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目视法在桥梁水下基础检测中的探析论文_黄吉桂

清远市公路工程质量监理检测站 广东 511518

摘要:介绍水下目视法在桥梁水下基础检测中的具体应用,对其技术要点进行了探析,并结合工程实例说明其优缺点。

关键词:水下目视法、桥梁基础、检测、技术状况等级

一、引言

水下目视检测法是一种最基本且非常重要的桥梁水下基础检测技术。它是纯粹的人工作业法,是由潜水员携带水下摄影机潜入水底对检测区域进行全方位拍摄,并亲手逐个摸索检测区,判断是否出现裂痕或破损等表观病害。由于能见度的影响,与陆上目视检测法对比,水下目视检测法需要通过水下照明系统取得立体和本色图像。因此。在水深30m以内的作业区要用人工照明补偿(如色谱照明光)采集结构图像,在深水区则随着深度增加依次采用石英碘灯、水银蒸气灯、铊碘灯、镝碘灯与高压钠灯等进行泛光照明以观测和记录基础表面病害状况。该方法已在珠海地区各特大桥、大桥水下基础检测中得到应用。

二、检测内容

桥梁基础是桥梁主要的承重结构,其工作状态直接影响桥梁的耐久性和安全性。根据合同,检查作业对象是桥梁水下基础部分,检测内容主要包括:

三、检测方法

桥梁基础水下外观检查是采取水上、水下联合检查,潜水员在水下通过探摸及目视检测,视检测时水质情况采用水下录像机把检测的内容显示到水上监视器。工程师通过监视器和潜水员电话述说的内容对检查内容进行判断,对于检测时发现的混凝土脱落、蜂窝、水下结构裂纹、露筋、孔洞,墩基淘空、砌缝剥落、开裂和机械损伤等缺陷要进行水下拍照和定位、定量测量,垂直位置是潜水员在水下利用量具对病害与墩台(或系梁、桩顶)的相对距离进行测量,水平位置是潜水员与水面工作人员联合利用定位杆在水上判断钟点位(圆桩的水平位置模拟钟点位),定量是潜水员在水下利用量具测量病害的面积、深度等相关数据。

四、工程实例

上横大桥位于珠海市县道X581线,中心桩号K6+381。该桥全长212.20m,总宽7.60m,桥跨组合为13×16m。桥面横断面由5片现浇T梁组成,桥墩为双柱式墩,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为了查明该桥1#~12#墩桩基础病害情况,根据现场情况决定采用人工潜水进行检测。

上横大桥桥墩基础经仔细检查1#~12#墩桩基均出现不同程度砼面剥落、露筋,其中5#~8#墩桩基病害情况尤为严重。见以下示意图(以6#墩为例):

根据本次检测的结果,依据《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TH21-2011)的要求对该桥水下基础技术状况等级进行评定,该桥水下基础结构技术状况综合评分BCCI =55.0,评定等级为四类。水下基础各构件评定分值详见表2:

五、结束语

水下目视法的优点在于检测区域内不留盲区,且在检测同时可以对一些缺陷进行及时修补;但该法很容易受到水质环境影响,对于水下能见度较低、浑浊的区域,很难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对于处于深水区的桥梁基础,由于某些区域水流湍急、气候条件恶劣,潜水员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目前对于桥梁水下基础的检测还只停留在传统检测方法上,没有一套系统、可靠、成熟、适用于既有桥梁水下基础检测和诊断的技术。从理论讲,只要潜水深度在生命安全范围内(一般在60m内)均能对水下基础进行潜水目视检测。除了上述条件外,对于一般的特大桥、大桥基础,水下目视法均可以胜任。

参考文献:

[1]《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T H21-2011);

[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技术规范(JTJ D63-2007);

[3]范立础﹒混凝土桥梁安全性耐久性研究报告﹒同济大学学报﹒2002.5.27;

[4]《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JTG/T J21-2011)。

论文作者:黄吉桂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8

标签:;  ;  ;  ;  ;  ;  ;  ;  

水下目视法在桥梁水下基础检测中的探析论文_黄吉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