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农村基层有效治理的实现机制及对策思考论文

革命老区农村基层有效治理的实现机制及对策思考论文

革命老区农村基层有效治理的实现机制及对策思考

冯丽娟,王 贝

(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0)

【摘 要】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推进革命老区农村基层有效治理,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农村、农民、政府、社会组织都是影响基层有效治理体系构建的关键因素。基于此,结合当前我国革命老区农村治理现状的基础,从动力机制与利益机制两方面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阐述当前我国革命老区农村基层有效治理的实现机制,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革命老区;农村治理;实现机制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河北西柏坡、福建古田、陕西铜川等革命老区考察,提出要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着眼现实强调推进革命老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治理有效”“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资质、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对推进我国农村社会治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1]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决胜阶段的当前时期,仍然有部分老区存在农村基层治理明显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变革进程的现象,基础设施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矛盾比较突出,革命老区农村有效治理面临新的挑战和困境,由此加强当前革命老区农村有效治理体系的构建对于推进我国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2]

一、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近年来,国内关于乡村治理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不少学者和专家都对有效推进我国乡村基层治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主要涵盖了基层民主政治、文化发展、法制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当前我国乡村治理面临的困境及其解决措施。

关于革命老区的建设问题,国内学者主要就解决措施方面提出相关建议。成立(2016)认为要从转变观念、加大财政投入等方面加强革命老区基层文化建设这一基础性工程;[3]房彬(2017)认为要发挥老区基层干部的作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干部组织建设,完善奖惩机制;[4]缪剑(2009)提出要从基层党建工作入手,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发挥组织优势,整合资源;[5]韦生彬(2012)认为紧抓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进村民自治制度的落实与创新;[6]赵琳(2015)从法治层面提出要发挥农村基层“法治工作站”的作用,推进治理结构、治理措施的创新。[7]

注意均衡营养,维生素与矿物质的补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规律的起居作息,戒烟戒酒,不熬夜;缓和情绪反应与调适工作压力,在充分认知之下,避免太多无谓的错觉妄想,保持平常心;改善工作环境,避开所有可能有危害的污染物质。

国内专家学者对我国农村基层治理面临的困境以及解决措施都作了相关研究,为推进我国社会治理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理论借鉴,但针对革命老区的社会治理问题研究较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革命老区的特殊性也成为当前我国推进社会治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前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将针对革命老区,从动力机制和利益机制两方面入手分析农村有效治理的实现机制并提出建议对策。

二、当前革命老区农村基层治理的现状分析

宝宝患风寒感冒时,要特别注意日常饮食上的一些禁忌,要忌食生冷寒凉食物和寒凉性的瓜果,如西瓜、梨、香蕉、猕猴桃等。还要忌食酸味、涩味的食物,如食醋、酸白菜、泡菜以及山楂、乌梅、酸枣等酸性果品。

(一)当前革命老区农村基层治理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快推进革命老区建设规划的文件,立足于当前老区现实问题,加大对其扶持力度。外部条件加持和内生动力催化的齐头并进,使得老区的治理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一定成效。首先是基层党建工作引领下的农村治理,“驻村干部”“党员下基层”等制度的推行,农村党建任务及相关评比考核体系的实施,极大促进了基层党员干部、党组织和基层自治组织作用的发挥,因地制宜让老区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村民自治形式更加现代化,由此不断推动农村基层治理体系的结构化和科学化。其次是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针对革命老区的实际情况,国家出台系列政策规划,以此为推进老区农村基层有效治理提供相应的政策保障和实施依据。如2016年8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实施《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强调协同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9]政策的细化推行,带动政府机构以及基层组织工作自主性,也为老区基层治理提供了实施方案和工作要求,进一步有效促进老区基层治理工作的开展。最后是革命老区内生动力促进基层治理的进步,老区具有宝贵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基层人民受到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的洗礼,艰苦奋斗、爱党爱国的精神和优良作风作为内生动力被基层人民外化于物,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受到“乡风文明”“乡贤文化”的影响,老区人民更是进一步传承和发扬红色精神,保持淳朴民风,打造乡村精神文明,同时积极投入到各类劳动和社会建设事业中,不断创造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使老区农村基层治理工作得以有序进行。

(二)当前革命老区农村基层治理面临的困境

由于资金短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功能低下,生态脆弱,吸引力下降,急需提高旅游服务功能和自我补偿反哺能力。

三、革命老区农村基层有效治理的实现机制

(一)利益机制

1.内在利益机制:老区基层村民积极性的发挥

利益机制通常指企业及其成员从维护自身的利益出发,对企业外部环境中各种经济现象及其变动的反应方式。[10]在实现革命老区农村有效治理的过程中,整个农村也宛如企业,有自己的老板、员工及管理阶层,农民作为“企业”受益人,整个“企业”的治理运转体系及其收益直接关乎他们切身利益。老区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加强农村基层治理资源的整合、构建村民自治管理体系,科学推进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实现农村基层稳定有序和健康发展,作为一种“企业效益”,使村民自身目的性更加明确,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发挥治理主体作用,积极参与老区建设和基层治理。

2.外因条件:政府机构的保障

一方面,老区农村人民群众和党组织、政府机构能够合力促进老区治理工作的进步;另一方面,作为我国基层社会领域中重要的组织形式,社会组织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和依托,也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不可忽视的因素。[12]社会组织以民生建设为核心,具有维护社会稳定和解决社会问题的作用,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多元思想文化交流碰撞的大背景下,社会组织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现象的变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帮助实现社会整合都为老区基层治理实践操作提供了一定的保障条件。

3.有利条件:社会组织的助推

天上的云静静地停那儿了。我搂着她,说:“呦呦姐,我想我们都疯了。”别呦呦说:“人活着,就要疯几回,不然活着有什么劲呢?”

革命老区农村基层有效治理的实现,除了需要老区人民自主性的发挥,也离不开党组织和政府机构。基层党组织和政府作为“企业”的管理阶层之一,发挥着衔接国家和人民之间的桥梁作用。习近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主体论、客体论和目标论,强调解决“三农问题”和革命老区发展问题的重要性。[11]各级党委和政府机关研究实施系列政策法规,基层表现为不同形式的目标考核、干部工作绩效评比奖惩制度,制定科学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且分工明确、工作要求明晰,基层党组织和政府作为治理主体,受到“企业”工作目标的激励,才能更加积极投入老区基层治理工作,推动老区基层有效治理的实现。

(二)动力机制

1.根本动力:老区基层村民的积极参与

老区基层治理在多方位因素的影响下取得一定成效,但不可忽视的是在治理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境。第一,老区经济基础建设的问题,经济建设体系的不完善影响到基层人民的经济利益,缺乏持续健康的经济发展将直接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进而加大社会治理难度。革命老区多数由于自然、历史、地理等条件的限制,经济增长、基础设施仍然落后于社会总体进程,物质条件的限制性为乡村治理资源的开发整合带来困难,同时也限制了老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影响到老区政治建设、文化发展和生态文明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老区过度开发红色文化资源以追求经济效益,导致生态体系被破坏或加重乡村经济、政治、文化承受负担,进而阻碍乡村有效治理工作的推进。第二,部分老区仍然缺乏系统完整、契合时代性和科学性的乡村基层治理体系,总体来看,基层党组织人员文化思想素质有待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比较滞后,治理组织人员配备不够齐全,硬件和软件配置的落后导致整个治理系统运行困难,农村基层组织薄弱涣散,缺乏凝聚力、战斗力,因此治理效果较差。

企业动力机制通常指企业和职工都有应获利益和应负责任,激励职工把企业目标的实现和企业主人积极性的发挥融合在一起,形成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13]革命老区这个“企业”的治理和发展与每个村民自身都息息相关,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具有相当程度上的一致性,参与配合基层治理也是每个村民不可避免的应负责任。老区人民信念坚定、爱党爱国、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淳朴的优良作风,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村民勤奋劳动,并继续发扬、传承革命精神,坚信党的坚强领导,不断创造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同时,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高,农村交通、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的改善也为村民投入和参与基层治理提供了相应的物质基础,村民愈发关注社会稳定与和谐问题,自我认知和社会集体意识不断增强,对农村基层治理的参与度不断提升。总之,老区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老区基层人民共同努力,村民积极性和基层组织作用的发挥作为推动“企业”治理前进的主动力,构成推动整个老区基层治理的根本动力。

2.关键动力:党组织、政府决策实施

3.重要动力:社会组织的辅助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14]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革命老区农村基层治理的实施关系到老区人民的幸福生活,加快建立健全老区治理体系,既满足了国家发展现实要求,也有助于维护老区人民基本利益。另一方面,针对当前外部环境的变化,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党和政府及时作出科学化的决策部署,立足实践、遵循客观规律,强调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助推老区乡村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近年来,社会物质基础水平和精神文明发展得到极大提升,积极跟随时代和社会的脚步,社会组织蓬勃发展,更好的发挥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公共服务、整合社会资源的作用,有效促进老区基层发展和治理工作的推进。革命老区作为我国红色精神的发源地,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价值,越发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心,社会组织更是在振兴革命老区的过程中承担了极其关键的角色,发挥了极大作用,通过助学扶贫、医疗救助、提供其他物资支持等方式对革命老区进行扶持。同时,社会组织运用网络新媒体、科技手段帮助革命老区保护并合理有效开发红色文化资源,传递红色精神。另一方面,农村社会组织也是基层治理的重要主体,积极响应“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推进社会治理”,不断根据社会变化,适应新的内外部环境,更新形成与社会发展相契合的治理模式,推动老区基层治理的进步和发展。

四、革命老区农村基层实现有效治理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经济基础建设

革命老区多处于边远贫困地区,纵向来看,近年由于国家扶持、老区人民自身努力等因素,老区经济发展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交通、医疗、教育等有所改善,但横向比较来说,老区的经济基础仍然远滞后于当代其他地区的发展脚步,依然存在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民持续增收后劲不足、生活水平不高等问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治理涉及到社会关系、社会秩序和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完善,作为上层建筑的基层体现形式,老区经济基础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开展,限制了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和完善。因此,要推动老区基层治理的有效实现,必须加强经济基础建设,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竭力解决明显存在的物质矛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革命老区是土地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分布在全国27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00 多个县(市、区)。总体来看,老区由于受地理位置偏远、资源开发程度低、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因素的制约,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社会总体水平。[8]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家物质资源的极大丰富也为推进国家治理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条件,革命老区的治理工作在“乡村振兴战略”大环境下取得一定成效,带动了整个革命老区的总体发展。不可忽视的是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大背景下,农村基层治理由于受到人力物力等因素的限制,基层治理工作也面临新一轮的困境和挑战。

选择常见的4种不同类型白酒酒样添加三氯蔗糖,将本方法与国标GB 22255—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三氯蔗糖(蔗糖素)的测定》方法进行加标测回收率结果比对,比对结果见表2。

笔者认为,能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联通与承接,并在其流传、承接过程中起着桥梁作用,即能够将先贤们所创造和留下来的传统文化进行承接,再将其通过自己的方式进行创新或者保有其固有的特征进行流传是传承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作为传承人,不仅仅需要精通相关传承,还须在传承过程中具有相当的创造力,能够在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艺里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智慧,努力加深自己对于所承受的知识的理解,并把其对于传统文化和对当下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的感悟以不改变原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性质和结构的方式进行流传。

完善扶贫机制,加快促成老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突出老区特色经济的发展。第一,各级党委、政府及老区基层组织需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齐心协力积极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文件,并针对老区本地实况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扶贫机制,加大对革命老区的帮扶力度,严格落实帮扶责任,完善并贯彻落实当地老兵相关优抚保障制度体系;立足于提高老区人民生活水平,着眼老区交通、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和优化。第二,合理利用国家扶持项目资金和其他商业资本,投入开发老区物产、人力等资源,从科技手段、劳动者素质和其他要素配置等基础环节入手,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优化,形成老区经济稳定快速的增长体系。第三,加大特色产业的投入开发力度,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合理开采利用老区红色资源,打造特色产业,带动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不同剂量丹参酮ⅡA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刘铁军等(6):805

(二)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乡风建设作为推动乡村基层治理的重要环节,是老区基层农村实现效治理的必要因素,因此,我们需要加强老区乡风文明建设,推动老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重视家风培育,以家风促民风,以民风促乡风,以此推动老区农村基层有效治理的实现。

财政部要求地方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增强资助的精准性,各省教育、财政部门可以结合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指导意见,重新核定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贫困面,报经省级人民政府同意后,报教育部、财政部备案。

首先,要重视导向建设。革命老区有党在长期奋斗过程中铸就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需要我们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使之转化为老区人民的精神力量,从而外化于行指导自身实践,为基层有效治理提供稳定动力。当前,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挖掘利用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化思想道德建设的宣传教育,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推进社会公德、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深入人心,不断增强老区群众的社会责任意识和集体意识。

其次,要抓紧基地建设。将乡风文明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齐头并进,结合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在改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基础上,发挥农村文化教育资源的作用,建立基层文化实施基地,打造乡和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此外,也需要在老区加强法律宣传教育,实现法治与德治并重,提高农民群众法律意识,引导老区人民自觉守法用法,从而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平稳运行。

最后,要注重家风培育。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风则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建设是推动社会和谐的关键基点。因此,推动革命老区基层农村有效治理的实现,需要从家风抓起,强调家风建设的重要性宣传教育力度,帮助村民树立良好家风,以家风促民风,以此优化老区乡风。

(三)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15]具体来讲,乡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坚强领导力量,是乡村治理体系的核心,构建革命老区乡村治理体系就需要结合当代农村发展实际和本地治理实况,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培养和管理,通过线上线下教育手段开展对老区基层党员干部的常态化培训,提升他们的政治素养和治理能力;利用老区特地优势,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红色文化教育引导,促进党员干部形成优良作风,勇于担当作为,求真务实把上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在治理实践过程中,立足于为人民群众服务,统筹全局达成实现有效治理的目的。[16]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治理体系。促进基层政府和基层干部依法行政,强化对其法律约束,完善基层监督体系,依法合理进行对村务治理工作的指导,打造廉洁服务、作为型组织和队伍;优化配备基层领导班子和工作人员,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发挥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实效。发挥党组织统筹全局的作用,积极应对基层治理实践过程中的机遇和挑战,及时更新调整老区基层治理体系和方法,做好革命老区乡村治理体系的部署和工作落实。

(四)建立健全村民自治体系

村民自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乡村治理体系的主体。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结构和农村经济政治结构的变革时期,构建乡村治理体系关键在于整合乡村治理资源,建立村民作用发挥平台,鼓励农民积极参与自治实践,不断提高农民群众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水平。因此,革命老区有效治理的实现必然也离不开当地村民自治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发挥革命老区农民群众的自主能动性,提高其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了解掌握农民群众的真实想法,立足于他们的主体性需求,及时发现并解决基层治理过程中的问题,建立国家、基层组织与农民群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重视“乡贤”“乡绅”作用的发挥,提高其对老区乡村自治的参与积极性,凝聚老区农民对农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发挥社会组织和农村自治组织的辅助作用,进一步加快健全完善村民自治体系。要加大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和管理体制改革力度,激活社会组织活力,发挥社会组织的群众动员优势,使之成为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强力助推器。同时,也要结合对农村自治组织的引导和培养,深化自治组织在基层农村的调和、管理等辅助效果,加速保障革命老区农村基层有效治理的实现。

五、结语

革命老区富含了中国共产党长期艰苦奋斗凝聚而成的红色文化,形成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需要我们去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值得我们吸收并以此指导实践。近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推动革命老区和社会治理发展进步的工作取得极大的成效。与此同时,在革命老区的农村基层治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面对机遇和挑战,各级党组织、政府、社会组织和广大农民都在当前深刻变革潮流中寻找新的契机,共同推动老区农村基层治理的有效实现,总体来讲,革命老区的农村基层治理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发挥特色优势,合力推动农村基层治理工作的开展和成效的实现。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C].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吴文明.民族地区城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8-11-25.

[3]成 立,成良臣.革命老区基层文化建设对策探析——以四川达州为例[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6,(03):53-55+58.

[4]房 彬,张子昂,徐东辉.革命老区精准脱贫的影响因素与对策——以安徽省霍山县为例[J].宿州学院学报,2017,32(09):10-13+57.

[5]缪 剑.革命老区农村基层党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

[6]熊少华,杨红伟.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振兴革命老区的经济[J].商场现代化,2008,(32):230-230.

[7]赵 琳.革命老区农村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

[8]王成端.习近平生态法治思想与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9,29(01):7-12.

[9]肖金成,王旭阳.加快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对策[J].中国经济报告,2016,(08):98-101.

[10]魏广志.建立和完善社会利益机制[N].学习时报,2017-11-20(004).

[11]丁 昊.习近平关于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及农村社会治理的实现路径[J].世纪桥,2018,(09):8-9.

[12]施依莹.横向纽带: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运作机制文献综述[J].智富时代,2019,(02).

[13]黄于于.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动力机制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6):416-417.

[14]李清峰.农村基层治理在精准扶贫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纳税,2019,(01).

[15]沈 贺.以人民中心: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逻辑探析[N].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10).

[1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C].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中图分类号】 C9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3036(2019)06-0186-04

【基金项目】 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项目:革命老区农村基层有效治理的实现机理及路径研究(SLQ2018A-01)。

【作者简介】 冯丽娟(1995-),女,四川通江人,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在读;王 贝(1973-),男,四川成都人,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编 辑/张玉龙

标签:;  ;  ;  ;  

革命老区农村基层有效治理的实现机制及对策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