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动态保密管理体系的思考论文_赵丹

建立动态保密管理体系的思考论文_赵丹

昆明汇振科技有限公司 云南省昆明市 650100

摘要:目前,我国的国民经济在高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国际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传统的保密工作受到巨大冲击,窃密失密事件时有发生,信息安全面临巨大挑战。作为企业基层保密工作者如何针对现状,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在新形势下加强保密管理,是必须要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动态保密管理;思考

引言

保密管理是企业发展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护航企业安全稳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企业对保密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投入不断加大,如何通过优化管理,进一步提高保密工作质量和效率,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

1现状分析

地域环境的影响。油田生产建设场所分散布局、点多面广、人员流动大,给保密管理带来很大难度。信息化建设的影响。计算机网络四通八达,各类系统平台建立,使密级资料的保密管理面临很大挑战。技术交流研讨频繁。参与科研技术的人员经常参加交流、研修等,流动性较大。缺乏保密技能知识。基层单位组建了保密工作机构,但懂技术、善管理的业务干部缺乏,保密干部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意识淡薄漠视制度。解读近年发生的违规案例,工作中图省事方便,违规操作;粗心疏忽、审查不严,导致失泄密。

2采取措施

2.1强化保密意识

强化保密意识,通过加强领导、教育宣传、强化队伍建设,促使企业的干部员工从思想上深刻认识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重要性,言行上养成保密习惯,筑牢保密的思想防线。加强保密工作领导。首先,基层单位的党政领导要树立保密意识,能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严守保密法纪,带头做好本人、身边工作人员的保密工作。保密委员会成员要信心十足、坚持原则、敢抓敢管,有为有位有威,才会有成效。其次,切实实行保密工作领导责任制。领导班子成员每人都有具体的保密工作职责,做到业务工作管到哪里,保密工作就做到那里,一旦出了问题,责任能追究到具体人。对本单位下属各级负责干部,要层层落实责任,谁出问题谁负责。三是业务主管领导要经常在专业会议上或特殊时段强调保密工作,宣讲保密法规和案例,促使保密教育警钟常鸣。四是领导班子要定期听取保密工作汇报,及时解决实际困难,在经费、人员、时间上给予必要支持。加强保密队伍建设。一是高度重视保密机构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保密干部。把保密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大保密干部选、用、管的力度,真正把那些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纪律严的人员充实到保密管理岗位上来,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风端正、新老衔接的工作队伍。二是加强保密工作者自身素质培养。新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信息革命”来势迅猛,“知识经济”已现端倪,这些都迫使保密工作者要不断学习,把模糊的概念弄清,在实践中掌握新技能,应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有的放矢。三是灵活工作方法。保密工作者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掌握科学的思想和领导方法,提高处理保密工作中新问题的能力。在技术座谈会中,既要提供必要的资料,又要保守企业秘密,要把握好“度”。加强保密宣传力度。一是学好保密法规。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政策,学好《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经常开展保密教育工作,把保密工作的重要性讲清、讲明,把泄密的危害和后果讲足、讲透,让保密意识真正深入人心。防止在保密法规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中“刮风、赶浪头”,必须持之以恒,才能真正见到实效。二是加强涉密人员教育。涉密人员是做好保密工作的基础力量。广泛开展对涉密人员的教育培训,增强涉密人员的保密意识,改变“无密可保、有密难保”和重业务、轻保密的观念,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配合”的转变,这是做好保密工作的关键点。三是拓宽保密宣传范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传阅《保密杂志》《保密技术防范常识》等,悬挂横幅、张贴宣传挂图、收看警示教育片、开设保密工作 网站,从法律法规、涉密案例、保密知识等多方面展示;组织知识竞赛;采取分散、集中、讨论和自学等多种形式,从视觉和听觉上给员工一个冲击,增强宣传效果。

2.2推进保密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是对保密基础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将原先部分基层单位自行开发的多套保密基础管理信息系统整合为一套信息系统,统一功能、集中部署、集中运维,降低了运维成本,解决了原先部分已上线信息系统基层单位系统功能不全面、数据项目不统一、分散运维成本高等问题,也解决了其他未上线信息系统基层单位管理缺乏信息化支撑,纸质基础台账人工维护量大,工作效率低等问题。二是统一开发保密管理自查自评信息系统,实现了考核评价信息化管理,减少了人工统计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在企业网络学院设置保密课程,开设移动微信课堂,组织员工开展在线学习,丰富了培训资源,降低了培训成本。四是开发问题管理系统,推进数据结构化工作,促进数据资源开发,为实现大数据分析和辅助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3健全落实保密制度

保密制度建设是基础性工作,要结合企业的实际,制订和完善各项保密制度,形成适应企业特点的保密法规体系,使保密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不断强化企业生产经营保密的过程管理。建立有效的制约、激励机制。领导班子要切实赋予本单位组织和纪检监察部门权力,将保密工作领导责任制的执行情况,纳入党员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同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把保密作为科研管理的内在环节纳入项目管理责任目标考核。一方面加大对违反保密管理规定、存在失泄密者的处罚力度;另一方面加大对科技项目和日常保密工作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调动全员遵守保密制度的积极性、主动性。突出重点,防患未然。面对烦琐的工作,坚持有所侧重,在整体推进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紧紧抓住保密要害部门及部位这个重点,增强保密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严格技术资料的印制,压缩控制技术会议外出的频次。顺应发展,健全制度。一是完善传统制度。在实践中加以总结,不断完善档案借阅等传统制度,严格审批权限,确保资料安全。二是创建新形势下的制度。在数字化建设的实践中,创建数字化信息管理等制度,对网络信息、违规行为及考核等多方面进行规定,月月检查、月月考核,有效支撑数字化管理,确保涉密信息的保密。

2.4拓展保密专业化管理深度

一是建立网络登载涉密信息集中监控体系。组建网络登载涉密信息监控团队,开发了配套监测系统,建立监控值班制度,对信息公开、对外邮件等实施集中监控,确保网络登载涉密信息在第一时间被发现、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处置。二是建立年度综合检查、季度专项督查、不定期突击检查的检查工作机制,组建保密检查专家库,加大对各基层单位检查力度,保持检查的高压态势,各类检查次数同比增加 37.5%。三是对保密现场检查项目进行系统梳理,将11 类 57 个检查项目逐项编制“操作票”,明确每项现场检查内容、步骤、标准。检查人员根据“操作票”所示信息逐步操作,确保了每一个检查点无遗漏,实施检查质量责任追溯,杜绝检查“走过场”的问题。

结语

本文对企业保密传统模式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升企业保密管理集约化水平的策略,并通过实证进行了论证。在不同的企业、同一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分级管理与集中管理的平衡点都不一样,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深入研究本企业当前阶段的保密管理特点,基于企业保密管理诊断结果,动态把握平衡点的变化,科学设计本单位保密集约化管理的措施、步骤和方法,以达到最优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燕,刘淑金,邢辉燕.构建高校国防科研保密管理长效机制[J].中国高校科技,2013(5).

[2]王平,陆志强,贾聃.浅谈保密管理体系标准化流程的建立—航天一院十四所保密管理体系的创建与应用[J].中国标准化,2013(11)

论文作者:赵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  ;  ;  ;  ;  ;  ;  ;  

建立动态保密管理体系的思考论文_赵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