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年的本质--以青年科学为视角_社会属性论文

论青年的本质--以青年科学为视角_社会属性论文

略论青年的本质——基于青年学学科视阈下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青年论文,学科论文,本质论文,视阈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05(2014)02-0065-04

       关于青年的本质研究,是青年学的逻辑起点。如果不首先对青年的本质进行研究,就无法构建青年学的学科体系。研究青年的本质是青年学学科研究的首要任务,是做好青年教育和培养工作的前提,是深化青年研究,构建青年学学科体系的迫切需要。青年的本质研究,一直以来争议较大,研究尚待深入。国内学者多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等不同角度来审视青年的本质。虽然已对青年的本质问题探讨较多,却未达成共识。因此,在现有研究基础之上,对青年学学科视阈下青年的本质问题进行探究尤为重要和必要。

       一、青年学学科体系中“青年”概念的界定

       “青年”概念的科学界定是研究青年本质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不事先对青年这一概念的定义本身进行一番探讨,就对青年问题进行研究,看来是困难的。”[1]按照辩证逻辑的观点,任何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总是要反映出它们各自对象的特有属性和本质属性。作为青年学学科最基本的概念,“青年”概念的科学界定,不仅要反映出青年的特有属性,更应该反映出青年的本质属性。据此,笔者认为在青年学学科体系中可将“青年”概念界定为:青年是处在人生的一个特定过渡阶段——从少年向成年过渡这一年龄阶段的人。身心发生系列突变,开始以实践活动为中介进入社会、逐渐独立承担社会责任及扮演社会角色,逐步建立和完善自我独立的各种社会关系的人,它是整个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这一概念的界定揭示出:第一,青年既表示特定年龄阶段,又表示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人。青年处于由少年向成年过渡这一特殊的年龄阶段。第二,青年是以第二性征出现到性的发育成熟为自然基础的人,同时也是通过诸多实践活动实现以自然属性为主转化为以社会属性为主的人,青年是明显具有实践能动性的人。第三,青年是社会属性渐趋成熟的人。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与制约,处于这一特殊年龄阶段的青年在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并逐步完善自我和社会的关系,其社会属性日渐成熟。

       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核心内容

       就方法论层面,要科学地揭示青年的本质,就不能不先把握人的本质。作为处于从少年过渡到成年这个年龄阶段的人,青年具有人所共有的本质属性。本质是相对于现象、非本质的东西而言的。一种事物的本质应该是这种事物之所以为这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的质的规定性。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P56)这就是说,要科学揭示人的本质,就必须把人作为从事实践活动并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去诠释,而不能仅从人的自然性或者人的精神性的因素去阐释。要完整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这一经典性论述,需要把握以下几层含义:

       (一)人的本质是人的社会性。“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3](P24)人不仅是自然的存在物,更为重要的是,人还是社会的存在物。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的社会性,人与人之间的本质区别也主要在于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及其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而人的自然性又总是受到社会性的规定和制约,成为社会化的自然属性。

       (二)人的本质不是由社会关系的某一方面决定的,而是由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的。人们所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关系复杂多样,主要包括生产关系、政治关系、道德关系、法律关系、思想文化关系等等。人的本质是以生产关系为主导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有机结合。在阶级社会中,由于生产关系集中地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人的本质也就主要地表现为人的阶级性。

       (三)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并且历史地发展变化的。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的,而一定的社会关系都是在一定的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这些社会历史条件不断地发展变化,这就决定了社会关系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历史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人的本质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2](P172)

       三、青年的本质与人的本质二者的关系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既是唯物史观的一个根本观点,也是研究人的本质的根本方法。青年和人的关系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是事物发展的阶段性与发展的全过程的关系。青年的本质是青年不同于其他人的特殊的质的规定性。“青年相对于人的属概念来说是一个种概念,有它自己的特殊内涵。因此,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来代替青年的本质是不够的”。[4]青年的本质研究要在马克思人的本质学说基础之上揭示出青年所具有的特殊的本质属性。“青年的本质与人的本质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人的本质是对所有年龄阶段的人的特殊矛盾的抽象概括,它存在于所有年龄阶段的人之中。青年的本质应当既包括人的本质,而又具有区别于儿童和成老年的特殊矛盾。”[5]“青年的本质从属于人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发展的一个阶段和一个样态,表现为人的一般本质在青年阶段的特殊展开。”[6]可见,二者之间是个别与一般、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共性寓于个性之中。青年的本质应当包括人的本质,同时还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四、青年学学科视阈下青年的本质属性

       青年期作为人生的一个重要且特殊阶段,青年不仅具有人的一般本质属性,而且还因年龄和社会地位的特殊性而具有自己特殊的本质属性,既不同于成年和老年,又区别于儿童和少年的特殊本质。实质上,青年学学科视阈下研究青年的本质主要就是要研究青年之所以叫青年的规定性,研究青年这一事物和其他事物,特别是和少年、中年、老年的区别性,以及青年这一事物本身内部的独特的规定性。

       (一)青年的一般本质属性

       青年具有人所共有的一般本质属性。第一,自然性。何为人的自然性?人首先是自然存在物,人的自然性是人在生物学上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点,指人的肉体特征和生物特征,如吃喝需要、防卫本能、性欲和情欲本能等。人的这种自然特性青年也有,它是青年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为其提供生理基础和物质载体。人和青年在自然性上具有一致性。第二,实践性。自然界不会自动满足人的需要。人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进行生产劳动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实践指的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一种能动性活动。实践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并把人的目的、理想、知识、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创造出一个属于人的对象世界——人化自然。劳动实践把人类与动物区别开来,也正是在实践活动中,人成为一种自我创造的主体性存在。人的这种实践特性青年也都有。在实践活动中,青年一方面在改造着客观世界,同时又在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实现感性与理性之统一。第三,社会性。人的社会性指的是人作为社会存在物而具有的特征,是人类在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属性。它主要表现为:生产劳动中的合作性;人类共生关系的依存性;人际关系中物质、精神方面的社会交往;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性等。人的社会性是人类所特有的,它是人类的本质属性。人的这种社会性,青年也具有,这是一致的。青年处于一定的社会中,彼此间结成了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诸多社会关系的总和,成为规定青年本质的唯一内在的客观依据。青年的社会性制约着青年的自然性,并使青年的自然性成为社会化的自然属性。

       (二)青年的特殊本质属性

       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青年具有人的一般本质属性,这是青年本质所体现出的一般普遍性。青年虽具有人的一般本质属性,但这并不是青年学所要研究的重点。青年学学科视阈下研究青年的本质要从一般意义上人的本质属性背后寻找青年的特殊本质属性,即青年群体不同于少年、中年、老年等其他年龄群体的特殊属性。这才是青年学这一学科研究青年本质的重点所在。

       1.自然属性:日益突变

       青年期是青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人进入青年期身体外形变化迅速:青春期激素活动的加强,促进了青少年骨骼的生长,从而导致身高的快速增长,体重增加快过任何时期,其胸围、肩宽、骨盆宽、坐高等外形特征同样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体内器官也日渐成熟。第一性征即性器官、性机能逐渐发育和第二性征即性的体形、体态的变化较大。随着生理的这些变化,心理也发生变化,青年人的自我意识和性意识开始觉醒。这些自然属性变化的最终结果,是青年的自然肌体由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这些变化无论是从速度上、范围上,还是从质量上都与少年、中年、老年有着本质区别。尽管,少年、中年、老年都有这些方面的变化,但是一般都是量变,而青年时期则带有明显的质变。可见,“日益突变”的自然属性是青年的自然性特质,是青年的本质特征之一。

       2.实践属性:渐趋拓延

       马克思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众所周知,人一旦进入青年期,身体和心理方面的迅速变化让青年的实践活动也随之发生较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青年的实践范围和活动空间的迅速扩大。青年的实践活动突破了少年生存的狭窄空间,又不如成人那样相对稳定;还表现在实践的深度和广度方面。少年期一般只能把握事物的现象,青年期开始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实践能力上,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一般少年只是适应环境,成人既要适应环境,也要改造环境,而青年则是由单纯的适应向认识和改造环境方向发展。青年正是在认识和改造环境中改造自己——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正是这种能力的提高,才使青年由从属地位转化为主体地位,由自然人逐渐转化为社会人。青年时期,实践的范围、深度、广度和能力等方面都和少年、中年、老年有很大不同,这就显示出这一人生阶段实践特质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变化发展的最终结果,是通过日益拓展的实践活动把青年培养转变为合格的社会成员,最终完成青年的社会化过程而成为成年人。可见,“渐趋拓延”的实践属性是青年的实践性特质,它也是青年的本质特征之一。

       3.社会属性:日渐成熟

       “日渐成熟”的社会属性是青年的社会性特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青年融入社会的过渡性。青年刚跨入社会时,正值生理、心理趋向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的时期,相对于儿童完全依赖于家庭和成人的帮助和引导,主要处于被社会教化和塑造的客体情况,和成人主要处于自觉认知社会、改造社会的主体状况而言,青年正好处于上述两者之间。青年处在从依附型向独立型的过渡阶段,是一个学习、积淀、准备以至成为一个社会的人的过渡。

       (2)青年适应社会的继承性。青年融入社会之初,呈现在面前的是已有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秩序与规范。青年要更好地被社会接受和认可,就必须努力适应社会,学习并继承已存在的各种优秀的知识和规范。因此,青年在跨入社会走向成熟的过程中,需要了解社会,熟悉社会,善于继承与吸收。青年适应社会的继承性,首先表现在学习求知上。知识是前人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经验结晶,学习知识,实际上就是青年的心灵同古今中外一切民族的思想与智慧相互交融的过程。其次还表现为有选择地和积极地继承。青年期是学习和准备的年龄阶段。一方面在为进入社会角色学习知识和熟悉传统,另一方面青年对已有的知识和传统又不是全盘接受。青年所具有的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引导他们积极审视各种知识和传统的价值,决定优劣取舍并在此基础上积极继承和发展。

       (3)青年改造社会的开拓性。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青年在适应社会的同时,更关注对社会的改造。他们大多有很强的参与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善于提出新见解,开拓新路子,进行新创造。在改造社会的全部力量之中,最具开拓性和创造性的就是青年。从融入到适应,从适应到改造;从边融入边适应到边适应边改造,无不显示出青年由客体向主体,由无权向掌权转化的发展轨迹。可见,青年在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明显体现出“日渐成熟”的社会属性。青年时期,无论是从社会关系,还是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无论是从青年的社会角色,还是社会地位都与少年、成人有本质的区别,正是这种本质的区别,使青年在人生发展轨迹中在社会性特质方面显示出阶段性和特殊性来,这种阶段性和特殊性蕴含其“日渐成熟”的社会属性。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青年的本质,是指青年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在开始介入实践活动中的辩证统一,是青年自我与社会逐步协调统一并成为社会主体过程的诸因素的总和”。[7](P74)从整体上说,人是自然、实践、社会的有机统一体,同样,青年也应是自然、实践、社会的有机统一体。不同之处在于青年的自然属性、实践属性、社会属性,以及这三者的相互联系都有其特殊性。青年的特殊本质属性为:“日益突变”的自然属性,“渐趋拓延”的实践属性,“日渐成熟”的社会属性。研究青年特殊的自然属性、实践属性、社会属性,以及研究青年三种属性相互联系中的特殊性。

       由此看来,青年本质属性的三个方面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自然属性是基础,实践属性是中间环节,而社会属性是前两个属性的制约条件。具体来说,自然属性规定着实践属性和社会属性,而社会属性反过来制约自然属性和实践属性,而实践性则把青年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联系起来,让它们付诸实现。从三者的内部联系看,“日益突变”的自然属性是基础,指的是青年的“渐趋拓延”的实践属性、“日渐成熟”的社会属性受“日益突变”的自然属性规定。“渐趋拓延”的实践属性是中介,指的是青年的“日益突变”的自然属性和“日渐成熟”的社会属性靠实践活动来联系,并完成相互转化。“日渐成熟”的社会属性是制约条件,指的是青年“日益突变”的自然属性和“渐趋拓延”的实践属性都要受“日渐成熟”的社会属性制约,这种制约除了社会属性对青年的自然属性、实践属性的限制以外,社会属性对自然属性、实践属性起着正反方面的作用与影响。

标签:;  ;  ;  

论青年的本质--以青年科学为视角_社会属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