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哚美辛栓退高热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金苗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浙江杭州 310016)

摘要:目的 对吲哚美辛栓退高热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为临床退高热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4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期间,接受治疗的104例体温超过39℃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对参与研究患者分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则使用吲哚美辛栓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退热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退热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研究则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对临床高热患者的治疗工作中,对患者使用吲哚美辛栓进行治疗,可有效对患者进行退热治疗,且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

关键词;吲哚美辛栓;高热;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临床效果

近几年临床上发热的出现频率逐渐增加,已成为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症状,且发热的持续时间较长,若不能及时进行控制,会增加患者的机体消耗,进而导致患者的身体机能以及代谢功能出现变化,如老年患者多是长时间的发热,会对患者的心脏较重负担,严重者有极大的可能出现心衰等,在临床上对高热患者进行及时的退热治疗有着极重要的意义[1]。也正是因此,本文主要是对吲哚美辛栓退高热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为临床退高热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4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期间,接受治疗的104例体温超过39℃患者,使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对患者进行分组,每组患者52例,研究组患者的年龄在20~50岁之间,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2例,体重37.41~80.73kg。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在21~47岁之间,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4例,体重37.14~81.03kg。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无明显的差异,p>0.05具可比性。且参与研究的患者均为自愿加入研究,并签订研究知情书。

1.2实验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进行治疗:使用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其中包含50mg含氨基比林、9ml巴比妥、以及20mg安替比林)进行治疗,肌肉注射使用剂量为2ml。

研究组患者则使用吲哚美辛栓进行治疗:使用吲哚美辛栓(上海产 规格100mg/粒)进行治疗,患者排便后使用,将1枚吲哚美辛栓塞入患者的直肠2cm处。

两组患者在进行退热治疗的过程中,同时使用同一种抗炎药物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半小时、1小时、2小时、4小时、以及6小时后的体温进行记录。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的退热效果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记录。

治疗效果判断标准[2]:

显效;患者接受治疗4小时之内,体温下降超过1.5℃;

有效:患者接受治疗4小时之内,体温下降超过0.7℃,低于1.5℃;

无效:患者接受治疗4小时之内,体温下降低于0.7℃。

1.4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中对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均使用SPSS19.2.0软件,为计量资料,以(±s)进行表示,采取t检验法。两组患者的退热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为计数资料,以率(%)进行表示,采取卡方检验法。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退热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较低。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3.结论

近几年发热已成为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症状,若不能及时进行控制,会增加患者的机体消耗,进而导致患者的身体机能以及代谢功能出现变化,如老年患者多是长时间的发热,会对患者的心脏较重负担,严重者有极大的可能出现心衰等[3]。

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主要的成分为氨基比林,使用的过程中,虽然可以发挥部分退热的效用,但药效的持续时间较短,且治疗中,极易对患者的胃肠道等造成较大的刺激,使用方法为肌肉注射,操作较麻烦,且患者的接受度较低[4]。而吲哚美辛栓的使用方法主要为塞肛给药,使用方法较为简单,且药效明显,持续时间较长,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少,退高热的临床效果较好[5]。

综上所述,在对临床高热患者的治疗工作中,对患者使用吲哚美辛栓进行治疗,可有效对患者进行退热治疗,且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今后对临床高热患者的治疗工作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汤红芳,程桂莲,钟言华. 吲哚美辛栓和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儿童发热疗效观察[J].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01):66-67.

[2]陈华彬. 吲哚美辛栓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伴高热患者的疗效观察[J]. 海峡药学,2012,24(09):89-90.

[3]刘朝芹,杨彦芬,张发,杨雨平. 医用控温毯与吲哚美辛栓在重症发热患者降温中的效果比较[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15,(03):132-133.

[4]赵越,刘捷,罗淑华,付英杰,殷慧君. 吲哚美辛栓治疗高热患儿疗效观察[J]. 西北药学杂志,1996,(04):177-178.

[5]袁玉芬. 吲哚美辛栓退高热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药师,2007,(11):1144-1145.

论文作者:金苗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7

标签:;  ;  ;  ;  ;  ;  ;  ;  

吲哚美辛栓退高热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金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