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odle平台的中学物理课程网络合作学习研究_网络协作论文

基于Moodle平台的中学物理课程网络合作学习研究_网络协作论文

基于moodle平台的中学物理课网络协作学习探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物理课论文,中学论文,平台论文,网络论文,moodle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实验研究概况

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流、探讨、研究和合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的理解与掌握的过程。这种模式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之不足,有利于贯彻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有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和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全国已有众多中小学开始了协作学习研究,如广州、上海、北京等,而河北省在此方面尚有较大的空间。河北省巾级以上的中小学及县里的部分学校具有实验研究所需要的硬件设施和网络环境,也有大量的教育技术专业教师和学生,但这些软硬件资源并没有被充分地利用,好多都处于闲置状态。本文拟通过对“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的实验研究”课题的研究,来加快河北省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步伐。

出于运行速度、适用性及费用等方面的考虑,本次实验使用了免费的moodle网络协作学习平台进行课题研究。该平台可对多门课程进行有效管理;支持在线测试、在线问卷调查和在线投票,并能对测试结果做出分析;利用讨论区、网站内部短消息及聊天室,师生、生生之间可进行网上协作交流;学生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协作学习。该平台界面设计风格简洁流畅,而且不需要特殊的浏览技能,使用起来比较方便。

为使研究具有普遍性,能涵盖河北省中学目前的现状,在样本的选择上,课题组从城市中学与乡镇中学、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初中与高中几个方面考虑,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三所中学作为实验学校。通过对三所典型学校物理科目的实验研究,以点带面,力求推广应用于其他学科和学校。

二、实验步骤

本课题研究进行三轮实验,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对课题组教师、实验学校主管领导、信息技术教师、学科教师及学生进行培训,使其了解课题内容,明确各自的任务,熟悉moodle平台的使用。

2.依照课题实施方案进行选题,学科教师在课题组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制作各种学习资源。

3.确定实验班和对照班,采用异质分组对实验班进行协作学习小组的划分,每组3-5人。

4.将做好的各种学习资源上挂到moodle平台上,并反复测试,为课题的顺利实施做充分准备。

5.实验时首先进行前测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实验实施过程全部进行课堂实录,期间通过随机访谈搜集反馈信息。实验结束后对本轮实验内容进行测试,并当堂填写后测问卷调查表。

6.对前测、后测及学生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学科教师及课题组教师对本轮实验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三、研究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及其分析

2005年7月-12月,课题组在三所实验学校分别进行了第一轮实验,并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前测和后测。调查在6个班级进行,共发放问卷350份,前测收回有效问卷324份,后测收回有效问卷337份。

总体来说实验是比较成功的,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带有普遍的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信息技术能力薄弱

河北省从小学三年级就开没信息技术课,学生应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水平,但通过这次实验,发现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表1、表2是部分调查结果。

表1 中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之交流工具使用调查表

问题选项 比例

会 24.38%

你会用e-Mail收发电子邮件吗

不太熟练 21.60%

不会54.02%

你能够熟练用BBS或聊天室与同非常熟练16.67%

学或老师交流吗 一般23.45%

不太熟练59.88%

表1结果显示,不会收发电子邮件和熟练使用 BBS或聊天室与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的同学的比例分别高达54.02%和59.88%,这说明在进行网络协作学习时,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在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时,有近60%的同学没有办法采用网络的方式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与协作。

表2 中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之信息检索、使用能力调查表

问题选项

比例

你能够快速上网查找学习资很快 18.52%

料吗 速度一般44.75%

很慢 36.73%

你能够熟练地从网上下载各种资 能

35.18%

料和信息吗有时能 27.78%

不能

37.04%

你会运用计算机上传学习成 会

12.96%

果吗 不太熟练 22.53%

不会 64.51%

表2的数据显示,能很快获取所需学习资料的学生人数只有18.52%,说明在网上查找相关学习资料时,有81.48%的学生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反映出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有待提高,快速提取有用学习资源的能力有待加强;虽说有35.18%的学生能熟练从网上下载各种资料和信息,但能运用计算机将这些信息上传以供同组或其他小组成员共享的同学仅有12.96%。

上述两组数据表明,现在中小学开设的信息技术课还很不理想,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部分地区已经将信息技术纳入到升学考试科目,河北省要未雨绸缪,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充裕的上网时间和上机机会,快速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2.教师观念陈旧

新课程标准需要教师具有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全面的知识,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创造性地利用多种资源,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但实际情况是绝大多数学校依然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束缚,缺少研究性学习与协作式学习等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教学内容与活动设计。有些学校甚至将学生成绩与学校升学率及教师的工资直接挂钩,使得教师惧怕失败,对新的教学模式不敢大胆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使用,开始势必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效果也可能不明显、不理想,但是只有去做,才有可能做得更好,才能在做的过程中不断摸索经验,最终取得成功。

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只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外部物质条件,推动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因素还是“人”——教师。如果教师的思想没有从根本上解放,在教学中不愿意利用信息技术,不懂得如何去做,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抱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甚至有惧怕心理和抵触情绪,即使信息化环境再好,一切也是枉然。[1]为了实现新课标的要求,一线教师要积极参与相关课题的研究,通过不断的探索、研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3.硬件设施不理想

信息技术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在课堂上能接受的知识也是有限的,硬件设施的不理想影响授课教师的授课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教师和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的兴趣下降。

本次进行课题研究的三所实验学校均具备基本的硬件环境,如计算机可以上网、计算机的数量能满足全班学生一人一机的要求等,但硬件没备并不尽如人意。有的学校计算机使用时间过长,配置低,有的学校不能访问外网。在随堂教学的后测问卷中,有70%以上的同学反映的都是硬件设备的问题,比如鼠标、键盘不好用、经常死机、运行速度太慢等。这一因素使学科教师有很大的心理负担,担心硬件问题会影响实验进度和效果,而由于设备原因造成的学生在表情、语言等方面流露出的不满情绪,无形中又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硬件设施的不理想是很客观的一个现实问题,课题组无力改变,但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做好第二轮实验又是课题组必须要面对的问题。笔者一方面希望学校领导或上级主管部门重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在硬件环境建设上给予相应的投入;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在校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的优势,让他们在实验前对机房所有的设备进行检测和维修,尽可能减少实验过程中由于某台计算机出故障,而让学生临时寻找计算机的状况出现;另外,进入讨论区时,不让学生同时点击进入,而是在时间上稍微差开,以缩短等待时间等。这些措施可使目前的设备运用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4.有效引导匮乏

让学生自己去读,让学生自己去说,归还学生的“阅读权”和“话语权”,是新课标的精神[2],但在学生得到“话语权”之后,谈论的却是与课堂内容无关的话题。本轮实验就发现了在moodle平台的讨论区,有些学生谈论的是与课程无关的“明天的篮球赛几点开始”“运动会谁会得奖”等话题。讨论区的内容每个人都可以看到,此时,如果教师能及时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加以制止,就可以警醒全班同学,让他们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上。但此次实验,教师虽然发现了这一状况,却并没有对学生加以有效引导,使得发帖子的同学得到了6位自控能力不强的同学的回应,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尝试,学生有一个熟悉和适应的过程,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引导,特别是在实验初期,受传统教学的影响,部分学生有些无所适从,对教师存在着很大的心理依赖,此时就更需要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使其逐渐适应,进而顺利完成协作学习任务。

5.交流复杂化和情感缺失

本次实验小组的划分四人一组,采用异质分组。座位安排以组为单位,四人并排或两两相对而坐。实验过程中有些计算机运行状态不好,因此个别同学远离了自己的小组,被随机安排在机房的其他地方。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发现,由于所有的学习过程都是在网络化的环境下完成的,因此,学生间的交流与协作(组间或组内)基本上都是通过人—机(网络)—人的方式进行的,即使同学近在咫尺,甚至就在身旁也是如此,使得原本可以通过眼神、有效的形体语言或声音音调的变化就能进行方便沟通的交流,变得繁琐、复杂。通过文字输入进行的交互,对计算机应用的熟练程度要求较高,一些同学会因为打字速度过慢,而阻塞思维的流畅运行,对交流造成影响,一定程度上还可能会带来信息交流的损耗。另外在某些情况下,文字也不能确切地表达说话人的意思,因此,一些复杂的情感信息可能会被遗漏,造成同学间情感的严重缺失。这种增加学习复杂性和难度的学习方式是反现代化学习方式的,必须通过有效的办法加以解决。[3]

经过这一轮的实验,笔者认为,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如果在机房全班共同上课、学生距离较近、且在课堂纪律约束范围之内的情况下,同学之间的相互协作交流就没有必要运用讨论区或聊天室,完全可以用语言方便地进行沟通,硬性要求学生通过键盘输入文字再发送出去,浪费时间,有点小题大做,得不偿失。而对其他情况,如异时异地、同时异地、异时同地间的交流则完全可以通过网络进行。

6.同样授课内容单位时间增加

在实验过程中,笔者通过对授课教师访谈,了解到同样的教学内容传统授课方式比协作学习方式要节省近一半的时间,教师心存疑惑。对任课教师的这个反馈,笔者认为很有必要与学科教师进行进一步的沟通。

本次实验时间之所以定为两堂课连上,一来担心机器运行慢或其他不可知的因素使设计的教学内容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二是想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供他们协商、讨论,体现出“协作”特性,让他们充分体验网络协作学习带来的乐趣。

从表面上看,教学时间的延长,影响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效率,网络协作学习效率似乎赶不上传统课堂讲授,但仔细分析会发现,两种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素质是不同的。传统授课方式只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协作学习不仅注重知识,还强调能力,尤其注重过程性评价,它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知识、信息技术能力、创新能力、与他人交往协作的能力,以及团队精神、集体荣誉感等。这些能力虽然呈隐性状态,但使学生终身受用,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四大支柱”之一“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的理念。所以从发展的眼光看,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符合未来人才的培养需求,是未来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有着美好的前景。

四、改进措施

针对第一轮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课题组经过认真分析和讨论,在第二轮实验中,提出以下整改方案。

1.加强moodle平台的使用培训

学科教师和学生对moodle网络协作学习平台及其学习方式的熟悉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只有充分熟悉了平台,才能发挥平台优势,利用其各种功能来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

第一轮实验由于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估计过高,课题组只对教师进行了培训,学生的培训由实验学校老师进行,效果不是很理想。第二轮实验,课题组将安排专门负责moodle平台使用和维护的教师在实验前1-2天对实验学校的相关教师及学生进行培训。让学生熟练掌握moodle平台的使用,做到使用平台学习资源就象自己翻开书看书一样平常,不再对它有新鲜感和畏惧感,这样就避免了部分学生上课时无从下手、跟不上教师进度或利用上课时间做其他事情的状况的发生。

2.多种教学方式互补

教学方式是多样的,每一种教学方式都各有利弊。开发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是为了弥补现有教学手段的不足,但不能完全抛弃原有的教学方式。作为教育者,所关注的应当是怎样能够将多种教学方式有机整合,使他们的优点充分发挥出来,共同为课堂教学服务。

第一轮实验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状况,一种是教师讲个不停,moodle平台上的资源只是偶尔让学生点击,学生没有过多思考和协作的时间,没有体现出“协作”来;另一种情况是教师很少讲话,过度依赖平台资源,把大段时间留给学生,缺少对学生的干预。

下一轮实验将通过与学科教师的座谈,转变其思想观念,让他们充分领会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的思想、特点和优势,既不能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搬家,也不能是对学生的放任自流,课题实施过程中要有效融合各种教学方式之长,切实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3.重视小组划分和学生交互的创新设计

第一轮协作小组的划分虽然强调异质分组,但个别学校没有严格按照课题组的要求去做,采用的仅是依照花名册前面两名和后面两名相组合的方式,组长的作用不易体现,组间协作效果也不明显。

第二轮实验依然采用异质分组,进一步强化学科教师从性别、学习成绩和信息技术能力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特别要重视组长的选择,要求组长有能力、有威信,能引领本组成员进行有效的协作学习。

为更好地体现协作交流,第二轮的教学设计引入竞争机制,设计闯关游戏,小组成员可以讨论、协商,在每个成员都完成自己的任务后,由组长提交,全部答对方可闯入下一关,最先提交且答对的小组还可获得小礼品。这种创新设计可激发学生和教师利用网络协作方式进行教学改革的热情,使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感觉到自己是小组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协作学习效果也会更加明显。

4.教学内容的选择

笔者认为,不是任何章节知识都适合采用网络协作学习模式,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影响网络协作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一轮实验虽说比较成功,但有很多方面还不是很理想,经过认真反思,笔者认为与第一轮的选题(“平抛运动”“牛顿第二定律”和“物质形态及变化”)有很大关系。相对而言,知识拓展方面的内容更适合于网络协作学习。因此,第二轮实验课题组拟选用物理新课标中的“探索宇宙”“反冲”等内容,效果的好坏有待于课题组在实验中进一步验证。

五、结束语

教学模式的产生是一个由经验到理论,由不成熟到成熟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它会随着教学实践、观念和理论的不断发展变化而日臻完善。虽然这轮实验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但在实验结束后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有96.8%的学生表示“喜欢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方式”,这进一步坚定了课题组教师做好这个课题的决心。我们相信第二轮、第三轮实验会做得更好。

标签:;  ;  ;  ;  ;  ;  

基于Moodle平台的中学物理课程网络合作学习研究_网络协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