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中的应论文_范黎丽

【摘 要】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在急诊科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2018年1月2020年2月间于我院急诊科行心肺复苏治疗的心脏骤停患者中抽取30例进行临床研究,为便于临床研究的顺利进行根据患者入院就诊时间的先后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处理,分别为参照组(15例)和研究组(15例),对比不同护理干预措施下两组患者的昏迷症状(GCS)评分、ICU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通过对比组间各项观察指标数据差异后发现,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GCS评分要高于参照组(P﹤0.05),且研究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要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科行心肺复苏术的心脏骤停患者护理中施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昏迷症状,有助于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降低,对于患者住院时间的缩短有着重要的意义,具有极高的推广及应用价值。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急诊科;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术

心脏骤停是一种突发危重病症,是一种因人体心脏射血功能终止所引发的重要器官缺血、缺氧症状。在临床上,心脏骤停突发患者若未及时接受急救,便会导致死亡。根据2005年《美国心脏学会心脏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一文中的秒描述,异常体温、心包填塞、低血容量、药物刺激、哮喘、冠状血管栓塞、缺氧、肺栓塞和电解质异常等因素是引发心脏骤停的主要原因[1]。心肺复苏术是临床上常用于心脏骤停患者急救的方式,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有一定的可能帮助患者恢复自助呼吸和自助循环,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在本研究中,为验证针对性护理在急诊科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抽取部分在我院就诊并施行心肺复苏术的心脏骤停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通过对比不同护理措施下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差异,验证针对性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在我院急诊科行心肺复苏术的30例心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在我院急诊科就诊。为方便临床研究的顺利进行,根据就诊时间的先后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其中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在急诊科行心肺复苏术的15例患者设为参照组,2019年2月-2020年2月就诊的15例患者则被设为研究组。为验证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数据是否符合本研究中各项观察指标的比较标准,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数据进行了验证比较,结果发现:参照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9:6,相较于研究组的8:7差异较小(P﹥0.05);参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8.96±3.21)岁,相较于研究组患者的(68.75±3.18)岁差异较小(P﹥0.05),符合本研究中各项观察指标的比较标准。

1.2方法

两组患者病情稳定后均行ICU护理,密切监控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

研究组患者在ICU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针对性护理。首先,医护人员应当建立针对性护理小组,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结合患者病历资料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案的制定,并做好各类并发症的预防准备。其次,护理人员应当做好患者的呼吸道清洁工作,定期观察患者的器官切口,定时进行药物更换,保障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再次,待患者清醒后护理人员应当及时沟通患者家属,对患者的紧张情绪进行安抚,帮助患者了解自身情况,提升患者的信任度和疾病了解程度,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最后,护理人员应当密切监控患者的心率、血压和呼吸等生命体征指标变化,做好上述指标的记录,一旦发现异常应当及时通知医生,对于血压恢复正常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当予以冰帽,保护患者的脑细胞[2]。

1.3 评定标准

应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对两组患者的昏迷程度进行量化评分,该评分同患者的昏迷程度呈正比,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的昏迷症状越严重。

对两组患者行心肺复苏术后的ICU住院时间进行记录,整理后取中位数进行组间比较。

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出现的恶性心律失常、抽搐、胸部不适和心脏骤停等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整理后进行组间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对组间各项观察指标数据差异进行验证比较,软件版本为SPSS 22.0,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和ICU住院时间数据均应用(x±s)进行表示,利用(%)表示两组研究对象住院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通过t或X2表示各项观察指标数据的统计学软件验证结果,若P值小于0.05则表示组间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护理措施下患者昏迷程度评分和ICU住院时间比较

利用统计学软件验证比较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和ICU住院时间数据差异发现,研究组患者的GCS评分要高于参照组(P﹤0.05),参照组研究对象的平均ICU住院时间要长于研究组,P﹤0.05(见表1)。

表1 不同护理措施下患者昏迷程度评分和ICU住院时间比较 (x±s)

3 讨论

心肺复苏术是一种针对心脏骤停或呼吸骤停进行治疗的急救手段,有效的心肺复苏术有一定的概率帮助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或自助循环能力,有助于患者生命的挽救,能够为进一步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根据美国心脏学会制定的《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中的标准,可将心肺复苏分为现场评估、脉搏检查、胸外按压、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等流程,再辅以除颤、药物支持和气道控制等治疗手段,有一定的概率帮助患者恢复自助呼吸,从而挽救其生命[3]。但是,因心脏骤停的死亡率较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也极低,因此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应当予以患者优质的护理干预,以提升心肺复苏成功率,改善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4]。为此,我院研究了针对性护理在行心肺复苏术治疗的心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发现采用针对性护理的研究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GCS评分也高于参照组(P﹤0.05)。这一研究证明了针对性护理在急诊科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中的良好应用效果,有助于患者昏迷症状的减轻和ICU住院时间的缩短,对于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降低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毅萍.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15):2454-2455.

[2]纪珊珊,王其丽.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57):141-142.

[3]张利萍.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0):261+264.

[4]张忆.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河南医学研究,2018,27(04):737-738.

论文作者:范黎丽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7

标签:;  ;  ;  ;  ;  ;  ;  ;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中的应论文_范黎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