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的活法运用论文_张娟娟

麻黄的活法运用论文_张娟娟

(陕西中医药大学 陕西西安 712046)

【摘要】麻黄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可治疗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等病症。本文就麻黄药理及其功效活用进行总结,以便于临床参考。

【关键词】麻黄;药理;中医药;辩证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4-0188-02

1.麻黄的药理学

麻黄大多生长于我国西北的干燥地区,乘天地清阳刚烈之气而生,管状的,细细的草。尝之无明显的味道,气味皆稀薄,质地轻,因其质地轻则能轻清浮而散表。兼以生发阳气。现代药学研究发现:麻黄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麻黄碱,麻黄碱有抑肾上腺素作用,现在主要被用于眼疾,慢性心缓,哮喘等病症。且其含有少量的伪麻黄碱、挥发油、黄酮类的化合物及麻黄多糖等。其所含生物碱的药理作用不同,麻黄碱能使处于高温环境中的人体的汗腺分泌增多和增快。其次它还具有兴奋心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以及可以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可导致兴奋、神经过敏、失眠、不安、震颤等症状。麻黄挥发油乳剂具有解热的作用。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均有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1]。伪麻黄碱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其能松弛平滑肌,还具有止汗、升压的作用。麻黄碱具有兴奋心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以及可以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可导致兴奋、神经过敏、失眠、不安、震颤等症状。挥发油对流感有抑制作用[2],其甲醇提取物有抗炎作用以及煎剂具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2.麻黄的六经辩证体系

麻黄在六经辩证系统中,属太阳经。从经络的角度来解析太阳的含义。太阳经是整个六经系统的藩篱,这是从的经络方面来说太阳经的意义。其有手足太阳两经,特别是足太阳经非常重要,因其起于睛明,上额交巅,然后下项夹脊,行于背部,沿着股后、身后,最后交于至阴。由于其居于人体的后部,易感受风邪,且不易察觉。从组织学上来看太阳的意义。从人体组织微观方面来说太阳经具体指血液系统和腺体系统。人体组织从宏观上分为体表、防御系统、消化系统和支持系统。太阳经在组织宏观上具体指体表和防御系统。即当邪气侵袭人体时,最先侵袭人体的卫表,如两国交战,最先攻其城门。卫表作为人体最外在防御系统,要将邪气挡在体表之外,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正邪交争,双方交战必然引发战火,人体产生的最明显的反应就是发热。发热可以引起血流加快,那么感邪之后人体的那个部位温度最高呢?当然是卫表即体表,所以大量的血液充斥于体表,即浅表的动脉充血,这个血液其实是水分多了,不可能说人体感受邪气后血液会增加,只是血管中的组织间液多了,这与西医的说法相通。此外中医有心主血脉,那么人体的温度每升高一度心率增加10次。这是西医的说法。再者肝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又主藏血[3]。敌人侵袭,作为一国将军的肝岂有不理之说,派兵遣将为首要之任,那么当然是血液行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要想将邪气赶出体外,人体首先要发汗正邪双方势均力敌,那么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外界的动力来增加正气的助力,那么这个助力就是麻黄,这与其透发汗液的作用比较大有关。为什么麻黄清利水液的作用大呢?这就与它的独特的外形有关,麻黄是一种灰绿色或者淡绿色的,细管状的,鳞片状的,中空,有枝节的草本药草。我们都知道中间空的物品可以通气,能通毛孔。因其细,它可以开细小的空,亦可以开毛孔。再者加上麻黄能开肺窍,人体感受寒邪后,肌表致密,若肺窍一开,邪气自然可以透发出来。麻黄此药质地非常的轻,但其向上生发之力却非常强,它可以将血管中的多余的水分清利出去[4]。所以麻黄剂在六经辩证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至此也衍生出了一系列麻黄类方治疗具体病症的方法。

3.麻黄的活法运用

麻黄可以使心脏兴奋,血压升高和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的作用。那么我们能不能用反向的思维来思考这个功效呢?麻黄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交感神经兴奋,进而引发汗腺的兴奋,然后导致机体排泄汗腺,这就与麻黄发汗解表的功用相通。而抑郁症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病症,中医认为其根本的病机是阳虚。情志主要由肝来主导,即肝主疏泄,疏导人体的气机,麻黄可以使抑制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起来,它也可升发阳气,这从某种意义上说麻黄是入肝经的,可以疏肝,所以肝气不疏时可稍于少量的麻黄[5]。那一下通过一则案例来认识其此项功用。陈某,女,57岁。2013年11月26日初诊。主诉:睡眠不好三个月,情绪低落,咽部有异物感,胃部不适,嗳气,口不苦,咽干,大便不畅,背部冷感,困重。右脉寸部弱关滑挾弦尺沉滑,左脉寸部弱,关滑聚尺沉细弦。处方:天花粉30g,柴胡15g,黄芩10g,附子30g,川椒10g,细辛6g,炙甘草10g,麻黄6g,黄连6g,干姜30g,枳实15g,砂仁10g,牡蛎30g。处方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又有四逆汤(治疗阳气虚之咽喉痛)之侯加枳实、砂仁、川椒加减化裁而来。辩六经属太阴厥阴少阴合病。病人背部发冷,咽干,此为寒热错杂之证,属半表半里之厥阴证,胃部不适,嗳气,大便不畅,属太阴之证。柴胡桂枝干姜汤可治疗身体的诸多不平衡以及既怕冷又怕热之寒热错杂致病,这为胡希恕老先生之见解。此方中柴胡可使中枢神经稳定,黄连可清血液、细胞和筋膜中所堆积的毒素,天花粉可生津舒缓咽部干涩感,枳实可促进肠道的蠕动和促进收缩的作用,更加牡蛎镇静大脑皮层,使大脑中主管睡眠之中枢的兴奋性降低,炙甘草和干姜可舒缓毛细血管的的痉挛,附子对扩张血管有重要作用。此患者之主疾为睡眠不佳,情绪低落,病人欲寐,但卧床又难寐,加之其背部发冷、困重。伤寒论少阴病篇的纲领为“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今病人发病伊始,感背部有冷感、困重,困倦欲睡而不能,脉沉细弦,此为寒邪直击少阴,与少阴病之提纲基本相符。故拟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其症。麻黄在再此主要发挥其的是振奋中枢的作用,兼以少许的解表功能,对于患者情绪低落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与牡蛎一静一动,对于大脑中抑制与兴奋的中枢发挥其正常的功能有重要作用。

4.小结与展望

临床上对于麻黄的运用在不断地推新,合理运用麻黄指导中医的辩证和西医的辨病,无论是治疗心血管疾病以及呼吸方面的疾病都有重要的作用。在应用的过程中也要多加注意其副作用,对于体虚、自汗者禁用,对于头晕者在煎煮的过程中先取其上沫,对于高血压以及心脏过快者紧服。麻黄作为一味传统的中药,在人类的发展史中已有四千年的作用。,在今后几百年几千年中将继续为人类的健康发挥其重要的功用。

【参考文献】

[1]杨昕宇,肖长芳,张凯熠,等.麻黄临床应用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18(12):2874-2877.

[2]刘敏,程发峰,王庆国,等.麻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15,37(7):1104-1106.

[3]闫军堂,王雪茜,刘敏,等.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方证要义与临床应用[J].中医杂志,2015,56(13):1149-1153.

[4]夏淋霞,张艳,张英杰,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肾脏病验案举隅[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5,28(2):21-22.

[5]唐映红,万海同,陈建真,等.麻黄汤中9个有效成分的微透析体外回收率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8):3667-3673.

论文作者:张娟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5

标签:;  ;  ;  ;  ;  ;  ;  ;  

麻黄的活法运用论文_张娟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