晓光

浅谈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_尹晓光

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的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竖立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本文针对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施工技术和浇筑施工技术进行简要阐述,探讨并提出改进和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措施,对于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前言:

大体积混凝土若未控制好混凝土施工浇筑,极易导致混凝土产生表面裂缝和贯穿性裂缝,影响结构的整体性、耐久性和防水抗渗性。因此,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好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一、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的施工技术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而言,影响其施工质量的最主要因素就是混凝土内外温度不同。为此在施工中应该加强对温度的控制,减小温度应力,避免温度裂缝的发生。但是在实际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由于其几何尺寸相对较大,因此在浇筑完成后再进行温度控制是很难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的。为此应该从混凝土浇筑之前或浇筑过程中就采取一定的施工技术措施来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度差。

首先,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混凝土本身的温度不可过高,尤其是在浇筑出仓时,更要注意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降低混凝土的温度。例如使用冰水搅拌混凝土等。其次,要注意采取措施降低混凝土的最高温升,例如在混凝土配制中使用低水化热或中水化热水泥,减少水泥的使用量,参入一定比率的粉煤灰;采用合适的混凝土浇筑方式(譬如斜面分层浇筑,混凝土二次振捣等);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埋设一定的冷却管道等等。第三,要控制混凝土降温的速度,这一点可以在养护过程中实现。例如做好混凝土表面的湿润养护工作,也可以采取在表面覆盖保温材料的方式来减缓混凝土表面温度降低的速度。这样不仅可以减小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异,而且还可以减小收缩应力。

二、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2.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特点

①混凝土需求量较大:大体积混凝土本身的体积要大于一般的混凝土,且浇筑范围大,因此混凝土的总需求量较大;②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施工条件较为复杂: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一般都在基础或高空转换层,都具有较高的高度差,而目前建筑施工单位限于建筑器械和技术水平均主要在地面进行各种大型混凝土浇筑,较为复杂的施工环境要求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应不断提高;③施工工艺要求高:由于采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式进行浇筑的建筑体结构体型庞大、厚实,所以在浇筑施工过程中应良好地把握浇筑全局,避免出现冷缝等裂缝的现象;④浇筑容易产生裂缝:大体积的混凝土浇筑由于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水泥水化热较大,加之混凝土结构本身体积、厚度较大,导致其内部热量的发散不均匀,从而产生了局部间的温度差异,最终致使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⑤维护保养的要求较高: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程体积大,结构厚实,浇筑时易产生裂缝,维护保养比较困难且费用较大。

2.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一般方法

一般都是采用全面分层和二次振捣方案。二次振捣可以有效化解一次振捣时留下的气泡和微孔,使混凝土结构密实性、抗渗性和强度提高,也可使混凝土与钢筋结构充分融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全面分层和二次振捣方案实际上就是在初次振捣后混凝土开始固化之前追加一次振捣,这样可以使混凝土结构恢复和易性,巩固混凝土的整体浇筑质量,其过程需要相关振捣设备和一些人力,权衡技术经济实力后可决定是否采取这种方式。必须在浇筑的过程中进行混凝土振捣,

这样才可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另外,振捣时以混凝土表面泛浆、无气泡为标准,保证振捣的时间、力度、间距等相对均匀,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检查有无缺陷,然后将混凝土表面抹平,压实,给予适当的保养维护,预防出现裂缝。

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

首先,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对于大体积工程而言,主要是控制混凝土水化热,降低混凝土内外绝热温升。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混凝土采购时,宜选用低水化热或中水化热的水泥或矿渣水泥。过程中掺入粉煤灰,可减少水泥用量,以降低水化热,减少大体积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升,降低混凝土的体积收缩率;同时粉煤灰还能也有利于混凝土和易性的改善,还可以增加混凝土后期强度,使混凝土强度保证率提高。若掺入高效减水剂,能有效延缓水化热的释放,可提升混凝土的抗裂性与可泵性,增强混凝土的抗渗性与和易性,进而使混凝土伸缩率下降,降低裂缝发生率。在保证混凝土级配正常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较大粒径粗骨料,可减少水泥用量,以降低混凝土的干缩率,减少混凝土的体积收缩率。同时应严格控制粗细骨料的含泥量,若骨料含泥量过大,或干缩过大,会增加混凝土的干缩性,降低混凝土抗拉强度,对混凝土抗极其不利。对于配合比设计人员,需深入施工现场,按照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结合浇捣工艺、构件截面等,合理设计坍落度,按照砂石质量,及时调整施工混凝土的配合比,加强构件养护。根据骨料级配,合理掺入粉煤灰、高效减水剂,进而降低水化热、水泥用量,合理选择外加剂、水泥。

其次,加强混凝土浇筑过程和浇筑后质量控制。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具有泌水性,当骨料下沉时,容易出现收缩性裂缝。因此,待初凝完成后,在终凝前,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二次压实与抹光。浇筑结束后,在1d内,仅允许做测量、定位与弹线工作,坚决杜绝吊卸大量材料,避免出现冲击振动。待1d后,采用分批方式,运入少量小型材料,运输过程中注意轻卸与轻放。第3d时,允许正常开展墙板支模施工与混凝土施工。对于吊卸材料位置,提前预设加密立杆与横杆,增加支撑架刚度,保护混凝土表面结构与扩散应力,避免发生裂缝。

第三,加强混凝土养护。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加强保温养护,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过快的散失,减缓混凝土表面温度降温梯度,降低混凝土内部与外部温差值,从而降低温度应力,松弛混凝土应力,增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进而提升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承受能力,避免因为混凝土表面干裂,而产生塑性收缩裂缝。在混凝土养护期间,合理控制混凝土表面温度、中心温度,实现两者的平衡,最好控制小于25摄氏度。在混凝土保温养护过程中,硬随混凝土块体的内外温差和降温速度进行监测,更具现场实测结果调整保温养护措施以满足温控标准的要求。具体可采用:对标高位于正负零以下的部位,应及时进行回填土施工;正负零以上部位应及时加以覆盖,避免长期暴露在室外环境内。

结束语

随着建筑施工技术飞速发展,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得到了广泛应用,混凝土体积由几百立方米逐渐增大到几千立方米,甚至上万立方了,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与措施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性能,若在大体积混凝施工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控制施工技术,就很难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以上就是笔者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一些浅见,希望能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铁梦.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混凝土,2006 年第 3 期.

[2]孙修艾,程曙明.大面积框架结构梁板混凝土一次整体浇筑施工技术.建筑技术,2005 年第 4 期.

[3]江正荣.建筑施工工程师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年.

论文作者:尹晓光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0

标签:;  ;  ;  ;  ;  ;  ;  ;  

浅谈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_尹晓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